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2-00001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发〔2021〕24号
  • [ 主题分类 ]
  • 水利、水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1-12-27
  • [ 发布日期 ]
  • 2022-01-06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巴南府发〔202124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各平台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11227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前 言

水安全是水旱灾害总体可控,城乡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系统基本健康,水环境状况达到优良,涉水重大安全风险挑战可有效应对,其他重要涉水事务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深入研判发展环境,准确研判发展机遇,透彻分析困难挑战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突出政治性、全面性、专业性、针对性和独特性,科学提出巴南区“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目标、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于激发全区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谱写中国梦的重庆巴南篇章贡献水利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根据《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在经过深入调研、召开意见征求专题座谈会、规划衔接性审核和专家评审等过程后,编制完成了《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目 录


第一章“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 6 -

1.1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创历史新高- 7 -

1.2城乡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8 -

1.3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9 -

1.4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10 -

1.5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1 -

1.6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 12 -

1.7三峡后续务实有效- 13 -

1.8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力有效- 13 -

第二章水安全保障现状和面临形势- 15 -

2.1巴南区水安全保障现状- 15 -

2.2行业发展面临形势- 17 -

2.3巴南区水安全面临形势- 20 -

2.3.1全区水利发展面临形势- 20 -

2.3.2水利发展存在问题- 21 -

2.3.3全区发展定位- 25 -

第三章总体要求- 26 -

3.1指导思想- 26 -

3.2基本原则- 27 -

3.3总体布局- 28 -

3.4发展目标- 30 -

3.5规划任务- 32 -

第四章消隐患防洪水,保障巴南江河安澜- 33 -

4.1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 34 -

4.2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35 -

4.3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36 -

4.4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 36 -

第五章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37 -

5.1坚持节水优先- 38 -

5.2加快水网建设- 39 -

5.3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 40 -

5.4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 42 -

第六章重保护强修复,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42 -

6.1优化三峡后续工作- 43 -

6.2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44 -

6.3加强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 44 -

6.4大力开展水美乡村建设- 45 -

6.5促进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 46 -

第七章严管理重能力,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47 -

7.1强化河湖监管,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47 -

7.2深化河长制工作,共抓大保护- 49 -

7.3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 50 -

7.4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52 -

7.5强化水土保持管理- 55 -

7.6突出水旱灾害防御管理- 57 -

第八章抓改革激发活力,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60 -

8.1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60 -

8.2完善水利监管体系,增强行业监管水平- 61 -

8.3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水利政务服务能力- 63 -

8.4加强科技创新,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64 -

8.5大力弘扬水文化,厚植新时代水利精神- 66 -

第九章规划投资估算及年度安排- 67 -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73 -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75 -








第一章“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巴南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全区水利行业发展践行习近平“十六字”治水方针,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圆满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五年来,全区水利投资总额达到50.84亿元,其中争取市级以上资金16.09亿元,市级财政14.64亿元,区级和其他配套资金20.11亿元。全区建成了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及民生水利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资金投入情况如下图所示。

1.1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创历史新高

十三五时期,巴南区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稳步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创历史以来最高,一大批节水供水骨干工程建成并逐步发挥工程效益。

主城都市区首座大型水库——观景口水库全面完成工程建设,目前已下闸蓄水。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高洞子水库工程(中型)已完成了枢纽工程建设,重大设计变更取得批复;龙岗水库(中型)灌区工程配套基本完成。完成下丰南连通工程,涉及下涧口水库调水管道改造、长岭借水、丰岩——南彭水库调水等主要工程建设,保证了接龙镇、姜家镇、南彭街道、界石镇、南泉街道供水;完成丰盛响水水库至双河口镇北隘口水库联通调水工程建设,保障双河口镇供水。骨干水源工程的大力建设充分缓解了巴南区部分地区缺水问题,全面提升了全区用水保证能力。

专栏1:观景口水库

观景口水库建设:20159月启动建设,截止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8.675亿元,大坝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征地移民工作已完成,完成库底清理并通过专项验收,目前已进行下闸蓄水。姜家镇安置房基本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农村移民安置、私营企业处理、专业项目处理、库底清理、移民档案管理、移民资金使用等通过区级自验收。

1.2 城乡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三五时期,巴南区城乡供水工作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不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区饮水安全取得了较好成效。五年来巴南区不断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南湖水厂一、二期升级改造和南湖水厂三期建设,解决南彭、界石片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日产2.5万吨的一品水厂投产运行;新铺装管网总长128公里,长凼子水库至龙洲湾隧道供水管道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

