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8730H/2023-00081 | [ 发文字号 ] | 安澜府发〔2023〕133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安澜镇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3-11-06 | [ 发布日期 ] | 2023-11-13 |
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安澜镇耕地种植技术指导组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镇属相关部门:
为全面加强我镇耕地种植技术指导,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成立安澜镇耕地种植技术指导组,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机制
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镇规建办共同组建安澜镇耕地种植技术指导组。镇成立技术指导组并实行组长负责制,依据部门职责负责耕地种植技术指导工作。
二、组成及职责
镇技术指导组:
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徐甜
镇规建办主任 江鹏
成员:镇农业服务中心余洋、张绍富、李恩友、马恨沙、李瑶,镇规建办王星尧、程爽组成。
主要职责:严格落实我镇耕地种植技术实施方案及操作细则,实地指导种植主体做好作物选择、土壤改良、水源保障、种植密度确定等,对耕地种植标准严格把关,做好日常变更举证。技术指导人员按照包片包干、包村包图斑的方式进行指导,明确各村社和具体图斑的指导人员。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镇村是耕地种植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要配齐配强技术人员,明确人员分工,加强对耕地种植技术有关问题的业务指导。
(二)强化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镇农业服务中心和规建办要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共享数据、交换情况,形成工作合力。镇农业服务中心和规建办要加强业务指导,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镇级技术指导组及时加强对各村的技术培训指导。
(三)坚持因地制宜,做好跟踪指导。镇农业服务中心和规建办应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地块及作物具体情况,征求农业种植专家、种植大户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细化技术标准,严禁“闭门造车”,切忌“一刀切”。加强跟踪指导,做好成效评估,及时调整完善技术措施。
附件:耕地认定及种植指导手册
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重庆市巴南区耕地认定及种植指导手册
(试行)
2023年10月
目 录
1 总 则................................................................................................................................10
2 耕地的定义及认定标准..................................................................................................11
3 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技术(试行)..............................................................14
总 则
1.本手册适用于耕地种植及耕地调查认定工作的参考。
2.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培训等有关要求,结合重庆市巴南区自然地理条件、常见的耕作制度和利用方式,梳理形成重庆市巴南区耕地调查认定标准和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技术手册。
3.各镇街在开展耕地种植及耕地调查认定工作时,除应参照本手册外,还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有关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4.耕地的定义及认定标准部分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技术手册(试行)部分由区农业农村委负责解释。
耕地的定义及认定标准
一、耕地的定义
为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2020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简称分类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进一步明确了耕地定义。目前,国土变更调查采用《分类指南》中耕地的定义,作为耕地调查认定的标准。
