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4470/2023-00008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统计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统计局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3-02-20
- [ 发布日期 ]
- 2023-03-06
2022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南调查队
(2023年2月20日)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经济发展稳步恢复,生产需求总体平稳,重点领域支撑稳固,新动能加快成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9.0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2亿元,下降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763元,增加4349元,按现行汇率(1:6.965)折算为12313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7:44.9:49.4。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103.8%和-16.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2、2.1和-0.3个百分点。(见图一)
(图一)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全区常住人口119.55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3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区户籍年末426128户,增长2.3%。其中,乡村145430户,增长0.2%;城镇280698户,增长3.4%。户籍人口976059人,增长1.4%。其中,男性486991人,增长1.2%;女性489068人,增长1.7%,男女性别比为99.6:100。城镇人口621312人,增长2.9%,占总人口的63.7%;乡村人口354747人,下降0.9%,占总人口的36.3%。(见表一)
(表一)2022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年末数 |
同比±% |
年末总户数 |
户 |
426128 |
2.3 |
乡村户数 |
户 |
145430 |
0.2 |
城镇户数 |
户 |
280698 |
3.4 |
年末总人口 |
人 |
976059 |
1.4 |
乡村人口 |
人 |
354747 |
-0.9 |
城镇人口 |
人 |
621312 |
2.9 |
男性人口 |
人 |
486991 |
1.2 |
女性人口 |
人 |
489068 |
1.7 |
二、农村经济
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占地比为42.9:57.1。全区粮食总产量21.5万吨,下降1.5%。农业总产值7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8%(见表二)。
(表二)农 业 总 产 值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值 |
可比价 同比±% |
农业总产值(现价) |
万元 |
793059 |
4.8 |
1.农业 |
万元 |
585613 |
4.7 |
2.林业 |
万元 |
22860 |
2.6 |
3.牧业 |
万元 |
108187 |
3.9 |
4.渔业 |
万元 |
56007 |
6.0 |
5.农林牧渔服务业 |
万元 |
20392 |
13.5 |
在农业生产中,小春粮食、玉米、油菜籽、蔬菜、水果、生猪年内出栏产品产量呈不同程度增长,水稻、红苕、家禽出栏产量呈现下降(见表三)。
(表三)农 业 生 产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产量 |
同比±% |
一、粮食产量 |
吨 |
215162 |
-1.5 |
1.小春粮食 |
吨 |
7003 |
0.1 |
其中:小麦 |
吨 |
— |
— |
2.大春粮食 |
吨 |
208159 |
-1.5 |
水稻 |
吨 |
107450 |
-1.4 |
玉米 |
吨 |
61390 |
0.9 |
红苕 |
吨 |
34025 |
-6.8 |
二、油料产量 |
吨 |
1261 |
0.7 |
其中:油菜籽 |
吨 |
1055 |
0.7 |
三、蔬菜产量 |
吨 |
575946 |
5.4 |
四、水果产量 |
吨 |
73229 |
11.8 |
五、生猪年内出栏 |
万头 |
20.7 |
9.5 |
六、家禽出栏 |
万只 |
292.0 |
-0.2 |
乡村振兴持续加力。围绕品牌茶叶、精品果蔬、优质粮油、生态渔业、特色畜牧等主导产业,4万亩特色粮油、1.5万亩精品梨、4.3万亩品牌茶叶、4000亩蔬菜基地、姜家“黑”等产业“产加销”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以“农业4.0”为标准,投入资金3500万元,在不同产业核心区成功打造14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南彭水稻市级创新基地、重庆大学石龙水稻育种基地。红柠檬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巴南银针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接龙蜜柚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2022年巴南区新增农业品牌14个,有效期内农业品牌累计达到185个。全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21个,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核查利用撂荒地2.5万亩,是全市第一个100%完成任务区县。完成“非粮化”减少耕地恢复补充18366.2亩并全面实现复种。出台《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新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万亩。推广补贴机具1463台,受益农户1404户,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水平59.5%,位列全市前列。
农业环保扎实推进。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起,生态补偿金额共计0.7万元。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0.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9%。全区水产养殖尾水实现有效治理。强化项目包装策划,农业面源污染项目成功入围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市级项目库,总投资5137.8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283.6亿元,增长3.2%;实现总产值1103.9亿元,增长3.5%,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41.2亿元,增长7.5%。规模工业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总产值155.5亿元,增长16.5%;重工业实现总产值785.7亿元,增长5.8%。规模工业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0.6亿元,下降8.0%;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总产值0.4亿元,下降59.5%;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728.5亿元,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206.2亿元,增长2.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总产值5.5亿元,下降2.8%。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汽车、显示器、纸制品产品产量呈增长趋势,摩托车、成品钢材、商品混凝土、硫酸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见表四)
(表四)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位 |
总量 |
同比±% |
1.汽车 |
辆 |
165410 |
85.1 |
2.摩托车 |
辆 |
838851 |
-10.5 |