积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3处,建设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共计15处,新建管网长度302.3km;建设水质净化设施改造工程共计1处,更新配套管网177.2km。实施农村饮水精准提升两年行动村级供水工程项目108处,累计投入资金1233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扶贫项目建设18个,完成投资57万。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1%

紧紧围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精准提升行动。采取分级负责制,持续实行“五统一”“四定”工作1,清单交办等措施,落实管护责任,着力解决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不规范、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不高的问题,实际有效的保障了巴南区城乡供水安全。

1.3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统筹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落实防汛防旱各项举措,从严从实抓紧防汛检查,持续提升全区水旱灾害应急保障能力。五年共实施中小河流、次级河流治理和山洪沟治理16处,综合治理河(段)长39.24km,实施南泉堤坝病险中型水闸整治,整治山坪塘共计2511口,解决11.5万人抗旱水源问题,完成67座病险水库鉴定、整治和验收。大力开展中小河流和水利工程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各乡镇、重点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信息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

修订完善并审批了各级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抢险方案,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工程应急和洪旱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市区级防洪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区内水库防汛“行政、技术、管护”3个责任人。加强与区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巡查防守和隐患排查,有效应对处置了2016年“5.25”、“6.2”、“6.18”强降雨天气以及2020年长江4号、5号洪峰。五年间,全区重要江河堤防、重要水库水电站无一出现险情,极大程度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和影响,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更加健全。

1.4 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巴南区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着力推进全区节水行动建设,强化用水全过程管理。陆续出台了《巴南区农业水价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巴南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从制度上对节水工作进行保障,推动水资源节约工作走深走实。

十三五期间,全区各行业通过不同的节水措施和管理手段,实现了全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的明显提升,大力实施了一批供水管网改造,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推行“一户一表”建设和改造,普及节水器具,节水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推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全民节水参与度。同时,巴南水利行业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灌溉输水环节耗损,争取专项资金实施了0.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推动区内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计量设施的安装,分年度下达改革示范区灌溉用水计划,完成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核算。五年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52增加到0.5002,农业节水效能5年累计提高了3.1个百分点。

五年来,在全区GDP稳定增长的态势下(地区生产总值由520亿元增长到920亿元),全区用水总量从2.135亿m3增加到2.312亿m3,地区生产总值用水弹性系数达到1.07,期末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24.22%23.35%,全社会生产生活用水节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1.5 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以改善区域内河流水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排污口排查整治减少入河排污总量,不断提高水资源涵养保护及水生态修复能力。

目前已完成下涧口水库桥亭子片区水生态修复项目、响水水库回龙湾片区水源地涵养保护及水生态修复等项目。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4.59km2(市局下达任务为61.0km2),完成率为187.85%。完成《重庆市巴南区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目标任务,水土保持率为70.62%,累计受理并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59个。不断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五年共计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000余万元;累计新增减少土壤流失量22.35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565.95m3,增加经济收入361.51万元,增加粮食产量60.75kg,增加林草植被面积1550.8hm2,受益人口1127人,脱贫人口57人。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监管工作。

完成全区34座农村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放水设备、设施整改工作,开展已成水库生态调度,对新建水库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普查巴南区入河排污口普查工作,完成103个入河排污口普查统计,完成32个入河排污口信息登记,完成入河排污口标志牌设立,开展排污口日常巡查工作,全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面提升。

1.6 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第一个五年,巴南区推行河长制工作经历了从“无名”到“有名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转变,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26个区级部门为河库牵头单位,实现了49条河流、92座水库河库长全覆盖。印发了关于河长制的8项工作制度,将会议、信息发布、督查、问责、巡查、投诉等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累计发布区总河长令4道,从清漂保洁、水源地保护、洗车场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方面强化治理,共排查整治“三排”问题67个、“三乱”问题57个。

巴南区河长制工作推行以来,区河长办紧抓河长履职尽责这一关键,加强组织、强化监督,注重考核激励,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督促各部门压紧压实河长责任,提高河长履职能力,促进河长担当作为,持续推动河长制落地见效。使得全区水资源保护全面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扎实有效,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修复不断深化、执法监管有力有效,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1.7 三峡后续务实有效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紧紧围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按年度有序推进,实施了一大批服务于库区的民生类项目。累计组织实施三峡后续项目76项,完成投资约25.4亿元,三峡后续资金累计拨付6.2亿元。累计建成农村公路67.7km、提灌站2座等一大批硬件设施,整治水库3座、山坪塘281口、骨干渠14条,完成5个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有效促进库区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污水管网约80公里,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处理厂技改1座,完成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605亩,实施生态屏障区新造改造林木20437亩,库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巴南区通过三峡后续规划项目的实施,使得库区农村经济结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实践证明,做好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意义重大。

