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15-13260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统计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13-02-20
- [ 发布日期 ]
- 2013-03-04
2012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南调查队
(2013年2月20日)
201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目标,全面抓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发展等重大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4.7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752元,同比增加2117元,按现行汇率(1:6.2312)折算为7183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11年的8.6:55.3:36.1调整为2012年的9:51:40。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39.7%和55.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5、4.2和5.9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2012年全区从业人员为50.42万人,比2011年49.81万人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61万人,比2011年13.64万人下降0.2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68万人,比2011年21.30万人增长1.7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13万人,比2011年14.87万人增长1.75%。
二、农村经济
2012年,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达到16.85:83.15。全区粮食总产量36万吨,同比下降0.2%。农业总产值5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见下表)。
农 业 总 产 值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值 |
同比±% |
农业总产值(现价) |
万元 |
556310 |
5.3 |
1.农业 |
万元 |
369955 |
5.8 |
2.林业 |
万元 |
7607 |
8.2 |
3.牧业 |
万元 |
137644 |
1.3 |
4.渔业 |
万元 |
28478 |
21.8 |
5.农林牧渔服务业 |
万元 |
12626 |
4.5 |
2012年,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除粮食、蚕茧、生猪存栏、出栏略有下降外,其他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见下表)。
农 业 生 产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 |
一、粮食产量 |
吨 |
359703 |
-0.2 |
1、小春粮食 |
吨 |
20284 |
-2.3 |
其中:小麦 |
吨 |
5300 |
-17.2 |
2、大春粮食 |
吨 |
339419 |
-0.1 |
水稻 |
吨 |
177300 |
1.6 |
其中:中稻 |
吨 |
176395 |
2.2 |
再生稻 |
吨 |
905 |
-53.8 |
玉米 |
吨 |
85086 |
-1.9 |
红苕 |
吨 |
69746 |
-1.4 |
二、油料产量 |
吨 |
2081 |
0 |
其中:油菜籽 |
吨 |
1642 |
7.5 |
三、蔬菜产量 |
吨 |
545604 |
7.6 |
四、茶叶产量 |
吨 |
3646 |
2.4 |
五、水果产量 |
吨 |
36383 |
5.0 |
六、蚕茧 |
吨 |
505 |
-8.7 |
七、肉类总产量 |
吨 |
50118 |
1.7 |
其中:猪肉 |
吨 |
39392 |
-3.1 |
八、生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30.63 |
-0.8 |
九、生猪年内出栏 |
万头 |
53.42 |
-2.9 |
十、家禽产量 |
万只 |
601.48 |
1.7 |
十一、禽蛋产量 |
吨 |
18651 |
1.8 |
十二、水产品产量 |
吨 |
18310 |
14.0 |
2012年全区农业发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任务,坚持农业现代化这一发展方向,围绕特色效益这一核心,以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为重点,着力建设“都市生态农产品供给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农产品流通活跃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新发展茶叶2000亩、优质蔬菜基地5000亩、标准化特色水果基地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功引进美德实业集团等7家企业,新培育重庆新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3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1个。累计流转土地26.28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9.02%;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累计达19.94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2.02%。
乡镇企业经济、民营经济平稳发展。2012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34.5亿元,同比增长16.1%;总产值514.9亿元,同比增长5.5%;营业收入594.2亿元,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258.7亿元,同比下降5.4%;实交税金15.6亿元,同比增长6.9%。民营企业实现产值809.8亿元,增加值2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10.6%;营业收入895.1亿元,同比增长4.1%;利润总额43.6亿元,同比下降6.4%;实交税金25.7亿元,同比下降3.1%。中小微企业实现产值543.3亿元,增加值1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2.3%。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8.9亿元,同比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态势,支撑作用有所减弱。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1.2亿元,同比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7%,实现工业总产值581.2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379.2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47.9亿元,同比下降2.4%,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同比下降23.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除水轮发电机组、蓄电池、纸制品有所增长外,其余产品均有所下降(见下表)。
工 业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产量 |
同比±% |
1、汽车 |
辆 |
170797 |
-22.3 |
2、摩托车 |
辆 |
1364365 |
-10.6 |
3、水轮发电机组 |
千瓦 |
1076848 |
45.0 |
4、蓄电池 |
千伏安时 |
389512 |
5.1 |
5、数控机床 |
台 |
555 |
-32.2 |
6、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1577 |
-30.6 |
7、成品钢材 |
吨 |
87994 |
-14.0 |
8、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915494 |
-8.3 |
9、水泥 |
吨 |
233261 |
-21.6 |
10、硫酸 |
吨 |
90969 |
-7.6 |
11、纸制品 |
吨 |
193216 |