3.显示器 |
台 |
11340076 |
8.5 |
4.成品钢材 |
吨 |
57957 |
-5.8 |
5.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7162874 |
-15.5 |
6.硫酸 |
吨 |
300160 |
-2.4 |
7.纸制品 |
吨 |
467942 |
16.6 |
规上工业经济效益中,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1.7亿元,增长10.0%;利润总额80.8亿元,下降11.0%;亏损金额3.1亿元,增长3.6%;应收账款净额150.3亿元,增长3.0%;产成品存货25.6亿元,下降14.1%;应交增值税23.4亿元,下降0.7%;利税总额109.9亿元,下降7.1%;税金及附加5.7亿元,增长43.4%;资产负债率为51.7%,下降1.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9%,下降2.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9.9万吨标准煤,下降4.1%。其中,原煤6.2万吨,下降2.3%;天然气10860万立方米,增长0.6%;电力184927万千瓦时,增长0.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7.6%;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432.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078万平方米,增长28.7%;房屋竣工面积645万平方米,下降2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建设与改造投资增长53.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1.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8.2%。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82.1万平方米,下降3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7.0万平方米,下降72.4%。商品房销售额157.3亿元,下降61.6%,其中,住宅销售额90.6亿元,下降73.8%。商品房施工面积1931.3万平方米,下降12.7%;商品房竣工面积177.4万平方米,下降37.4%;商品房空置面积229.9万平方米,增长4.9%。(见表五)
(表五)2022年房地产开发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本月止 累计 |
同比±% |
1.商品房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931.3 |
-12.7 |
住宅 |
万平方米 |
1385.0 |
-11.6 |
2.商品房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77.4 |
-37.4 |
住宅 |
万平方米 |
126.6 |
-29.3 |
3.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282.1 |
-34.8 |
住宅 |
万平方米 |
87.0 |
-72.4 |
4.商品房销售额 |
万元 |
1572669 |
-61.6 |
住宅 |
万元 |
906272 |
-73.8 |
5.商品房空置面积 |
万平方米 |
229.9 |
4.9 |
三年以上 |
万平方米 |
57.7 |
2.2 |
6.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 |
个 |
137 |
0.0 |
五、国内贸易与消费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5亿元,下降2.7%,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1亿元,增长2.8%。全区商品销售总额1129.5亿元,增长4.5%,其中,限上商品销售总额814.9亿元,增长5.2%。批发业销售总额681.6亿元,增长5.9%,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总额564.4亿元,增长6.4%。零售业销售总额392.6亿元,增长2.6%,其中,限上零售业销售总额242.1亿元,增长2.8%。住宿业营业额12.9亿元,增长3.1%,其中,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2亿元,增长21.8%。餐饮业营业额42.4亿元,下降0.9%,其中,限上餐饮业营业额7.1亿元,下降7.7%。
六、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市更新加快推进。白居寺长江大桥、南环立交改造建成通车,新燕尾山隧道、渝黔复线高速公路连接道项目隧道全线贯通,李家沱复线桥南引道项目李家沱长江大桥拼宽桥工程架设完成。轨道交通18号线、24号线加速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走马梁、 花溪、道角片区城市更新,投入5000余万元打造道角1979文创艺术社区。完成总面积67.8万平方米,15个小区,10732户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棚户区改造585户。花溪河湿地公园作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十大空间节点工程率先完成建设,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等加速推进,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狠抓市容秩序管控,扎实开展联合执法,累计整治各类占道经营摊点3.6万处,整治人行道占道停车行为1944起、查处违规渣车918台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区主要道路机扫率达95%,城市建成区所有镇街和117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工作,13个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49%。做好设施整治维护,新实施桥隧安全检测38座,维修路沿石约1300米,维修车行道约2.3万平方米。优化城市视觉空间,清理条幅广告63条,整治违规户外广告390块,整治店招招牌32块,净化城市空间环境。改善公共照明服务,整治维修路灯4052盏,维修路灯变压器83台次,确保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均达到99%以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路灯装灯率达到100%。突出生态环境治理,出动清理人员3000余人次,船舶车辆1061车次,清理岸边垃圾167余吨和漂浮物276余吨。注重园林景观打造,完成绿化美化坡坎崖32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城市绿地183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100%。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服务持续优化。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26.8亿元,增长2.0%。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1万人;货物运输量2771万吨,其中,公路运输量2722万吨,水运运输量49万吨。2022年末,全区县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6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208公里,乡道里程达312公里,村道里程达3556公里。枢纽东环线年底通车,实现铁路运输零突破。完成竹天路、跳李路、双龙路等干线公路建设50公里,建成100公里“四好农村路”。质量监督干线公路20条124公里、农村公路93条259公里,实现在建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工程竣(交)工质量合格率100%。新增农村公路养护里程853公里。东温泉镇成功创建2022年“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乡镇,我区入选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新开优化城乡公交线路12条,优化调整班次和运力公交线路56条,更换5条公交线路环保新能源车辆18台,积极探索开行“小型智慧公交”。启用云篆山水公租房首末站,加快建设李家沱三角岗公交站场,推进7个城乡公交站场升级改造,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邮电业务不断发展。202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1亿元,增长9.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6.4亿元,增长9.0%;邮政业务总量2.7亿元,增长16.2%。全年邮政函件49.6万件,包件544.5万件,特快专递7.2万件。
