无障碍
您的位置: 首页>区发展改革委>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关于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1年计划的报告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也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总体要求

2021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全力建设一区五城积极育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和实现十四五目标的需要,按照底线思维、把握主动的原则,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综合分析202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预期2021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突破1000亿元。

为与经济增长目标相衔接,对标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科学设立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详见表2)。其中,7项约束性指标(表2中加*处)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必须达到的;其余27项为预期性指标,体现导向性,实际工作中允许出现适度偏离。

2   2021年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案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年预期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8左右

2

农业增加值增速(%

4左右

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左右

4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8以上

5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30左右

6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15以上

7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

36左右

8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左右

9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6左右

10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12左右

11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7左右

12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7左右

1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6左右

其中:民间投资增速

7左右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8左右

15

进出口总值(亿元)

110左右

16

服务贸易增速(%

5左右

17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以上

18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25以上

1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3左右

20

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家)

150以上

21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70左右

其中:民营经济占比

65左右

2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5左右

其中:税收增速

15左右

23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与经济增长同步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左右

2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10以上

25

森林覆盖率(%*

47.6以上

26

能源消耗总量增速(%*

4.5

2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5

2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8

2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以市下达为准

#化学需氧量(%

15

#二氧化硫(%

33

#氨氮(%

16

#氮氧化物(%

66

30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3.5左右

3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83.5左右

32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2.42左右

33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3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以内

注:#号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基期为2015年。

  

3   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支撑指标预期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年预期

1

第一产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速(%

4左右

2

工业增加值增速(%

8左右

3

注册地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增速(%

20左右

4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增速(%

1左右

5

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

20左右

6

批发业销售总额增速(%

40左右

7

零售业销售额增速(%

20左右

8

住宿业营业收入增速(%

20左右

9

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速(%

40左右

10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

20左右

11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

22左右

12

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27左右

13

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15左右

14

规上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25左右

15

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

25左右

2021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系统观念,坚定发展信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1.巩固疫情防控战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新冠疫情防控成绩,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事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切实抓好防控措施落实。把外防输入作为重点,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我区人员管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从严管理外事活动,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措施,坚决防范疫情输入风险。深化内防反弹措施,严格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积极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掌握防护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2.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进并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在规划纲要统领下扎实编制各专项规划,形成“1+X”规划体系。加快国际生物城、大江科创城、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惠民智慧总部新城等重点区域控规编制。按照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确定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城市成片开发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定的工作任务,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积极稳妥应对境外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全力帮助企业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实现良好开局。

(二)统筹抓好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生态优化,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增强科技创新对全区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1.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保增量促质量为目标,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帮助企业提高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遴选基础好、潜力大、条件优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力争新增7个市级企业创新主体、10个重大新产品和3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21年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企业30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5%以上。鼓励并支持院企、校企开展科技合作,引导企业建成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持续努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

2.强化创新平台载体支撑。积极推进重庆国家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消费品工业创新设计研究院、重庆能研理工研究院建设。加大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力度,加强校地合作、校地联动,建成投用重庆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奶姆山智谷公园,引导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向大学周边聚集,逐步形成高校+研究院+平台+金融+企业+产业集群为一体的创新生态链产业。

3.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横向建立高校+科研院所+部门(园区)+企业”“四面相融体系,纵向健全各镇街、园区公司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推进我区与成都市温江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协同创新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产学研合作,力争技术合同登记金额累计突破2亿元。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政策,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切实减轻创新主体负担。举办科技下乡、中小学科技节等活动,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三)统筹抓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构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一是全力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研发生产肿瘤疫苗、抗体等高壁垒、高价值创新型生物药,引进和打造一批高端仿制化学药品种,加快推进中药经典名方开发,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建设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构建“1+3+N”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地。二是做强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中高端摩托车、机器人、航空发动机、辅助驾驶系统、数控机床等创新发展,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生态圈。三是培育壮大数智产业集群,全面推进芯屏器核网建设,不断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大力发展5G产业,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腾龙5G产业园,打造重庆南部数据中心。