1.8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力有效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相关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稳步推进移民后期扶持扶助工作,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广大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推进全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给移民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五年来,巴南区投入移民资金17483.71万元,项目扶持资金15931.84万元,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342个,涉及12个街道(乡镇)202个社区(村),受益移民达17523人次。其中水利工程完成项目30项,完成总投资3030万元(完成规划投资388%),当地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得到保障,极大解决了库区群众靠天吃饭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2724.05万元(完成规划规划投资230%),敷设输水管网39.64km,受益人口14271人,受益移民1112人。极大促进全区移民出行、饮水、用电、上学、就医等“五难”问题全方位解决。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努力,全区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城乡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可以基本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但未达到适度超前的要求,与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水生态状况一直处于持续改善、稳中向好的状态,但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

指标属性

1

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

亿m3

1.05

1.24

1.27

预期性

2

农村集中供水率

%

[70]

[83]

[85.1]

预期性

3

用水总量

亿m3

[2.135]

[2.88]

2.353

约束性

4

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

%

——

[20]

[24.22]

约束性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

%

——

[20]

[25.35]

约束性

6

灌溉水利用系数

[0.4852]

[0.495]

0.502

预期性

7

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

%

30

33

35

预期性

8

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预报设施覆盖率

%

——

[90]

[90]

预期性

9

水情信息自动化采集率

%

——

[80]

[82]

预期性

10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Km2

58.39

61.0

114.59

预期性

11

重要江河“河长制”覆盖率

%

——

[100]

[100]

预期性


注:1.表中所填数据用水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0年值为2019年值,其他数据统计截止至20201231日。

2.上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值。

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机构改革后不属于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范围,2020年目标值不做评估。



第二章 水安全保障现状和面临形势

2.1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巴南区已基本形成了集供水、防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城乡供水安全。截止2020年底,全区已建水库工程98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92座,总库容25470m3。全区建成城乡供水工程共1267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47处,分散供水工程12423处,总供水能力1.18亿m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7%,初步形成以大中型为骨干、小型为辅助,蓄、引、提水相结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人均蓄引提水能力378m3。全区耕地保有量55.5万亩,发展规模以上灌区21处,累计建成渠道396.1km,现状有效灌溉面积30.26万亩。但跨区域骨干供水工程少,网络化程度低,调配能力弱,大中型水库可供水量仅占蓄水工程可供水量的27.6%,部分水库灌溉、生态供水长期被城镇供水挤占,尚未形成多源互补、区域互通、互为备用的供水水源保障体系,因此部分地区供水安全风险尚处于偏高状态。

防洪安全。已建3级以上堤防护岸长度23.04km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35%,保护人口33.15万人,保护耕地0.50万亩,水文报汛站及预警测99处,其中水文站5处,水位站9处,雨量站82处,墒情站3处,重要防洪镇街预警水位站、重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全覆盖,基本建成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洪水防御体系。但因紧邻长江,过境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较长,沿江区域受三峡水库拦蓄洪水顶托严重,因此部分区域防洪工程措施未达到规定防洪标准,防汛监测预警预报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重要中小河流调度体系及镇街洪水防御方案需进一步完善。

水生态安全。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24km2,全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河湖面貌持续改善、非法采砂基本得到控制,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但部分区域水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相当数量的河流断面存在生态流量不足、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部分河道存在防洪标准偏低、水域岸线遭侵占、淤塞萎缩、水生态环境差等问题。虽然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68%,但仍须持续治理。

总体来看,全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能够基本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生态状况保持持续改善、稳中向好,水安全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但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2.2行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必须自觉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从适应新发展阶段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把握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个关键,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在更好解决水灾害问题的同时,下大气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意味着水利工作需要全面提升标准。满足新需求,就要对照新标准。面对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无论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都要求水利工作全面提升标准。具体地讲,就是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五个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

专栏2:新阶段水利工作——五个标准

在持久水安全方面,提升防洪工程建设和管护标准,实现防洪减灾能力与现代化灾害承受能力相匹配。

在优质水资源方面,提高供水保障标准、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标准,实现水资源供给保证率和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平与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

在健康水生态方面,提高水土保持率等水生态安全标准,实现水生态系统质量与现代化绿色发展相匹配。

在宜居水环境方面,提高江河湖泊管护标准,实现水环境状态与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

在先进水文化方面,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治水文化,实现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看,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既要夯实水利风险防控的物质基础,更要加强各领域各环节管理规范各类涉水行为,堵漏洞、强弱项,下好风险防控的先手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基础。

