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4470/2025-00007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统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统计局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14
- [ 发布日期 ]
- 2025-03-14
2024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南调查队
(2025年3月14日)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稳存量创增量攻坚年”行动,在多重压力下沉着应对,在各种挑战中勇毅前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9.0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6.8亿元,增长6.0%。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3:46.2:48.5。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56.7%和39.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2个、2.8个和1.9个百分点(见图一)。
(图一)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全区户籍年末438284户,增长1.3%。户籍人口990306人,增长0.7%。其中,男性491383人,增长0.5%;女性498923人,增长0.9%,男女性别比为98.5:100。(见表一)。
(表一)2024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年末数 |
同比±% |
年末总户数 |
户 |
438284 |
1.3 |
年末总人口 |
人 |
990306 |
0.7 |
男性人口 |
人 |
491383 |
0.5 |
女性人口 |
人 |
498923 |
0.9 |
二、农村经济
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占地比为56.9:43.1。全区粮食总产量22.0万吨,增长0.4%。农业总产值8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1%(见表二)。
(表二)农 业 总 产 值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值 |
可比价 同比±% |
农业总产值(现价) |
万元 |
876777 |
3.1 |
1.农业 |
万元 |
662044 |
4.2 |
2.林业 |
万元 |
24192 |
3.2 |
3.牧业 |
万元 |
104386 |
-5.1 |
4.渔业 |
万元 |
61978 |
4.0 |
5.农林牧渔服务业 |
万元 |
24177 |
7.3 |
在农业生产中,小春粮食、玉米、红苕、油菜籽、蔬菜、水果产量呈不同程度增长,水稻、生猪年内出栏、家禽出栏产量呈不同程度下降(见表三)。
(表三)农 业 生 产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产量 |
同比±% |
一、粮食产量 |
吨 |
219563 |
0.4 |
1.小春粮食 |
吨 |
7140 |
0.9 |
其中:小麦 |
吨 |
— |
— |
2.大春粮食 |
吨 |
212423 |
0.4 |
水稻 |
吨 |
107831 |
-0.6 |
玉米 |
吨 |
63581 |
1.3 |
红苕 |
吨 |
34801 |
1.5 |
二、油料产量 |
吨 |
1494 |
7.2 |
其中:油菜籽 |
吨 |
1290 |
8.7 |
三、蔬菜产量 |
吨 |
621757 |
3.2 |
四、水果产量 |
吨 |
86931 |
6.7 |
五、生猪年内出栏 |
万头 |
20.5 |
-7.1 |
六、家禽出栏 |
万只 |
256.5 |
-10.8 |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聚焦特色生态循环农业,全面延链补链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现代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海拔优质稻产业基地2万亩,依托石滩、天星寺区域加工能力,着力延长优质稻产业链条。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集约化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2个。以火锅食材产业为主招商引强,成功引进祥瑞毛肚等火锅配套企业,3次集中签约10家企业,协议投资11.4亿元。惠民智能植物工厂、禾顺低碳无添加芽苗菜植物工厂、食用菌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建设等特色农业项目落地建设。建设东部旅游环线,打造天坪山花香果农旅产业带、茶文化体验带、南部高山休闲产业带。打造“巴实绿耕”区域公用品牌和“巴南香米”“巴实毛肚”“重庆沱茶”等子品牌。成功申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建设名单。
农业技术科技化智能化。实施农业科技“揭榜挂帅”,启动铁皮石斛、巴南香米、番茄、嫁接茄子长采收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申报巴南蔬菜、圣灯山石斛、界石花卉“科技小院”3个,发布巴南区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13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6个。完善“耘农我有+”认养平台,打造数字化认养农业基地20个,组织100余家单位开展现场认养,经验做法被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提升农机化技术装备水平,精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年推广补贴机具2309台。建设市级农机应急救灾作业服务队1支,区域农机化服务中心和粮食产地烘干中心2个。承担2023年农业重大技术协调推广项目2项,示范推广水稻智能化高效丰产栽培和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2万余亩。
农业环保稳扎稳打。建成市级和美乡村先行村6个、和美院落80个,打造巴适小院185个。成功申报市级“无废乡村”创建1个。持续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和化学农药减量化,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10年实现负增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达到91%、91.9%、99%。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强化执法监管,立案调查涉渔行政案件18起,累计放流鱼苗11.05万尾。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工业实现增加值392.2亿元,增长5.4%;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50.8亿元,增长6.3%。规模工业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总产值199.7亿元,增长9.3%;重工业实现总产值851.1亿元,增长5.7%。规模工业按经济类型划分,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945.6亿元,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103.1亿元,增长1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下降20.6%。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汽车、摩托车、显示器、硫酸、纸制品产品产量呈增长趋势,饲料、商品混凝土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见表四)。
(表四)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位 |
总量 |
同比±% |
1.汽车 |
辆 |
166180 |
