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3164/2025-0003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31 | [ 发布日期 ] | 2025-03-31 |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公示
序号 |
事项名称 |
检查内容 |
是否属于涉企检查事项 |
法定依据 |
1 |
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的检查 |
1.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2.农产品产地环境:在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种植、养殖、捕捞、采集特定农产品,在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建立特定农产品生产基地;3.包装废弃物回收:未按照规定回收并妥善处置包装物或者废弃物;4.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在农产品生产场所以及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规定;5.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本法规定,拒绝、阻挠依法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抽样检测和风险评估,未配备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且未委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6.产品包装:销售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农产品,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7.储存、运输:将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储存、运输;8.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或者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质量安全规定;9.农产品质量安全:销售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合物的农产品,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违反本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定,销售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10.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未按照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1.生产记录:未依照本法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或者伪造、变造农产品生产记录,未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2 |
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个人的检查 |
1.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2.农产品产地环境:在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种植、养殖、捕捞、采集特定农产品、在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建立特定农产品生产基地;3.包装废弃物回收:未按照规定回收并妥善处置包装物或者废弃物;4.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在农产品生产场所以及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规定;5.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本法规定,拒绝、阻挠依法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抽样检测和风险评估;6.产品包装:销售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农产品、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7.储存、运输:将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储存、运输;8.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或者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质量安全规定;9.农产品质量安全:销售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合物的农产品、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违反本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定、销售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
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3 |
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与加工企业的检查 |
1、生产加工许可证:未经批准加工农业转基因生物;未经批准生产农业转基因生物。 |
是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4 |
对肥料生产企业的检查 |
1.标签、登记证检查: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2.肥料登记证检查:经登记的肥料产品,在登记有效期内改变成分、剂型的,未重新申请登记而继续生产、伪造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假冒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生产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经登记的肥料产品,在登记有效期内改变使用范围、商品名称、企业名称,未申请变更登记而继续生产、转让肥料登记证或登记证号、申请续展登记未获批准而继续生产该肥料产品、肥料登记证过期未申请续展登记而继续生产该肥料产品;3.标签、包装检查:标签残缺不清、包装上未附标签 |
是 |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
5 |
对植物产地检疫的检查 |
1.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推广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生产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试验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2.未经批准在非疫区进行检疫对象活体试验研究 |
是 |
《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 |
6 |
对农药境外企业的检查 |
1.行为检查:向中国出口的未取得登记证的农药,境外企业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2.质量检查:向中国出口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的农药,向中国出口禁用农药,向中国出口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农药,向中国出口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农药,向中国出口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农药,向中国出口以非农药冒充的农药,向中国出口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的农药;3.包装、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检查: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农药。 |
是 |
《农药管理条例》 |
7 |
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与试验机构的检查 |
1.违规进出口:出口的水生野生动物物种和含水生野生动物成分产品中物种原料的来源不清楚;2.批准文件: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超过批准范围进行试验;3.安全管理、防范措施:未制定试验操作规程,田间试验无安全控制设施,无贮存、转移、运输记录,未提交年度试验总结报告,田间试验过程中无记录和档案,未成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
是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8 |
对野生植物保护区(点)的检查 |
1.考察:未经批准,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2.采集证: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3.采集、收购: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出售、收购: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未经批准,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伪造、倒卖、转让有关批准文件、标签。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
9 |
对农药使用主体的检查 |
1.使用规范:使用禁用的农药、不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制度履行:不执行农药使用记录制度;3.水源保护: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4.防治与生产: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生产或者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5.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
是 |
《农药管理条例》 |
10 |
对植物国外引种检疫的检查 |