耕地是指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农作物为主,每年种植一季及以上(含以一年一季以上的耕种方式种植多年生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休耕地);以及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耕地;包括南方宽度<1.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包括直接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的温室、大棚、地膜等保温、保湿设施用地。
二、耕地的认定标准
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以下7种类型土地按耕地认定。其中,新增耕地现状必须是正在种植的粮棉油糖菜等农作物,且农作物必须出土长苗。
(一)种植农作物土地。单作和连作、轮作、间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种植粮、棉、油、糖、蔬菜的土地,种植饲用类农作物、烟草类农作物、草本类水果、绿肥类农作物及一年生草本中药材的土地。
(二)不同耕作制度,以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为主的土地。包括轮种、间种(如农果间种)、套种、复种、轮歇(休耕)等种植方式的用地。对耕地上间作、套作、混作园木、林木的,首先必须以种植和收获耕地农作物为主;其次未达到园地标准(即园艺作物等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按照耕地调查;未达到林地标准(即乔木郁闭度≥0.2,或灌木覆盖度≥40%)的土地,按照耕地调查。
(三)围垦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在江、河、湖等围垦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且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土地。
(四)地面塌陷仍在耕种的耕地。指由于地下采矿(如采煤),造成地面塌陷,但仍在耕种的土地。
(五)水田养殖仍在耕种的耕地。指在种植水稻、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内,同时养殖鱼、虾、蟹、蛙、鳝等水产品的利用方式。耕作层未硬化或破坏,具备蓄水保肥能力,以种植水生农作物为主,且年内至少收获一季农作物。
(六)大棚内地表种植农作物的耕地。指在温室、大棚内,耕作层未破坏,在地表种植并收获上述耕地农作物。
(七)未耕种(撂荒)按耕地认定(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冲沟或沟壑除外)。原为耕地,且未间作、套作、混作果林的,一年以上闲置未耕种,尚未达到灌木林地(即灌木覆盖度≥40%)、乔木林地(即乔木郁闭度≥0.2)标准,现状多为杂草、少量灌木。
重庆市巴南区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
技术手册(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文件精神,为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兼顾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协同发展、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底线任务,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相关专家编制了《重庆市巴南区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技术手册(试行)》。本技术手册为试行版,结合实际工作修订完善。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手册适用于耕地上人工种植的植物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农作物,主要有粮食、草本油料、棉麻、糖料、蔬菜、饲草饲料、绿肥、草本水果、烟草等。第二类为经济作物,主要有果树、茶叶、中药材、花卉等。
二、基本原则
坚持耕地利用优先序,即耕地优先用于粮食和草本油料、棉麻、糖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饲草等农作物生产。
三、技术要求
耕地种植农作物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产量和品质。已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通过合理调整种植模式,防止流失成为园地、林地。
(一)适时自愿退耕,恢复耕地属性
对生态不适宜、低产低效、失管弃管的经济作物,在尊重经营主体意愿的基础上,有序退出种植,及时恢复耕地属性,用于种植农作物。
(二)优化作物布局,提高产出效益
暂时无法退出的经济作物,在尊重经营主体意愿的基础上,参照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栽植密度要求,通过疏行、疏株和整形修剪等提高产品品质,使经济作物冠幅覆盖投影面积占耕地比重小于50%。同时利用行间株间空地及时间套作一季及以上农作物,增加耕地产出率。
(三)统筹协调发展,提升种植效率
统筹推进我区经作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稳定,优先推广常绿果树套种旱稻、大豆、红薯,落叶果树套种秋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对立地条件较差的推广套种三叶草、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固氮控杂草、生产饲料、阻控水土流失。
