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25001130093074205/2022-00010 | [ 发文字号 ] | 巴南体发〔2022〕19号 |
[ 主题分类 ] | 体育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体育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2-04-21 | [ 发布日期 ] | 2022-04-28 |
重庆市巴南区体育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体育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体育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巴南区体育局
2022年4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体育工作要点
2022年是深入推进体育“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竞技体育改革发展启动之年。全区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全市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市体育工作部署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加快体育强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启动竞技体育改革发展,切实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区人民的体育权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奉献体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扎实抓好党的建设,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格局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抓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坚决落实、持续强化管党治党两个责任,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中心工作、日常工作。
(二)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四风”纠治,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专项整治,规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扎实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做好日常监督和重要时间节点明察暗访相结合,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巴南体育的宣传面和影响力,讲好体育故事,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打造推广体育文化的品牌活动,挖掘巴南体育历史和文化内涵,积极推动体育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互鉴。抓好意识形态重点领域、重点阵地管控工作,严格审批在体育场馆举办的论坛、庆典等涉及意识形态的活动。
二、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构建安全发展格局
(四)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意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压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要求和措施。加强体育经营场所、赛事活动防控的指导和监管,适时调整防控方案、技术指南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体育行业科学防控、安全运营,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传播。深入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解决体育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难题,促进企业化危为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调动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企业、大众等方面积极性,继续设计推出居家健身项目,带动更多市民科学健身,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和水平。
四、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融合发展格局
(五)深入推进与成都温江区的合作。积极开展地区间队伍交流赛、邀请赛,互派队伍观摩高水平赛事,交流办赛经验,举办好2022领跑成渝城市坐标定向赛(巴南站)、2022象棋名人邀请赛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象棋文化交流选拔赛、2022成渝双城棒垒球公开赛等活动。推动建立两地间体育产业联盟,整合并挖掘两地体育旅游资源,探索共同发布体育旅游项目。深入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要求,努力用协调发展的成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
五、扎实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质量,构建全民参与格局
(六)科学制定《巴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健康中国巴南行动,以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制定出台《巴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七)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全面推进城区“15分钟”健身圈和农村“30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全面落实新建居住区“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 平方米”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区游泳馆、城市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农体健工程、智慧健身长廊、健身广场等全民健身设施,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建设健身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八)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区级赛事活动为引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举办好2022重庆马拉松、2022重庆半程马拉松、巴南区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巴南区职工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开展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主题示范活动;广泛开展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拔河、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全民健身趣味活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农村社区延伸、向企事业单位和重点人群拓展,支持镇街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均衡化。
(九)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全区性体育社会组织示范作用,推进镇(街道)体育总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着力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激发活力,支持发展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俱乐部。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权责明确、政社分开、依法自治的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体系,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80人。注重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探索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示范点,完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价制度和从业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六、扎实开展竞技体育备战,构建奋力竞争格局
(十)扎实抓好备战“十五”运周期训练保障工作。切实做好市区共建橄榄球队伍备战“十五”运周期工作,全力保障训练队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在人才引进中制定合理方案、多方考察,确保以最佳阵容在十五届全运会上取得摘牌目标。同时要织密反兴奋剂笼子,严防兴奋剂事件发生,确保干净参赛,道德完赛。
(十一)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凝聚“健康第一”的体教融合发展共识,形成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实践体系,大力构建巴南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格局,合理布局项目,在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上科学规划,要求“一校一品”,鼓励“一校多品”,完善培训体系,努力形成一条从小学直达高中的成长输送通道。提高竞技水平,重视实战实训、联赛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保障训练时空,保证训练质量,保有竞赛水平,打造劲锐之师。探索丰富多彩的体教融合发展路径,抓好日常工作中的体教融合,畅通体育特长生的体教融合之路,拓宽校外体教融合路径,推进校企合作,校协合作,校校合作,在推动青少年运动普及的前提下,凸显竞技水平,使体教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十二)扎实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建设。加大各项目布局学校训练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训练管理、优化项目布局、健全输送清单。积极申报优秀后备人才训练营,健全训练营优秀后备人才档案指标体系,建立优秀后备人才跟踪制度。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组织、平台建设,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主体举办青少年赛事、培训活动体系。贯彻落实《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会同区教委建立“体教融合”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制定《巴南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十三)积极举办和承办高水平竞技比赛。办好2022世界举重锦标赛、2022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2022中国重庆体育舞蹈公开赛、重庆市跆拳道俱乐部总决赛等赛事。优化区级青少年锦标赛赛事体系,推动竞技运动项目进校园,为优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积极承办市级以上竞技体育赛事,健全青少年竞技体育赛事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竞技训练的活力,为选拔、输送后备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七、扎实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经济赋能格局
(十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工作,通过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等措施,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努力打造诚实守信、公正法治、服务高效的体育市场发展环境。
(十五)加快发展赛事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跨界融合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服务业,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体育公司、俱乐部、体育协会筹办以体育健身休闲为内容的全民健身赛事。鼓励大型体育赛事充分进行市场开发,依托各类赛事媒介,构建以体育传媒、赛事策划、运营推广、经纪中介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实体。通过不断创新商业运作方式,提升商业运营水平,推进办赛主体专业化、市场化,实现由政府主导模式向“政府+赛事公司”运行模式转变。
(十六)积极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大力整合自然风光、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资源要素,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以全区景区为主要媒介,鼓励旅游企业和景区开发体育产品,突出发展水上运动、低空飞行、汽车露营和电子竞技等时尚体育产业,不断完善全区体育旅游服务体系。打造集体育健身、旅游体验、时尚运动为一体的产业链,提升我区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境内外游客输入量。大力创建“川渝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户外精品基地。拓展体育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拓展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旅游景点消费新空间。
(十七)促进体育消费新增长。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健全体育设施,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比例位列全市前列;出台支持措施,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彩票等体育服务业,稳步推进体育彩票业,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
八、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构建精神文明格局
(十八)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大力倡导“人人体育、终身锻炼”的体育理念,营造浓厚的校园、社区、乡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文化氛围。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充分发挥体育名人的示范感召作用,增强推进体育改革发展的广泛认同感和社会支持度。
(十九)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开展木洞龙舟、接龙梆鼓舞、姜家舞龙等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加大体育文化传承与传播力度,深入推进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打造体育赛事活动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