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健康科普信息>健康中国巴渝行

九九重阳节:别让听力障碍,阻隔老年人听见“爱”

日期: 2023-10-23
字体:

许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上了年纪后耳朵听不到是很正常的现象。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5亿人听力损失,占总人口数约五分之一(20.3%),其中约三分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听力障碍仅次于关节炎、高血压,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听力障碍不仅影响患者言语交流、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危害人类健康,更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让我们一起关注老年人听不见“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听力障碍的知识,守护老人听见“爱”的声音。

“耳背”是自然现象吗?走进老年听力障碍“真相”

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老年人听力障碍就是“耳背”,是自然现象,不用去检查,更不需要治疗。事实上,导致老年听力障碍的原因是多样性的:

1.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器官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听觉系统也会经历一个正常的衰退过程,主要是主管听力的耳朵功能下降,研究发现从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的毛细胞逐渐开始凋亡,感受声音及传递声音神经及器官功能开始逐渐退化。

2.疾病因素:耳科方面的疾病如鼓膜穿孔、各种慢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分泌性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这也是人群常见听力下降的原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其他一些全身慢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引起内耳慢性损伤,出现听力逐渐下降。

3.耳毒性药物:如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水杨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其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常常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

4.其他:噪声性损伤、遗传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早期筛查,及时发现老年听力障碍

《WHO全球防聋计划》呼吁关注老年人听力问题,重视老年人听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那如何进行老年人早期听力筛查呢?可以通过生活中自我检测、医师评估问卷筛查法、听力计检查以及简易设备,如:手机APP数字测听。

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进行自我检测,及早发现呢?可以通过以下12个问题进行参考,看看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1.最近常常感觉人们谈话没有以往听得清楚?

2.听轻声、小声理解有困难?

3.听较长时间谈话后是否感觉疲劳?

4.经常问别人“你说什么”?

5.聚会上常常听不清别人交谈什么内容?

6.吵闹的环境中听不清别人谈话?

7.打电话交谈有困难吗?

8.听歌时感觉变调或者声音变小?

9.是否经常听不到电话铃或者门铃?

10.耳朵里经常听到嗡嗡声或者蝉鸣声?

11.别人是否觉得你听广播或者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太大?

12.周围的朋友或者家人是否觉得你听力下降?

如果以上答案中有3个及3个以上的问题回答“是”,应尽早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老年人出现听力障碍大多是双侧出现的,多呈现逐渐加重的现象,听力损失程度可能不一致,多伴有语言分辨和理解能力下降,常常抱怨听得见,但听不清,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和快语速交流情景下,言语识别能力会明显下降,经常听不见电话声、门铃等。

他们的听力障碍表现为:言语交流、社会交流、情感及认知能力等下降,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偏执、忧虑、沮丧、孤独多疑,易走极端,封闭自我,刻意躲避他人等。

九九重阳 关注老人听力健康 

伴随这些情况应尽早干预。对老年人来说,听力障碍逐渐加重,但两个耳朵加重的程度明显不一样;同时伴随耳鸣或者先前耳鸣加重出现了眩晕、出现了头痛、耳痛、耳朵闷塞不适的情况等,应尽早处理,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尽早发现引起听力下降的疾病并积极治疗。积极治疗耳部相关疾病,如中耳炎则进行清理病变,修补鼓膜手术,对于肿瘤给予切除后听力重建等。积极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比如血液供应不良,给予疏通血管的药物,避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

及早进行听力障碍程度检测及采取补救措施。对自我感知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即使是单纯的听力下降也应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听力障碍程度,可验配助听器或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进行干预,目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是耳聋患者听觉补偿的主要方法。建议选购助听器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验配,科学的验配是保证助听效果的重要方式。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生活规律作息。当老年人出现耳聋,与其交流时尽可能靠近讲话、语速放慢、音量适当提高,可增加手势辅助。同时注意生活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均衡营养。

关注老人心理变化及安全。老年人听力下降后,对周围声音感知能力、大脑接收信息也随之下降,可能引起反应迟钝,避险能力下降,往往会增加老年人活动期间的风险,应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