1.隔离试种:不在指定地点种植,不按要求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苗木,隔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种子,隔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其他繁殖材料;2.隔离试种及生产条件:未按规定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产品,未按规定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 |
是 |
《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 |
11 |
对农作物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检查 |
1.服务档案:未按规定建立服务档案、未按规定保存服务档案;2.管理制度:不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技术人员、田间作业人员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3.操作规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航空作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告;4.防护用品:未为田间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5.相关能力:其田间作业人员不能正确识别服务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或者不能正确掌握农药适用范围、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等专业知识以及田间作业安全防护知识,或者不能正确使用施药机械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用品。 |
是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
12 |
对种子种质资源保护的检查 |
1.种质资源保护:侵占、破坏种质资源,私自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未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2.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未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未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13 |
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经营门店的检查 |
1.经营档案:未按照规定保存经营档案,未按照规定建立经营档案;2.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产品未标识,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未重新标识,未按规定进行标识。 |
是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14 |
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检查 |
1.监测设施设备:侵占、损毁、拆除、擅自移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施设备或者以其他方式妨害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2.农药使用:应当遵守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或者说明书使用农药;3.农作物病虫害灾情信息:不得瞒报、谎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不得授意他人编造虚假信息,不得阻挠他人如实报告;4.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或者灾情信息。 |
否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
15 |
对肥料经营门店的检查 |
1.标签、登记证检查:标签残缺不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包装上未附标签;2.肥料登记证: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 |
是 |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
16 |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检查 |
1.检测资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2.检测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出具的检测报告负责。检测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检测数据应当真实可靠,禁止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17 |
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检查 |
1.生产记录检查:未依照本法规定建立、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或者伪造、变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2.包装、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检查: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或者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3.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18 |
对农用薄膜回收的检查 |
1.农用薄膜使用者应当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捡拾田间的非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废弃物,交至回收网点或回收工作者,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2.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回收农用薄膜的。 |
是 |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 |
19 |
对种植作物作业现场的检查 |
1.种植不符合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要求作物的;2.故意毁坏在耕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青苗的。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
20 |
对种子品种测试、试验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检查 |
1检验资质: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种子检验员。种子检验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具备相应的种子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2.法律责任:品种测试、试验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测试、试验、检验数据或者出具虚假证明。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21 |
对农产品收购的检查 |
1.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2.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收取、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22 |
对农药试验机构的检查 |
登记试验单位出具虚假登记试验报告。 |
是 |
《农药管理条例》 |
23 |
对水产养殖生产的检查 |
1、苗种来源:经营、运输的水产苗种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运输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水产苗种。2、安全操作:渔业船舶或渔港水域浮动设施危及水上交通安全。3、渔药使用:从事渔业养殖生产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饲料或不符合安全标准渔药;擅自使用、销毁、转移、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未经兽医开具处方使用兽用处方药的;使用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兽药;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将采购的兽药生物制品转手销售;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将采购的进口兽药转手销售;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4、饲料、添加剂使用: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养殖动物,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性规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养殖者对外提供自行配制的饲料;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饲料添加剂,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使用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使用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5、养殖证: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或者超越养殖证许可范围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妨碍航运、行洪;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擅自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无正当理由使水域、滩涂荒芜满一年。6、其他:从事对水体有污染的网箱、网栏养殖;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7、生产记录:未按照规定保存生产记录;伪造生产记录;未建立生产记录。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24 |