专栏3:水利行业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要完善普惠共享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更要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给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贯彻新发展理念,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要加快解决水利工程体系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要发现具体问题、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并以此建立概念,从而在标准、手段、对策与布局方面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更好地解决水利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忧患意识上把握,安全是发展的基础,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三、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资源格局关系着发展格局,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既能拉动内需,也能增加有效供给,是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在创造需求方面,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吸纳投资多、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的优势,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发挥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供给方面,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国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为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提供有力支撑。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要主动衔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等,科学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支撑性、保障性水利工程,同步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智能升级,提高水利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2.3巴南区水安全面临形势

2.3.1 全区水利发展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重要阶段,是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中部毗邻主城区,紧邻便捷的长江水运通道,区位优势明显,但也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内属山地丘陵,自然条件也存在不足,肩负保障三峡一库清水的时代任务,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环境,决定了全区治水难度大,治水要求高,水安全保障面临形势严峻: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三个作用”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巴南区水利要有新作为;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中央战略决策,巴南水利要有新成效;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巴南水利要有新保障;

四是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不良、水环境污染和水灾害突出等新老问题,巴南区水利要有新举措;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水利行业监管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水治理体制机制,巴南区水利要有新突破。

2.3.2 水利发展存在问题

对照新时代新要求,巴南区水利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弱项,水安全面临严峻形势与挑战。

一是防洪薄弱环节仍然存在,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全区受长江和区内中小河流洪水的共同影响,洪涝灾害频繁,加之部分区域地势平缓、建成区拆迁难度大等因素,整体防洪能力不足,全区建成3级以上堤防护岸工程23.04km,堤防工程达标率仅为35%,鱼洞老滨江路沿线属市级防洪薄弱点,尚有南温泉、镇安桥、东温泉、南彭高碑村、岔路口、李九路口等6处区级防洪薄弱点,大多数防洪薄弱点现状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山洪灾害隐患仍然突出,全区防汛预警预报系统还不完善,水文监测站点对河流的覆盖程度还不高,墒情监测水平较低,中小水库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备,雨洪预报水平不高,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还需进一步整合共享。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保证水位和警戒水位未全面划定,部分重要中小河流调度体系及镇街洪水防御方案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巴南区经济的增长、人口财富集聚加快,同等量级洪水造成的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对防洪保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区防洪安全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水源保障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城乡供水系统保障网络仍未形成。巴南区水资源分布表现为自然上的季节不均衡,丰枯年份差异大,在地域上也存在突出的空间不均衡性,是未来需要通过工程措施有效解决的重点矛盾。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形成了东部以蓄为主、西部以提水工程为主的供水格局,但无论是东西部之间还是片区内部,水源的互联互通体系还十分薄弱。过去十年,巴南区大力推进了下丰南连通、龙岗水库等水源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组团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供需水矛盾,但缺口仍然是十分突出,特别是沿花溪河干流两岸分布的公路物流基地和不断壮大的界石、南泉为载体的信息制造产业带,以及木洞、麻柳嘴纳入国家级高新区拓展园管理范围,医药集群加快布局,都对水源基础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用水缺口十分显著。新建成的高洞子水库、观景口水库与现有骨干水源之间的联络体系还未建成,增量供水能力还难以有效发挥,同时本区与市域水资源配置网络还未形成有效联系,极大的制约了本地区经济要素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全区水源和城乡供水体系均存在结构性失衡,制约了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全区现状蓄引提能力35806m3(不含观景口水库),水库工程蓄水能力9893m3,占比仅有27.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1.0%),整体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全区人均蓄引提水能力378 m3低于周边各区县。部分水库灌溉功能调整为城镇供水,灌溉供水长期被城镇用水挤占。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供水总人口706381人,其中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人口601481人,集中供水率85.1%,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365000人,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51.7%,尚有10.49万人(占比14.3%)的农村居民是采取1242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该部分人口和工程数量占比仍偏高,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供水设施老化、净化消毒设施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农村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尚偏低。农田灌溉以中小型灌区为主,且灌排设施标准低、渠系配套不完善、老化损毁严重,农业灌溉配水能力和节水水平都十分低下。全社会缺水与水资源浪费并存,部分地区用水方式粗放加剧了供需矛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 0.5002

四是水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河湖健康发展任务艰巨。水利空间发展要素有待与其他国土要素间进行有效的协调,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控未能有效落实,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尚未根治。全区水利工程生态流量泄放机制尚未全面形成,花溪河、一品河、二圣河、黄溪河、鱼溪河等河道内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河流生态流量难以保证。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问题仍然存在,急需采取治理措施。农村河道数量众多,尚未全面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农村水脏、水少的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问题仍然突出,现状水土保持率70.62%。新老水生态环境问题叠加增加了治理难度,迫切需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