八、对外经济和文化旅游业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东盟商品集采城实现交易额12亿元。投资120亿元的新发地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落地建设。跨境公路班车开通印度洋、尼泊尔2条南亚新线路,拓展跨境班车网络辐射范围。签订合作共建跨境公路班车联盟(成渝跨境运输平台)战略协议并实现首发,形成联动欧洲、中亚、南亚,覆盖东盟的跨境运输网络,全年发车3366车次,实现总货值约22亿元。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完成冻库修建,具备冻品查验功能。2022年全区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3万美元,下降98.1%。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23.4亿元,下降31.9%,其中,出口89.0亿元,下降32.4%;进口34.4亿元,下降30.6%。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创建云林天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培育天坪山民宿集聚区。二圣镇集体村入选“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丰盛古镇—东温泉入选全国“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彩色森林入选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南泉街道迎龙村和南彭街道水竹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际生物城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南温泉旅游服务发展中心获评首批全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南温泉景区、东温泉秀泉映月温泉花园酒店入围重庆温泉“十二金钗”。整合旅游民宿和图书馆资源,建成“旅阅书房”12个。西流沱滨江旅游度假区、华熙LIVE·鱼洞获评市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年举办全区性大型群文活动24场次,镇街文化站群文活动2656场次,群文创作荣获全国级奖3个,荣获市级奖57个。全区藏书总量79.1万册,年阅读流通数109.9万人次,年收刊供阅读36.0万册次。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10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24.8万户。
九、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有所下降。全年全区实现辖区税收总收入71.2亿元,下降33.6%;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1.8亿元,下降1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亿元,下降17.9%(同口径增速),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2.1亿元,下降38.8%(同口径增速)。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73.4亿元,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6亿元,下降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0亿元,下降32.4%;公共安全支出6.5亿元,下降10.0%;科学技术支出1.6亿元,增长0.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亿元,增长5.4%;节能环保支出2.9亿元,增长0.1%;城乡社区支出4.6亿元,下降65.4%;农林水支出5.7亿元,下降29.5%;交通运输支出1.2亿元,下降45.6%;教育支出16.9亿元,增长0.8%;卫生健康支出9.1亿元,下降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金融业稳步增长。202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43.4亿元,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52.0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14.3亿元,增长5.1%,其中,短期贷款140.3亿元,增长9.1%;中长期贷款963.5亿元,增长4.5%;其他贷款10.5亿元,增长14.1%。按行业分,农业贷款2.7亿元,增长8.4%;工业贷款99.6亿元,增长14.5%;建筑业贷款22.7亿元,下降6.0%;商贸业贷款33.5亿元,下降7.8%;房地产业贷款38.9亿元,增长1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89.8亿元,增长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4.3亿元,增长4.4%;其他贷款822.9亿元,增长4.8%。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4亿元,增长8.8%,其中,财产险7.2亿元,下降2.9%;寿险20.2亿元,增长13.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市级科技型企业入库4501家,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新增5家国家级、8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家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国际生物城全力建设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智翔金泰建成投用全市首家抗体药物研发平台,宸安生物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胰岛素中试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国际免疫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工程学院工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欣巴智联双创基地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环理工大双创生态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49项。授权专利2937件,下降18.1%。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辖区内普通高校招生24842人,在校生75790人,毕业生16213人。区属普通高中招生4996人,在校生14182人,毕业生4242人;职高招生11594人,在校生34002人,毕业生9541人;初中招生9709人,在校生30139人,毕业生9721人;小学招生13628人,在校生72165人,毕业生9782人;学前教育招生9794人,在校生39763人,毕业生11578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生145人,毕业生42人;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5.84%,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100.0%,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强化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选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4人,“新时代巴南好老师”24人;表扬先进典型120名,奖励获区级赛课一等奖以上教师96人次。
十一、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
