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巴南区人民政府
-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2526/2021-00029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文〔2021〕4号
- [ 主题分类 ]
- 法制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司法局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1-01-11
- [ 发布日期 ]
- 2021-01-11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巴南府文〔2021〕4号 签发人:何友生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巴南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抓“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法治引领作用。一是高度重视,切实发挥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作用。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通知》,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讲法治,善用法治思维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制定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依法行政制度规范。全年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法治政府建设重大事项27次。二是强化引领,提升全区党员干部法治素养。1.9万余名公职人员通过年度法治理论知识学习考试,30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线上旁听庭审。
(二)抓重点工作,保障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地。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要点和工作台账,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成果展现形式,逐项跟踪督促检查。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抓示范创建,带动法治政府建设提档升级。成立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召开动员部署培训会,印发《巴南区创建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各方参与、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区“放管服”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着力点,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开出“三单”、推行“三办”、破解“三难”,采取“三规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区政府区长何友生在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上作了题为《深化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活力》的经验交流发言。
(一)开出“三单”,放权提效有力度。取消区级行政权力事项91项、占比13.2%,公共服务事项63项、占比15.4%,下放区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259项、占比21.26%。优化调整事项清单5186项、占比100%,减环节83%,减资料45%。建“项目管家”制、兜底全程服务被评为“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34名区领导带头包点到企当好领头管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要素保障等问题1280个;区级部门实行专人接单当好兜底管家,整合涉企部门下沉园区设立综合审批窗口20个。
(二)推行“三办”,行政审批有速度。“一窗综办”,实现快速办。投入资金1500万元,在全市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一窗综办”共享系统。“一网通办”,实现掌上办。拓展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截至目前,全区审批办件85万余件,网上可办率100%。“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智慧办。在全市率先实现260项“一件事一次办”,在全国首创“政务+邮政”合作新模式,设立351个“政务服务厅(点)”,财政补贴200万元为市场主体免费邮寄审批件。
(三)破解“三难”,服务企业有温度。授权服务,助力解决开办难。将411个区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授权镇街、园区办理,蹲点驻企办件15890件次。政策落地,助力解决经营难。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5条惠企政策,强化资金支持23项具体举措,稳企5.3万余家、稳岗4.9万人。政府增信,助力解决发展难。设立3000万元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今年以来银行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48户企业新增授信4848万元,新发贷款2393万元。
(四)采取“三规范”,市场监管有深度。一是规范日常监管。实现巴南区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大对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监管力度,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二是规范信用监管。搭建“信用巴南”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率先与市级信用平台“信用重庆”实现互联互通。依托信用模型开展A/B/C/D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打造安商亲商的社会环境。召开“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重庆站”大型宣传活动,荣获“重庆十大信用典型案例”。三是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劳务中介代招工行为和收费标准,升级改造自助办税服务区,按规定全部或部分减免企业获取发票的邮寄费用,强化网上办税功能,减少企业办税成本。
三、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机制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市政府329号令,制定《重庆市巴南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通报制度,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9次,清理区政府规范性文件1615件次,废止91件、修改3件。
(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修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坚持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履行“五步决策程序”。建立专家论证、重点项目征求公众意见、单位内设法务机构和司法行政部门“双重合法性审查”等配套制度,2020年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开展合法性审查1000余件次,依法决策水平显著提高。
(三)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完善履职、激励和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固定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实现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各平台公司、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2020年区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合同(协议)合法性审查、代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起草招商引资协议等重点专项工作6600项,防范了政府管理运行风险。
四、加强执法监督协调,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地。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任务。一是稳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部门镇街及时公开了行政执法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20年区市场监管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重点执法单位在区政府指定网站上公示行政处罚案件374件。二是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法定程序要求,充分结合本系统、本领域执法实际,确定了各类行政执法行为、各个行政执法环节的记录方式和要求,同时对执法记录的归档、保存、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2020年配备行政执法车辆300余台,治安巡逻车60辆。三是认真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各部门镇街均落实了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法制审核工作,明确了审核责任、范围,要求报送部门法治机构进行法制审核的,未经法制审核通过,一律不得作出行政执法决定。