五是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未形成体系,智慧化程度不高。监测感知覆盖范围和要素内容不全面,监测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用水计量、水土保持监管、工程安全、河道管理等方面自动监测能力薄弱。水利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有效整合不足,智慧河长框架和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各行业部门、层级间、区域间信息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

六是水治理体系亟待完善,水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全区江河湖库、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部分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落实、管护工程配套不完善、管理手段较落后等问题。稳定长效的水利投入机制没有形成,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水市场主体培育乏力,水市场发育不足,水市场作用发挥不明显,盈利性项目与公益性水利工程未能有效整合,不能全面激发社会投入水利建设的活力。水价改革——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业水价改革进展较慢,良性水价形成机制难以全面建立。节水激励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完善的财税引导和激励政策。水利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制约了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水政执法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人员数量不足问题突出,现代化执法监管等设备应用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对个别生产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管难以及时保证。部分行政事业岗位、业务板块人员聘用、薪酬体系尚未理顺,制约了有关专业事务的有效开展。

2.3.3 全区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虽然宏观经济面临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巴南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外部看,“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巴南做好全方面工作提供了总方针。从全市发展对巴南的定位看,要求坚持自身定位与向上融入相衔接,积极推动主城都市区南向发展,加快巴南开发建设力度,推动城市提质扩容和南北、东西协调发展,提升和突出巴南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城区的核心带动作用。

根据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发展,要基于国家、全市赋予巴南的责任与使命,针对巴南地处东南槽谷发展弱项,以“一区五城2”为战略重点,坚持破瓶颈与弥补不足相统筹、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事业相促进,切实提高巴南发展战略定位和区域发展能级,提升“筑巢引凤”的发展能力,提速推进全区产业链和价值链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总体要求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五水统筹”,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突出区级水网建设,注重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加快推进水源、防洪、水生态、科技文化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扣巴南区关于建设重庆中心城区东部生态之城、南部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围绕“一区五城”战略重点,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强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江河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湖,全面启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全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3.2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江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节水作为解决全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人水和谐,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约束与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注重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减少损失向降低风险转变,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注重从源头上压缩风险发生空间,牢牢守住全区水安全底线。

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全局观、流域观,算清整体账、长远账,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乡区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坚持改革创新。以推进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为切入点,以促进涉水各方责权利相统一为关键点,统筹利用价格、税费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深化水利智慧化建设。

3.3 总体布局

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区级水利发展,要全力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以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动巴南加快建设成为区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从市级发展要求看,要遵循全市水利发展提出的“一核两网、百库千川3”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主动融入渝南水资源配置、主城区现代水网工程等区域性工程的发展部署,建设巴南区自身的水网体系,形成“一江多廊百库,内连外引成网4”的空间格局。同时要服从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部署,强化全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针建成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相对均衡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从管理角度看,要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力保障水安全、大力抓好水民生、着力改善水生态、积极弘扬水文化,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强化水利改革创新,把各类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要求,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为巴南区高质量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从发展主动性来看,要抓住机遇,合理积极谋划项目,掀起全区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更好发挥水利建设对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造福民生的重要作用。同时,抓好顶层设计,抓实资金保障,抓快前期工作,抓强工程质量,构建起与有效解决四大水问题相配套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质量优良、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3.4 发展目标

2025年,全区水利发展总目标是建成与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本地区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四大体系。

水旱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全区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长江及重要支流重点防洪保护区、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镇和易涝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投入,全区5级及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由现状35%提高到40%,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洪水干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不断完善,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提高防御标准,重大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水资源配置格局明显优化,到2025年,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3.04亿m3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8%2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2。建立区内强有力保障和区外有机联系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在水资源保障方面,要突出好不好的问题,确保水资源供给质量明显改善,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5893m3,规模化供水覆盖程度达到63.9%,农村集中供水率由现状的85.1%增长到94%

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50km2及以上河流、湖库管理范围基本划定,江河湖库及水源涵养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区水土保持率控制在73.5%以上。

涉水事务监管效能明显增强,水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执行体系和地方水利行业政策法规更加完善,覆盖各领域、各层级的水利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调度各环节监管全面加强,水工程运行管理安全规范,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水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水权水价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有效形成。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3-1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2025

指标类型

1.江河堤防达标率

%

[35]

[40]

预期性

2.用水总量控制

亿m3

[2.35]

[3.04]

约束性

3.万元GDP用水量

m3/万元

[19]

[15.6]

约束性

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m3/万元

[13]

[10.1]

约束性

4灌溉水利用系数

/

[0.5002]

