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环境管理>自然生态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359H/2023-0014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生态环境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6-26 [ 发布日期 ] 2023-06-26

巴南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近年来,巴南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优化顶层设计,建立生态修复制度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相关部门、镇街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工程试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区联席办,负责审查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提出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开展绩效考核,研究议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进、矛盾协调等重点问题。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立足巴南实际,广泛征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形成项目清单,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工程试点实施方案、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资金及绩效考核暂行管理办法、档案资料管理暂行办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结合年度任务及实际工作难度倒排工期表,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具体化、清单化;不定期开展巡查,通报项目实施进度,针对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重点督查;明确绩效目标,实行考核评价,将全区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

二、坚持系统治理,打造和美宜居城区

一是统筹系统治理。深入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积极开展“三线一单”数据更新调整工作;持续强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纵深“腹地”,完成89个疑似问题点位核查和11个“绿盾”专项行动问题点位优化整改验收销号。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投入资金97962 万元实施生态修复试点项目58个,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48.06公顷、土地整理面积5141公顷、国土绿化面积17.45万亩、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1.6万亩、自然保护区勘界定标2个、“四山”违建拆除整治面积30.04万平方米,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73.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6%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将生态修复项目设立与辖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规划相结合,使“金山银山”变群众“幸福清单”,央视新闻直播间、正点财经、《光明日报》红船专刊先后对一品街道金田村、南泉街道自由村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效作专题报道,对巴南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推动创新发展,实施流域综合治理

一是深化流域整治。累计投资约50亿元,采用PPP模式,从水环境整治、水安全整治、水生态整治、水环境治理配套工程、智慧水务工程等5个方面对花溪河、一品河、黄溪河全流域实施系统性综合整治。目前孝子河、五布河、一品河稳定保持Ⅲ类水质,花溪河达Ⅳ类水质,全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二是把好入河闸口。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开展排查溯源、实施分类整治、严格监督管理、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核问责、鼓励公众参等措施,针对性开展整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目前长江沿线巴南段188个入河排口一级监测溯源工作全部完成,其中181个入河排口完成整治。

三是实施生态补偿。制定以花溪河、五布河、一品河、孝子河等主要次级河流为主体的巴南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涉及的20个镇街的19个交界断面纳入补偿点位,充分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水质保护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制度,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四、担起上游责任,推进岸线生态修复

一是突出岸线治理。深入规范和治理河道内“乱建、乱采、乱占、乱堆”现象,啃下“巴滨一号”、水子坝码头等违法建筑“硬骨头”,拆除面积超1.87万平方米,清理弃土弃渣超25万立方米,恢复岸线超600米,岸线复绿超4500平方米。

二是推进民生工程。完成花溪河湿地公园片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治理长江河道2.4公里,消落带绿化种植面积超12万平方米,加速实施黄溪河入口至鱼洞长江大桥段库岸和佛耳岩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玩的新去处。

三是实行生态封育。对大部分农村消落区实行“封育”管理,建设生态廊道,减少人员、牲畜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全面取缔消落区耕种行为,退田还河,广泛宣传消落区禁止、限制行为,促进消落区自然恢复,逐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下一步,巴南区将深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群众更满意”生态巴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