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15-13262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统计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15-02-20
- [ 发布日期 ]
- 2015-02-28
2014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南调查队
(2015年2月20日)
2014年,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力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团结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统筹推进“五化一体”发展,务实推进“四区一基地”建设,全区呈现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5.3亿元,同比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2386元,同比增加3462元,按现行汇率(1:6.254)折算为8448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13年的8.8:42.0:49.2调整为2014年的8.2:43.7:48.1。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49.2%和48.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3、5.7和5.5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2014年全区从业人员为51.3万人,比2013年51.0万人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1万人,比2013年13.6万人下降3.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2.4万人,比2013年21.9万人增长2.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8万人,比2013年15.5万人增长1.9%。
二、农村经济
农业提质增效,都市效益型农业稳步推进。2014年,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调整到18.08:81.92。全区粮食总产量33.36万吨,同比下降6.7%。农业总产值6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1%(见下表)。
农 业 总 产 值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值 |
同比±% |
农业总产值(现价) |
万元 |
624756 |
3.1 |
1.农业 |
万元 |
432035 |
4.7 |
2.林业 |
万元 |
9254 |
6.6 |
3.牧业 |
万元 |
131993 |
-2.6 |
4.渔业 |
万元 |
37081 |
5.5 |
5.农林牧渔服务业 |
万元 |
14393 |
6.5 |
在农业生产中,再生稻、蔬菜、茶叶、水果、禽蛋及水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见下表)。
农 业 生 产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产量 |
同比±% |
一、粮食产量 |
吨 |
333623 |
-6.7 |
1、小春粮食 |
吨 |
17798 |
-12.2 |
其中:小麦 |
吨 |
3777 |
-12.7 |
2、大春粮食 |
吨 |
315825 |
-6.4 |
水稻 |
吨 |
166767 |
-5.0 |
其中:中稻 |
吨 |
165393 |
-5.2 |
再生稻 |
吨 |
1374 |
30.9 |
玉米 |
吨 |
75216 |
-11.2 |
红苕 |
吨 |
67543 |
-3.3 |
二、油料产量 |
吨 |
2181 |
-1.5 |
其中:油菜籽 |
吨 |
1724 |
-2.8 |
三、蔬菜产量 |
吨 |
565050 |
3.0 |
四、茶叶产量 |
吨 |
3823 |
3.0 |
五、水果产量 |
吨 |
48693 |
0.1 |
六、蚕茧 |
吨 |
286 |
-1.7 |
七、肉类总产量 |
吨 |
48243 |
-3.2 |
其中:猪肉 |
吨 |
39205 |
-3.2 |
八、生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26.4 |
-12.4 |
九、生猪年内出栏 |
万头 |
53.0 |
-3.2 |
十、家禽出栏 |
万只 |
507.0 |
-14.2 |
十一、禽蛋产量 |
吨 |
19510 |
1.2 |
十二、水产品产量 |
吨 |
21463 |
5.3 |
“3+5”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建成特色水果基地达6.5万亩,花卉苗木7.7万亩,优质茶叶2万亩,生态渔业4万亩,优质粮油57.6万亩,优质蔬菜25.6万亩,特色畜牧业出栏生猪53万头、家禽507万只。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鱼洞乌皮樱桃、二圣梨、姜家黑猪等“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81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发挥特色产业基地景观功能,举办梨花节、果蔬节等农业旅游节庆活动10余次,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市级试点。累计培育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新发展家庭农场23家、专业大户130户,新发展农民合作社81个、农户参合率达44.1%。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016亩,累计341720亩,流转率35.74%,规模经营度为29.17%。
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改造中低产田2.51万亩,实施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和6个美丽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农村人行便道500公里。新建沼气池500口;建成38处集中式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1977口,山坪塘整治1250口,完成6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丰岩水库
一期完工,龙岗水库下闸蓄水;实施“水改旱”和饮水工程;双河口片区缺水问题得以缓解;到位三峡后续专项资金2.3亿元,库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乡一体发展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东温泉、木洞、接龙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建成幸福农庄18个、36万平方米,并进入常态化有序管理。完成宅基地复垦3131亩,全面启动夹心房、连体房退地。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7天,PM2.5浓度降幅列主城区前列。新建排污管网115公里,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2个市级卫生镇创建。成功创建跳石等4个市级生态镇、46个市级生态村,实施32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噪声功能达标覆盖率达93%。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森林覆盖率达43.5%。
全区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0.74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547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1.62万吨(折纯)。
打造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014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92.4亿元,同比增长4.0%;总产值801.6亿元,同比增长4.5%;营业收入890.4亿元,
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46.5亿元,同比下降13.2%;实交税金34.5亿元,同比增长21.8%。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119.3亿元,增加值25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1.1%;营业收入1289.5亿元,同比增长10.7%,利润总额70.7亿元,与上年持平;实交税金44.5亿元,同比增长18.5%。中小微企业实现产值937.4亿元,增加值2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9.7%。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30.1亿元,同比增长1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14年,工业增加值161.2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6%;实现工业总产值742.4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02.8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利润总额36.0亿元,同比增长3.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除汽车、成品钢材、商品混凝土、纸制品有所增长外,其余产品均有所下降(见下表)。
工 业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产量 |
同比±% |
1、汽车 |
辆 |
169536 |
19.4 |
2、摩托车 |
辆 |
1700095 |
-5.4 |
3、水轮发电机组 |
千瓦 |
827390 |
-57.7 |
4、成品钢材 |
吨 |
116426 |
28.8 |
5、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5439918 |
30.2 |
6、水泥 |
吨 |
88350 |
-8.5 |
7、硫酸 |
吨 |
4033 |
-92.7 |
8、纸制品 |
吨 |
339906 |
