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重庆市巴南区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将《行动计划》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及政策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公共卫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3〕107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防融合发展,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过程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3〕107号)精神及区领导指示,起草该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制定过程中,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最终形成《行动计划》。
三、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医防融合、平急结合、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统一领导、权责匹配、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全面构建以区疾控中心为骨干、4个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依托、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民营医院、村卫生室、诊所为网底的“1+4+26+N”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衡,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四、核心举措
(一)实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行动。加强工作力量,优化机构设置,完善防治重大疾病统筹协调机制。
(二)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积极争取三级疾控创建,强化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不少于900项。构建多点触发的重点疾病监测预警网络。
(三)实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行动。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坚持平战结合,用好平急两用设施,保持全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有效运作,全区“120”电话10秒内接听率达到95%,3分钟内出车率达到95%,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在14分钟以内。
(四)实施医防协同行动。完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考核评价机制,稳步推动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和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工作。
(五)实施公共卫生人才科技支撑行动。每万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4.5人,每万常住人口疾控机构人员数达到1.4人,全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公共卫生人才招聘学历层次,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
(六)实施“数字公卫一体化”建设行动。加快“社会·渝悦·疫智防控”配合应用,建设互联互通、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七)实施重点人群健康关爱行动。维护儿童青少年、妇幼健康,实施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艾滋病精准综合防治,实施“终结结核流行”行动,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
(八)实施公共卫生法治建设行动。各有关部门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责,做到依法行政。
五、核心问答
1.问:《行动计划》的实施时间是多久?
答:行动计划实施时间是从2024年至2025年,为期两年。
2.问:《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包括总体目标、工作任务、组织实施3方面,对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发展做出详细梳理与规划。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实施医防协同、支撑公共卫生人才科技、“数字公卫一体化”建设、关爱重点人群健康、公共卫生法治建设8个维度,对标市级文件拟定34条工作举措,推动我区公共卫生能力提升。
3.问:《行动计划》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答:巴南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各民营(企事业)医院等均为适用对象。
举例:区疾控中心、巴南区人民医院、巴南区中医院、颐宁医院等。
4.问: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
由政府或公共部门提供的卫生服务,其目标是通过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以维护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这些服务通常针对整个社会或特定人群,而不仅仅是针对个体患者。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卫生与保健、公共卫生应急与救援等多个方面的服务。
举例:如各基层医疗机构为慢性病、艾滋病、结核病患者等提供随访管理、治疗等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开展健康体检等服务;免费提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
5.问:巴南区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何具体措施?
推动三级疾控中心创建,强化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人才储备;按照重庆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设置标准,完善医疗机构中公共卫生人员的职能职责、人员配比和专业构成;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强化对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别能力;组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加强空气、水、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场所和学校卫生等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