对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的检查 |
1、抽检方式:实验室检测。2、水产苗种生产经营:未建立水产苗种经营台账;非法生产、进口、出口水产苗种的;擅自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怀卵亲体;经营未经审定的水产苗种的;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3、渔药使用: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将采购的兽药生物制品转手销售;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擅自使用、销毁、转移、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使用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兽药;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将采购的进口兽药转手销售;从事渔业养殖生产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饲料或不符合安全标准渔药;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未经兽医开具处方使用兽用处方药。4、饲料、添加剂使用:养殖者对外提供自行配制的饲料;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养殖动物,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性规定;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饲料添加剂,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使用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使用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5、水产苗种检疫:经营、运输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水产苗种;经营、运输的水产苗种未附有检疫证明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25 |
对渔船安全的检查 |
1、渔船检验:渔业船舶改建后,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有关航行、作业和人身财产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环境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制造、改造、维修渔业船舶;渔业船舶应当申报营运检验或者临时检验而不申报。2、渔船防污:船舶未配置或者不正常运行相应的防污染设备和器材;船舶未配置相应的防污染设备和器材,或者未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等行为造成水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船舶及有关作业单位从事污染作业,或未按照规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3、安全操作:按照规定应当报废的渔业船舶继续作业;未履行审批手续非法建造、改装的渔船;凡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而从事渔业活动。4、日志记载:没有配备、不正确填写或污损、丢弃航海日志、轮机日志;不按规定填写渔捞日志,并按规定开启和使用安全通导设备;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5、证书使用:冒用他船舶名、船号或船舶证书;将船舶证书转让他船使用;伪造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或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或船舶检验证书;伪造事实骗取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或渔业船舶国籍证书;未按规定持有船舶国籍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舶检验证书、船舶航行签证簿;使用过期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或渔业船舶国籍证书。6、其他: 外国人、外国渔船违反本法规定,擅自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调查活动。7、港航安全管理:未经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批准违章载客。8、渔船信息:无船舶证书、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的船舶(艇、筏)在禁捕水域停泊或航行;未按规定标写船名、船号、船籍港,没有悬挂船名牌;无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或渔业船舶国籍证书)和检验证书,擅自刷写船名、船号、船籍港。 |
否 |
《重庆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26 |
对渔业船员管理的检查 |
1、是否违规培训:不具备规定条件开展渔业船员培训。2、安全操作:弃船时,船长未最后离船,不尽力抢救渔捞日志、轮机日志、油类记录簿等文件和物品;发生水上安全交通事故、污染事故、涉外事件、公海登临和港口国检查时,未立即向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交书面报告;拒不执行有关水上交通安全、渔业资源养护和防治船舶污染等规定;不执行渔业船舶上的管理制度、值班规定;在不严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未尽力救助遇险人员;不遵守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渔业生产作业及防治船舶污染操作规程;渔业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未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渔业船舶船员不符合最低配员标准;未按规定配齐渔业职务船员,或招用未取得本办法规定证件的人员在渔业船舶上工作;在不严重危及自身船舶和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不履行水上救助义务;利用渔业船舶私载、超载人员和货物,携带违禁物品;未及时报告发现的险情、事故或者影响航行、作业安全的情况;不参加渔业船舶应急训练、演习,落实各项应急预防措施。3、证书使用:未携带有效的渔业船员证书;船员证书持证人与证书所载内容不符;冒用、租借他人或涂改职务船员证书、普通船员证书;普通船员未取得专业训练合格证或基础训练合格证;渔业船舶和船员未携带符合法定要求的证书、文书以及有关航行资料;向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伪造资历或以其他舞弊方式获取船员证书;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渔业船员证书;到期未办理证件审验;因违规被扣留或吊销船员证书而谎报遗失,申请补发;伪造、变造、转让渔业船员证书。 |
否 |
《渔业船员管理办法》 |
27 |
对渔港管理的检查 |
1、安全操作:渔业船员因违规造成责任事故。2、是否污染环境:不如实记录涉及污染物排放及操作;停泊或进行装卸作业排放油类或油性混合物造成渔港或渔港水域污染;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化学消油剂;停泊或进行装卸作业造成腐蚀、有毒或放射性等有害物质散落或溢漏,污染渔港或渔港水域。3、其他:损坏航标或其他助航、导航标志和设施,或造成上述标志、设施失效、移位、流失;以拖延、围堵、滞留执法人员等方式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4、港航安全管理:未按规定配备救生、消防设备;未经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批准或未按批准文件的规定,在渔港内装卸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货物;违反港航法律、法规造成水上交通事故;在渔港内进行明火作业或燃放烟花爆竹;未经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批准,违章装载货物且影响船舶适航性能;在渔港内的航道、港池、锚地和停泊区从事有碍海上交通安全的捕捞、养殖等生产活动;未经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批准,在渔港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种设施,或者进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5、是否服从渔港管理:不按规定办理渔业船舶进出港报告手续;在渔港内停泊期间,未留足值班人员;超过核定航区航行和超过抗风等级出航;拒不执行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作出的离港、禁止离港、停航、改航、停止作业等决定;在非紧急情况下,未经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批准,滥用烟火信号、信号枪、无线电设备、号笛及其他遇险求救信号。 |
否 |
《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 |
28 |
对长江捕捞作业的检查 |
1、捕捞工具: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违反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类型或渔具数量的规定进行捕捞;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2、捕捞地点:未经批准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违反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场所的规定进行捕捞。3、捕捞许可证:涂改、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捕捞许可证;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进行捕捞(无证捕捞);伪造、变造、买卖捕捞许可证,涉嫌犯罪的。4、其他: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5、渔获物: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未经批准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捕获国家、市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拒不放回原水体;特许捕捉渔获物数量、种类超出许可证限额和处置不规范。6、违规行为:船舶保留有活水舱。7、捕捞时间:违反捕捞许可证关于时限的规定进行捕捞;违反关于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 |
