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201X/2025-00138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教育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教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2-25 | [ 发布日期 ] | 2025-02-25 |
巴南区2024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2024年是“十四五”教育规划攻坚之年,巴南区以《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举措》(渝教办函〔2021〕28号)和《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2023〕5号)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江南宜学城 品质教育区”为统领,着力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动艺术教育从“普及”向“提质”转型。现围绕“艺术教育管理、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研教改、艺术师资队伍、艺术经费投入及设施设备、艺术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艺术评价制度”等重点内容,就我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夯实艺术教育管理根基
巴南区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建设与发展,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建立了区教委主要领导负责、区教委分管领导牵头、区教委德体卫艺科具体管理、学校分管领导和分管主任、教研组长执行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区教师进修学院配备了音乐、美术、书法专职教研员3人,新增兼职教研员10人,负责学校艺术教学、教研、科研等指导工作,不断优化完善了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保了艺术教育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强化了学校美育工作部署。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学校美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上下重视、关心学校美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区教委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2月拟定巴南区行动方案初稿,3月组织召开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研讨会,4月在融汇小学举办了2024年巴南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启动仪式暨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会,6月印发了《巴南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该方案围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明确了目标,细化了措施,计划通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巴南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三是强化了督导考核。将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强化日常检查指导与学年综合评估,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艺术教育自评工作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检查和校长考核内容,加强学校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
二、建设多彩艺术课程体系
一是落实国家课程,构筑艺术根基。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二是挖掘特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结合我区地域和学校实际,打造了木洞山歌、梆鼓舞、界石儿歌、姜家龙舞、巴南中学陶艺、鱼洞四小综合材料制作、鱼洞二小泥塑、惠民小学版画、恒大城小学油画、南湖小学刮蜡画等校本课程,全区各中小学校还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组建学生社团等形式,开设了合唱、舞蹈、戏曲、影视、动画等兴趣特长活动课,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美育课程。三是探索学科交融,拓展艺术边界。要求学校进一步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细化实施课程化管理,推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目前,各学校就课程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做进一步推进和深入探索。
三、激发艺术教学教研活力
一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台账制度,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区艺术教研员定期深入学校听课调研,指导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2024年参加集体视导30余次,各深入30余所学校、听课150余节、指导教师150余名。二是深化教研协作。建立校、区美育教研制度,组织区级学科教研活动12次。校级教研,各学校结合实际,提炼科研课题,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提升艺术教育质量。2024年毕业年级学生音乐、美术学业成绩合格率均达100%,具有1-2项艺术特长的学生比例约85%。
四、打造高素质艺术师资队伍
一是强化学校艺术教师配备、加大艺术教师动态补给力度。区教委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配备美育教师,要求各校严格落实“配齐配足配好”美育教师,美育学科配套率均达到80%以上,配备合理。本学年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美育教师11名,交流美育教师21名,进一步充实城乡学校的师资力量,外派1名音乐骨干教师到丰都支教,起到了传帮带作用。
二是强化艺术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区教委持续推进共同体学校艺术学科捆绑发展工作,各共同体学校按照《巴南区深入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巴南教委发〔2020〕216号)持续开展联培联动,着力提高艺术师资素质,促进校际均衡发展。2024年组织区级以上培训参培艺术教师达1500余人次。2024年5月举办“巴风舞韵 美育浸润行动”巴南区2024少儿舞蹈创作大师讲座,全区中小学200余名骨干音乐教师参加培训;2024年6月举办开展“‘艺’彩纷呈 向美而行”巴南区中小学音乐学科课堂器乐培训,全区中小学音乐专兼职教师参训,进一步推动巴南区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有效实施,提升教师的课堂乐器演奏能力。注重培养美育名师、指导专家等骨干力量,建有美术名师工作室1个,书法名师工作室2个,建立区音乐、美术新教师工作坊,吸收音乐后备人才100人,美术后备人才90人,定期开展工作坊活动。
三是优化艺术教师实践锻炼平台。协办2024年重庆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组队参加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其中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我区8位音乐教师演唱的彝族作品《花腰彝弦》受到在场评委、观众的一致好评,成绩位列全市40个区县代表队第一名,巴南区音乐、美术团队均获得团体一等奖;组织开展2024年巴南区音乐课堂教学技能展示评选等活动,推选三名选手参加市级评选,获得团体一等奖。
五、筑牢艺术教育条件保障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强化使用监督。美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2024年,市级拨付我区美育经费49万元,区教委及时下拨到区内市级艺术特色学校等相关学校使用。各学校将美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在生均公用经费中拨付一定的美育工作经费,保障学校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发展特色项目、开发课程资源、及时补充和更新设施设备、培训教师等。