(二)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组建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5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设立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现镇街“一个机构管执法”运行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采取网络培训、在线考试的方式完成了2020年年度行政执法培训。全面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2964户市场主体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突出信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三)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河(库)长制,在全市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岸线餐饮船舶取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禁捕政策,136艘渔船全部退捕上岸。完成1424家“散乱污”企业、3758个污染源整治,环保执法案件总数列全市第二,罚款数量列全市第三。全区共整治“两违”1681宗(处),面积约45.78万平方米,圆满完成新增“两违”建筑、存量违法建筑、“四山”违法建筑等整治任务。
五、强化制约和监督,推动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一)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区政府分别向市政府、区委、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情况均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健全知情明政制度,定期向区政协通报区政府工作情况。2020年共办理人大代表会期建议224件,政协委员会期提案168件,满意率100%。
(二)接受司法监督和内部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现全区部门镇街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全市首创“行政复议+人民调解”争议化解机制,妥善化解大量行政争议,经验在全市推广。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审计项目31个。
(三)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强公共资源配置、重点项目建设等企业关注的领域信息公开。集中发布行政执法、企业减负、惠民利民、财政奖补、招标投标“五类政策信息”,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让民营企业充分知晓政策、平等享受政策。
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一)大力开展“七五”普法。打造法治教育基地、推广法治公园建设,夯实普法宣传阵地。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8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8所,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0个。升级优化“互联网+普法”模式,区法院26个审判法庭实现直播全覆盖,“重庆巴南检察院”抖音号位列“全国检察系统抖音排行榜”前六名。
(二)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用好“乡贤明理堂”、法治院坝会、德法大讲堂等平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德法相伴”基层治理实践走向全国,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入选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得到市委书记陈敏尔的充分肯定。成功申报成为第一期全国和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县,智能化建设实战应用大步迈进,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市委第八次深改会上作经验交流,“雪亮工程”在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展示,“定制”47个镇街创新项目,打造“巴南之治”社会治理品牌走出全市、走向全国,花溪派出所“一书一令靠前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创新项目得到陈敏尔书记、刘强常委充分肯定。
(三)不断构建多元化解矛盾工作格局。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40个,成立全市首个农民工薪酬纠纷调委会、首个汽车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首个高校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诉调”“警调”“访调”“医调”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畅通司法确认网上通道,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上推广介绍。“1+3”驻院调解诉源治理方式成为巴南“互联网+诉调对接”的一张名片。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基层派出所大力开展“警调”对接工作,花溪派出所荣获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
(四)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全年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建议702条,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7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769.35万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体系,创新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打造“贤俊工作室”、“照明工作室”、“金牌调解”等法律服务精品;健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运转顺畅、服务高效;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支撑,做到信息实时入网、数据统一归集,实现管理服务高效率、全覆盖。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做强公益法律服务,竭力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
(五)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组建“巴南区疫情防控公益法律服务团”,编制《新冠肺炎防控常见法律问题参考》,为复工复产、劳动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法律服务。2020年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法律咨询2735人次、法律服务593次、调解复工复产纠纷130余件。调解成功率98%。持续加强防疫物资和市场监管,关停活禽交易宰杀主体249家、活禽餐饮店109家。
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但仍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还需要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执法队伍现状与面临的执法形势任务和社会公众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彻底,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基层普法力量相对薄弱,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法治宣传品牌。
2021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委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始终确保中央、市委有部署,巴南有行动、工作有落实。
二是加强统筹谋划,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站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精心谋划“十四五”期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三是把握工作重点,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努力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完善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
四是抓住“关键少数”,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通过采取干部网络学院、法治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升全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切实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特此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