(四)建立档案资料,确保佐证有力
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的耕地,利用“国土调查云”现场举证,充分反映其耕地主要用途及每年种植一季农作物生长状态。佐证档案保存2年以上。
附件:1.巴南区耕地优先种植农作物一览表
2.巴南区耕地间套作部分经济作物栽植密度要求
3.巴南区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模式参考
4.果(茶)林行间旱稻种植技术规范
5.果(茶)林行间马铃薯种植技术规范
6.果(茶)林行间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7.果(茶)林行间红薯种植技术规范
8.果(茶)林行间冬绿肥种植技术规范
附件1
巴南区耕地优先种植农作物一览表
作物类型 |
主要包括作物名称 |
粮 食 |
谷物类:水稻、玉米、高粱、小麦、荞麦、燕麦、粟米、黑麦等。 |
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饭豆、黑豆等。 | |
薯类:红薯,马铃薯、芋头、木薯、葛根(粉葛)等。 | |
棉 麻 |
棉花、苎麻等。 |
草本油料 |
油菜、花生、芝麻、苏麻、向日葵等。 |
糖 料 |
甘蔗等。 |
蔬 菜 |
根菜类:胡萝卜、大菜头、萝卜、胭脂萝卜、芦笋、地瓜等; 茎菜类:莴笋、茎用芥菜、球茎甘蓝等; 白菜类:白菜、大白菜、青菜、乌塌菜、黄心乌; 绿叶菜类:菠菜、苋菜、莴苣、韭菜、芹菜、空心菜(藤菜)、香菜、叶用甜菜、木耳菜、茼蒿、冬寒菜、牛皮菜、油麦菜、菜心、油菜苔等; 甘蓝类:包菜(包包白)、芥蓝、苤蓝、孢子甘蓝。 花菜类:金针菜(黄化)、花椰菜(西蓝花、西兰花)、紫菜薹等; 芥菜类:芥菜头(青菜头)、叶用芥菜、儿菜; 茄果类:茄子、番茄、辣椒; 瓜类:黄瓜、冬瓜、南瓜、苦瓜、丝瓜、西葫芦、毛节瓜、瓠子; 豆类:四季豆、豇豆、扁豆、白扁豆、刀豆; 葱蒜类:洋葱、大葱、大蒜、韭菜、韭黄、分葱、香葱、藠头、苦藠; 薯芋类:魔芋、芋头、生姜、黄精、山药、豆薯、葛根、脚板薯; 水生蔬菜:藕、茭白、荸荠、水芹、菱角、莼菜等; 食药同源类:鱼腥草(折儿根)、桔梗、党参、紫苏、金荞麦、藿香、薄荷、西红花、芡实、食用百合、食用大黄、蒲公英、小茴香、马齿苋、赤小豆、姜黄等; 食用菌类:耕地上种植的羊肚菌、大球盖菇、双孢蘑菇、灰树花等; 其他:秋葵。 |
饲草饲料 |
黑麦草、燕麦草、大麦草、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青贮玉米、 饲用甜高粱、饲用燕麦、毛叶苕子、箭筈豌豆、野豌豆、白三叶、红三叶等。 |
绿 肥 |
紫云英、水浮萍、水葫芦、毛叶苕子、箭筈豌豆、野豌豆、白三叶、红三叶等。 |
草本水果 |
草莓、西瓜、甜瓜、香瓜等。 |
烟 草 |
烤烟、白肋烟、晒烟等。 |
一年生草本 中药材 |
青蒿、款冬花、菊花、鱼腥草(折儿根)、紫苏、金荞麦、藿香、薄荷、西红花、芡实、食用百合、蒲公英、小茴香、马齿苋、赤小豆、姜黄、前胡、元胡、白芷、玄参、白术、半夏、金钱草、独活等。 |
附件2
巴南区耕地间套作部分经济作物栽植密度要求
种植品种类别 |
行距(m) |
适宜株距(m) |
最大株距时亩株数与限制冠幅(株/m) |
最小株距时亩株数与限制冠幅(株/m) | |
常绿果树 |
柑橘类 |
≥ 5 |
2-3 |
40/2.8 |
66/2.0 |
其中:柚 |
≥ 6 |
3-4 |
25/3.5 |
30/3.3 | |
枇杷 |
≥ 5.5 |
3-4 |
30/3.3 |
35/3.0 | |
杨梅 |
≥ 5.5 |
3-4 |
30/3.3 |
35/3.0 | |
荔枝龙眼 |
≥ 6 |
3-4 |
25/3.5 |
30/3.0 | |
落叶果树 |
李 |
≥ 5 |
2-3 |
40/2.8 |
66/2.0 |
桃 |
≥ 5 |
2-3 |
40/2.8 |
66/2.0 | |
樱桃 |
≥ 5 |
2-3 |
40/2.8 |
66/2.0 | |
梨 |
≥ 5 |
2-3 |
40/2.8 |
66/2.0 | |
其他 (葡萄、蓝莓等) |
≥ 3 |
1.5-2.0 |
80/2.0 |
130/1.5 | |
多年生中药材 |
枳壳(枳实) |
≥ 5 |
2-3 |
40/2.8 |
66/2.0 |
佛手 |
≥ 5 |
2-3 |
40/2.8 |
66/2.0 | |
无花果 |
≥ 5 |
2-3 |
40/2.8 |
66/2.0 | |
花椒 |
≥ 5 |
2-2.5 |
50/2.5 |
66/2.0 | |
山银花 |
≥ 3 |
1-2 |
140/1.5 |
220/1.0 | |
栀子 |
≥ 3 |
0.5-1.0 |
220/1.0 |
440/0.5 | |
木瓜 |
≥ 5 |
2-3 |
40/2.8 |
66/2.0 | |
油茶 |
5 |
65/2.0 |
50/2.5 |
注:1.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茶叶,茶树种植行距应符合150厘米以上限值要求,以春茶生产为主,在春茶采摘季结束后,对茶蓬行间间距达不到限值要求的进行间伐或修剪,达到茶棚间的间距大于80厘米的限制指标,同时符合农作物种植面积>50%的要求,并种植矮杆玉米、高粱、大豆等一季农作物。
2.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中药材,分为食药同源蔬菜、一年生草本中药材和多年生中药材三种间套作模式。耕地种植食药同源蔬菜,符合附件1要求的品种按农作物管理。
3.干果类(板栗、核桃等)的栽植密度可参照荔枝龙眼,最终栽植技术相关标准以林业部门的指导意见为准。
附件3
巴南区耕地中农作物间套作经济作物模式参考表
间套作物 |
优先间套农作物推荐种类 |
立地条件差的山地 | ||