二是加强场地建设,优化器材配置。按教育部新标准,逐年补充配齐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开发建设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艺术功能室。近年来,为市实验中学、清华中学、清华小学、惠民小学、星澜汇小学等96所学校建设合唱、舞蹈、板绘、卵石画、五谷贴画等美育特色活动功能室199间。目前,全区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671间,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的学校96所,器材达标学校数96所。
三是强化学校艺术装备有效应用。要求艺术类学科教师均到功能室上课,推进巴南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对学校教学仪器实行网络平台借还登记制度和报废审核制度,各学校每学年定期盘存装备情况,确保教学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探索数字多媒体教育资源运用和本地音乐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探索数字智慧书法教室建设及应用,推进特色美育功能室建设。
六、掀起艺术实践活动热潮
一是广泛开展校级艺术实践活动。建立了以专项艺术竞赛与班级全员展示相结合、大型艺术活动与专题特色活动相结合的美育实践序列。组织开展2024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3—5月各学校全面动员,组织开展面向人人的校级艺术展演活动。积极发挥已建成的鱼洞二小陶艺、清华中学剪纸、鱼洞四小综合材料、龙洲湾小学超轻泥浮雕画、南湖小学刮蜡画、惠民小学版画、姜家学校盆景、木洞中学布艺、典雅小学衍纸、石滩小学五谷贴画、安澜学校书法等美术特色工作坊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积极展示中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全区开展校级及以上活动460场次,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达100%。
二是精心组织区级艺术展示活动。2024年4月全区开展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11个中小学工作坊在融汇小学进行了现场展示,5月开展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5个项目区级视频初选,评出艺术表演类获奖节目213个、艺术作品类658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类11个、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案例类12个。联合区文旅委开展“巴风舞韵·童心看未来”2024年巴南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场活动,精选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共计21个精品节目参加现场展演,邀请市级专家评委现场指导。
三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展示竞赛。区教委推荐参加市级艺术展演荣获一等奖13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7个,优秀组织奖11个。遴选精品节目参加重庆市2024年中小学生艺术活动月系列活动,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优秀组织奖10个。世贸小学参加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活动暨“亚冬会”青少年主题人文交流活动,荣获二等奖。恒大城小学参加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中外经典诵读(集体)全国总展示活动,荣获二等奖。组织遴选了8个节目参加重庆市第八届中小学戏剧小梅花展演活动,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四是持续推进艺术特色学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我区现有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4个,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2个、区级34个,市级学生艺术团6个、区级72个。2024年,我区充分利用区内“木洞山歌、界石儿歌、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姜家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发挥现有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的引领作用,结合区内学校美育发展建设特色,打造了木洞山歌、小观梆鼓舞、姜家龙舞、界石儿歌、装置艺术、泥塑特色项目联盟学校44个,命名重庆树人立德小学等4所学校为巴南区第九批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特色学校,新屋小学新星少儿合唱团等11个学生艺术团为第八批巴南区学生艺术团,进一步推动“一校一品(多品)”的美育格局。
七、优化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各学校以实施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为依托,以艺术特色项目打造为抓手,积极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美育人”效果显著。作为市级书画艺术特色学校,鱼洞二小的陶泥教学与实践活动全员参与,学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在师生书法绘画作品的装饰下尤为突出。界石小学的儿歌品牌全市全国知名,校园营造的儿歌特色文化环境赢得来宾的高度评价。大江小学将课本剧特色项目与校园文化环境美化有机结合,校园内经常都有舞台表演、剧本编写、优秀课本剧赏析等活动,以美启智、以美筑梦、以美成人。全国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特色学校——马王坪学校的“明三娘面塑”作品,将校园装点得更具传统文化氛围。依托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快速发展,学校的文化墙、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功能室文化、寝室文化、橱窗文化等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学校文化得以呈现,走在校园,能随处可见独具匠心的板报、墙面设计,走廊上随处可见各具主题特色的艺术作品。学校环境越来越美,艺术氛围越来越浓。
八、艺术评价制度
我区建立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美育自评公示、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等制度,每年按期开展艺术素质测评、艺术教育自评公示、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2024年10月,进行了区级艺术素质测评区域普测网上测评,此次测评学校覆盖率达100%,测评对象为艺术教育阶段五年级、八年级、高二年级36379名中小学生,参与测评的学校中优良率为73%,区域学生艺术发展成果较为突出。各学校进行了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各中小学均按要求填写自评报表,撰写自评报告,利用校园网站、公示栏等进行了自评公示;区教委认真汇总分析各学校的自评结果及公示情况。从自评等级来看,全区83%的学校达优秀级,17%的学校达良好级。
过去的一年,我区艺术工作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学校艺术教师流动性高,美育工作专项督导、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专兼职美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来年工作中,我区将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引,以《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2023〕5号)为工作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艺术工作的各项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艺术工作督导评估,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区新时代学校艺术工作,持续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2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