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3164/2025-00005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1-15 | [ 发布日期 ] | 2025-01-16 |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区农业农村委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深学习,增强法治意识。一是委领导带头学习。利用党工委会议、委领导班子会、主题党日活动和全委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会,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作要求,并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干部职工利用网络媒体广泛学。全委在职干部职工借助重庆市干部网络学院、巴南普法APP等媒体,主动学习《宪法》《行政处罚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提升全委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二)强认识,担好法治责任。区委农业农村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各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农工委坚持每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委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及时进行述法,亲自安排部署规范性文件备案、公平竞争审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农管”舆情管控、行政执法以及政务服务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执法案件评查整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重点工作。一是规范性文件备案方面,今年以来,代区委、区政府拟定和本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没有出现实质性不当情形。二是公平竞争审查方面,由专业律师团队对涉企文件、政策措施及合同等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每季度对新增文件及存量文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动态清理,未发现违反公平竞争的问题文件。三是“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方面,按要求在“执法+监督”系统完成农业行政执法领域全部执法事项的认领工作,将原区水利行政执法支队2名在编人员、原区统计行政执法支队1名在编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区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五大队,人员编制实行“锁定管理”,在区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增设内设机构执法五大队,协助区水利局、区统计局机关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对“对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处罚”等赋权乡镇执法事项清单提出建议。四是执法监管方面,根据“慧执法”平台数据统计,全年共对808个被检查对象(水域、区域)开展了1049次执法检查,抽查产品927个次,发现15户商家存在23个问题,全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共39件,立案数量居中心城区第二位。五是“农管”舆情管控方面,受理来人、来电投诉举报等共60件,其中立案查处的有3件;受理“12345民呼我为”平台、上级交办、部门移送等投诉举报线索20件,立案查处2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有效地避免了舆情风险和越级上访,化解了社会矛盾。没有发现以“稳粮保供”“订单农业”等名义设骗局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农管”舆情管控到位。六是行政执法以及政务服务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方面,按要求认真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以及政务服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自查自纠,对发现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不规范、执法人员穿戴执法制服不规范、执法音像记录不全、送法下乡开展面不够等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七是执法案件评查整改方面,2024年我委参评市、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3次,我委报送区司法局参评的11个案卷经第三方评查,全部为“优秀”,报送市农业农村委参评的案卷有2卷被评为全市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对案卷评查中发现的证据材料的收集与制作、法律适用、文书送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均按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八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面,委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应诉案件,及时参加谢祖超诉区农业农村委行政诉讼案件。
(三)强监管,推进“十年禁渔”。依托“亮剑”“零点”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专项行动,加强日常监管、联合执法、排查整治、暗查暗访和宣传教育,及时消除涉渔风险隐患,打击涉渔违法犯罪。开展常态化巡查巡护34次、“零点行动”37次,联合执法31次,检查各类船舶16艘次、涉渔场所25家次,出动执法车(船)106辆(艘)次,出动执法人员201人次,巡查巡护里程3217公里,放生渔获物29尾,劝离并宣传教育初次违规垂钓人员133人次。清理违规网(钓)具156张(具),排查并移交乡镇处理无主船舶3艘。核查处置线索47条。立案调查涉渔行政案件18起,涉案人员27人。移送公安机关涉渔刑事案件3起,接受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移交涉渔行政案件2起。
(四)促提升,推进重点工作。一是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及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查出的主要问题及时整改到 位;加强培训,着力规范执法行为,除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外,结合区级行政执法突击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组织执法人员强化学习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了3次案卷评查工作,培训了新版农业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等。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办案全过程用语规范、全过程记录、文书制作,增强执法办案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执法风险防范意 识,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二是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通知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在重庆土交所专场发布巴南区120多宗闲置宅基地招商信息,全区有22户农村闲置宅基地通过巴南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司进行流转交易鉴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制定入市工作方案,入市成本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文件,惠民沙井村、二胜集体村2宗地成为重庆入市首单交易,目前已入市8宗,面积61.755亩,成交金额6288.26万元。三是加强耕地保护执法监管,认真履行耕地保护执法职责,暂无未按规定及时回收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或农用薄膜及违法行为线索。