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4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巴南经信〔2024〕85号
秦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建议》(第347号)收悉,经与区委组织部、大江科创城公司共同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我区以低空经济为抓手,集聚航空航天产业效益。经努力,4月30日,市委军民融合办授权我区已成为6个“全市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之一(全市首批且唯一无通用机场区县)。
一、产业发展基础
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巴南区在“1246”现代制造业“新星”产业集群对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进行了规划布局。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在我区形成一定规模,初步形成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无人机生产、通航飞行服务等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共有相关企业8家,运动飞行体验营地5个,有培训能力的机构3家,分布在麻柳嘴镇、界石镇、安澜镇。近年来,我区年飞行架次1万余次、体验人数近2万人,每年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此外,林业、农业、应急等13个行业领域已采取无人机飞行开展公共服务,测绘、电力巡检等安全应急领域飞行应用已常态化运行。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强劲态势。在全市率先响应低空经济发展,组织全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专题研究,出台《巴南区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拟推动出台《关于支持低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巴南区低空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配套措施,制定财政、金融、人才、土地供应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区开展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经营、低空飞行保障以及衍生综合服务等活动。
(二)高举快打,抢占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制高点。市区共同发力,多部门多措共举,打造“一区、一园、一院”建设,市委军民融合办授牌我区“重庆市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全市首批且唯一无通用机场区县),支持以大江科创城为核心,推动巴南申报“低空经济产业园”,目前市政府已批准宗申航发联合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创新团队在区成立“重庆市低空产业动力研究院”。我区将重点聚焦打造无人机整机及航空动力装备产业集群、飞行器检测试验基地、低空运输物流开展试点,在通航起降点建设标准和低空经济金融保险政策方面形成改革试点成果。首届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期间,巴南区主动融入主会场、积极承办分会场,昊宇通航、天盟航空等7家区内企业上榜“重庆市低空飞行体验地图”,上图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位。花溪、南彭、安澜、二圣、麻柳嘴同步开展通勤试飞、低空观光、飞艇巡游、滑翔伞体验等系列活动,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和《第一时间》栏目2次专题报道全区低空消费节活动。
(三)招大育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按照“今年至少引进1家整机制造企业”的目标要求,我委联合相关产业园区,积极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对接。两个月以来,区领导带队赴北京、天津、深圳、湖北、四川等地招商引资,与此同时邀请投资企业来区考察。先后对接沃兰特飞行汽车、小鹏汇天载人飞行器、华夏云翼飞行俱乐部、凯瑞机器人国家机器人质量检测分中心等39个项目。其中墨行航空、青岛远度有意落户巴南,中国民航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表示可开展深度合作。推进通用机场、停机坪、垂直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满足载人无人机的起降、备降、停放、充电、运输及运营等功能需求。九洲神鹰通航、中大鞍胜等运营机构已来区考察低空飞行营地及通航机场建设选址,目前正在对拟选地块进行前期论证,同时积极推动我区存量企业发展壮大,今年,我委为宗申航发争取到市级资金100万元,推动宗申航发产业园项目建设,5月,宗申航发新工厂已投产之际,与4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
(四)靠前谋划,创造“低空+”系列生态。深挖场景效益。我委协同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体育局等相关单位,靠前谋划“低空+医疗”、“低空+文旅”等飞行市场化应用场景,以场景换资源,以资源促发展。深研产融结合,区金融发展中心从飞行器保险业务为起点,为飞行市场化保障机制护航,同时支持银企合作,提供融资渠道。南投集团种子基金持续为我区企业发展引导助力。锚定空中交通,同时积极推动公路物流基地、重庆南彭铁路站合作,通过融合招商模式,打造“空铁”“空路”联运应用场景。
(五)人才强区、持续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分注重人才引育,多平台、多渠道加强人才引育,持续到园区和相关重点企业深入宣传“菁英计划”人才申报政策,对航空航天产业高端人才予以支持。下一步,区委组织部将加大对航空航天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招引与培养,支持申报“菁英计划”人才并予以倾斜。大江科创城持续推进校企协作联合办学、院校为企业定单培养技能人才、企业接收院校生实习实训、企业委托院校培训职工技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此答复函已经熊琼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答复函回执》,并于收到答复函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回执交所在镇街代表小组。
重庆市巴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
(联系人:张郡;联系电话:1522321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