夏季 |
秋冬季 | |||
常绿果树 |
柑橘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等 |
豌胡豆、菜用油菜、芥菜(青菜头)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枇杷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等 |
豌胡豆、菜用油菜、芥菜(青菜头)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杨梅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等 |
豌胡豆、菜用油菜、芥菜(青菜头)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荔枝龙眼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等 |
豌胡豆、菜用油菜、芥菜(青菜头)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落叶果树 |
李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甘蓝等 |
马铃薯、豌胡豆、油菜、甘蓝、萝卜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桃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甘蓝等 |
马铃薯、豌胡豆、油菜、甘蓝、萝卜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樱桃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等 |
豌胡豆、萝卜、芥菜(青菜头)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梨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冬瓜、甘蓝等 |
马铃薯、豌胡豆、油菜、甘蓝、萝卜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草饲料作物 | |
核桃、 板栗 |
大豆、红薯、旱稻、南瓜等 |
豌胡豆、油菜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草饲料作物 | |
其他(葡萄、蓝莓等) |
红薯、大豆、旱稻等 |
萝卜、葱、蒜、油菜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豆科绿肥饲草饲料作物 | |
茶树 |
绿茶 |
矮杆玉米、高粱、大豆、红薯、马铃薯等 |
- |
田边、梯坎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豆科绿肥饲草饲料作物 |
多年生中药材 |
枳壳、 佛手、 无花果 |
大豆、红薯、南瓜、冬瓜等 |
豌胡豆、油菜、芥菜(青菜头)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花椒 |
大豆、红薯、南瓜、冬瓜等 |
马铃薯、豌胡豆、油菜、芥菜(青菜头)、甘蓝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山银花 |
大豆、红薯等 |
豌胡豆、萝卜、葱、蒜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栀子 |
大豆、红薯等 |
豌胡豆、萝卜、葱、蒜等 |
全年种植野豌豆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木瓜 |
大豆、红薯、南瓜、冬瓜等 |
马铃薯、豌胡豆、芥菜(青菜头)、甘蓝、萝卜等 |
全年种植三叶草(高海拔)、野豌豆(低海拔)等多年生豆科绿肥饲料饲草作物 | |
黄精 |
玉米、高粱 |
马铃薯、小麦 |
- | |
独活 |
玉米、高粱 |
马铃薯、小麦 |
- | |
一年生中药材 |
青蒿 |
- |
马铃薯、小麦、豌胡豆、芥菜(青菜头)、甘蓝、萝卜等 |
- |
菊花 |
- |
马铃薯、小麦、豌胡豆、芥菜(青菜头)、甘蓝、萝卜等 |
- | |
紫苏 |
- |
马铃薯、小麦、豌胡豆、芥菜(青菜头)、甘蓝、萝卜等 |
- | |
玄参 |
- |
马铃薯、豌豆、甘蓝、萝卜、菠菜、瓢白等 |
- |
注:果树类中药材为:枳壳(枳实)、佛手、无花果等。
附件4
果(茶)林行间旱稻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行间套作旱稻种植技术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定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果(茶)园林下经济,效果明显,种植茬口安排主要是在果(茶)树行间,旱稻安排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收获。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地块选择。选择土层较厚,一二台土、肥力中等、壤土的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
2.品种选用。选用适宜我区果(茶)林行间三系籼型杂交旱稻品种,品质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以上。
3.整地播种。播种前对果(茶)树行间机耕翻地,整平、整细、无杂质。3月底-4月上旬播种,播种方式窝直播,播芽谷,亩用种量干谷2公斤。
4.规格密度。果(茶)树与旱稻间距1米,旱稻行距30厘米,窝距20厘米,亩窝数1.11万窝。
