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经结束,返岗上班的你是否有这些“症状”——夜里不睡、早上不起,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身体疲劳、精力不济……如何告别“假期综合征”,积极面对新一年的工作、学习,这份攻略请收好!
“假期综合征”是病吗?
长假期间,许多人沉浸在晚睡刷剧、聚会访友、畅游网络等纯玩时光,骤然从该状态抽离,就会导致“假期综合征”的出现。
在临床,假期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指人们结束自由自在的休假时光,重新回归工作岗位或学习生活时,由于不适应而出现的效率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情感压抑甚至失眠郁闷等一系列现象。
只要积极调整,症状就会自动消失,无须过度担心。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如何远离“假期综合征”?
1.早做准备,设置缓冲期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适当减少娱乐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复工、开学时能顺利回归状态。
2.收拾整理,提前制定计划
把旅游或回家一趟带回来的行李物品收拾妥当,给家里来次清扫,整洁的环境可以平复我们的焦虑。此外,可以把接下来要完成的事情逐一写下来,并按照优先级排序。对照列表,我们对接下来的方向有了头绪,自然就会心里踏实,处事从容。
3.接纳自己,积极心理暗示
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学会接纳自己,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波动。另外,还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必过于忧虑。
4.清淡饮食,保证睡眠充足
改变无规律的饮食习惯,除了一日三餐定时定点之外,还要保持饮食清淡,减少肠胃负担,比如,多吃瓜果蔬菜、坚持“少油少盐少糖”。
合理安排起居,睡前不要喝茶或咖啡,少看手机、电脑,避免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喝杯热牛奶等手段缓解疲劳,放松情绪,帮助快速入眠。
5.适度运动,转移注意力
适当运动对情绪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不仅能助力释放负面情绪,还有助于增强人的记忆力。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比如步行、慢跑、做体操等,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出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