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85972/2025-0000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天星寺镇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04 | [ 发布日期 ] | 2025-03-04 |
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我镇围绕《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将法治理念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化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运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健全领导体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纳入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细化干部学法计划,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力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2024年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机关例会组织学法活动12次,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依法履行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梳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部分事项网上申报、审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优化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通过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引导、鼓励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纠正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三)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相关要求,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配备要求。聘请格林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为镇政府常年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参谋助手作用,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村规民约的制定提供了法治保障。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参与决策论证、合同审查16次,提供法律意见10条。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今年共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训20余人次。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现持有执法证件人员21人,今年开展日常巡查60余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全镇党员干部严格遵规守纪,未出现干预司法、插手司法案件处理等违纪违法情况,无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氛围。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计划,明确各部门的普法职责和任务。落实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机制,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充分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治培训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普法宣传,今年共发布各类普法信息40余条,开展普法宣传40余次。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镇主要路口、学校、村委会等公共场所设置法治宣传栏等,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目前,被评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
(五)依法定分止争,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强化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对离岗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及时进行充实调整。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2批次,参加培训人员80余人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批次,参加培训人员30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以上。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严格执行法院生效裁判。2024年未收到相关的行政诉讼。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全年共受理信访事项 15件,办结15件。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政主要负责人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统筹谋划,第一时间传达上级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情况;认真履行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建立法治建设“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协同抓、全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落实推进法治建设制度和措施;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论述,带头参加法治理论考试,将重要的法律法规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带头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履行重大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规定。
三、2024年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律专业人员不足。主要体现在法学专业欠缺,全镇无全日制法学专业人员,无人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虽然有20余人取得了行政执法证,但执法能力及业务知识还有待加强,办理的执法案件不够规范。
(二)基础设施配备急需加强。目前,我镇暂无单独的综合执法办案区域,与其他办公区共用,因资金短缺,仅购置了急需办公用品,配备了部分办公电脑、执法记录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宣传方式、载体、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普法宣传工作仍有改进的空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群众法治观念和自我守法用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意识不足,执法监督仍需规范化、常态化,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仍需加强。
四、2025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内外兼修抓好人才保障。对内定期开展法治知识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培训力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带头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执法人员为人民服务、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对外争取通过遴选、公开招聘等方式配齐配强法治专业人员,同时进一步用好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
(二)结合实际优化阵地保障。进一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合理配置固定办公场所,合理设置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早日将标准化建设提上日程,统一规范综合执法大队场所标识、指引。按照“人员配备科学、设备设施齐全、形象标识统一、执法行为规范”的建设目标,配齐完善执法装备,设置行政执法事项公示栏,做到“统一、直观、清晰、合理”。规范相关执法制度,建设集办事、处罚、监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三)加强干部群众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的相关精神。通过采取“共性+个性”的普法宣传形式,一方面继续加强常规的普法宣传,整体提升宣传效果。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对法律法规理解困难的群体,通过开展针对性宣传,甚至采取“多对一”上门入户的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