79.9 |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下滑。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化工、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但受市场和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利润总额等指标增速放缓,呈下降趋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5.1亿元,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442.2亿元,同比下降5.9%;产品销售率96.3%,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9.2亿元,同比下降22.8%;利润总额14.7亿元,同比下降23.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0%,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7.52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21.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9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房屋竣工面积16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成为投资增长的热点。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2亿元,同比增长25.8%。建设与改造投资256.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124.1亿元,同比增长23.3%,房地产开发172.8亿元,同比增长63.8%。
投资渠道多元化,民间及港澳台投资占比提高,国有投资呈下降趋势。2012年,国有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为46.3%、民间投资占43.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占10.6%。国有投资占比下降5.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提高3.2个百分点、港澳台和外商投资提高1.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间结构得到调整。全区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4.6亿元、124.1亿元和290.5亿元,占投资总额比重分别为3.4%、28.9%和67.7%,特别是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大、增速快,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年工业投资占比为28.9 %,房地产投资占比40.3%,工业投资占比提高,投资结构更趋合理。
各项基础建设投资有序推进。巴滨路、龙洲大道(原渝南分流道)、轻轨3号(巴南段)已顺利通车,轻轨2号(巴南段)、沿江高速路等均在有序推进中。各项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共计实现106.6亿元,占投资额的比重达到了24.8%。
五、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建成区面积达到65.5平方公里,全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2163.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城市住宅使用面积1150.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巴滨路、龙洲大道、轻轨3号(巴南段)顺利通车,接龙等7个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巴南立交改造工程、南温泉立交工程、龙江大道等工程正有序推进。云篆山水公租房即将竣工并已开始接受申请。花溪民主新村1300套廉租住房全面完工,全区累计建成廉租住房达3061套。巴渝新居开工1038户,竣工1013户。幸福农庄启动建设8个,竣工4个。实施改造危旧房3215户,竣工2733户。
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更加完善。完成人行道、车行道整治57.8万平方米,维修车行道路面4159平方米、维修人行道板2571平方米,路沿石102.6米,清掏检查井248个,新建、维修检查井506个,更换、清掏雨水篦子774个,新建、改造下水管道240米,清掏下水管道8648米;维修护栏2225米,维修防撞护栏2246米,新安装人行护栏150米,减速设施173.28平方米。改造渝南大道路灯654盏,主干道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主干道路灯装灯率达到98%,路灯设施完好率达到96%以上。全年新增停车位5046个,其中室内3668个、室外1116个、占道262个。完成8个社区公园15.6万平方米的建设。完成渝南分流道、轻轨中分带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的建设。累计对公园园林绿化植物修枝整型约45.6万平方米、清除绿地杂草面积43.5万平方米、补栽植物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初步测算,201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7.19平方米。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623万人,同比增长19.2%;货物运输量3284万吨,同比增长18.9%。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0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737公里(县道及以上公路里程)。城市公交环线日益完善,鱼洞、李家沱、龙洲湾三环线公交网络已全面形成,新开通惠民至茶园、鹿角至鱼洞、巴滨路、龙洲大道等公交线路。全面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全区农村公路实现了“三百“目标:乡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开行姜家至百合塘等9条农客线路,石龙高速公路立交开口建成并投入使用。创新建立20个农村招呼站,解决农村出行问题。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定。201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9674万元,同比增长8.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8万户,与上年同期持平;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6.8万户,净增7.7万户,同比增长11.1%。
七、国内商业
商贸流通消费旺盛。201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亿元,同比增长18.6%,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市市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4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同比增长14.2%。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436.9亿元,同比增长28.8%;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9.9%。集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01.6亿元,同比增长25.6%,集市贸易更加活跃。
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下滑。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0%,其中住宅15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8%。商品房销售额81.3亿元,同比下降40.7%,其中住宅79.8亿元,同比下降38.4%。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受危机影响,外贸经济发展增势减弱。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9696万美元,同比下降30.7%;实际利用内资308.4亿元,同比增长34.6%。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5123万美元,同比下降44.9%,其中出口110226万美元,同比下降48.2%。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接待档次、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档升级。南温泉整体开发项目已完成商业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及公寓主体工程建设。佛影峡漂流项目已成为主城周边区域最火热的漂流项目和旅游热点。羊鹿山常青国际养生园项目已基本建成琵琶洞溶洞开发、养殖观赏区等景区。丰盛古镇开发项目已启动了小城镇规划修编工作和古镇修缮恢复及幸福农庄建设工程。全区紧扣“打造中国温泉之乡”主线和“打造旅游精品、建设旅游大区”主题,全年接待游客1193万人次,同比增长9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42.1%。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区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13.4%(同口径),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61.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教育支出11.3亿元,同比增长24.0%,医疗卫生支出3.9亿元,同比增长14.7%。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201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0.52亿元,比年初增长2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1.1亿元,比年初增长18.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2.6亿元,比年初增长16.9%。