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
29 |
对休闲垂钓的检查 |
1、普法宣传资料是否上墙:未按规定张贴禁捕告知书、承诺书、有奖举报制度等普法宣传资料。2、实名登记:否;是。3、垂钓工具及方法:使用探鱼设备、视频辅助装置等工具进行垂钓;使用利用船艇、排筏、其它水上漂浮物等工具进行垂钓;使用泥鳅、虾类等水生生物作为窝料等以垂钓方式进行非法捕捞;使用两根鱼竿(鱼线)进行垂钓且留取的钓获物重量或规格不符合规定;使用国家公布的禁用渔具(延绳钓,钩尖数7个及以上);使用三根及以上鱼竿(鱼线),或者使用我市公布的禁用钓具(如钩尖数3个及以上或钩宽大于2cm)进行垂钓;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窝料进行垂钓;使用以泥鳅、虾类等水生生物作为饵料进行垂钓。4、历史违规:3个月内有两次及以上非法垂钓行为。5、钓获物:钓获国家、市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拒不放回原水体;留取钓获物总重量超过2.5千克(留取钓获物数量仅1尾的除外),且拒不放回水体的;丢弃、分散、隐藏应当立即放回原水体的钓获物。 |
否 |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 |
30 |
对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的检查 |
1、是否违规繁育:未按照人工繁育许可证的规定进行繁育。2、经营利用许可证、标识或批准文件:未经批准、未取得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专用标识;伪造、变造、买卖、转让、租借有关证件、专用标识或者有关批准文件。3、是否违规经营:未持有、未附有人工繁育许可证、批准文件的副本或者专用标识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依照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调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未持有合法来源证明或者专用标识出售、利用、运输、携带、寄递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广告;未建立出售、购买、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档案;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 |
31 |
对水产品质量抽检的检查 |
1、抽检方式:快速检测。2、安全承诺制:未建立和执行质量安全承诺制,未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3、抽检结果:快速检测有禁限用药物残留超标;被抽检方不配合抽检;实验室检测出禁限用药物;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出具虚假检测报告。4、实施主体:养殖户自检市级抽检;区县抽检;国家抽检。 |
是 |
《兽药管理条例》 |
32 |
对涉鱼餐饮场所的检查 |
1、普法宣传资料是否上墙:未张贴禁捕告知书、承诺书、有奖举报制度等普法宣传资料;未张贴禁捕告知书、承诺书、有奖举报制度等普法宣传资料。2、水产品进销台账:伪造进销台账或台账不规范;未建立进销台账;未按规定保存进销台账;未收取和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
33 |
对渔具制售的检查 |
1、渔具进销台账:未按规定保存进销台账;未建立进销台账;伪造进销台账或台账不规范。2、是否违规经营:有为收购、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渔(钓)获物提供帮助的嫌疑;为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34 |
对涉渔工程的检查 |
1、外来物种管理: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2、实施行为:破坏野生动物巢、穴、洞、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迁徙洄游通道;在国家和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使用有毒有害药物;在鱼、虾、蟹、贝幼苗的重点产区直接引水、用水未采取避开幼苗的密集期、密集区或者设置网栅等保护措施行为;未按“三同时“原则落实环境影响补偿措施;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或其他水下工程作业,对渔业资源有影响的,建设单位未建造过鱼设施或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3、环境影响评价:水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方案与环保部门批复意见不一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取得环保部门批复;未向渔业主管部门报告。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35 |
对水产交易市场的检查 |
1、水产品进销台账:未收取和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未建立进销台账;伪造进销台账或台账不规范;未按规定保存进销台账。2、是否违规经营:收购、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渔(钓)获物。4、存在虚假宣传行为:门楣、店招、菜单、名片等有”野生鱼“、“江河鱼”及类似字样。 |
否 |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
36 |
对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检查 |
1、是否违规繁育:捐赠、转让、交换人工繁育的水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非法利用人工繁育的水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用于人工繁育的水生野生动物来源不符合国家规定;未建立人工繁育物种档案和统计制度;未定期向审批机关报告水生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死亡等情况。2、猎捕地点及时间:在自然保护地、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人工繁殖许可证: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37 |
对船舶整治的检查 |
1、违规行为:携带禁用网具;携带钓具;无船舶证书、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的船舶(艇、筏)在禁捕水域停泊或航行;未按规定标写船名、船号、船籍港,没有悬挂船名牌;利用船舶实施非法捕捞;未按规定持有船舶国籍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舶检验证书、船舶航行签证簿。2、是否违规经营:收购、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渔(钓)获物。 |
是 |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 |
38 |
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检查 |
1、放流监管:未在增殖放流水域采取划定禁渔区、确定禁渔期等保护措施。2、放流备案:未经备案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3、鱼种供应: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供应单位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供应单位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是非本地物种;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未经检疫。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39 |
对水生野生动物特许捕捉的检查 |
1、猎捕地点及时间:在自然保护地、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猎捕工具及方法: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其他: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4、捕捉证:未取得狩猎证、未按照狩猎证规定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取得特许猎捕证、未按照特许猎捕证规定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40 |
对渔业水域污染的检查 |
1、渔港水域船舶违规污染: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船舶未配置相应的防污染设备和器材,或者未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船舶未配置或者不正常运行相应的防污染设备和器材。2、放流方式:增殖放流未采取适当的放流方式。3、向渔业水域排污: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或造成水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41 |
对水生野生动物进出口的检查 |
1、违规进出口:未取得合法手续出口水生野生动物物种;未取得合法手续从境外引进水生野生动物物种。2、证书、批准文件:未持有引进批准文书、进出口证明书、检疫证明等进出口水生野生动物。3、是否违规经营:未到出售、收购所在地主管部门备案。 |
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 |
42 |
对渔船安全资格培训的检查 |
1、是否违规培训:未按规定出具培训证明;出具虚假培训证明;未按规定的渔业船员考试大纲内容要求进行培训。2、捕捞地点:违反关于禁渔区的规定进行捕捞。 |
否 |
《渔业船员管理办法》 |
43 |
对水生生物安全的检查 |
1、外来物种管理:违法将从境外引进的水生野生动物放归野外环境;在长江流域开放水域养殖、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2、向渔业水域排污: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44 |
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检查 |
