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发展改革委>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164P/2022-0004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计划、发展目标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发展改革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3-09 [ 发布日期 ] 2022-03-09

关于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2年计划的报告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2022年,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更是全区各级党委新一届班子的开局之年,科学谋划和推进2022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高质量、高品质、民生改善、安全发展,发展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全面推进 一区五城建设,全面提升滨江城区功能品质,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预期目标

根据中央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体要求和有效衔接十四五目标、合理引导预期的原则,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预期2022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

为与经济增长目标相衔接,对标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科学设立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详见表1)。其中,7项约束性指标(表1中加*处)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必须达到的;其余27项为预期性指标,体现导向性,实际工作中允许出现适度偏离。

1   2022年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案

序号

指标名称

2022年预期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5.5以上

2

农业增加值增速(%

4.5左右

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0以上

4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6左右

5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25左右

6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20左右

7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

36左右

8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左右

9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6左右

10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12左右

11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5.5左右

12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6.4左右

13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0左右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5

15

进出口总值(亿元)

145左右

16

服务贸易增速(%

5左右

17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以上

18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5左右

1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2左右

20

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家)

180左右

21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70左右

其中:民营经济占比

55左右

2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3

其中:税收增速

10

23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7.2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

2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18左右

25

森林覆盖率(%*

47.6左右

26

能源消耗新增总量(万吨)*

17*

2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

2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以市下达为准

2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吨)*

以市下达为准

#化学需氧量(吨)

660

#挥发性有机物(吨)

30.1

#氨氮(吨)

24.2

#氮氧化物(吨)

77.1

30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3.3左右

3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83.5左右

32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2.42

33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3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以内

注:*表示十四五期间总量。

二、2022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2022年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奋力谱写巴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实施重大战略谋划,在战略布局上取得更大成效

坚持系统观念,坚定发展信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绩,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事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切实抓好防控措施落实。建成新冠流调溯源系统平台,稳妥推进适宜人群疫苗接种,坚决筑牢全民免疫屏障。把外防输入作为重点,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我区人员管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邀请外国人来华政策,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措施,坚决防范疫情输入风险。深化内防反弹措施,严格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积极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掌握防护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2.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抓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建设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加快推进东部槽谷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进程。按照土地成片开发方案,探索完善符合我区实情和各片区发展定位的整治、开发模式,加快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高职城等区域产城融合推进步伐,高质量推进产业导入等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积极稳妥应对境外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全力帮助企业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二)着力提振实体经济,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在全市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上彰显巴南作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不动摇,围绕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底培育20家工业企业升规、20专精特新等优质市场主体。

1.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产业,加快实施重庆国际生物城总体规划和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尽快启动智翔金泰二期、模式动物实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博唯生物二期、惠源制药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增长20%,努力打造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加大产业链强链、补联、延链力度,重点引育抗体、疫苗、细胞治疗产品等链上企业,力争智睿国际生物产业创新孵化中心、东富龙医药装备制造、药研院中药制剂等项目落地,打造全国免疫力经济发展先行区。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项目建设,与重庆理工大学共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学院,启动苏州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国际生物城分院建设。坚持生物、生命、生态有机统一,推进医药、医养、医旅深度融合,打造康复辅具产业园和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园,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推进多元消费,多式联运,加快公路物流基地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枢纽经济生态圈,抓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加快北京新发地、结义肉类食品加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霍氏百利威、申通等项目建成投运,公路物流基地力争新增规上限上企业40家、市场交易额1100亿元以上,打造渝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式联运枢纽。

3.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中高端摩托车、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推进智能化、精密化和绿色化发展,建好全市首批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名片。围绕汽车产业加快布局中高端车型和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项目,重点推动重庆铃耀新车型上市,支持大江特种车、耐德专用车等老产品升级迭代,支持宗申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航空活塞发动机项目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大江科创城力争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完成工业投资4.83亿元。

