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第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02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2024-06-25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大] [中] [小]

巴南农业函〔2024〕55号

张超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巴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议》(第20240235号)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积极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建议

长期以来,巴南区坚持“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形成姜家黑、二圣梨、接龙蜜柚等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具有巴南特色的现代特色产业,为带活地方旅游,推动农业发展起到强力助推作用,但也导致巴南乡村产业整体规模小、品牌弱等问题。因此,自2022年以来巴南区在乡村产业规划布局上,坚持“大集群小单元”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丘陵地区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纵向贯通、农文旅养横向融合发展,逐步打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做强50亿级火锅食材(蔬菜)产业集群。发展辣椒、芫荽、葱等火锅调料3万亩,首期建成年产1.8万吨全市最大火锅芽苗菜现代化工厂和千吨食用菌基地。在物流基地建设火锅食材加工园4.5万㎡,引导“刘一手”等头部企业,打造重庆火锅“第一村”。在惠民建造现代化植物工厂,打造全市领先的现代化设施蔬菜基地。实施大棚改造、早菜试验示范、净菜初加工项目,发展中坝早菜4000亩、设施蔬菜2万亩。

二是做精50亿级花木产业集群。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温江共建川渝花木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玫瑰花谷200亩、智能温室和组培工厂2500㎡,培植高端花木。巧设“花卉+巴县老院子”小而精微景观,提升5条“赏花经济”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60亿元。做深绿茶精深加工、沱茶文创产品,建设重庆沱茶产业园。推进标准果园建设,示范带动9.3万亩果园达产丰产,年产值达5亿元。

三是做强10亿级畜牧产业集群。以30家规模生猪养殖场为重点,建设主城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打造中心城区最大托佩克种猪育种场,年出栏生猪22万头。提升全市最大奶牛繁育基地繁育量5%,建成全市最大奶牛繁育研学体验营地和鲜奶生产主阵地。

四是做精10亿级粮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粮油”产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绿色有机生态为标准,打造优质“米袋子”产品供应基地,做响“石滩大米”品牌,推进精品粮油“订单式”发展。沿五布河流域等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域打造粮油核心基地10万亩,重点发展高山香米、黑五谷和鲜食糯玉米特色粮油,联动区内粮食加工厂开展初、精深加工,推动粮油全产业链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建议,围绕“一主两辅”,加快融入全市“33618”产业集群部署,以“双高”农业发展为目标,延链补链打造火锅食材(蔬菜)、花木、畜牧、粮油四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完善农村资源市场化交易体系,持续深化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化、城市人才下乡落户、进城农户“四权”退出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现城乡“人、地、钱”等资源要素高效流通,为乡村产业规模化、设施化发展引入“源头活水”。建成全程代耕代种现代化服务体系,打响“我在村里有亩田”数字认养农业品牌,促进丘陵地区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二、关于“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议

当前,巴南区已建成一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梨和茶为主导,以渔业、花卉苗木、稻+N、柑橘、樱桃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园区地域涵盖二圣镇全域,惠民街道胜天村、显林村和天星寺镇芙蓉村、花房村,共10个行政村,园区总面积达到108.4平方公里。规划“一环三带八园”的空间格局,打造“乐享四季、生态巴南”的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园总目标,现已基本完成百里乡村旅游环,天坪山花香果旅产业带、明月山茶文化体验带、月亮湾生态鱼产业带的建设,云林天乡、天坪梨园、中坪田园、芙蓉花房、幸福橘园、月亮渔村、显林花境、定心茶园等八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初具规模。今年,区委、区政府印发《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化“党建统领·百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巴南委发〔2024〕1号)文件,要求继续抓好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二圣、天星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梨、茶等优质产业提档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建议,加快探索推进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并培育花木、蔬菜、水稻、畜禽、火锅食材、水产等产业联合体,继续引导区内种养殖主体加入联合体,构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动发展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力量。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助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对有潜力的企业加大服务、支持,围绕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实施“头羊计划”,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升规上市。

二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食大户补贴、农业项目等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服务组织农机操作手、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规范服务监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强村公司购置农业机具设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稻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开展稻谷烘干、蔬菜地翻耕病虫防治、果树病虫防治修枝整形、鱼病防治、生猪等家畜家禽防疫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服务,进行撂荒地整治、生产托管解决农业生产劳力不足问题。

