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关于政协重庆市巴南区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58号提案的复函

2022-04-29
区农业农村委
[大] [中] [小]

辜小珊委员:

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区优质水果新品种资源库的建议》(第058号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一)引进优质品种,扩大种植规模

2015年全区特色水果生产基地6.5万亩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区水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按照品种适宜、市场前景好的原则,先后引进了蜂糖李、青脆李、脆红桃、鲜食黄桃、沃柑、爱媛38号和纽荷尔脐橙等优质品种10余个,推动全区新发展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截至2021年底,全区水果生产面积8.6亩,面积增长13.2%同时并成功创建了一个以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巴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二圣梨这一地标农产品,培育一个规模万亩、生态智慧的梨产业示范基地。

(二)开展标准改造,打造优势品牌

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针对老果园,开展宜机化改造,实施改造面积1万余亩,配套建设水肥药一体化设施设备9087亩,打造智慧梨园一个,不断提升标准化果园的科技含量和智慧程度。同时,开展二圣梨、接龙蜜柚、五布柚生产技术企业、行业标准的编制,不断提升全区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积极打造品牌产品。截至2021年底,全区有效期内的农业品牌个数累计达170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6个,特质农品2个,重庆名牌农产品22个,市级以上农业行业协会、学会评选认定的品牌86个等。三是实施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打造“二圣梨”、“乌皮樱桃”、“接龙蜜柚”、“五布柚”等地标农产品品牌。

(三)推进技术培训,培养职业农民

一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推广李子整形修剪技术、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和脆红桃早结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等8项新技术,推动全区水果总产量年年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20年同比增长12%2021年同比增长9.3%,均远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情况。二是坚持服务农业农村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宗旨,开展粮油、养殖、果蔬、渔业、茶叶、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领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50人。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农村科技、养老护理、农村实用技术等农村实用人才2万余人次,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共评审出初中、高级农民技术职称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122名、43名,为巴南现代农业发展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其中2020年培训果业高素质农民50人,2021年培训现代果园社会化服务50人和培训高素质农民果园经营管理50人。

(四)保障财政投入,全域科学规划

一是乡村振兴资金保障到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全区在水果产业方面的投入持续用力。2018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710万元用于新建果园1850亩,750万元用于2500余亩果园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2019年实施幼龄果园抚育管护7700亩,投入资金461万元,同时对10个精品果园生产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果园1050亩,投入资金511万元;2020年继续实施果园抚育管护7900亩,投入资金452万元,二圣天坪山老梨园改造320亩,投入资金254万元,新建果园3260亩,投入资金1915万元;2021年持续实施果园抚育管护1万亩,投入资金630余万元。四年累计在水果产业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8000余万元。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在《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全区将加快推动“二圣梨”“接龙柚”“猕猴桃”等智慧果园示范试点建设,推进物联网应用发展。积极探索建园宜机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在线化的智慧果园模式,建立基于生产、加工、市场、服务全产业链大数据的智慧果业系统,建设一批“智慧果业”示范基地,构建果品透明供应链和信任消费体系,引领全区水果数字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同时,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其为载体,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探索近郊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主城都市区提供精致农产品、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巴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开展种质调查,保护优势资源

按照全市计划和统筹安排,各区县对本地区的优势特色种质资源要全面收集保护。2021年底,我区已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对巴南圆形香桃、晚熟香桃、仙月香桃(中熟)以及乌皮樱桃等我区优势品种种质资源的进行了采枝保存,确保了我区优势特色水果种质资源的安全,全面摸清了我区果树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同时开展了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实行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种质资源身份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对珍稀的地方品种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特色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展示,促进了共享利用。

二、未来发展计划

推进果树培优,发展精品果业

目前,大规模新发展果园已基本不可能,未来重在果树品种培优,引进优质的、适宜的、有前景的果树品种,通过高接换种等方式,不断丰富全区果品分布,形成精品水果产业带:高山桃李,主要沿羊鹿山—阳光谷—黄金林分布,涉及麻柳嘴镇、双河口镇、丰盛镇、东温泉镇、石龙镇等5个镇。低山柑橘,主要沿五布河流域的低山河谷地带分布,涉及双河口镇、木洞镇、东温泉镇、姜家镇、接龙镇、二圣镇等6个镇。二圣梨,以天坪山为核心区域,涉及双河口镇等区域。精品小水果,以鹿角—界石—南彭、南温泉—樵坪山、南彭—忠心槽谷地带以及自由—红炉—金田为重点,涉及南泉街道、南彭街道、界石镇、龙洲湾街道、一品街道、鱼洞街道。优质蔬菜,在南彭、界石片区,木洞、丰盛片区,石龙、接龙片区以及中坝岛(莲花街道大中村)等区域建设相对集中成片的万亩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

(二)加强科技武装,打造现代农业

开展智慧果园示范试点,加快推动“二圣梨”“接龙柚”“猕猴桃”等智慧果园示范试点建设,推进物联网应用发展。积极探索建园宜机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在线化的智慧果园模式,建立基于生产、加工、市场、服务全产业链大数据的智慧果业系统,建设一批“智慧果业”示范基地,构建果品透明供应链和信任消费体系,引领全区水果数字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同时积极联合“校院企”推广适合巴南区的特色品种。挖掘利用本地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扩大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规模,增加试验示范作物种类,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立足产业园区,促进融合发展

一是以巴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对园区内老果园采取密改稀措施,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配备物联网、智能监控体系、水肥药一体化等设施设备,实现果园管理的机械化、智能化,强化绿色生产技术的科技支撑,打造高标准的现代化果园同时,稳定基地、提升品质、提升品位、提效增收为目标,改造提升商品鱼养殖基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化改造设施设备,推广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种养技术等生态养殖技术二是重点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夯实基础建设配套,推动科技集成运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引领、链条要素集聚、农业功能拓展延伸。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落实“生产+加工+经营+科技”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推动园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精品水果产业带、特色乡村旅游区与都市近郊休闲农业旅游区。

)贯彻质量兴农,强化水果品牌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突出“绿色、安全、优质和可持续发展”导向,推广应用一批绿色有机农业标准生产技术,建立完善区域农产品标准体系,实现主要绿色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检验检测、包装标识等各方面都有标可依。加快丰富“接龙蜜柚”、“二圣梨”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落实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范标准,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并将其作为惠农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同时,围绕“精品果蔬”这一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二圣梨”、“乌皮樱桃”、“接龙蜜柚”等区域品牌提档升级。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乡村人才

积极落实四个优先,确保乡村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打造一支过硬的乡土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推动各镇街加强本土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育。二是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回流,壮大返乡能人生力军。加快建立返乡人才“绿色通道”,激发返乡人才“聚集效应”平台育才,鼓励返乡人才勇挑重担,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永动机”。三是充分发掘下乡人才的潜力,创新合理的评价机制,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鼓励和支持专家、高校毕业生、企业家等人员入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以上答复意见已经左川主任审定,对此有何意见,请填写在《提案办理结果答复函回执》上,分别寄送我单位和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协提案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425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