[0.512]

约束性

5.新增年供水能力

m3

——

5893

预期性

6.城乡供水安全





农村集中供水率

%

[85.1]

[94]

预期性

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

%

[51.7]

[63.9]

预期性

7.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率

%

[70.62]

[73.5]

约束性


注:1.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江河堤防达标率:是指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

3.农村集中供水率:指由集中供水工程服务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集中供水工程:服务人口大于等于100人的供水工程);

4.规模化供水服务人口比例:指由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人口大于等于10000人的供水工程);

5.水土保持率: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

3.5 规划任务

一是通过系统开展长江沿岸防洪达标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整治病险水库,完善流域超标洪水防御方案和重要江河洪水风险图编制,促进防洪薄弱环节防洪综合能力提升,最大限度降低防洪隐患,确保巴南江河安澜。

二是通过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灌溉等领域的节水措施,系统推进全社会各行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同时,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水源及配套工程建设,并与渝南水资源配置、主城区现代水网工程相衔接,提升江河湖库互联互通水平,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接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水系治理,推进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力度,有效改善河湖水体水质,持续实施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完善全区水资源保护体系,维护河流健康稳定。

四是进一步完善河湖、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抢抓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升水利行业现代化治理水平。

五是通过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放管服”和科技创新,以及开展水价改革和弘扬水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区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第四章 消隐患防洪水,保障巴南江河安澜


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消隐患、提标准、控风险”的思路,加快建设重点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城乡防洪标准,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洪水防御能力,护佑巴南江河安澜,保障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1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

加快长江干支流防洪治理。厚植绿色、生态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河岸环境,实现城市防洪与城市品质的有机融合,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目前巴南区长江沿岸仍存在防洪不达标的区域。全面开展巴南区长江佛耳岩段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期)等4个长江干流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其中续建工程3项,新建工程1项目,综合治理河道长度8.74公里。

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坚持河道治理与地域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相结合,遵循河流自然形态,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维护河道生态平衡,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根据巴南区城市格局与河道的关系,长江沿线的城市规划区和外环以内各次级河流干流段以堤防工程建设为主要措施,结合本区沿线人居密集、工矿企业多等城市布局特点,堤防工程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统一防洪标准,上下游堤线、堤型做到有机结合,力求达到连片形成较为封闭防洪体系的目标,提高整体防洪效果,切实减少洪灾损失,保障城市安全。主要涉及一品河、五布河等河流。主要涉及一品河、花溪河等河流。”十四五”期间实施中小流域治理工程7处,续建工程3处,新建工程4处,规划治理河长25.50km,其中新建13.30km

实施山洪沟治理。坚持确有所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山洪沟的治理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建成以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作。“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将实施山洪沟整治工程4个,治理河道长度23.70km

4.2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排查整治防洪薄弱点。加强防洪薄弱区域非工程建设,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编制应急预案、加强防洪管理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减小鱼洞老滨江路市级防洪薄弱点,南温泉风景区、花溪街道镇安桥等6处区级防洪薄弱点洪灾损失,提高抗洪风险能力。

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坚持以防为主,扎实做好水库(水闸)、江河堤防等工程隐患排查、安全鉴定、除险加固,严格水库(水闸)降等与报废。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扎实做好水库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将对现状被评(鉴定)为三类坝的2座小(1)型水库、3座小(2)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库白蚁防治以及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

4.3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以推进水文现代化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水文监测、预警预报等设施建设,注重设施日常维修养护。以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运行管理高效化为目标,优化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和功能,实施水文监测要素自动化升级改造,加强河流水生态流量监测,完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有效提高大江大河、中小河流预报精度,延长洪水预见期。按照“三年预警、五年预报”的总体思路,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十四五”期间拟对巴南区跨界河流及饮用水库进行水质监测;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项目——对水文监测点进行运行维护;实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维护项目-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进行运行维护。

4.4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影响和防洪形势变化,科学提高洪水防御标准,增强全社会安全风险意识,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害。持续推进重要江河(水库)预警断面洪水预报及调度方案、重要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超标准洪水监测预警方案、旱情应对等各类预案方案等编制工作。完成水库汛期调度计划审批,整合现有防汛抗旱信息系统,建立完善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开展重点城(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实行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根据新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大目标,结合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实际情况,拟对巴南区防洪规划进行修编,对已有防洪工程进行提标改造。巴南区防洪标准对标市级防洪标准。

同时,加强应急抗旱供水保障,加大区域性季节性区域蓄水、储水力度,提升应急抗旱供水能力,防止出现区域性规模性停水或水质严重超标问题。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新机制,加强专业型、专用型水旱防灾物资储备,全面提升水旱防灾物资保障能力。