群众体育满意度提升。积极推进区游泳馆和体育公园建设,建成智慧健身长廊1条,累计达4条,全年累计配件健身器材380件。率先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道角村服务站,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80人,居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1%,优良率达47%。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月(日)”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姜家食黑欢乐跑、第十一届二圣天坪山地自行车赛、巴南石龙欢乐跑、楚河汉界·古镇争霸2022中国体育彩票“丰盛古镇杯”象棋名人邀请赛、2022中国体育彩票骑跑两项赛、区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巴南站)等赛事活动。全年指导各镇街开展线上结合线下活动50多场次,受众达2万人次,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2%。新增公共体育场地200余处、体育场地7.2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全国U系列举重冠军赛、国际街舞大赛等赛事活动20余场。
卫生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被确定为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国家试点区,成功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案例2例。成功申报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个,建成名(老)中医工作室5个、智慧医院2家、互联网医院2家。市七院、区人民医院分别挂牌重庆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区中医院与四川省骨科医院达成“重庆南部城区运动医学中心”战略合作。累计建成甲级基层医疗机构8家,正常运营的村卫生室达到234个,三星级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获批市级老年友善医院命名23家,二级综合医院全覆盖设置老年病科。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9.03/10万,低于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全区适龄儿童“八苗”接种率99.98%。
生育环境持续优化。不断优化生育环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婚检及婚前咨询服务率93.02%,提高2.1个百分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参检率、随访率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0、新生儿死亡率1.13‰、婴儿死亡率1.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4‰。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出台普惠性托育机构资金“双补助”政策,累计建设0—3岁婴幼儿照护托位2630个。落实计生政策,向奖扶对象3.4万人、特扶对象3698人,发放计生奖扶特扶和一次性养老保险补助资金8459万元。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民政
居民收支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6895元,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72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96元,增长3.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2029元,增长4.0%;衣着消费支出4079元,增长3.7%;居住消费支出6408元,增长4.4%;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610元,增长2.4%;医疗保健支出4174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5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823元,增长3.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711元,增长3.7%;衣着消费支出1304元,增长3.9%;居住消费支出3031元,增长3.7%;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64元,增长3.7%;医疗保健支出2283元,增长2.8%。
社会保障持续提升。深入实施“雪中炭火”就业援助行动,全年就业培训人数13392人次,新增就业人数42286人。新就业人数49286人,其中,企业44908人;个体经济组织2295人;灵活就业1629人;公益性就业454人。城镇参加养老保险28.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4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7.4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63.7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874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民政事业高效发展。全区城乡低保对象7606户、10117人,特困人员6878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123万元,临时救济人员1223人。新建4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区累计建成投用养老服务设施402个,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引进专业养老服务企业14家,采取“中心带站”模式,对投用的344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行社会化运营,累计服务老人52万人次。智孝(重庆)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市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出台80周岁及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普惠政策,为3.5万人发放年度高龄津贴338万元。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全区四星级养老机构增至5家,评定21家二星级机构和13家一星级养老机构。协同开展防溺水、文身治理等专项行动和“守护童心”“安全守护”等活动,确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站1个、示范室2个,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活动开展率100%。全区现有村委会198个,居委会115个。
十三、资源、环境和社会治安
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售电量463546万千瓦时,增长7.5%,其中,居民售电量119219万千瓦时,增长26.6%。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孝子河、五布河、一品河达到Ⅱ类水质,花溪河达到Ⅳ类水质,全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实施“蓝天行动”。坚持源头防控、综合施策,深化工业、交通、扬尘和生活污染控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3天。实施“净土行动”。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全区300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实现规范化处置全覆盖,完成13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宁静行动”。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全方位优化夜间作业审核,推行夜间作业申报审核全程网上办理,加大重点施工建设项目的支持帮扶力度,持续开展广场舞、KTV、机动车禁鸣等专项整治。开展“绿盾”整改销号任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18平方公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58.36公顷,完成森林抚育17.4万亩,新(改)造林0.64万亩。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