4.大力发展数智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全市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力争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增长20%以上。顺应智能制造新趋势,组织实施完成46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和8个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10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个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2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大智能农机、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仪表、智能医疗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引育力度。加快平板显示重点推动代工向自创品牌、研发新品转型。加快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推动腾龙5G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推进云水苑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力争将我区纳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和全市政务数据两地三中心体系。

5.大力发展生态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智能服务等产业,推进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力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走在全市前列。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管理,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严控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项目。持续推进工业节能、节水行动,扎实推广清洁生产,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制造梯次化建设机制,创建市级绿色工厂2个、节水型企业3家、能效领跑企业1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加快惠民智慧总部新城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控规尽快落地实施。

(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在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体现巴南活力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2035基本建成科技强区目标,加快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增强科技创新对全区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1.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纳入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5个重大项目进度,提质建设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快建设高峰湖创新创业孵化社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扎实开展科创中国市级试点,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和研究机构,着力提升创新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搭建专业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聚力打造全市大数据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打造成为全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及学术交流平台。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引导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力争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到2.5%。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通过引进、孵化、创办、提升等方法加快发展科技型企业,实现上云”“上高”“升规”“上市,力争到2022年底培育科技型企业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80家。

3.强化创新生态打造。深化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加大研发活动奖补力度,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加快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为巴南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市级科技特派员+区级特派员“1+1”帮扶模式,积极开展科技专员兴企业行动。支持国际生物城与科技总师开展科学技术深度合作。强化与重庆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组建科技创新服务队入园入企,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四)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全面释放消费潜力,在全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贡献巴南力量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短板领域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投入,大力促进消费平稳回暖,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成长,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交通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市路网,加快补齐能源、水利、市政、通信、消防、环保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设施短板,高质量抓好项目落地实施。高质量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5G规模组网纵深覆盖。

专栏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路路网:持续升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推动公路与城市干道的高等级衔接,实施国省道升级改造3公里。建成渝黔高速复线,续建渝赤叙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复线,推进沿江高速长寿支线二期前期工作,形成南向东盟通道,周边区域双通道

完善轨道铁路:加快轨道18号、27号线,轨道24号线及鹿角北站场建设,加快推进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建设,积极推进渝万高铁建设,积极争取增设木洞北站。加快推进枢纽东环线建设并投入运营。

完善水利设施:加快推进观景口水库工程,抓好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七星水库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启动鱼孔滩水库前期工作;实施水源连通工程,推进高洞子水库供水工程,启动金佛山至丰岩水库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巴南区长江黄溪河入口鱼洞长江大桥段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巴南区长江佛耳岩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力争完成长江佛耳岩段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实施一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争取开工建设一品河重点河段(小沛滩段)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一品河安澜场镇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完成2021年度7个水毁工程项目建设,消除防汛安全隐患。完成龙洲湾隧道至长凼子水库供水管道及配套工程,实现南湖水厂与一品水厂、龙岗水厂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圣灯山水厂、惠民水厂技改工程,加快实施木洞豚溪口水厂前期工作,加快实施界石经济园区供水调节水池工程,确保区域供水安全。完成二圣镇天坪山中坪水厂、惠民永兴场高位水池向二圣茶厂、惠民辅仁村等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

完善市政环保设施:加快推进人行天桥及轨道站便捷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轨道站鱼胡路口便捷提升工程,新建步道1条。加快推进李家沱恒大公园人防工程、鱼胡路口停车场、李家沱组团K分区09-7/04号地块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编制完成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85.47万平方米,涉及33个小区,305栋楼,9249户业主,预计总投资2.6亿元。

完善乡村设施:完成县乡道升级及路面改造50公里,其中:打造两环两线快旅慢游旅游公路精品旅游公路25.1公里;重要民生路25.2公里,推进城乡融合绕镇公路建设5公里,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100公里村民小组通畅工程。实施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危险路段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160公里,有序推进14座桥梁改造、5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深入推进路长制,提高公交营运服务能力。推进通组公路、入户道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饮水工程等建设。完成改厕5760户。