5.施肥。底肥,翻耕整地时,亩施用含量40%(24:7:9)复合肥20-25公斤,追肥在4-5叶时亩用尿素5-7.5公斤。
6.草害防治。播种后芽前,采用封闭除草,除草不彻底采用人工除草。
7.病虫防治。5月上中旬防螟虫,7月上中旬破口期防病虫。
附件5
果(茶)林行间马铃薯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行间套作春马铃薯安排在11月底-12月中旬播种,春马铃薯在次年5月上中旬收获。秋马铃薯安排在9月上中旬播种,在第一次霜冻天气前收获。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安全调种。温度低于28℃时进行种薯调运,宜在早上或夜间调运,防日晒、高温、雨淋。种薯应采用编织袋、麻袋等装运,包装物上应有标签注明品种名称、数量、级别、产地、检验签证。运输时避免机械损伤、混杂。
2.催芽播种。宜选
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行间套作旱稻种植技术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定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果(茶)园林下经济,效果明显,种植茬口安排主要是在果(茶)树行间,旱稻安排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收获。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地块选择。选择土层较厚,一二台土、肥力中等、壤土的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
2.品种选用。选用适宜我区果(茶)林行间三系籼型杂交旱稻品种,品质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以上。
3.整地播种。播种前对果(茶)树行间机耕翻地,整平、整细、无杂质。3月底-4月上旬播种,播种方式窝直播,播芽谷,亩用种量干谷2公斤。
4.规格密度。果(茶)树与旱稻间距1米,旱稻行距30厘米,窝距20厘米,亩窝数1.11万窝。
5.施肥。底肥,翻耕整地时,亩施用含量40%(24:7:9)复合肥20-25公斤,追肥在4-5叶时亩用尿素5-7.5公斤。
6.草害防治。播种后芽前,采用封闭除草,除草不彻底采用人工除草。
7.病虫防治。5月上中旬防螟虫,7月上中旬破口期防病虫。
用休眠期短、结薯早、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种,如费乌瑞它、希森3号、希森6号等,提倡小整薯播种,以30-50克为宜。若种薯过大需切块的,在靠近芽眼处纵切,每个薯块重30-40克,每个切块应保证1-2个芽眼,切刀需用75%的酒精边切边消毒。种薯切块后宜用草木灰沾干切面或使用药剂消毒后即可播种。带芽播种,未打破休眠的种薯用浓度为 5-1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种 5-10分钟后沥干,在阴凉处覆盖湿沙或湿稻草催芽,已打破休眠的种薯直接催芽,芽长0.5-1厘米可播种。
3.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和高钾复合肥50公斤作底肥。
4.适时播种。旱稻收获后,9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宜于早晨和下午进行,阴天可全天播种。播种规格,果(茶)树与秋马铃薯间距1米,马铃薯行距50厘米,窝距22厘米,亩植密度6000株左右。
5.田间管理。出苗后亩施清粪水15-20担加尿素10公斤提苗,如遇洪涝、连阴雨,做好排水,并及时防治晚疫病。现蕾至盛花期使用0.5%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喷施1-2次。
6.适时收获。第一次霜冻天气前选择晴天收获,收获时剔除病、烂、畸形和带青头的薯块。
附件6
果(茶)林行间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行间套作大豆既可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林下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用良种。应选择适合巴南区种植的高产、高蛋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早中熟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如渝豆一号。渝豆一号为有限结荚习性,春秋兼用的早中熟品种,春植生育期100天左右,根系发达,株高50-70厘米,单株结荚60个左右,实粒90-110粒,百粒重18克,完粒率高,色泽美观,商品性好,粗蛋白含量42.3%,其主要优点是高产、稳产、抗倒、较耐旱、抗病。其突出特点是适应性广(平坝、丘陵、低山地区均可种植)。
2.土地整理。亩用45%复合肥10公斤作底肥,在播种前抢晴施入底肥用机械深翻整地。春季多雨日,土壤含水量大,要控制好田间土壤湿度。
3.播前处理。播前选种晒种,除去杂粒和瘪粒。用钼酸铵拌种:每公斤大豆种子用钼酸铵1.0-1.5克,配制1.0-1.5%的钼酸铵溶液喷在种子表面拌匀,阴干后播种,确保出苗整齐。
4.适时早播。日均温度达到10-12℃时即可播种。应尽可能提早播种,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一般为3月下旬-4月中旬抢晴播种。海拔600左右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避免大雨前播种,防闷种,播种时保持土壤有一定水分防炕种。