保险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加快培育保险市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创新保险品种,实现了保险业务的跨越式发展,较好地发挥保险对经济发展的补偿功能。全区实现保费收入7.8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3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90项,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获市高新技术产品56项、重点新产品4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的2项。组织申报专利1945件、专利授权1072件,分别增长了21.2%和6.8%。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步伐。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两基得到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改扩建镇街中心幼儿园7所,建成天星寺、安澜、石滩、惠民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新建小区幼儿园 3所,新建村(社区)幼儿园 2所,新办民办幼儿园 4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2.1%。义务教育均衡有序。建成南温泉小学、宗申小学,整合了30所学校建立起鱼洞二小、四小、大江小学等教育集团14个。妥善安排了12280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全区市级重点中学增加到3所。高考上线率达90.6%,其中重点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600人,3 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预录线。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各级各类“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158个。全区中职招生8855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8%,对口率91.1%,稳定率97.7%,就业满意度达到96.5%。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5项大奖,获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奖项168件,获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24个奖项。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惠及基层群众80余万人。举办各类文学鉴赏、艺术培训、图书借阅等10余种免费服务,累计服务群众达数百万人次。全年新创作文艺精品100余件,获市以上奖项累计30余件。培育扶持鱼洞乱针绣、一品河情歌、麻柳荷叶等镇街特色文化品牌16个。新建街道文化中心4个、影剧会堂2个、社区书屋30个。推进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农村广播由“村村响”向“社社响”延展,为偏远山区群众配送、安装直播卫星设备累计近3万套。完成数字化电影放映5023场,惠及城乡群众55万余人次。
体育运动全面发展。群众体育红红火火,2012年共举办健身活动和赛事511场次,其中5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赛事58次,参与人数达到50余万人。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7.5%。与南岸区共同承办的2012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暨奥运选拔赛,有来自世界各地长跑爱好者共3万余人参加了比赛,并成功举办重庆市首届“相约巴滨路·典雅天城杯”自行车比赛、全区首届领导干部运动会及第三届职工运动会、“江南新城杯”网球、桥牌、乒乓球、高尔夫球等赛事20余场。竞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引进游泳专业教练员1名,举办篮球、乒乓球、钓鱼等项目的裁判员培训班2期,审批国家二级裁判员22人,新培训社体指导员150名,壮大了体育工作者队伍。深入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农民健身工程60套,全民健身路径30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了区中医院整体迁建和区人民医院妇儿分院主体工程;对丰盛镇卫生院、安澜镇卫生院、接龙镇中心卫生院及鱼轻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落实了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界石镇中心卫生院和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用地及前期准备,改善群众就医环境。2012年我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66.74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为50.2万人,参保率为95.89%;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15.28万人,参保率为95.5%;大学生参保1.26万人,参保率为58.7%。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35家、卫生监督所 1家、卫生疾控防治中心1家、妇女保健机构1家、中等护士学校1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家。共有病床4296张,卫生机构人员数5391人,卫生技术人员4578,其中:医生1642人,其他技术人员172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95174人,同比增长0.5%。其中男性458880人,女性436294人,男女性别比为105.2:100。非农业人口379834人,同比增长2.9%,占总人口的42.4%;农业人口为515340,同比下降1.2%,占总人口的57.6%。按户籍人口计算,年内出生人口9009人,出生率为10.1‰,死亡人口7365人,死亡率为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3‰。全区2012年常住人口94.62万人,城镇化率为76.14%。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52101人,其中无孩妇女20992人,占13.8%,一孩妇女111681人,占73.4%,二孩妇女18631人,占12.3%,多孩妇女797人,占0.5%。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6.5%。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7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9422元,同比增长14.2%。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26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1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创新开展“助你启航”创业促进行动,通过培育引路人、联动帮扶、特色培训、资金扶持等措施,有效破解百姓创业难题,帮助1400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和促进8000余人实现就业。推荐介绍高校毕业就业人数达610余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5%;开发公益性岗位406个,托底安置1325名困难人员就业;完成77个社区和180个行政村的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创建率分别达到 95%和91%。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12年,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30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14人。改扩建敬老院3所,建立起敬老院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全年共救助困难群众87896人次,实施临时救助8847人次。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收养单位49个,床位5501张。2012年末,全区有198个村、81个社区居委会。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