推动客货运输服务一体化:构建南向高品质客运服务体系,依托南彭站,高标准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公路+铁路大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优质高效货运体系,构建“1+2”综合货运枢纽节点体系,形成公水铁联运东盟国际贸易交通网络;建设“1+3”城市配送节点体系、“1+13+20”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形成集约高效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速5G规模组网纵深覆盖,积极向市争取更多5G基站。建设重庆南部数据中心集群,推动腾龙高等级数据中心(一期)等重点项目全面建成投运,争取纳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二是强化融合基础设施带动能力。推动实施忽米产业互联网、申通西南地区总部暨电商物流科技产业园、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慧停车等项目,以满足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管理提档的迫切需求。三是强化创新基础设施引领能力。推动实施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国际生物城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平台及在区高校研究研发中心等项目,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2.加快释放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华盛奥莱、首创奥莱、万达广场、东邦小悦湾等城市商圈改造提升,大力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推动发展动漫、电竞、创意设计、数字娱乐、竞技体育等新兴产业,支持华熙打造数字文化业态聚集区,加快公路物流基地影视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进李家沱核心商圈水轮机厂片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升级打造西流沱古镇夜间经济示范区,启动龙洲湾十号音乐艺术街市建设。实施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四大品牌工程,启动建设木洞一镇两岛文化旅游目的地、丰盛古镇古商业文化展示地,打造南温泉、东温泉、圣灯山旅游康养度假区。推动云旅游上线运行,开启全域旅游新体验。持续加强巴巴虎巴南文旅IP形象和老巴县 最重庆宣传推广,加快推进天坪山农旅示范项目、圣灯山农旅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

3.全力推进招商促建。积极引育高质高端高新项目,抓紧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促成易美芯光、湖南特科能热处理、美心生产加工基地、红星美凯龙梦巴渝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聘请链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知名投资咨询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负责人,高校院所负责人及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等担任全区招商顾问扎实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促成宗申航发、惠科模组、植恩现代中药、青职院等35个购地自建项目应开全开,推进帜扬、锋兰、瑞丰项目用地性质调整,蕾明视康眼用制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土地出让,合兴包装、珂蓝产业园、平山矿山、长安汽车B561等项目建成。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在全市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上展现巴南智慧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用改革的思维突破发展障碍,提升开放水平,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1.狠抓改革落地赋能。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抓手,构建全方位对接、全流程帮办、全周期保障的重大项目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争取渝快码在区试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建立企业服务平台,探索设立国际生物城政务服务小特区,创建智慧政务专区。抓好上市梯队和拟上市企业储备建设,全力推动融汇家悦赴港上市玛格家居、美利信A股上市。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金融在线服务,加大财政性风险补偿金和贴息投放力度,加快中小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着力为企业降本减负,市场主体增长12%以上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融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抓住RCEP实施契机拓展国际合作,加快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建设,形成辐射全市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全面提升开放通道能级,拓展与中亚的贸易往来,加密布局海外分拨仓和物流节点,稳定提升跨境公路运输便利化水平,跨境公路班车开行3200班次。更好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南彭B保新入驻企业5家,进出区货值60亿元。启动公路物流信息港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带动公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积极务实发展国际友城关系,开展与老挝乌多姆赛省勐赛县缔结国际友城有关前期工作。