2.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是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四新技术和大数据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业,推进宗申、建设等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测评,新增5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施45个项目智能化改造。建立绿色制造梯次化建设机制,力争创建国家或市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设计产品(认证产品)5个,鼓励和支持企业节能、节水、清洁化改造,开展能耗管理、水耗管理、清洁化管理体系认证和审核评估二是着力建设消费品创新生态集聚区,举办消费品中小企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和美食工业博览会。加快消费品工业补链成群,拓展智能家居、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领域,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新增2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和3个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推动500家企业开展上云上平台加快忽米产业互联网全国总部项目建设,力争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示范标杆。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完善升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加快老旧园区改造升级或腾笼换鸟,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四)统筹抓好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培育,充分释放消费需求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改善供给质量,健全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着力推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加强新兴消费培育创新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培育智慧零售、服务消费、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等新型消费。大力推进京东、顺丰等电商产业园发展,抓好京东商事创新示范园建设,利用大数据筛选成长性好的优质商家集群注册并代理商务事务,促进更多外地电商离岸注册入驻。依托南彭公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依托重庆农禾电商、京东巴南特色馆等平台构建三级农村电商网络体系,推广使用全市村村旺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提升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比重。

2.着力推进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加快传统消费升级持续提升传统消费产品品质,创新消费模式。推进龙洲湾核心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李家沱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李家沱文化休闲半岛,融入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依托华盛奥莱、首创奥莱、万达广场、商社汇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体验式消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1—2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引导华熙国际文化体育中心创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鼓励专业市场引入体验中心等新兴业态,支持华南城等专业市场升级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广村邮站+快递超市+电商服务+便民服务模式,打通城乡物流配送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鼓励配送、快递等企业与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合作,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的无缝衔接。

3.着力推进特色消费品牌培育,塑造特色消费优势培育打造华熙、万达金街、旭辉乐活城、鱼洞老街、西流沱镇等特色美食街区,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在城市商圈、重点旅游景区、重点市场等区域,引进和培育高端住宿餐饮品牌。发展精品民宿,打造天坪院子民宿品牌。精心包装打造巴地原乡”“巴乡田园”“巴县风情”3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抓好夜间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巴南游礼旅游商品工程,实现生态休闲观光与特色住宿餐饮相互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展现老巴县、最重庆特色的品质生活休闲目的地。

专栏1: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南温泉、木洞古镇、圣灯山康养农旅小镇、双寨山国际养生源、惠民都市原乡艺术小镇、二圣云林天乡、南彭多彩植物园、丰盛涌泉居等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巴南游礼旅游商品工程,大力发展巴巴虎文创产品、工业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后备箱产品,举办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

着力提升景区品质,推动景区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南温泉、西流沱小镇、华熙国际文化体育中心等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打造南温泉、丰盛等智慧景区示范点建设,完善一机游巴南服务功能。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旅游公路、码头建设,推进龙洲湾市级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南温泉、木洞、丰盛、二圣、圣灯山等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施,新改建一批景区厕所,完善旅游标识标牌。

加大与成都市温江区交流合作,扩大双向营销推广,争取推动客源市场互换,重点推介亲子游、研学游、文化游、民宿游产品。

(五)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促建,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释放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交通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市路网,加快补齐能源、水利、市政、通信、消防、环保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设施短板,高质量抓好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路路网:开工建设黄桷坪大桥、鹿角隧道、东站集散通道、渝赤叙高速茶惠大道金竹隧道开成路,推进渝湘高速公路扩能(巴南至彭水段)、渝黔复线连接道、新燕尾山隧道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南环立交改造、渝黔高速扩能白居寺长江大桥。加快推进渝南大道D段南段、惠南路、大正沟支路、小南海周边市政道路、花溪河北岸滨河道中段市政道路、云滨路延伸段、翔华路一期、金鹅路一期等道路建设,加快开展惠南大道、公平大道、南湖大道、燕尾山道路、木洞至广阳连接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41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含国省道改造和通景公路)建设任务,推进云篆山景区下山路(升级改造段)、天星寺-太平互通连接道、琵琶洞景区快速连接线等项目,提升云篆山、天坪山、羊鹿山、圣灯山等景区交通能力。着力打通李家沱、花溪、鱼洞等城区断头路。

完善轨道铁路: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24号线和渝湘高铁等建设,推进轨道交通20号线、8号线前期工作。渝万高铁开工建设,铁路枢纽东环线完工。

