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大代表建议传递着群众的呼声、凝聚着群众的期盼,办好代表建议是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抓手,是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自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把办理好代表建议作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代表建议办理进行时》专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代表建议办理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效。
“这段路走起来更踏实了,感谢人大代表关注盲道问题!”前不久,4名视障人士在龙洲湾街道龙泽路、嘉龙路等路段,现场使用并验收通过代表建议推动整改升级的多条盲道。
盲道是视障人士出行的“眼睛”,同时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通过视障人士代表现场验收这种形式,检验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含金量”,让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无障碍城市公共服务带来的幸福感。
4名残疾人现场验收办理效果
当日,4名视障人士敲着盲杖,试探着走过龙泽路上的一段盲道。他们一边走,一边互相交流着行走的感受。
“这段盲道整改得比较标准,自如行走没问题。”“这里人行横道开通一段时间后都没有盲道,现在铺设好了,走起来也安心了。”……
家住巴南的万先涛、刘淑、陈克江和张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虽然看不见,但他们也想出门走走。而盲道就是“眼睛”,能带他们融入社会。
“多谢人大代表发声,让城市道路建设也融入了我们的心声。”对于能有机会实地验收盲道整改升级情况,4人更是感到高兴。
收集上百名残疾人士意见建议
他们口中的区人大代表樊登勇,也和区人大常委会、区城市管理局、区残联、界石镇人大等有关负责人一起来到了验收现场。“我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士,理应为残疾人群体发声。”樊登勇说。
近年来,巴南正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人行道无障碍通道从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樊登勇前往区肢协、区盲协以及盲人按摩店等地开展走访调研,收集了上百名残疾人士的意见建议后发现:区内部分无障碍通道的坡度不符合要求,通道处的坎度高于3至5厘米,致使部分肢体残疾、视力残疾人士不能安全行走。盲道占道现象也依然存在,给盲人出行带来极大困难。
为了营造更好的无障碍出行环境,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樊登勇在今年初的区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提升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品质的建议》。
他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对残疾人无障碍出行遇到的痛点难点进行整改和升级,将无障碍通道坡度放缓,坡口与行车道之间无高差;对盲道占道现象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并加大管制力度;整改升级后,由残疾人切身体验配合验收。
充分吸纳民意助推建议“真落地”
收到建议后,作为承办单位的区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视,加强与樊登勇代表联络,邀请他共同深入现场调研,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区城市管理局对樊登勇提到的龙洲湾街道龙泽路、嘉龙路等路段的盲道及时启动整改,并举一反三对区内盲道进行排查,查出问题立即清理。
“我们主要对盲道不畅通(井盖占道、花台占道、盲道断缺)、下沉口不规范、过高等问题进行了排查整改,今年1—5月整改不规范盲道约330平方米。”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关系残疾人权益,也关涉广大老年群体的出行安全。为回应代表和群众关切,区人大常委会、区城市管理局、界石镇人大经过商议,邀请视障人士现场体验,验证使用功能、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目的。
“这个地方的触觉和脚感似乎不是很明显,建议铺高一点。”“这里有井盖,盲道最好可以绕行。”“导向砖再调整一下位置就更好了,这样我们就知道在这里拐弯是通往轻轨站了。”验收现场,视障人士肯定了盲道整改升级效果,也指出了“美中不足”之处。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一一记下,并表示后续将进行完善。
今年,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建议督办力度,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对该年度其他一般代表建议进行分片包干督办。作为该建议分片包干督办领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亿表示:“视障人士是这件建议办理的最直接受益人,办理效果怎么样,他们最有发言权。此次让受益人直接来到现场验收,也是在代表建议办理中生动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