(六)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在国家、全市重大战略实施上谋得巴南先机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坚持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两大基本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成都温江区战略合作,共同争取更多国家战略和试点示范落地,积极推动建立成渝地区汽车摩托车、生物医药等成渝合作示范园。推动巴南区和成都温江区在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关键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做大做强川渝通道,积极争取渝赤叙高速起点成功布局巴南,进一步畅通出渝出川通道。助推全区加快融入重庆市字型高铁网,加快渝万高铁在重庆国际生物城设站、渝昆高铁联络线接续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站进度。积极打造巴南·温江数字农业科技园,促进CNG农业(重庆)公链项目落地生根。加快巴温主题公园、奶姆山公园一期建设,筹划设立温江文化展区。合力共筑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推动GCP临床试验中心形成研究成果。持续完善川渝地区数据共享机制、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推动金融、能源、电信、医疗、卫生等跨行政区布局建设和高效服务。强化与温江司法局法律服务、法治保障、法治宣传等方面沟通与合作,为双城经济圈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深入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贯彻一区两群对口协调发展战略,携手丰都持续深化两地产业、城乡、科技、市场协同,推进两地经济社会互惠共赢。推进重茶集团与丰都青岭茶业战略合作,加强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与丰敦投资开发公司在物流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密切两地交流协作,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换合作,人才交流培训。继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开展飞地建园,整合资源优势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共同引资、建设产业协作园区。

3.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健全完善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畅通城市人才返乡入乡通道,探索推进城市人才入乡改革试点。遵循退用结合、供需平衡原则,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逐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做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区县试点工作。推进城乡融合先行区建设着力完善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信息网,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水平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向乡村覆盖,建设木洞河街自助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二圣镇、天星寺镇率先实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特色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发挥小城镇在城乡要素流动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强镇带村示范镇3个。围绕一园一环一线多点产业布局,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天坪山、五彩丰盛、圣灯山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

4.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编制城市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高品质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启动李家沱段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实施花溪河湿地公园片区治理提升工程。提升城市韧性,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全区首条10.12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用,形成辐射龙洲湾全域的地下生命线。启动6个城市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实施3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620户棚户区改造。优化城市视觉空间,新增公园绿地100万平方米、绿道3公里以上,新增社区小游园、口袋公园10个,推进龙洲湾智慧公园建设。巩固市容环境整治成果,夯实智慧城管基础,提升网格化管理智慧效能,建成区数字化城管覆盖率100%。推进国家文明城区创建,打造群众满意的文明巴南。

5.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分类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推动大企业、大品种、大基地联动建设,加快天坪山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新建、改造宜机化梨园6000亩,发展品牌茶叶、精品果蔬、+N”、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2万余亩。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多措并举保障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促进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推进二圣茶业、丰盛名特小吃等深加工产业发展,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1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讲好品牌故事、传递品牌价值,创建市级名牌农产品11个,提升白象山茶文化中心、丰盛彩色森林知名度。推动农业科技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巴南银针”“巴渝红茶”“定心绿茶”“巴山银芽四大品牌数据上链,二圣镇集体村试点数字大屏,促进乡村治理、农业管理高质高效。优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建设,深化三治融合,打造5个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村。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动态清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七)全面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全市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上发挥巴南优势

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增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巴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1.稳步推进减碳行动。配合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管理,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制造梯次化建设机制。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能耗强度为导向的节能审查制度,严控高能耗低产值项目。深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施绿色产业筑链工程,做大节能电器、节能建材、节能装备、低碳消费品等产业规模,积极培育风能、光能、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鼓励绿色出行。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50%以上。努力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

2.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施清水绿岸水质提升工程,加快花溪河综合整治,启动一品河、黄溪河综合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力推进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梯次推进农村常住人口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20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推进65个问题排口整治,长江干流巴南段水质稳定保持优良。深化四控两增、制定四张清单,打赢蓝天保卫收官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7.2%以上。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10000辆以上,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40条以上、示范工地20个以上。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示范,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绩效评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达A级。大力开展畜禽粪污治理,新建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统筹抓好中央、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迎检准备工作

3.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共抓长江大保护,严格执行河长制及网格化管理,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依法惩治重点水域非法捕捞。加快绿色矿山扩面提质,推进一品街道金田片区、龙洲湾街道红炉二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抓好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项目国家验收,推进五布河生态保护修复以及相关镇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生态功能系统性整体提升。加快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营造林0.89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7.6%。严格落实林长制,深入开展森林资源四乱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坚决杜绝乱占林地行为。