1.部署安排防治工作。2.督促镇街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完善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台账。3.维护国家、市级监测点。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45 |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检查 |
1检查农村集体资产发包或出租的资料;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民主、公开制度等情况;3集体资产管理和处置台账,是否存在侵占、哄抢、平调、挪用、私分、损坏和非法变卖集体资产。 |
否 |
《重庆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
46 |
对农村宅基地的检查 |
1.农村村民是否存在未经审批。2.如已经审批,审批面积,建设是否按照《巴南区农村宅基地批准书》的内容进行建设,是否存在违法占地修建住宅等情况。3.是否存在违法占地建住宅需要执法的情况。 |
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47 |
对农机维修主体的检查 |
1、维修行为检查:农业机械维修者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和报送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2、维修资格检查: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无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无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无必要的维修场地;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无必要的维修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3、机具存放点: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伪造、变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和牌照;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 |
是 |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
48 |
对农机作业现场的检查 |
1、驾驶资格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未取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而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机具存放点: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伪造、变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和牌照;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3、驾驶行为检查: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经检验、检查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经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告知拒不排除并继续使用的。 |
是 |
|
49 |
对农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检查 |
1、作业资格检查:持假冒《作业证》。2、服务行为检查:扰乱跨区作业秩序。3、驾驶行为检查: 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机具存放点: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伪造、变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和牌照;5、服务事项检查:没有兑现服务承诺;不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技术人员。 |
是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 |
50 |
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检查 |
1、机具存放点:伪造、变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和牌照。2、培训内容检查:未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规定教材进行培训。3、教员资格检查:聘用未经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工作;未取得培训许可擅自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业务。4、服务事项检查:只收费不服务或者多收费少服务的。 |
否 |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
51 |
对种畜禽场的检查 |
1、畜禽遗传资源合作研究资质规范: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的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未经审核批准,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52 |
对生猪屠宰的检查 |
1、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拒绝或者阻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评估;拒绝或者阻碍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53 |
对奶畜养殖场的检查 |
1、收购行为规范:在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后未报告、处置。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54 |
对其他畜禽屠宰的检查 |
1、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拒绝或者阻碍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拒绝或者阻碍官方兽医依法履行职责;拒绝或者阻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评估。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55 |
对动物养殖场的检查 |
1、拒绝、阻碍监督检查: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不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 |
是 |
《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 |
56 |
对兽药经营门店的检查 |
1、营资质核查:代理商、经销商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范围经营进口兽用生物制品;出租兽药经营许可证;出租《进口兽药通关单》;代理商、经销商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买卖《进口兽药通关单》;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出借《进口兽药通关单》;境外企业在中国直接销售兽药;买卖兽药经营许可证;提供虚假的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已过5年有效期,未续展;采用其他违法行为获取进口兽药证明文件;出借兽药经营许可证;采用其他违法行为获取兽药经营许可证;提供虚假的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进口兽药证明文件。 |
是 |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 |
57 |
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隔离的检查 |
1、疫病防控:不符合条件采集重大动物疫病病料,或者在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离时不遵守规定 。 |
是 |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
58 |
对动物诊疗机构的检查 |
1、执业兽医行为规范核查: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在责令暂停动物诊疗活动期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超出备案所在县域或者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未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疫情扑灭活动;执业助理兽医师直接开展手术,或者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动物诊疗有关证明文件;执业兽医对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的动物进行治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执业兽医未按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求如实形成兽医执业活动情况报告;不使用病历,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伪造诊断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未经亲自诊断、治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不规范填写处方笺、病历;违反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未经执业兽医备案从事经营性动物诊疗活动;不按照规定区域从业或者不按照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 |
是 |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
59 |
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 |
