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发布>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2010年2月20日)

2009年,是巴南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国发3号文件、“三区”建设,坚持以“增投资、调结构、扩消费、保增长、出形象”为主线,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43.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37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37亿元,同比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59亿元,同比增长20.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988元,同比增加2565元,按现行汇率(1:6.83)折算为3951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8年的10.7:52.2:37.1调整为2009年的10.0:50.3:39.7。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45.8%和50.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5、6.9和7.7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2009年全区从业人员为49.87万人,比2008年50.21万人降低0.7%。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52万人,比2008年14.99万人下降3.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45万人,比2008年20.19万人增长6.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9万人,比2008年15.03万人下降7.5%。

二、农村经济

2009年,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达到17.98:82.02。全区粮食总产量36.8万吨,下降2.6%,农业总产值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9%(见下表)。

农 业 总 产 值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产值

同比±%

农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362343

4.9

1、农业

万元

210469

7.3

2、林业

万元

5341

5.8

3、牧业

万元

123279

-0.7

4、渔业

万元

14602

26.7

5、农林牧渔服务业

万元

8652

2.8

2009年,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除粮食产量、油料产量、蚕茧产量和生猪、禽蛋产量受春旱的影响,增长略有下降外,其它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

农 业 生 产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产量

同比±%

一、粮食产量

368221

-2.6

1、小春粮食

20495

-2.6

其中:小麦

7672

-5.5

2、大春粮食

347726

-2.6

水稻

187184

-6.3

其中:中稻

183791

-7.0

再生稻

2447

21.6

玉米

81855

-0.5

红苕

71350

4.8

二、油料产量

1651

-28.1

其中:油菜籽

1101

-37.2

三、蔬菜产量

456050

0.2

四、茶叶产量

2982

4.0

五、水果产量

32895

3.6

六、蚕茧

913

-21.1

七、肉类总产量

57614

3.8

其中:猪肉

46754

1.4

八、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39.6

-0.7

九、生猪年内出栏

万头

62.3

1.4

十、家禽产量

万只

660.19

15.7

十一、禽蛋产量

21760

-2.9

十二、水产品产量

12705

10.4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2009年我区积极推进都市农业试点示范建设,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推进安澜佳宇英皇“一品江南”生态园建设;二是加快跳石林海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重庆花木世界建设;四是引进重庆光大集团建设光大城市生态奶业和颐乐老年中心项目。今年,加快7大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初步建成了一批生产示范基地:一是在石龙镇大兴村、惠民街道显林村1500亩优质稻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成效,每亩增加稻谷216公斤,增产达46.16%。二是已基本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木洞长坪基地建设任务、鱼洞仙池基地已完成目标任务的70%。三是已建立东温泉五布柚、二圣早熟梨、接龙蜜柚、接龙梨、南彭草莓、南彭西瓜、惠民优质梨、惠民葡萄、鱼洞乌皮樱桃、天星寺梨等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成优质梨生产示范基地10000亩,五布柚改良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乌皮樱桃特色水果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四是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进展良好,已建设渝太I系猪原种场圈舍及管理房19栋、25000平方米,完成了渝太I系猪原种场的整体搬迁,建成渝太I系猪扩繁场4个,种群规模达到400头以上,区内年生产渝太I系母猪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五是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新发展良种茶园2000亩。六是“千亩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和“池塘鱼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顺利推进。在龙洲湾、惠民街道共选择了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共500亩作为示范场点。目前已完成龙洲湾团结村示范片的建设任务,惠民辅仁村示范片将于2010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建成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52万亩。新建18个信用村。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流转土地面积达2.03万亩, 修建沼气池5450口。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巴滨路一期工程0.9公里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外河坪段6.7公里分成2个标段全线铺开,已完成170米防洪高程以下建设内容,已完成投资15233万元;二是丰岩水库工程即将完工,完成工程投资5015万元,1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009年全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12.9万人。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03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6733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59万吨(折纯)。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009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18.3%;总产值448.20亿元,同比增长9.6%;营业收入492.71亿元,同比增长13.7%;利润总额30.33亿元,同比增长7.8%;实交税金12.83亿元,同比增长12.7%。民营企业实现产值501.11亿元,增加值12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27.9%;营业收入547.94亿元,增长17.5%,利润总额30.74亿元,增长12.3%,实交税金18.43亿元,同比增长34.3%。中小企业实现产值451.98亿元,增加值11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9.8%。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长。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2.06亿元,同比增长3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仍是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率先在全市推出提振工业经济十大举措,促进工业逆势而上,逐月回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1%,实现工业总产值431.99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278.1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21.8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6.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除水轮发电机组、日用陶瓷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均有所增长(见下表)。

