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名文化·铭记红色地名系列(二):南泉烈士陵园
南泉烈士陵园
南泉烈士陵园位于巴南区南温泉风景区,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陵园由纪念碑、纪念亭、墓室三部分组成。纪念碑为三级石砌墓碑,高11.5米。在纪念碑左右,建有两个六角纪念亭。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墓室由条石砌筑而成,正面镌刻有“革命烈士公墓”。
纪念碑
【红色记忆】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重庆的战斗中,一支先头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0三团)奉命夺取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固守重庆的最后防线“江南防线”的中心战略要地“南温泉”,从而打通我军从南川进军重庆市区的主要通道。
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0三团是一支屡建奇功的英雄团队,在政委苗新华、副团长吴彦生的率领下,该团以一、二两个营为主力,从南川神童坝出发,翻山越岭、日夜兼程急行军,于1949年11月26日下午,到达南泉虎啸口并与敌人交火,打响了我军进攻重庆的首场战斗。
群山交错,峻岭蜿蜒的南泉峡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号称“山城南大门”,一条公路直通重庆市区渡口,国民党蒋介石在此部署重兵防守,并用数百辆军车将其精锐部队(胡宗南集团军第一军167师)从四川广元运送到南温泉增防,加上内二警罗广文兵团残余部队,敌军总兵力达一万多人,是我先头部队的六倍,并占据南温泉最高点——建文峰打鼓坪的有利地形。我军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经过奇袭虎啸口,强攻打鼓坪,激战建文峰,抢夺五洞桥等战斗,历时三天三夜(约64小时),终于击溃敌军,结束了南泉之战,取得了解放重庆关键性战斗的胜利。一0三团于11月28日深夜奉命撤出战斗,挥师西征,挺进成都。
南泉之战,我军以少胜多,伤亡较大。一0三团一营副营长徐泉水、二营副教导员梁松斗、二连连长徐根、三连连长曹辉等100多名指战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南泉战斗烈士名单
1949年11月30日,重庆完全解放后,十二军留守部队迅速派出人员到南温泉组织动员地方群众,开展全面清理烈士遗体工作,将牺牲的干部战士就近掩埋于群山之下,并插木牌为记。牺牲的干部战士由于大多没有胸章,只有少部份留下了姓名。
【历史修缮】1953年,原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将南温泉境内烈士坟墓内的遗骨起出,用木箱重新收殓,合葬于南温泉公园后山上的陈家湾,并立上石碑,石碑上刻字为“南泉革命烈士墓”。据当时清理统计的数据,合葬烈士遗骨80多具。因一部份烈士遗骨已被烈士家属领走带回原藉安葬,另有3名重伤员在界石抢救无效死亡后安葬于界石。
1953年后,地方政府和各界群众不断对南泉革命烈士墓进行维修,并栽种花草、树木,扩建了场地。1983年,原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拨款将烈士墓扩建为“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修石阶、石栏、树纪念碑、建亭台、筑围墙。1992年,原南泉镇人民政府拨款修建陵园牌门,至此,“南泉革命烈士陵园”基本形成,总占地约3000平方米,1995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根据最新调查的情况,重新刻制烈士陵园碑文和部份烈士英名。2009年为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巴南区人民政府再次拨款90余万元,按原貌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维修,将南泉革命烈士陵园所有建筑进行翻新,纪念活动场地由青石板砌成,一个雄伟壮观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经形成,为各界群众、广大游客在此缅怀革命先烈和从事纪念活动提供了条件。2020年巴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巴南区南温泉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再次对南泉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修缮。
资料图片均来自重庆市巴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