1、生产许可核查:未及时办理许可登记信息变更;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但不再具备《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而继续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依法续展,继续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向定制企业以外的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或养殖者销售定制产品;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超过有效期;假冒许可证明文件;采取其他欺骗方式取得许可证明文件;提供虚假的资料、样品取得许可证明文件;未及时重新办理生产许可证;买卖许可证明文件;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以贿赂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超出许可范围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伪造许可证明文件。 |
是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
60 |
对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的检查 |
1、拒绝、阻碍监督检查: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 |
是 |
《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 |
61 |
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 |
1、生产管理规范核查:未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记录不完整、准确;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在新兽药监测期内不收集或者不及时报送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把原料药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
是 |
《兽药管理条例》 |
62 |
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门店的检查 |
1、经营产品合法性核查: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与标签标示的内容不一致;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用公布的原料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的饲料;以此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冒充的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定制企业向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和养殖者销售的定制产品。 |
是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
63 |
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查 |
1、实验动物管理: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将实验后的实验动物流入消费市场。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64 |
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的检查 |
1、档案管理:未建立台账。 |
是 |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
65 |
对兽药使用主体的检查 |
1、用药记录核查: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 |
是 |
《兽药管理条例》 |
66 |
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主体的检查 |
1、使用产品的合法性核查: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使用未取得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
是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
67 |
对动物集贸市场的检查 |
1、活禽交易防疫条件:活禽销售未单独分区,未有独立出入口;市场内水禽与其他家禽未相对隔离;活禽宰杀间未相对封闭,宰杀间、销售区域、消费者之间未实施物理隔离;未配备通风、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未设置排污通道;未建立日常监测、从业人员卫生防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动物防疫制度。 |
是 |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
68 |
对生鲜乳收购站的检查 |
1、收购行为规范:在收购过程中,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69 |
对兽药安全评价与临床试验机构的检查 |
1、产品标签核查:经营标注不清晰、醒目的兽药。 |
是 |
《兽药管理条例》 |
70 |
对乡村兽医的检查 |
乡村兽医不按照备案规定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
否 |
《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
71 |
植物检疫监督管理 |
1.进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和存放等场所,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和检疫;2.依法查验植物产地检疫证书和植物检疫证书,查阅、摘录和复制与植物检疫有关的货运单、合同、发票及其他单证,并询问有关人员;3.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隔离试种、消毒、除害处理,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4.组织植物检疫人员、涉检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植物检疫知识培训。 |
是 |
《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 |
72 |
对市外输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检查 |
1、查验动物检疫证明是否有效、牲畜耳标是否佩戴齐全、运输车辆是否按规定备案、动物健康状况有无异常以及证物是否相符等。 |
是 |
《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 |
73 |
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 |
1.生产经营档案:生产经营的种子样品未按批次保存两个生产周期,未分品种、分批次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未保存五年、生产经营档案记载信息不连续、不完整、不真实;2.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拒绝、阻挠农业主管部门依法施行监督检查;3.生产经营许可:在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区域外设立分支机构、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经营种子、受委托生产种子未按规定备案、生产经营许可证已失效仍经营种子;4.进出口:未经许可进口种子、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的收获物作为种子在境内销售、在境内销售为境外制种的种子、进出口属于国家规定不得进出口的种子;5.品种审定登记:种子企业自行完成品种审定试验,对试验数据造假、推广、销售未经国家或本地同一适宜生态区省级审定的品种、推广、销售经国家级审定,但适宜生态区域不包含本地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品种、推广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销售已公告停止推广、销售的农作物品种、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销售同一适宜生态区以外的其他省级审定的品种、推广应当登记而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6.种子标签:标签标注内容不符合规定、未标注适应性、未标注风险提示、以剪贴、粘贴等方式修改标签内容、未标注品种主要性状、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不完整、标签制作不规范、以剪贴、粘贴等方式补充标签内容;7.种子质量:没有标签(缺少品种名称)、以非种子冒充种子、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8.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储存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使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而获得的收获材料、未经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繁殖材料等;9.许可证合法性检查: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生产经营范围生产经营种子、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品种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地点生产经营种子;10.假冒授权品种:其他足以使他人将非授权品种误认为授权品种的行为、伪造品种权证书或者品种权号、使用已被宣告无效的品种权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假冒他人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11.植物检疫: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植物检疫证书与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不符。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 |
74 |
对植物调运检疫的检查 |