工 业 主要 产 品 产 量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产量

同比±%

1、汽车

154810

25.5

2、摩托车

1708617

7.9

3、水轮发电机组

千瓦

520500

-30.6

4、蓄电池

千伏安时

569450

40.7

5、数控机床

1717

257.7

6、金属切削机床

2870

90.2

7、成品钢材

114663

5.1

8、日用陶瓷

万件

2552

-18.8

9、水泥

395420

1.6

10、硫酸

168794

95.5

11、内燃机

万千瓦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9.9亿元,同比增长14.8%;主营业务收入395.5亿元,同比增长10.2%,产品销售率99.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11.2亿元,同比增长48.5%;利润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9.1%,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1.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2%;房屋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成为投资增长的热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70亿元,达到271.3亿元,比上年增加66亿元,同比增长32.2%。建设与改造投资185.4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工业投资73.6亿元,同比增长19.0%,房地产开发83.7亿元,同比增长29.7%。

从投资渠道看: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国有投资116.0亿元,同比增长52.4%;民间投资140.7亿元,同比增长37.0%,民间投资占全区投资额的51.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4.6亿元,同比下降44.9%。

从投资对象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加快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投资12.3亿元,同比增长72.6%;第二产业投资76.2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投资182.8亿元,同比增长38.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4.5:28.1:67.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呈现出一、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格局。

重点项目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482个,完成投资26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1%和33.6%,占全区投资比重达97.8%;其中:重点项目投资150.3亿元,超额完成计划4.4%,占全区投资总额的55.4%。体现了全区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

五、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44.3平方公里,全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1677.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3%,城市住宅使用面积780.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3%。2009年,主要是加速推进了渝南分流道一期工程建设、轻轨2、3号线延伸段(巴南段)工程;开工建设李家沱百年广场景观改造和人行天桥;目前,轻轨2、3号线延伸段二塘至炒油场试验段工程已经开工,板田湾主变电站、道角停车场、简家岩枢纽工程的征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简家岩PC梁厂已正式投产;鱼洞长江大桥正桥按计划推进,南引道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启动拆迁工作;渝南分流道一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已完成投资2.5亿元,占工程总量的85%,年底实现初通;渝南分流道二期和花溪大道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方案设计和规划审批,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将于年底前动工建设;鱼洞滨江路整治工程已经完成工程方案设计。滨江路、鱼洞老街公园成为城市建设新地标,恒大城、曼哈顿城、十里蓝山等楼盘成为巴南形象提升新标志。投资1.6亿元建成7个城市花园、10个社区花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

加强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加大市政设施投入。加强路灯及其线路的日常管理,维修路灯2766盏次,恢复被盗线路7处2341米,消除故障隐患54处,更换破损老化灯具221个,清洗路灯灯杆1010根,更换灯杆64根,更换路灯控制箱5个,油漆变压器8台。道路维护工程顺利推进,全年共维修人行道近7000㎡,维修车行道近4000㎡,油漆护栏约10000米,疏通下水道5053米,清掏检查井910个,更换、维修检查井484个,清掏、疏通、更换水篦子1188个;护栏维修改造工程和窨井整治工程已完工,共维修、油漆护栏6000米,新安装护栏500米,整治窨井盖350个。全面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在去年集中开展4个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基础上,从建设、市政、交通、工商、公安、交警等职能部门和有关街道抽调80多人,组成综合执法队,重点对背街小巷、两江四岸,尤其是主干道两侧的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倾乱倒、乱堆乱放等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开展了整治。园林绿化得到新的提升和拓展,广泛实施城市生态林、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绿化靓点、鲜花大道等“5个一批”工程,发动社会各界积极造绿、护绿。2009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2%,绿化覆盖率42.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28平方米。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826.4万人,同比下降7.9%;货物运输量2080.8万吨,同比增长57.5%。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6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741.62公里。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完成农村通畅工程220公里。在推进主城区公交化改革中,已增加开行公交线路4条、调整客运线路3条、规范客运站点6个。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定。2009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628万元,同比增长1.7%。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1万户,同比下降28.7%;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1万户,净增10万户,同比增长27.0%。

七、国内商业

商贸流通强势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亿元,同比增长26.3%,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市市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同比增长27.5%,农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亿元,同比增长25.1%。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174.6亿元,同比增长34.0%;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9.0%。集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集市贸易更加活跃。