专栏4:防洪减灾重点任务

——全面开展巴南区长江佛耳岩段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期)等4个长江干流重点河段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道长度8.74km,其中新建1km,续建7.74km

——实施中小流域治理工程7处,长度25.5km4处山洪沟治理项目,长度23.7公里。

——全面完成2座小(1)型水库、3座小(2)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库白蚁防治以及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建设。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1处市级防洪薄弱点、6处区级防洪薄弱点非工程建设。

——适时开展巴南区防洪工程5年提升计划、巴南区防洪薄弱点(市级防洪薄弱点1处、区级防洪薄弱点6处)治理工程。


第五章 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坚持节水优先、优化配置,按照“补短板、强骨干、成网络”的思路,抓紧推进一批标志性骨干水源工程,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平。

5.1 坚持节水优先

深入推进节水行动计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到2025年,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和取、供、输、用、排水各环节,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区域流域水量分配等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发展节水型产业。完善水资源监督考核制度,依托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测,加强重点用水户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

强化农业节水。重点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结合巴南区农业农村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2

推进工业节水。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和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工业节水水平。推动巴南工业园区内企业实施节水改造,到2025年,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不低于4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大于15%

加强城镇生活节水。通过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推广节水设施和器具,提高城市生活用水效率。对巴南区级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进行节水改造,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公共节水器具普及率100%,新建节水型小区不低于20%,全部区级机关和70%的区级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

5.2 加快水网建设

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和“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提高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观景口水库、高洞子水库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发挥水源工程效益;开工建设七星水库等中型水源工程;启动鱼孔滩水库前期研究;结合乡村振兴对灌溉和供水提标改造的需求,建设一批微小型综合利用水源工程,全面提升抗旱供水水源保障能力。

完善区域现代水网体系。合理利用过境水、当地水,构建以大中型为主、大中小微并举的水源工程体系,形成多源互补、区域互通、互为备用、集约高效、保护优先、充分利用的供水水源保障和利用体系,补齐工程缺水短板。充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构建三级水网(双城经济圈水网——国家级、渝南水网——市级、巴南区水网——区级)。

十四五”期间,全区规划续建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新建中型水库1座;推进藻渡水库、金佛山水库——巴南引水工程、金佛山水库—渝南水资源配置管道输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七星水库——花溪河连通补水工程;储备一批建设条件好、功能性强、效益明显的优质水源项目,开展鱼孔滩水库前期研究。


巴南区“十四五”水网建设工程项目表

5-1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所在河流

总库容

(万m3

功能任务

1

观景口水库

大型

续建

东温泉镇

五布河

15200

城乡供水和灌溉

2

高洞子水库

中型

续建

圣灯山镇

一品河

1025

城乡供水和灌溉

3

七星水库

中型

新建

惠民街道

五布河

1040

城乡供水和灌溉

4

鱼孔滩水库

中型

新建

安澜镇

一品河

1100

城乡供水和灌溉

5

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库、金佛山水库——巴南引水工程)

大型

新建

巴南区

/

/

城乡供水

6

七星水库-花溪河连通补水工程

中型

新建

惠民街道、南彭街道

/

/

城乡供水

7

金佛山水库—渝南水资源配置管道输水工程

中型

新建

巴南区

/

/

城乡供水

5.3 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高品质生活充分展现”的目标,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水源统筹、水量保障、水质安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民生改善,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条件较好的南彭、界石、木洞、双河口等区域,通过新建规模化水厂、城镇规模化水厂带动乡村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特别要加强水库水源水厂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水源和供水体系的区级协调保障能力。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的丰盛、石龙等山区农村区域,加强分散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实施“一改三提”工程,通过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条件,提升人均可供水水量、提升水质达标率、提升工程运行管护水平,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十四五”期间,全区实施城乡供水改造工程57项,其中农村供水保障工程54项,其他供水改造项目3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中规模化供水工程38项,小型供水工程6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10项。

巴南区“十四五”重点供水工程项目表

5-2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水厂规模

(万m3/d

备注

1

木洞豚溪口水厂新建工程(一期)

中型

新建

木洞镇

5.6


2

丰岩水厂扩建工程

中型

扩建

接龙镇

1

总规模

2m3/d

3

南湖水厂四期工程

中型

扩建

南彭街道

4

总规模

12m3/d

5.4 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强灌溉工程体系改造,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地理、自然条件较好的圣灯山镇等区域,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处,助推乡村振兴。