20.5 |
2.摩托车 |
辆 |
1036712 |
13.9 |
3.显示器 |
台 |
10793536 |
5.3 |
4.饲料 |
吨 |
355721 |
-15.7 |
5.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3798039 |
-39.6 |
6.硫酸 |
吨 |
312754 |
12.0 |
7.纸制品 |
吨 |
565870 |
2.5 |
规上工业经济效益中,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96.1亿元,增长4.9%;利润总额74.2亿元,下降11.1%;亏损金额5.5亿元,增长14.5%;应收账款净额183.8亿元,增长5.5%;产成品存货28.9亿元,增长4.3%;应交增值税24.3亿元,增长13.6%;利税总额107.7亿元,下降4.5%;税金及附加9.3亿元,增长15.9%;资产负债率为52.2%,提高0.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5%,下降1.3个百分点。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4.4万吨标准煤,下降1.9%。其中,原煤6.5万吨,下降0.6%;天然气11554万立方米,下降3.9%;电力202270万千瓦时,增长2.1%。
2024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7.7亿元,增长1.0%;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524.7亿元,增长10.3%。房屋施工面积1976万平方米,下降7.5%;房屋竣工面积690万平方米,下降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5%。建设与改造投资下降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
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25.4万平方米,下降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4万平方米,增长2.4%。商品房销售额117.7亿元,下降14.1%,其中,住宅销售额74.7亿元,下降11.4%。商品房施工面积1448.0万平方米,下降16.3%;商品房竣工面积104.9万平方米,下降37.5%;商品房空置面积255.2万平方米,下降10.6%(见表五)。
(表五)2024年房地产开发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本月止 累计 |
同比±% |
1.商品房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448.0 |
-16.3 |
住宅 |
万平方米 |
982.2 |
-18.7 |
2.商品房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04.9 |
-37.5 |
住宅 |
万平方米 |
79.4 |
-35.1 |
3.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225.4 |
-4.4 |
住宅 |
万平方米 |
86.4 |
2.4 |
4.商品房销售额 |
万元 |
1177080 |
-14.1 |
住宅 |
万元 |
746778 |
-11.4 |
5.商品房空置面积 |
万平方米 |
255.2 |
-10.6 |
三年以上 |
万平方米 |
83.8 |
14.7 |
6.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 |
个 |
137 |
3.8 |
五、国内贸易与消费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7亿元,增长4.9%。全区商品销售总额1331.3亿元,增长8.1%。批发业销售总额797.6亿元,增长8.6%。零售业销售总额462.1亿元,增长6.9%。住宿业营业额16.1亿元,增长7.0%。餐饮业营业额55.3亿元,增长11.9%。
六、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新燕尾山隧道、鹿角隧道、轨道交通24号线和27号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实施经济园区惠科项目、智慧总部新城纵二路配套工程等路网建设29条75.78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30万平方米、城市危房改造682户。启动纺织和其龙2个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花溪河、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项目、城镇管网建设改造项目。新建改建城镇雨污管网57.9公里,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6个。启动金竹污水处理厂建设,新改建污水处理厂站10座,水质净化站4座,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新增9.7万吨/天,能力提升48.5%。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100%。
城市品质不断优化。完成新增绿地100.6万平方米,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2.3万平方米,建设完成丰华路口袋公园、乐泉公园及拾光公园(一期),建成山城步道20公里。“城市大管家”项目深入推进,服务企业完成888万平方米管护作业。初步实现数字城市管理一体化运行,动态接入化粪池监控、智慧公厕、环卫清扫车、智能灌溉、智能加水桩、执法终端等物联网感知设备共计195674个。积极推动错时共享停车,新增错时共享停车位1600余个。维修车行道约2.1万平方米、人行道约1万平方米,整治盲道缺失等问题200余处。提档升级2600余个生活垃圾投放点,建设3处“两网融合”服务点,规划设置500余处厨余垃圾集中接驳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约42%。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提速建设。2024年,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40.9亿元,增长3.1%。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45万人;货物运输量2599万吨,其中,公路运输量2550万吨,水运运输量49万吨。2024年末,全区县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9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238公里;乡道里程达312公里;村道里程达3750公里。渝湘复线高速巴南段已建成通车,渝赤叙高速路基土石方施工加紧推进,渝万高铁晏家坝隧道贯通,渝湘高铁巴南段正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加快推进麻柳作业区东琪码头港口岸线前期工作,实施佛耳岩码头一期商滚泊位技改。建成碑二路升级改造工程、二圣至黄金大道等26公里旅游公路,建成“四好农村路”70公里。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项目32个,实现工程监督覆盖率、质量合格率100%。新开公交线路1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运力班次等18条,“全域公交 惠民有感”入选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邮电业务不断发展。2024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1亿元,下降3.5%;电信业务收入11.6亿元,增长0.1%。全年邮政函件50.7万件,包件690.6万件,特快专递162.0万件。
八、对外经济和文化旅游业
