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科技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21XM/2024-00004 [ 发文字号 ] 巴南科局发〔2024〕7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科技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4-03 [ 发布日期 ] 2024-04-08

重庆市巴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巴南区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将《巴南区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巴南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2024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精神,区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要求,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一域力量,制定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产业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着力构建“1358”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实施“稳存量创增量攻坚年”行动。

二、工作目标

锚定“科技强区”总目标。2024年,力争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330家、59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成果登记超200个、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超11亿元,奋力实现2024年“创新报表”高分。

三、重点工作

   (一)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系统重塑区域创新体系。梯次培育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打造国家级重大平台和市级重大平台。一是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承载区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聚力打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域、国际化高科技之城,高质量建好创新型产业集群;大江科创城集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数字产业园建成数智创新国家级孵化平台,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园区。重庆高职城高标准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联动、功能完善、富有创新创业活力新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要着力引进高端研发企业,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城。二是构建巴南特色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承接落实全市科技创新“416”战略布局和“1458”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全区“1246”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312”三大产业科创基地体系和“124”人才工作体系,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支持重庆理工大学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组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联盟等。三是建好用好全区科研平台。梯次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分门别类建立培育库,实施精准指导。加快智睿生物创新孵化中心建设,支持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等高标准建设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加快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实质推进高峰湖创新创业孵化社区建设;着力培育美莱德申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二)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现量质并举。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完善“服、育、引、提”科技型企业培育举措,开展“双倍增”行动与“满天星”行动“双向”赋能。积极助推宗申航发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330家和5900家二是组织实施企业重大科技专项。对标全市“5+8”技术创新体系,组织重点企业申报,实施市级及以上重大重点科技专项,鼓励支持辖区链主、重点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军民协同创新水平,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一体化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力争我区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些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配合重庆理工大学开展赋权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重庆国际生物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用,深入开展线上交易,促进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流通。面向企业实际定向解决专利需求问题,举办技术成果供需对接会,搭建校(院)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吸引优质创新资源,促进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力争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00个,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超11亿元。

(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转变科技创新职能。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科技创新职能转变的关键抓手,不断增强科技领域重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完善科技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对科技部门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完善全区科技工作领导体制,配合做好科技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市区会商、部门联动、区园协同“三级联合机制”。强化全区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统筹管理。贯彻落实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依托科技创新智库,为我区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会同区财政稳固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持续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积极承接全市政银联动服务企业创新改革试点,编制“创新券”实施方案,协同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合同登记等财税惠企政策。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模式。持续完善“线上+线下”企业服务体系。线上建设线上市场,完善科技创新及成果交易体系;跟进与市科技局共谋共编“经济·科技企业在线”应用“三张清单”,力争通过市委改革办审查。线下统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走访服务活动,不断优化三级走访体系。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引导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一是完善人才机制。持续迭代“124”人才工作体系,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贡献”工作清单,做好高层次人才科技服务。二是加大人才引进。用好“‘巴’方来才•‘南’得有你”“鸿雁计划”“菁英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招引科技人才落地巴南。三是发挥人才作用。用好市级企业科技专员资源,入园进企开展科技服务。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不少于2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五)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一是深入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巩固深化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成果,支持重庆理工大学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二是促进成渝双圈及“一区两群”协同创新。推动巴南区、温江区两地入驻的CRO及GCP专业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飞地园区”。针对丰都县农业科技领域需求,通过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科研协作项目。三是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全国科普日活动,申报创建市级科普基地、积极参与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

    (六)坚持党建统领,把党的领导贯穿科技创新发展全过程。巩固主题教育成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主题教育与各项重点工作的相互贯通、一体推进。一是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在巴南贯彻到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建统领“885”机制,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二是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建设。落实一统六化要求,加强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持续培育“党建领航 科创赋能”党建品牌,用好“33533”工作法,持续开展“党建引领·百村振兴”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入乡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到村兼职。三是全面强化事项闭环管理。围绕实现全年目标开展攻坚行动,落实“目标、问题、项目、结果”四项管理,做到“下钻、细算、谋点、实干、闭环、复盘”工作法,建立目标任务进度,解决问题数量、实际成效动态晾晒机制,形成唯实争先导向,营造勇争一流、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