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公共文化>老巴县最重庆

抗美援朝中的“巴县力量”

2023-07-29
老巴县 最重庆
[大] [中] [小]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0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对我东北边境多次轰炸。10月8日,党中央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

时下巴县刚解放不到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党中央“边抗、边稳、边建”方针指导下,巴县县委县政府一面领导人民恢复经济,一面发动人民订立爱国公约、组织爱国捐献、动员参军参战、开展增产节约和拥军优属。

巴县抗美援朝分会通知(巴南档案馆供图)

捐了2架飞机和2门大炮

1951年2月22日,巴县成立巴县抗美援朝分会,拉开了参与抗美援朝运动序幕。4月县委集中培训243名宣传骨干。6月各区成立了支分会,各乡成立了工作指导组。

在分会组织下,1951年的五一、国庆,全县参加游行集会群众达90万人。5月7日,3万多名群众代表在县政府驻地马王坪(今李家沱街道),欢迎志愿军归国代表嵇炳前;11月6日,分会组织1.8万人听取了志愿军英雄邹良成、郑思吉及西南赴京观礼英模刘红娃的报告。一场场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宣传教育等活动,迅速展开。

“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1951年6月,市里分给巴县捐献两架飞机和一门大炮任务。“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物出物”,50余万巴县儿女,家家户户倾其所有,让爱国之心源源不断的汇集。

“每人节余5万元(旧币)买飞机”,长生乡农民刘贵成,捐出曾抬滑竿挣的15块银元;接龙明理村16岁的廖世英,捐出做鞋布料和卖猪草的1万元(旧币);公平乡放牛娃刘锡臣,捐了8万元(旧币);马王场王云青每天割草卖钱,捐了1万余元(旧币);太平乡刘玉林在捐献会上深情说道:“儿子参军,我今天捐献300斤谷子,来买飞机大炮。”……

截止1951年12月,全县捐献黄谷124万余公斤、黄金79.2两、白银4200余两、银元9400多个、金戒指32个、金镯1个、共折款达41.4亿元(旧币),超额11亿元(旧币),购置了战斗机2架、大炮2门,超额完成任务,让“巴县号”飞机顺利启航。

1951年12月巴县完成飞机捐献任务档案(巴南档案馆供图)

1615名巴县儿女入朝参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巴县青年踊跃报名参军,1951年至1953年,巴县共有2万多人报名,4723人光荣入伍,其中志愿军有1615人。王英、刘子西、肖时林、蒋洪昌、吕书云、王敬必、余从资等200多人献出年青的生命。他们倒在了抗美援朝的前线,树起了祖国的丰碑,成为巴县的骄傲。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写给牺牲巴县籍战士亲属的讣告(巴南档案馆供图)

“向我开炮!”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其原型就是巴县的王英。他被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追记大功、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朝鲜追认为特等功臣、授予“人民英雄”光荣称号。

英雄王英照片

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剧照(图来自网络)

王英,原名王明福,1925年出生于巴县龙凤乡(现重庆市高新区)一户贫困人家。1950年加入解放军,同年7月,成为志愿军第50军第148师第444团1营2连战士,10月赴朝作战。

1951年1月30日,2连守备在朝鲜修理山速达三里的阵地上,王英所在的七班处于阵地最前沿。

上午九时,美军一个营向2连阵地发起进攻,飞机轰炸,榴弹炮炮击,火力扫射,阵地一片火海。王英班的机枪手牺牲了,王英接过机枪扫射。战友一个个倒下,王英很快也子弹告罄。300多名敌人涌上阵地,王英抱起炸药包,拉开导火线扑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王英立特等功事迹函(巴南档案馆供图)

王英被葬于朝鲜金刚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为了纪念王英,他生前所在的连被命名为“王英英雄连”。

“王英英雄连”72周年连节仪式(图来自网络)

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竞赛

“多喂家禽、多打粮食、多捐献”。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开展了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竞赛运动。分会广泛发动宣传,仅1951年6月就有96156户39万余人订立了爱国公约。

“加班生产搞捐献”,全县各行各业把具体增产计划列入公约,机关职工省吃俭用捐薪水,工商界加班两小时作义务,工人扩大生产厉行节约,农民多开荒种地捐余粮,学生拾谷穗捐献。

界石桂花村农民向全县发出挑战书,保证每石田多打4公斤粮食,并多喂鸡养鱼增加收入。永新齐心村吴清全在家庭爱国公约上写到:全家多喂两只鸡,帮助军属劳动,秋后捐献105斤大米……

生产竞赛使热情空前高涨。1950年,全县应征粮11365万斤,实际完成11944万斤,超额完成579万斤。

大力拥军优属,仅1951年,对困难烈军属就拔出大米36200斤,在分配土地、农具等生活资料中,给予了特别照顾。农村组织了代耕队、包干组,帮缺劳动力的烈军属耕种收割。

积极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和赠送慰问品。1951年全县给志愿军写慰问信3264封,做慰问袋8115个,赠慰问品16273件。志愿军某部北京大队在收到巴县慰问品后,还特意登报感谢。

经此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精气神,证明了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不可阻挡!

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重温巴县抗美援朝历史,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的巴南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