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教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201X/2024-00211 [ 发文字号 ] 巴南教委发〔2024〕85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6-30 [ 发布日期 ] 2024-07-04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巴南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含中职),各教育督导责任区办公室,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巴南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20246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民族审美特质,加强文化自信自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发挥巴南区“木洞山歌、界石儿歌、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姜家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树立“根植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美育理念,坚持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以美育浸润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审美习惯,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2027年,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生艺术活动月”“中小学美育成果展”等为载体的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基本建立。培育一批示范性学生艺术团、美育特色校,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多品)”艺术特色建设实现全覆盖。建设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选树一批跨学科、专业的美育教学、教研、教改优秀成果,出版一系列美育特色成果专刊,推进优秀成果转化。

再用三到五年时间,优质均衡的美育更加普及,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显著提升,学校美育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美育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成效明显增强。通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巴南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三、工作举措

(一)深化美育教学改革

1.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学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确保各学段艺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区教委定期开展学校美育调研指导,督促学校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培养学生热爱美育的浓厚兴趣。

2.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挖掘运用中国元素、民族审美特质,用好我区“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姜家龙舞、明三娘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项目,丰富美育校本课程资源,融入美育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

3.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日常教学之中。探索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实践,发挥各学科课程的美育功能,培育跨学科的美育教科研优秀成果。

(二)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4.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交流制度,盘活区内学校教师资源,通过互派、跟岗、走教、结对等方式,优化学校美育专兼职教师结构。支持学校结合实际聘请市区艺术专家、当地民间艺人到校传帮带,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开展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技能展示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走教等工作任务计入工作量。

5.开展美育专题培训。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重点在有关国家美育政策、学校美育发展建设、美育评价改革、美育教学、美育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美育专题培训,为构建一校一品(多品)、一品多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校美育发展建设新格局提供基石保障。

6.加强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建设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加强课题研究,产出一系列美育融合教学实践探究市区级课题,强化成果培植与应用,提升全区美育科学研究水平。

(三)普及艺术实践活动

7.健全一体化艺术展演机制。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大力推广美术书法展、班级合唱比赛、艺术展演、美育案例成果展播等实践活动,构建中小学纵向贯通,校级、区级、市级区域选拔性展演横向衔接的学生一体化艺术展演机制。组织参加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及艺术团展示等各级各类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创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为题材的艺术节目、作品,做好校园精品剧目校际展示,多途径多渠道宣传优秀节目和作品,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营造校园美育文化

8.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校内橱窗、展示屏、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各种平台,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建设支持学校根据实际建设小型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打造美育浸润空间。

9.加强艺术特色学校、学生艺术团建设。强化“一校一品(多品)”艺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培育一批艺术特色学校、学生艺术团。充分发挥现有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的引领作用,结合区内学校美育发展建设特色,打造木洞山歌、小观梆鼓舞、姜家龙舞、界石儿歌、装置艺术、泥塑等特色项目学校联盟,发挥联盟校的带动作用,建设巴南美育特色品牌。鼓励学校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的平台。

(五)优化美育评价制度

10.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探索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逐步扩大评测范围,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并探索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构建学生美育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并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1.完善中小学美育评估机制。实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自评公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把美育工作及其成效作为学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充分利用美育评估推动学校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对学校或教师随意挪用挤占课时造成美育开课率不足的,必须补足补齐课时,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学校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提质乡村美育发展

12.推进区域内美育资源共享。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乡村学校配齐美育师资,挖掘、招募当地文艺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具有一定艺术专长人员加入师资队伍。鼓励和支持社会公益组织、艺术院校等与乡村学校对接,开展美育相关的公益项目或志愿服务,“送美下乡”。建立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为乡村等薄弱学校统筹美育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鼓励美育名师进乡村、乡村学生进城市艺术场馆,开展城乡中小学生美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多形式搭建乡村学生专场展演平台,鼓励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开展学生个性化艺术展示。

13.帮助乡村学校开发地方性美育课程资源。美育的实践性、体验性、感受性赋予了乡村学校美育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国家课程之外,利用乡村环境独特的美育资源,开发校本化、本土化的美育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美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效能感,增强他们进行美育实践的动力。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美育课程自主开发能力,鼓励、吸引出版社、高等院校、民间艺人、公益组织等多种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助乡村学校挖掘当地本土美育资源,联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美育课程资源。

(七)赋能美育智慧教育

14.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探索同步课堂、共建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补齐美育薄弱地区的资源短板。鼓励将学校美育展演展示优秀作品形成数字资源,在学校美育实践中进行展播,美育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工具,帮助学生获取美育经验,使其对美产生兴趣。同时,把美育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美的智慧。

(八)整合社会美育资源

15.强化家校社协同。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美育资源整合与联动共享,鼓励开展家校共建和社会服务。鼓励开展学生艺术展、乡村少年宫展演展示等活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推动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打造良好美育生态,将艺术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推动国际友好城市间的学生艺术交流活动,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交流模式,全面推动巴南区美育特色成果走向世界,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教委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完善制度保障,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健全与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督导评估,将其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将采取适当形式督导各校实施推进情况和开展成效。各学校要将美育浸润行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二)强化条件保障

区教委将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统筹相关经费保障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各学校要保障基本的艺术场地设施和器材器具,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措并举保障学校美育综合改革。鼓励学校引进校外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宣传推广

各学校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有效途径,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突出巴南特色,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区教委将及时总结凝练本地区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出版一系列美育特色成果专刊,编制年度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