5.合理密植。每亩播5000-6000穴,每穴播3-4粒,规格:行距50厘米,窝距23厘米,要求拉绳定行挖窝播种。
6.匀苗定苗。大豆长出2-3片真叶,匀苗补苗,4片真叶时定苗2株(瘦薄地可留3株)。
7.科学追肥。在苗子长到3-4叶时,亩用尿素3-5千克提苗。初花期至结荚初期每亩用0.1-0.3千克磷酸二氢钾和微肥(钼、硼、锌、铁肥等)喷施1-2次。
8.适时控苗。蕾期(出苗40天),对旺苗亩用50克多效唑兑水3桶进行喷雾控制徒长。
9.抗旱排涝。在盛花期至鼓粒期,坡薄地遇旱时注意浇水保粒。
10.病虫草害防治。如草害严重,用人工防除。如有地下害虫危害,可用50%辛硫磷制成毒土进行防治。用多菌灵对根腐病、霜霉病等进行挑治。
11.适时收获。1/3豆荚呈褐色时选晴天收获,采用快锄(刀)低铲(割)方法,以免将根瘤菌带走。运回通风处晾晒,待其后熟,半月后选晴天摊晒脱粒、晒干。
附件7
果(茶)林行间红薯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行间套作红薯可增加林下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其技术要点如下:
1.整地施肥。种植红薯选择肥沃疏松的地块是非常重要的,种植的时候要深翻地块,然后施足有机肥,把肥料包在垄中再用锄头在垄背开一行,保持地块的肥料均匀。
2.育苗定植。把薯苗顺沟平放,让根埋入土中,浇水促进其生长。当红薯苗长至一定的长度时,就需要做好移栽定植工作,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要浇好定根水。
3.科学施肥。定植15天后,要及时补充农家肥,并辅以化肥,肥力比较好的地块,需要每亩施入尿素25-30公斤,普磷30-5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红薯生长过程中,如果叶片发黄,及时施用长蔓肥,以磷钾肥为主,在薯块膨大期,需要加强水分管理工作,合理的控制薯块和茎叶的合理生长,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4.叶面喷肥。红薯在块茎生长期,使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洒,可以帮助红薯增甜,提高红薯品质,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这样的红薯口感更好,耐贮藏。
5.病害防治。红薯容易发生蚁象甲、黑斑病等病虫害,在红薯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栽培管理,一旦出现蚁象甲,就要使用40%乐果乳油兑水喷雾,黑斑病可以使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进行浸苗,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附件8
果(茶)林行间冬绿肥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果(茶)园、幼龄果(茶)园行间栽培冬绿肥安排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播种,采用果(茶)园绿肥夏季自然枯萎覆盖,能实现抑制杂草、保持水土、培肥土壤的作用。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品种选择。优先推荐在重庆果(茶)园生长适应性强的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
2.绿肥播种量和播种时期。光叶苕子和毛叶苕子亩播种量2-3kg,箭筈豌豆和山黧豆亩播量4-5kg(如果采用无人机播种,亩播量增加0.5-1kg)。在同一地块第二年种植,播种量可以减少1/3。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播种发芽要求土壤墒情好,建议在降雨前后或降雨当天播种。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建议播种前清水浸泡8-12小时。
3.播种前园地整理。杂草少的果(茶)园绿肥播种前不耕地、不除草,在降雨后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均匀撒播于距离树基0.5m以外的行间(幼龄果(茶)园全园撒播)。杂草茂密、高度超过40cm的果(茶)园在播前采用机械或人工割草(采用化学除草剂的果(茶)园应在播前1月左右使用,一般不建议用除草剂)、然后撒播。
4.生长期管理。绿肥生长过程中不施肥、不除草。土壤墒情适宜的果(茶)园播后3-7天生根发芽,之后自然生长。当年12月果(茶)园绿肥覆盖可以达到80%左右,到翌年的2月底和3月初绿肥开始旺盛生长,实现果(茶)园全覆盖,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入始花期,此时每亩鲜草产量可以达到1.5-5吨(土壤贫瘠的果(茶)园鲜草产量在2吨左右),4月份进入盛花期,5-6月份进入结荚和自然枯萎期。
5.果(茶)园绿肥利用。一是绿肥自然枯萎覆盖:自然枯萎覆盖是目前果(茶)园绿肥利用的主推方式。采用秋冬春以绿肥自然生长鲜草覆盖为主,春夏绿肥开花结实后、让其自然枯死覆盖于行间,种子落地后,成为新的种源,9月再自然发芽生长,可以减少播种量30%左右。光叶苕子和山黧豆完全枯萎时间为5月中下旬,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的完全枯萎时间在6月上中旬。采用果(茶)园绿肥夏季自然枯萎覆盖,能实现抑制杂草、保持水土、培肥土壤的作用。二是绿肥刈割覆盖或者翻压还园:翌年3-4月,将绿肥刈割后覆盖于果树树盘及行间、或者结合果树春季施肥将绿肥翻压于施肥沟或者行间,腐解提供优质有机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