完善水利能源设施:推进高洞子水库工程、佛耳岩码头防洪护岸工程等建设,开展七星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老龙洞220kV输变电工程、仙池110kV输变电工程、公平110kV输变电工程,推进樵坪山片区燃气管网建设,加快电力、燃气老旧管网改造,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完善市政环保设施:加快推进花溪河综合整治工程、花溪河湿地公园片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木洞污水处理厂提质扩能项目等建设,建成李家沱污水处理厂三期,力争开工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开展木洞景区生态环保项目、界石组团污水处理厂提标项目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龙洲湾地下综合管廊、李家沱人防工程建设,开展鹿界南综合管廊前期工作。推进建设康居路、花溪河北岸滨河路中段等路段人行道,提升整治鹿界南片区天鹿大道、金鹿大道、华林路、石泉路等路段人行道。新建改造公厕10座。

完善乡村设施: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公里,深入推进路长制,提高公交营运服务能力。推进通组公路、入户道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饮水工程等建设。完成改厕5760户。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规模组网进程,协同推进杆塔共享”“多杆合一。力争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落地。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新一代基础设施。

2.强化招商引资成效补链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芯屏器核网”“云联数算用全产业链,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等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促建力度,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新项目,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引进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300亿元。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力度,吸引一批企业来区设立区域总部、销售总部、结算中心。加大产业项目推进力度,确保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如期投产投用,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

专栏3:强化产业项目建设

完工一批:确保南芯西南总部运营基地项目一期、宏冠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富皇装配式建筑材料、平山矿山扩能、卓雅与普莱斯恩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产投用。

在建一批:加快推进西部木材贸易港、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珂蓝重庆健康产业生产基地、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国际生物城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汉朗光电高性能液晶混晶、联东U谷、申通西南地区总部暨电商物流科技产园、合兴包装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

开工一批:新开工建设蓝月亮二期、中通快递西南地区智能电商总部产业园、钧本机电重庆基地、中南高科大健康智慧谷等一批项目。

(六)统筹抓好改革攻坚和开放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水平,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1.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紧紧围绕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重点针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18个重要方面,持续推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模式,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扎实开展常态化走访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实现全区民营企业走访全覆盖。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企重组机制,做大做优南投集团、巴洲文旅集团资产规模。加大闲置土地、厂房、安置房清理处置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区内企业上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信用示范城市。

专栏4: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入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深入推进信易贷落地,以信用服务为手段,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提升开放水平,建设南向开放高地。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巴南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通道起点的作用,全力推进建设东盟服务贸易总部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逐步构建以公路物流网为框架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产业生态圈,争取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对外开放通道,优化跨境公路班车服务能力,增加回程班次和物流分拨节点。完善重庆国际(公路)分拨海关监管中心功能,探索开展冷冻水产品查验功能,打造进口冷冻水产品集散地。发挥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保税仓储、跨境电商方面的基础功能,加快口岸功能建设,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

3.强化区域协作,融入国内大循环。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我区与温江区等合作,加强产业协作、物流合作、创新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建设两中心两地作出积极贡献。深化与丰都县一区两群战略协作。深化与东部地区战略互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山东济南等东部地区的通道联系,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一批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初创高成长性企业,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

(七)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提升行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质量兴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发展主线,做强品牌茶叶、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特色粮油四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二圣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科技促农,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智慧农业项目,建成1个互联网小镇和10个互联网村,着力建设数字乡村。推进安全卫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强制免疫病种、畜禽圈舍消毒、规模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品牌强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拳头品牌农产品。推进融合兴农,促进三社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体验,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主体强农,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以点带面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运行质量。拓展脱贫成果,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效,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和长效帮扶机制,持续落实帮扶政策措施,筑牢兜底保障防线。持续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有序开展信用村、信用镇评选。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制定出台指向明确、措施具体的操作细则,积极探索人才加入乡村落户制度、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办法、农民持有集体资产股份(份额)有偿退出机制,开展天坪山生态产品利益联结共享机制试点。

2.持续实施城市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城市管理七大工程”“八乱整治,依法整治两违, 推进马路办公,加强市容秩序管控,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完成奶母山公园一期工程,推进外河坪湿地公园、外河坪内河公园、龙洲湾职教大道山地公园、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等建设,绿化美化坡坎崖43万平方米。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6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城市能力中台,形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调度”“一网治理格局。推进城区及镇街停车场(点)、人行天桥建设,推进城区路内停车位智慧化改造。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强龙洲湾、鱼洞、莲花、李家沱、花溪等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社区建设,探索建设以智能化为引领的未来社区。