对外经济合作加强。成功举办2024中国(重庆)—东盟物流行业合作会议,并推动与马来西亚、泰国等6国商协会、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物流联盟,达成了8项合作。新开辟2条东盟—重庆—欧洲联运路径,并首次实现氢能源卡车运输,助力绿色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加速跑’构建重庆—东盟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成功入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第一批“优秀实践案例”。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重庆汽摩专列及跨境公路班车联动首发,为助力“重庆造”加速出海增添新通道。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海外分中心数量拓展至20个,实现了RCEP区域全覆盖。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32.3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102亿元,增长10.2%;进口30.3亿元,下降6.4%。跨境公路班车发车车次、货值分别增长35%、39%。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统筹各级文旅节会活动100余场,策划实施“春晓行动——滨江骑行”“山城夜光跑”、天坪山秋日会等特色活动扩大影响力。认定首批区级非遗工坊3家,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市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推荐我区“巴县陈血旺”等9道菜品成功入选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碗”,推动华熙文体中心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华熙 LIVE·鱼洞被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融汇西流沱滨江旅游街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完成第二批10家“巴实绿景”品牌景区创建。
文化事业蓬勃向前。2024年,举办全区性大型群文活动26场次,镇街文化站群文活动1470场次,群文创作荣获全国级奖7个,荣获市级奖15个。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83.6万册,年阅读流通数158.2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42.8万册次。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10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23.7万户。
九、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2024年,全区实现辖区税收总收入90.6亿元,增长4.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2.8亿元,增长4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亿元,下降9.6%,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2.3亿元,下降12.2%。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37.0亿元,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3亿元,增长12.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亿元,增长26.9%;公共安全支出6.2亿元,下降0.8%;科学技术支出1.8亿元,增长12.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亿元,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2.9亿元,增长0.6%;城乡社区支出10.7亿元,增长134.2%;农林水支出6.3亿元,增长11.5%;交通运输支出2.1亿元,下降5.3%;教育支出17.1亿元,增长0.4%;卫生健康支出7.5亿元,下降1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亿元,增长0.1%。
金融业保持增长。202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2.8亿元,增长2.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56.3亿元,增长9.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65.1亿元,增长6.5%,其中,短期贷款203.0亿元,增长15.3%;中长期贷款1025.6亿元,增长6.2%;其他贷款36.5亿元,下降19.9%。按行业分,农业贷款2.1亿元,下降10.2%;工业贷款125.2亿元,增长18.2%;建筑业贷款30.5亿元,增长29.7%;商贸业贷款62.7亿元,增长31.9%;房地产业贷款46.5亿元,增长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95.6亿元,下降3.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5.0亿元,下降2.8%;其他贷款897.3亿元,增长4.3%。
保险业稳定发展。2024年,实现保费收入32.8亿元,增长4.1%,其中,财产险10.6亿元,下降4.6%;寿险22.2亿元,增长8.8%。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重庆国际生物城获批科技部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市首个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大江科创城先进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智产业园成功创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重庆工作站)、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重庆工作站)。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成功获批纳入全市第二批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统一打造,纳米医学与核酸药物创新研究中心落地重庆国际生物城。全区获2023年度市科学技术奖5项。累计认定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49个,成功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086家。全区11家企业入选2024年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辖区内普通高校招生38029人,在校生118649人,毕业生28180人。区属普通高中招生5983人,在校生16103人,毕业生4596人;职高招生6888人,在校生28142人,毕业生10882人;初中招生10821人,在校生30504人,毕业生10083人;小学招生13687人,在校生79460人,毕业生11578人;学前教育招生7792人,在校生34796人,毕业生12875人;特殊教育招生18人,在校生141人,毕业生22人;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9.8%,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100.0%,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在全市率先开展“以城带乡”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80.6%。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10个,普惠率91.2%。推动重庆高职城持续发展,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金牌1枚、铜牌3枚。入选全市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十一、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