1.除害处理:所有者或经营者逾期不除害处理;2.所有者或经营者逾期不除害处理:隔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其他繁殖材料;3.植物检疫印章、标志、封识:伪造植物检疫标志、伪造植物检疫封识、涂改植物检疫标志、买卖植物检疫封识、买卖植物检疫标志、转让植物检疫标志、涂改植物检疫印章、转让植物检疫印章、买卖植物检疫印章、伪造植物检疫印章、转让植物检疫封识、涂改植物检疫封识;4.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在调运过程中擅自开拆检讫的植物产品、调换其他未经检疫的植物、调换其他未经检疫的植物产品、擅自改变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擅自改变植物的规定用途、夹带其他未经检疫的植物、在调运过程中擅自开拆检讫的植物、擅自调换植物产品、夹带其他未经检疫的植物产品、擅自将非种用植物作种用、擅自调换植物、引起植物疫情扩散;5.植物检疫证书:涂改植物检疫单证、承运证物不符、证物不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产品、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伪造植物检疫单证、未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植物、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植物产品、买卖植物检疫单证、证物不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产品、转让植物检疫单证;6.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在报检过程中隐瞒受检物品数量、在报检过程中隐瞒受检作物面积、在报检过程中故意谎报受检物品品种、在报检过程中故意谎报受检物品种类、在报检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
是 |
《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 |
75 |
对种子销售门市的检查 |
1.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拒绝、阻挠农业主管部门依法施行监督检查;2.品种审定登记: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应当登记而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销售未经国家或本地同一适宜生态区省级审定的品种,推广、销售同一适宜生态区以外的其他省级审定的品种,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销售经国家级审定,但适宜生态区域不包含本地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品种,推广、销售已公告停止推广、销售的农作物品种;3.种子标签:未标注品种主要性状,标签制作不规范,以剪贴、粘贴等方式修改标签内容,未标注风险提示,标签标注内容不符合规定,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不完整,未标注适应性,以剪贴、粘贴等方式补充标签内容;4.种子质量:没有标签(缺少品种名称),以非种子冒充种子,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5.种子包装:销售未包装的散装种子,种子拆包零售;6.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许诺销售、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7.假冒授权品种:伪造品种权证书或者品种权号,其他足以使他人将非授权品种误认为授权品种的行为,使用已被宣告无效的品种权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8.品种登记:推广应当登记而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9.种子销售备案: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而未按规定备案,受委托代销种子而未按规定备案,种子生产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10.植物检疫: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植物检疫证书与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不符。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76 |
对农药生产企业的检查 |
1.证照检查: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原材料,采购、使用未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委托已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超过农药生产许可范围加工或者分装农药,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生产地址生产农药,应当按照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处理的其他情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委托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受托人加工、分装农药,超过农药生产许可范围生产农药,超过农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继续生产农药,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2.义务履行:不召回依法应当召回的农药,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履行农药废弃物回收义务;3.生产条件检查:无保证所申请生产农药质量的规章制度,无对所申请生产农药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人员、仪器和设备,无与所申请生产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无与所申请生产农药相适应的厂房、设施;4.制度履行:农药生产企业不执行原材料进货记录制度,农药生产企业不执行农药出厂销售记录制度;5.产品质量检查:未附具标签的农药,禁用的农药,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农药,委托加工、分装劣质农药,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的农药,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农药,委托加工、分装的假农药,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的农药,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以非农药冒充的农药;6.包装、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检查:采购、使用未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农药。 |
是 |
《农药管理条例》 |
77 |
对农药经营门店的检查 |
1.行为检查:采购向中国出口的未附具标签的农药;2.证照检查: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3.经营条件检查: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未配备用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销售专柜,不符合定点布局等农药经营条件,超出经营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或者利用互联网经营限制使用农药,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防护设施、展示设备设施、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扫描识别设备和电子台账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再符合规定条件,无具备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熟悉农药管理规定,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等条件的经营人员,无与所申请经营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台账记录、安全防护、应急处置、仓储管理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使用指导等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未将卫生用农药与其他商品分柜销售,在卫生用农药以外的农药经营场所内经营食品、食用农产品、饲料等;4.行为规范检查:设立分支机构未依法变更农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未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备案,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经营许可证,不执行农药销售台账制度,不执行农药采购台账制度,在农药中添加物质的农药,不履行农药废弃物回收义务,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未按规定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不停止销售依法应当召回的农药,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采购的农药,向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他农药经营者采购的农药;5.产品质量检查: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农药,未附具标签的农药,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禁用的农药,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农药,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农药,以非农药冒充农药。 |
是 |
《农药管理条例》 |
78 |
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的检查 |