房地产市场得到复苏,增长较快。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3%,其中住宅19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3%。商品房销售额64.8亿元,同比增长89.0%,其中住宅63.1亿元,同比增长92.5%。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9年,全区对外贸易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1998万美元,比2008年下降50.7%;实际利用内资70.3亿元,增长83.0%。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5212万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37742万美元,同比下降15.4%。

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以打造“中国温泉之乡”品牌为重点,围绕温泉等特色资源规划建设“五泉四山一岛”五大特色温泉旅游区格局。东温泉鲜花温泉小镇初见形象,“五方十泉”在区项目显见成效。云篆山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452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4.8%。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区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20.0%(同口径),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2.7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教育支出5.8亿元,同比增长3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亿元,同比增长14.3%。

金融存、贷款增长迅速。200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5.7亿元,比年初增长4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6亿元,比年初增长26.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8.9亿元,比年初增长77.6%。浦发村镇银行落户我区。

保险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加快培育保险市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创新保险品种,实现了保险业务的跨越式发展,较好地发挥了保险对经济发展的补偿功能。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一年来,全区获得市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年申报批准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70项,区级科技项目20项,创建技术创新中心12家,共组织申报专利324件;专利授权299件,分别增长了3.18%和149.17%。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步伐。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成绩显著。2009年,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9.5%,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8.5%。小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持续保持在100%。全区小学、初中正常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100%、98%,流入本地的适龄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和0.8%。小学、初中毕业生按时毕业率分别达100%、98.3%;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100%、97.2%。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高考户籍在我区的考生上线3203人,上线率达到84.5%,与2008年持平,全区600分以上达117人,其中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级重点职高巴南区职教中心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工业管理职业技术学校正在稳步发展。2009年,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0500人,在校学生再创新篇,达到25000人。完善了农民工和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鱼洞和李家沱等指定了9所小学、8所初中安排农民工和外来人员子女达9432人,占义务教育阶段的24%。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新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开展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97场,此外,在庆祝“农民工日”、庆祝重庆解放60周年、巴南区2009年房交会“文化巴南”特色文化专场文艺演出、年猪美食文化节、温泉旅游文化节等所有节庆点上,均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巴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新建铁塔,机房装修,安装电源增容、接地处理等设备,基本实现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全覆盖。

体育运动全面发展。群众体育红红火火,2009年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区22个镇街100多个部门,200多个村、社区,100多所学校、企事业单位中陆续举办健身活动500余次,参与人数达20余万人次。建立体育俱乐部20多个,目前,全区参加各类体育协会的人数近10万人,社体指导员达到250人。同时,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积极向社会开放。区足球场每天坚持早晚向群众开放;门球场、网球场、鱼洞滨江休闲运动长廊以及社区健身路径等公共场馆、设施全天向社会开放。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区公共场馆活动的人数超过10.8万人次,体育人口达34.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23%。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参加竞技体育的比赛中,获全国冠军2个、市金牌8枚、银6枚,铜12枚。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社区卫生机构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2009年投入100万元新建2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已建规范化村卫生室58个,修建的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75个,区红十字会援建4个。全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为55.35万名,参保率为97.68%;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11.43万名,参保率为96.04%.全年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二级甲等医院2家、二级甲等保健院1家。共有病床2700张,卫生机构人员数4385人,卫生技术人员3751人,执业(助理)医师1372人,注册护师、护士128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74977人,同比增长0.3%。总人口中的男性为451138人,女性为423839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100。非农业人口298513人,同比增长3.4%,占总人口的34.1%,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农业人口为576464人,同比下降1.2%,占总人口的65.9%。按户籍人口计算,年内出生人口8208人,人口出生率为9.4‰,死亡人口6339人,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4‰。全区2009年抽样调查常住人口90.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82万人,农村人口25.97万人,城镇化率为71.4%。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47088人,其中无孩妇女8422人,占5.7%,一孩妇女115399人,占78.5%,二孩妇女22481人,占15.3%,多孩妇女786人,占0.5%。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0.9%。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1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5781元,同比增长11.0%。全区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27530元,同比增长9.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830元,同比增长10.1%。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263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78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9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1%。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今年,合理地开设了车工、电工、家政、计算机、缝纫等13个专业(工种)、39期61个培训班,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874人,结业5655人,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的再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及时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63场,发布各类招聘信息2447条,提供岗位23145个,帮助6895人实现成功就业。政府投入464万元,全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604个,帮助160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保障。2009年,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05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313人。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收养单位38个,床位1636张。2009年末,全区有198个村、77个社区居委会。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