四是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强化在项目管理中尊法、用法,严格项目前期审核,规范项目审核流程,严把项目入库关;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在项目实施环节,强化项目日常监督;项目验收严格执行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廉洁从政行为相关规定,切实履职尽责;强化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建成后要有使用效果,资金使用规范。五是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加强农业项目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和生猪养殖企业欠薪风险预警分析研判,落实化解稳控措施,暂无进京上访、到市集访及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六是深化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在全区23个镇街198个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962户,实现每个村(涉农社区)达到4户以上学法用法示范户目标,已完成全部962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标志牌制作及发放。对学法用法示范户开展法律培训8次,提升了示范户的法治意识和学法用法能力,示范户积极主动参与村社院落的矛盾纠纷调解,共调解矛盾纠纷38次。完成执法人员与全部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一对一”结对子普法工作,共开展结对子活动23次,开展农业普法“小板凳服务队”走进乡村、企业普法宣传活动15次。七是优化农业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按照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要求,及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台帐,目前,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229件。
(五)严执法,维护法治环境。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农业行政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要求,将目前仍在用的47个事项全部减少为接件、审查和办证3个环节,减少事项办理时间(多数在1个工作日办结,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必要材料实行容缺承诺制(过后补齐),整个材料压减70%以上,全面实现只跑一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时在农业部、市、区政府相关网站上公示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双随机一公开”等相关信息;在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全面推行使用“慧执法”移动终端执法检查系统,实现了照单检查不漏项,执法行为回溯可查;在案件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等全过程通过文字、照相、录音录像等形式实行了全程记录;常年法律顾问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各环节把关,由委法规科实行法制审核,有效降低执法风险。三是坚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讨论并作出审理决定。四是完善协调配合机制。与巿场监管、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常态化进行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和案情会商,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五是柔性执法运用。2024年已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36件,“轻微不罚”的3件,减轻处罚1件。
(六)抓普法,增强守法意识。一是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积极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点,结合“巴适小院”建设活动,以院落为单位建设各院落法治宣传教育点,设置法治图书角137个,组建法律援助志愿队12支,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制大讲堂”活动18次,23个村全面落实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会前学法和道德宣讲制度,打通了乡村普法与依法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二是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把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过程、日常监管过程和技术服务业务工作全过程,农业领域法治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明显,全区农业服务管理对象知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二、主要问题
(一)长江禁渔监管垂钓查处难。一是垂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禁捕水域垂钓管理、禁用渔具目录等制度规范还在研究制订中,对在禁钓期或禁渔区内的初次违规垂钓人员,执法人员只能采取责令停止,劝离的方式阻止其违规行为。二是违规垂钓人员流动性大,立案查处困难。当前,部分垂钓人员选择在各区县水域流动垂钓,逃避监管,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监管平台,对全市垂钓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对多次违规垂钓人员缺乏快速有效的手段进行筛选和甄别,违规垂钓立案查处难度大。三是针对违规垂钓的处罚较轻,无法暂扣、没收垂钓工具,不能形成有效震慑。
(二)宅基地违法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部分镇街干部对乱占耕地建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镇、村、社干部巡查工作不到位,报告不及时,制止不及时,过分依靠农业执法通过司法强拆的现象。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2025年,全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求,持续提升全委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继续为巴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每月学习制度,及时贯彻落实有关工作部署。二是优化农业农村领域营商环境。落实农业行政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要求,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按照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要求及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一窗综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三是下沉执法力量。采取执法人员包片包镇街方式,指导农业领域赋权乡镇执法事项的行政执法工作;四是持续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根据相关要求,继续加强学法用法示范户的认定和动态管理,持续强化学法用法示范户的培训和教育,鼓励示范户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和矛盾纠纷调解,推动示范户作用发挥,将农村法治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法治保障。五是加强执法能力提升。继续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做到“以案促改”、“以案促升”,解决执法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开展案卷评查,以查促改,以改促升;创新学习培训模式,采取“请进来”解难题、“走出去”学先进的方式,着力提升执法能力,让我区农业综合执法再升级。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