8.7 |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化工、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5.1亿元,同比增长15.3%;主营业务收入553.0亿元,同比增长20.8%;产品销售率96.8%,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利税总额68.7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3.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1.7%,同比提高11.0个百分点。
城市开发全面发力,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207.6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61.6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58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房屋竣工面积59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0%。实现在地建筑业总产值290.8亿元,同比增长2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向好。2014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3亿元,同比增长15.1%。建设与改造投资394.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投资147.2亿元,同比增长10.8%,房地产开发221.7亿元,同比增长22.2%。
投资渠道多元化,国有投资占比提高,民间及港澳台投资呈下降趋势。2014年,国有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为44.6%、民间投资占49.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占6.2%。国有投资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2.2个百分点、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下降1.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间结构得到调整。全区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2.7亿元、147.2亿元和446.4亿元,占投资总额比重分别为3.7%、23.9%和72.4%。特别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大、增速快,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产业占比在转型升级中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
各项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道路、电力、水利和城市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等投资共计实现167亿元,与上年持平,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7.1%。
五、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2014年,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5.42平方公里,全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2644.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城市住宅使用面积147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新建1124个4G基站覆盖城区干道及周边地区,光纤入户改造2635户;国内第一个IPv4与IPv6网络互通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运营;投运和新开工7座变电站,新建39.4公里天然气主管线,新建污水管网23公里、雨水管网30.54公里;建成公租房23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3125套。
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更加完善。完成人行道、车行道整治5.71万平方米,维修车行道路面4.55万平方米、维修人行道板1.16万平方米,路沿石1488.3米,清掏检查井357个,新建、维修检查井805个,更换、清掏雨水篦子1419个,新建、改造下水管道305.5米,清掏下水管道17267米;维修护栏1436.7米,维修防撞护栏227米,新安装中央隔离栏2551米,减速设施200平方米。新建路灯668盏,亮灯率99%,设施完好率98.5%。全年新增停车位15072个,其中室内14420个、室外652个。2014年巴南区新增城市绿地90.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城市公园1个,新建社区公园1个,新建城市广场3个,新建道路附属绿化项目6个,完成社会单位配套类绿化项目45个。累计对公园园林绿化植物修枝整型约62万平方米、清除绿地杂草面积43万平方米、补栽植物面积约5.7万平方米。初步测算,2014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人均城市绿地面积27.59平方米。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755万人,同比增长4.1%;货物运输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13.6%。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3660 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 2403 公里(县道及以上公路里程 771 公里)。轨道2号线延伸段通车,与3号线无缝换乘。东城大道除立交外实现初通。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8条。新增开19条公交线路,实现二环内公交全覆盖。全力完成“生命防护栏”工程,今年已完成252公里农村公路防护栏安装。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模式,新建改建400余公里,实现通乡通畅率、通村通畅和通达率均为100%的“三百”目标。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定。2014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5399万元,同比增长16.7%。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6万户,与去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4.7万户,净增10.8万户,同比增长12.9%。
七、国内商业
商贸流通消费旺盛。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0亿元,同比增长15.2%,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市市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1亿元,同比增长15.2%,农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同比增长14.7%。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603.9亿元,同比增长16.7%;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10.1%。
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速减缓。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其中住宅15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2%。商品房销售额13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住宅100.5亿元,同比下降9.5%。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经外贸呈下滑趋势,实际利用内资稳步增长。2014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1678万美元,同比下降60.3%;实际利用内资465.1亿元,同比增长25.4%。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0.6亿美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出口7.7亿美元,同比下降33.3%。
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东温泉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东温泉—南温泉”入选重庆市十大旅游度假区,天坪山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佛影峡漂流三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琵琶洞景区已完成洞内道路及灯光设备、广场及商业街建设,彩色森林、五洲园全面建成,天心寺禅茶养心会所、丰盛古镇等重点项目建成并开放。全区围绕“天下休闲、养在巴南”品牌主线和打造旅游精品、建设市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主题,扎实建精品、创品牌、提品位,全面提升巴南旅游形象。全年接待游客2023万人次,同比增长2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29.1%。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4.9%(同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6.6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教育支出11.8亿元,同比增长0.3%,医疗卫生支出5.8亿元,同比增长22.2%。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201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3.0亿元,比年初增长14.4%;其中:个人储蓄余额357.1亿元,比年初增长14.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61.5亿元,比年初增长16.6%。