三是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整体水平。围绕高山精品粮油,在石滩、接龙等镇街布局一批优质稻米精深加工和粮食产地烘干项目。围绕中药材产业,推进圣灯山镇石斛、二圣镇藏红花、东温泉镇金丝黄菊等一批中药材加工项目。围绕青菜头、食用菌等蔬菜产业,在一品街道启动香又香泡菜加工厂、接龙镇启动建设食用菌智慧工厂、莲花街道大中村建设净菜加工工厂等一批蔬菜初加工项目。围绕梨、茶叶等经济作物产业,布局二圣镇梨加工基地、惠民街道沱茶加工等项目。围绕预制菜、调味品等产业,在惠民街道布局恒瑞豆瓣厂和天秀豆干等加工项目。围绕生猪、奶牛等畜牧产业,加快推进韵新和五布畜禽屠宰实施设备升级。

三、关于“积极打造农业示范品牌”的建议

2023年末,我区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125个,有效期内的农业品牌个数累计207个。重茶集团、光大乳业等6家企业产品入选市2023—2025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

今年,我区持续推进农业品牌打造。一是开展品牌形象包装策划。会同巴洲产发集团持续推动“巴实绿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开展品牌名称、logo设计,制作文创文案、包装等设计,进一步提升“巴实绿耕”品牌形象。二是拓展专业化推广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模式,借助“巴味渝珍”“农品慧”等市级平台和“巴实游”“农禾电商”“巴南邮政”“凤梧”等区级平台,展示销售巴南农产品。引导重茶集团的系列产品、刘家四合胡豆、木洞油酥鸭、木洞榨菜等品牌产品入驻京东、淘宝、微信、抖音等各大成熟平台,进行全网销售。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网信办等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新媒体助农”行动,推介巴南品牌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三是组织参加标志性宣传活动。积极动员组织区内农业品牌参加绿色食品博览会、农产品地理标志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巴味渝珍杯系列活动等各级标志性农业节会展会活动。引导各镇街和农业经营主体自行举办采摘节、美食节等宣传活动,将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融入农业品牌,不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让巴南好物走出重庆、享誉全国。

四、关于“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建议

今年,我们在“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品牌发展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建设提升一批“农文旅康”融合示范项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造白象山城乡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环山骑行道、诗词登山步道,将白象山沿线611原乡艺术园、“三医康养”、“月儿弯弯”、定心茶园民宿等景点串珠成链,连片创建智慧鱼种场、智慧粮油基地、智慧梨园、智慧茶园等数字观光农业,实现农文旅康一体化发展。二是打造“双石”田园观光旅游带,围绕石龙、石滩片区,依托自然水库、绣球花海、杨氏碉楼、覃家大院等资源,打造集文化写生、休闲体验、康养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康养项目。三是启动打造重庆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统筹谋划自由村、红炉村、盘龙村、金田村、新玉村等5个村乡村振兴规划,构建“农业+文创+旅游+康养”融合创新经营模式。以高职城建设为牵引,重点建设“中坝岛—云篆山”和“自由—红炉—金田”乡村休闲产业带,构建“一村一景一业”错位发展格局。

五、关于“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的建议

我区深入挖掘巴南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有力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3年巴南区入选“中国健康旅游目的地”,“巴南人文山水体育旅游线路”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23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巴南都市近郊乡村休闲游路线”被农业农村部在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上推荐。

今年,我区将继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以丰盛古镇、东温泉、木洞河街、羊鹿山等景区为支撑建设东部旅游环线;二是以云林天乡、集体梨园、中坪田园、芙蓉花房为支撑打造天坪山花香果旅产业带;三是以定心茶园、月儿弯弯、胜天梨园为支撑打造茶文化体验带;四是以圣灯山,安澜高山避暑、夏季漂流、花木产业为支撑打造南部高山休闲产业带。引导“云林天乡”“多彩植物园”“彩色森林”等康养园区进行提档升级,丰富农耕体验、休闲露营、生态康养等内容。依托节庆活动、民宿、“巴县老院子”等资源打造4条精品休闲游玩路线,将“花木巴南”打造成近郊游玩“金字招牌”。

此答复函已经左川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答复函回执》,并于收到答复函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回执交所在镇街代表小组。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6月25日

(联系人:谌长圆;联系电话:1778362594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