4.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行政村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合理布局乡村三生空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户厕改造1500户、建设农村公厕8座。建设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宜居村庄,新建一批人居环境示范项目。做好农村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工作。

(八)持之以恒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市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凸显巴南作为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着力稳就业促创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和稳定就业渠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善重点群体帮扶台账,一对一做好脱贫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年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推进建设巴渝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聚集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继续落实区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数4000万元以上。

2.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学校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专项行动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铸魂工程,全面推进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培根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素质提升,实施队伍建设大树计划施“领雁工程”,推进名校品牌引领战略,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实施健康工程,推进新时代“阳光心育”行动计划,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实施融合工程,统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产教融合,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专栏2: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持续扩充学前教育公办普惠优质资源。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不断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全区公办率达60%以上;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普惠率达90%以上;优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持续扩大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规模,优质资源占比达65%以上;进一步优化常规管理制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高职城一小、金竹一小、中建滨江星城小学建设并投用,推进界石二小、圣灯山中学迁建、南环小学、云篆山公租房二小、云篆山公租房中学、南泉四小、滨江路学校等学校建设,开展界石S分区小学建设前期工作。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坚持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学习制度,强化职业道德考核,加强先进典型宣传,讲好巴南好老师故事。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大树计划,出台方案,序时推进。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实践,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应交流人员的20%。扎实推进干部教师培训和名师、名校长工程,开展各级名师推荐评选,增加名师工作室布点范围和招收名额。

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按照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巴南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工作方案》精神,制定《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分解落实、督促检查教育系统相关部门及学校教育改革评价任务2021年度完成情况及2022年度工作推进情况。

3.着力建设健康巴南。及时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助推医疗卫生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住院和门诊异地就医全国联网直接结算,分步骤将我区一级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住院全国联网结算。实施心理健康润心、近视防控明眸和身体健康健体行动计划,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持续推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建、区疾控中心整体迁建、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建等工程建设。创建互联网医院”2家、建设智慧医院”2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共体建设,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扩面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巴南行动实践,加快实施15个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专科,铸就品牌医院,深入推进区二院肝胆与肿瘤特色高端三级医院建设。大力传承中医药事业,推进区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建立完善三级体育设施网络,推进区游泳馆、体育公园、石龙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新建一批农体健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大力提升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

4.着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个、村级互助养老点29个,完成重庆康养照护中心项目选址和设计,全区四星(叶)级及以上养老机构达到5家以上。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引导社会力量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稳步推进敬老院委托运营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2022年底,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333张,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50%。推进养老服务智能化现代化,持续在龙洲湾、鱼洞等5个街道开展线上+线下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实施辅助器具应用推广工程,推进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建设,引进更多国内知名老年智能护理用品企业落户。

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科学编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三个规划纲要的巴南实施方案并严格贯彻落实,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加强对全区行政应诉工作的指导监督。全面完成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全覆盖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矫委会作用,坚持严格监督管理与强化教育帮扶并重,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强化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和安置帮教管理工作。升级完善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全面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着力稳定物价水平,确保物价涨幅控制在目标以内。全面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强化三级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实战运用,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九)慎终如始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有效化解风险,切实筑牢巴南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统筹政治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又要统筹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1.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实施筑墙”“净心”“攻心三大工程,纵深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加强反间谍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化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加强反恐怖重点目标防范和标准落实,提升反恐防暴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反邪教斗争,扎实开展邪教人员教育转化,解决好邪教的存量、增量、变量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2.全力维护经济安全。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应对居民就业、种子和耕地、产业链供应链、国企改革、财政改革、粮食能源、房地产等领域潜在风险,妥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以及非法集资、网络借贷等风险。完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平台企业监管,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检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全力维护好社会安全。加快推进立体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完善信访调解机制,更加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生产责任,抓好校园、矿山、建筑工地、旅游景区、车站、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抓好消防安全,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各类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解决工作,高度关注社会民生领域敏感、热点、负面舆情,加强风险评估研判。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对商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