保险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加快培育保险市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创新保险品种,实现了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较好地发挥保险对经济发展的补偿功能。全区实现保费收入13.49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41项,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8项,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145项、优秀重点新产品6项、新认定重庆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区现有国家高新企业37家;全年申请各类专利5080件,授权各类专利1535件,分别增长了19.9%和13.3%。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民生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区的评估验收,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龙洲湾小学和新屋小学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华小学已完工,待居民入住后即可开学、界石公租房桂花小学也即将完工、完成5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启动松花江小学和龙洲湾等4所新校建设、开发商建设曼哈顿小学和花溪小学主体已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中小学招生秩序规范,27所城区学校定点接收流动人口子女16817人。城乡学生平等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区属4所市级重点高中70%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全区各学校,免试录取1841名学生。全区高考上线4147人,总上线率为93.9%。其中本科上线2199人,重点本科上线685人,重点本科上线率超过市平均1.8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超过市平均6.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教学工作评估合格学校1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市级示范中职学校1所。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新增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新增与区域经济紧密契合专业2个,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各级各类“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160个。全区中职招生7750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8%,对口率91.1%,稳定率97.7%,就业满意度达到96.5%。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3项大奖、市级获奖66项,获全市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奖项318个。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新的发展。2014年,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开展传统文化活动208场,惠及城乡群众60万人次。全年完成文艺巡演50场,累计赠送各类图书杂志1.1万余册、放映电影3833余场,建成电子书屋中心平台和标准化社区文化室23个、农村文化中心户198户。组织创作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100余件优秀作品,推进“一镇街一品牌”特色文化创建,培育镇街特色文化品牌17个。
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广泛开展群众体育,2014年共举办健身活动和赛事5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30余万人;新建5个健身俱乐部,建立健全了单项体育协会,全区15个体育协会年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比赛70余场次,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50名,全区体育人口达到47.8%,体测合格率达到92.81%,群众体育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建成区体育馆、市民健身广场。成功举办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赛事。开展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全区共有体育场地 1647个,建筑面积183.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3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100%。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面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引进民营资本。接龙、丰盛卫生院标准化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安澜镇卫生院即将验收投用,全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到100%。继续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10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06757份,建档率为85.26%。各项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实施率和巡查覆盖率均达到100%。继续强化医疗服务机构监管,提高救助效益。建立区级医患纠纷诉调衔接工作运行机制。2014年全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1.59万人,参保率为92%。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0.55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42万人。
2014年,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36家、卫生监督所 1家、卫生疾控防治中心1家、妇女保健机构1家、中等护士学校1家。共有编制床位5153张,卫生机构在岗职工5862人,卫生技术人员4696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人数1737人,其他技术人员152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02011人,同比增长0.4%。其中男性459730人,女性442281人,男女性别比为103.9:100。非农业人口396347人,同比增长2.2%,占总人口的43.9%;农业人口为505664,同比下降0.9%,占总人口的56.1%。按户籍人口计算,年内出生人口9129人,出生率为10.1‰,死亡人口7101人,死亡率为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全区2014年常住人口97.37万人,城镇化率为77.59%。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47125人,其中无孩妇女17399人,占11.83%,一孩妇女108360人,占73.65%,二孩妇女20452人,占13.90%,多孩妇女914人,占0.62%。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7.6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0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8元,同比增长11.3%。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80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47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实施了“雪中炭火”就业援助行动,通过设立就业援助专线电话,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举办社区院坝招聘会,开展入户走访一对一服务等措施,帮助754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深化开展“助你启航”创业促进行动,积极创建市级创业型城市,通过加强宣传、开展特色创业培训、强化跟踪回访、加大贴息小额贷款扶持力度等措施,扶持230人成功创业,带动1217余人就业。完成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488人,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定制服务计划,帮扶高校毕业生457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年底公益性岗位结存在岗2805人;新创建龙洲湾街道龙华社区等4个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率分别达到 90%以上。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49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959人。改扩建敬老院2所,建立起敬老院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全年城乡医疗救助群众101326人次,实施临时困难救助2011人次。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收养单位55个,床位6810张。2014年末,全区有198个村、91个社区居委会。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