体育运动活力绽放。高水平承办2024年WTT重庆冠军赛和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成功举办“领跑成渝”巴南人文山水体育旅游线路城市定向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天坪山骑跑两项赛、市民运动会、丰盛象棋赛、石龙欢乐跑、重庆半程马拉松等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200余场。华熙LIVE·鱼洞通过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评审。迎龙峡、龙泉谷成功创建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举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教练员培训60余人次、裁判员80余人次。完成铜锣山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15个,配送健身器材420件,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4.15%、优良率47%。
卫生服务全面提升。成功争取国家传染病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赋予公卫医师处方权、安宁疗护等4项试点在巴南落地。获评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建成国家医育结合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首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个,全市首批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个,新建乙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家。新建市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3个,新增国医大师1个。全区累计建成市级“精品中医馆”3个,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建设并开放居民“一人一码一档”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99.55万份、建档率83.3%。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76%、出院患者人均费用同比下降3.09%。
生育保障不断优化。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幼儿死亡率2.02‰。建成区内首个“公办公营”普惠托育园,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9个。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民政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50790元,增长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66元,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28元,增长2.9%,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2812元,增长2.9%;衣着消费支出4276元,增长2.1%;居住消费支出7051元,增长4.2%;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881元,增长2.3%;医疗保健支出4437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9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515元,增长3.0%,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204元,增长3.0%;衣着消费支出1392元,增长2.0%;居住消费支出3372元,增长3.7%;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773元,增长2.8%;医疗保健支出2479元,增长3.5%。
社会保障持续增进。2024年,就业培训人数20331人次,新增就业人数2594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5%。新就业人数36902人,其中,企业34182人;个体经济组织2048人;灵活就业515人;公益性就业157人。城镇参加养老保险47.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0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9.1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63.8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728人。
民政事业持续进步。全区城乡低保对象7585户、10258人,特困人员6991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567万元,临时救济人员1753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引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项目2个、投资协议总金额5亿元,建成投用重庆久聚康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入选市级优质老年食堂2家。新增4星级养老服务机构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750张,打造示范敬老院2家,为80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3万人次,开办社区老年大学5个。坚持市级民生实事“童心相伴”项目、市级试点“守护童心”项目“双驱联动”,全覆盖组建“守护童心”志愿服务团队23支。实施“巴爱童行”行动,累计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275.88万元、助学金28.82万元,家庭监护情况探访覆盖困境儿童1000余人次。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被评为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优秀工作站点。新认定慈善组织3个、新增社区慈善基金3家,“久久公益节”募捐金额同比增长200%。
十三、资源、环境和社会治安
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售电量532902万千瓦时,增长10.8%,其中,居民售电量139024万千瓦时,增长32.2%。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长江水质保持在Ⅱ类,花溪河水质达Ⅳ类,一品河、五布河、孝子河水质达Ⅱ类。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辖区19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清零,创建成功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强化耕地污染源头管控,完成49个涉镉耕地污染排查,任务完成率122%。“巴南区全力打造国际生物城,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入选2024年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完成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国际生物城14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23年总量减排任务,预计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29.38吨,化学需氧量减排2295.34吨,氨氮减排130.384吨。持续建设巴南区长江佛耳岩段防洪护岸整治工程(二期)、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丰盛镇桥湾村等5个抗旱应急工程,解决8090人饮水问题。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8%,2024年水质合格率为87.2%。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