(八)统筹抓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碧水、蓝天、田园、绿地、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强化环境应急安全,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的查办和惩治力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机制,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专栏5: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

持续推进碧水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推动城市河体维护常态化,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全面推进花溪河综合整治及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加强河湖湿地保护,加快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实施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行饮用水全过程监管,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面完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取缔。全面取缔十一小企业,防止死灰复燃。

持续推进蓝天行动。实行货运车、高排放车辆等限行,逐步实施内环(含)以内区域货运车行驶总量控制。逐步实施内环(含)以内区域国I排放标准汽油车、国排放标准柴油车限行。加强油品质量管理。治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巩固创建扬尘示范工地和扬尘示范道路,严格建筑渣土管理。继续开展餐饮油烟深度治理。

持续推进田园行动。巩固土壤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防控,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开展受污染建设用地治理与修复。实施重金属总量减排。巩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规范化管理固体危险废物。持续开展农村综合整治,深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防治种植业、养殖业环境污染。

持续推进绿地行动。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工作,推进天保二期工程,完成市下达营造林计划任务。强化生态退化区域治理修复,完成消落带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

持续推进宁静行动。建立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强化社区复合型噪声污染监管,巩固安静居住示范小区。开展广场舞、KTV等社会生活噪声专项整治,加强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试期间噪声监管。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控制。继续推进降噪绿化带建设。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审核制度。

2.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实施节水行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化肥农药减量使用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九)统筹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确保全年新增就业2.42万人。持续深化雪中炭火就业援助、助你启航创业引领、巴南工匠技能提升特色品牌,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拓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就近就业渠道,抓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举办第八届助你启航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巴南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巩固公益性岗位开发、扶贫车间建设成果,持续落实就业扶贫政策。积极实施市英才计划、区菁英计划,大力引进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精尖缺专业人才。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新时代巴南区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专栏6: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扩充机制,鼓励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健全和完善常规管理制度,规范办园行为,实行科学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巴比亚学校、洺悦城小学、天明小学建设并投用推进高职城一小、金竹一小界石二小、圣灯山中学迁建、南环小学、云篆山公租房二小、云篆山公租房中学、先锋小学、外河坪中学等学校建设,开展南泉二小、南泉四小建设前期工作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强化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完善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师管理。加强干部教师培训,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着力提高教师能力素养。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优化师资配置。

3.推进健康巴南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制度及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医共体三通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定提供12项医改便民服务措施。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强职业病防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建设全市一流区县医院为引领,加快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用好基层中医馆信息化平台,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托育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建设,继续实施免费两癌、孕前优先、婚前医学健康检查项目,加强孕产妇及0-6岁儿童健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专栏7:加快完善医疗卫生设施

推进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甲复评,深入推进区二院与董家鸿院士团队合作共建肝胆与肿瘤特色高端三级医院。

力争护士学校、区疾控中心、区二院、区三院迁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改扩建、李家沱街道和公路物流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建成投用。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巩固在95%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参尽参。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做好医保扶贫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为100%。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医养有机结合,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探索敬老院整合托管模式,培育养老新业态。积极推进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建设,确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村级互助养老点29个。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优化医疗救助制度,启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工作。推动足球场、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打造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进木洞传统风貌区保障房工程、职教城安置房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

5.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大力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推进南温泉文物遗址群保护利用,加快推进木洞古镇、丰盛古镇等传统风貌区文物修缮保护,加强石龙覃家大院等传统民居大院保护利用,促进接龙吹打等非遗项目创新发展,开展好我在重庆学非遗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市级文创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创、演艺等产业,促进巴人部落、文创园区(基地)等项目落地。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打造10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莲花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6.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法治巴南建设,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三级综治中心实战功能。完善信访制度,持续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领导包案化解疑难信访问题。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调解确认、网上网下、联动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全面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着力稳定物价水平,确保物价涨幅控制在目标以内。

7.加强平安巴南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深入抓好政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校园、医院、高层建筑和旅游景区等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深化三社联动实践,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治常效,防范和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和毒品犯罪。坚决维护粮食安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疫苗监管,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开展四规范一清理工作,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