1.生产经营档案:未分品种、分批次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生产经营档案记载信息不连续、不完整、不真实,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未保存五年;2.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拒绝、阻挠农业主管部门依法施行监督检查;3.生产经营许可:受委托生产种子而未按规定备案,未取得有效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种子,在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区域外设立分支机构;4.检疫性有害生物接种试验: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接种试验;5.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储存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使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而获得的收获材料,未经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繁殖材料等;6.试验数据等材料:伪造测试、试验、检验数据或者出具虚假证明;7.许可证合法性检查: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生产经营范围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品种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地点生产经营种子,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8.品种登记: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推广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79 |
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 |
1.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2.农产品产地环境:在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种植、养殖、捕捞、采集特定农产品,在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建立特定农产品生产基地;3.包装废弃物回收:未按照规定回收并妥善处置包装物或者废弃物;4.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在农产品生产场所以及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规定;5.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本法规定,拒绝、阻挠依法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抽样检测和风险评估,未配备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且未委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6.产品包装:销售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农产品,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7.储存、运输:将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储存、运输;8.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或者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质量安全规定;9.农产品质量安全:销售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合物的农产品,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违反本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定,销售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10.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未按照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1.生产记录:未依照本法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或者伪造、变造农产品生产记录,未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80 |
对在基本农田内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规范回收处理的行政检查 |
1.对在基本农田内农药规范回收处理的行政检查:检查是否规范回收处理的行为;2.对在基本农田内化肥规范回收处理的行政检查:检查是否规范回收处理的行为;3.对在基本农田内农用薄膜规范回收处理的行政检查:检查是否规范回收处理的行为。 |
是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81 |
对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行政检查 |
1、对经营的动物附有检疫证明的行政检查:检查经营的动物是否附有检疫证明的行为。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82 |
对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市人民政府划定的其他禁止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的行政检查 |
是否存在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市人民政府划定的其他禁止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 |
否 |
《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83 |
对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行政检查 |
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人员是否操作证件规定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
是 |
|
84 |
对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行政检查 |
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是否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是否合格、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机件是否失效。 |
是 |
|
85 |
对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行政检查 |
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是否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 |
是 |
|
86 |
对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行政检查 |
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是否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 |
是 |
|
87 |
对兽用生物制品使用者的监督检查 |
1、用药记录核查: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 |
是 |
《兽药管理条例》 |
88 |
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 |
1、生产管理规范核查:未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记录不完整、准确;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在新兽药监测期内不收集或者不及时报送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把原料药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
是 |
《兽药管理条例》 |
89 |
对种子生产繁育基地的检查 |
1.生产经营档案:生产经营的种子样品未按批次保存两个生产周期;未分品种、分批次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未保存五年;生产经营档案记载信息不连续、不完整、不真实。2.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拒绝、阻挠农业主管部门依法施行监督检查。3.生产经营许可: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已失效仍生产种子;受委托生产种子而未按规定备案。4.许可合法性检查:未按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品种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地点生产经营种子。5.检疫性有害生物接种试验: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接种试验。6.执行种子技术规程、检验检疫规程:生产的种子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繁殖种子的隔离条件,未达到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规定标准;繁殖种子的培育条件,种子生产地点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未达到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规定标准;7.种子调运:无有效植物检疫证书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植物检疫证书与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不符;8.未按照《种子田间检验技术规程》规定,开展种子田间检验;未按照《种子产地检疫规程》规定,向当地区县植物检疫机构申请产地检疫,未按照《种子田间检验技术规程》规定,开展种子田间检验。9.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未经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繁殖材料等;10.品种权保护:未经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繁殖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8.假冒授权品种:假冒他人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 |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90 |
对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的行政检查 |
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是否存在违规载人情况。 |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