巴南区“十四五”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项目表

5-3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滩子口水库中型灌区

滩子口水库灌区2条骨干渠系进行维修整治。

专栏5:节水与供水重点任务

——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2;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不低于4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大于15%;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公共节水器具普及率100%,新建节水型小区不低于20%,全部区级机关和70%的区级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

——加快已成观景口水库、高洞子水库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发挥水源工程效益。

——开工建设七星水库(中型),新增供水量879m3;开展鱼孔滩中型水库前期研究。

——推进藻渡水库、金佛山水库——巴南引水工程、金佛山水库—渝南水资源配置管道输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七星水库——花溪河连通补水工程,构建区内现代水网。

——实施城乡供水改造工程57项,其中农村供水保障工程54项,其他供水改造项目3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中规模化供水工程38项,小型供水工程6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10项。

——开展滩子口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恢复或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


第六章 重保护强修复,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重保护、强修复”的思路,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加快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工程,保障生态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建设幸福河湖。

6.1 优化三峡后续工作

加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强化三峡库区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切实承担保护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三峡水库的上游责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结合区政府总体规划,配合实施“一江、五河”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巴南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表

6-1

项目名称

涉及河流

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长江干流巴南段

长江干流

护坡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

新建

花溪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

花溪河

新建护岸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等

续建

一品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

一品河

新建护岸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等

续建

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

黄溪河

新建护岸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等

续建

巴南区一品河生态调节堰

一品河

河口生态调节堰一座,坝长约70m

新建

巴南区木洞五布河河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五布河

始于木洞镇五布河河口,止于五家渡大桥,河段长约3km,生态治理修复区域面积约100.15公顷。

新建

持续推进三峡后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安全防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突出区域亮点和特色,合理确定优质项目。巴南区十四五三峡后续项目主要类别为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及综合效益拓展项目,重点围绕五步河等重要支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打造示范河湖,支持木洞镇传统风貌区建设打造木洞文化旅游带,实施木洞、双河口、麻柳嘴、鱼洞、莲花等农村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项目打造沿江美丽乡村示范村。巴南区十四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主要为美丽家园项目、产业配套项目,预计受益人口达到2.1万人。

6.2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巴南区“一区五城”发展定位,将全区划分为城市宜居环境维护区、都市现代农业生态维护区、长江生态屏障维护区3个五级区。重点突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水土保持与流域水环境整治、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9.9km2,水土保持率不低于73.5%

6.3 加强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

围绕主要次级河流源头区,加大封育保护治理为主,加强源头区保护与修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把重点放在水源工程的水库饮用水源水生态修复领域。

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南彭水库、响水水库、下涧口水库、乌烧丘水库重点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采取清漂、杂草清除、环库污水管网修复、植物种植等措施,对水源地水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积极申报创建巴南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对全区96座水库进行保护范围划定;实施五布河流域生态流量补偿方案研究。

6.4 大力开展水美乡村建设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治理需要,以恢复农村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主线,以河流为脉络,以村为节点、镇为单元,结合区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要求,针对农村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等综合措施,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结合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展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东温泉片区(五布河、子孙沟、鸭溪河)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圣灯山片区(一品河)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巴南区“十四五”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表


6-2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1

东温泉片区(五布河、子孙沟、鸭溪河)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东温泉镇

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

2

圣灯山片区(一品河)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圣灯山镇、一品街道、安澜镇

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

6.5 促进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妥善处理农村小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小水电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平台,健全生态流量泄放监管制度,加强农村小水电生态流量管理。积极创建一批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加强农村小水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农村小水电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小水电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探索建立鼓励小水电退出激励机制。

专栏6:水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实施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主要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长江干流巴南段、花溪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一品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巴南区一品河生态调节堰、巴南区木洞五布河河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流失预防治理主要集中在龙洲湾街道、鱼洞街道、南泉街道、圣灯山镇、石龙镇、东温泉镇、二圣镇,”十四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9.9km2,水土保持率不低于73.5%

——实施南彭水库、响水水库、下涧口水库、乌烧丘水库重点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积极申报创建巴南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对全区96座水库进行保护范围划定;实施五布河流域生态流量补偿方案研究。

——实施东温泉片区(五布河、子孙沟、鸭溪河)水美乡村治理工程、圣灯山片区(一品河)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第七章 严管理重能力,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十四五”期间,全区水利行业围绕江河湖库、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以“三严”(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为核心,针对涉水事务管理薄弱环节,以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健全法制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管理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7.1 强化河湖监管,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巴南区全面建设“一区五城”的总体要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巴南区实现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核心内容。河湖是水资源的载体,是行蓄洪水的通道,也是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南区河流水系密度高、河湖数量和规模在全市各区县中位居前列。”十四五”期间,全区要把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放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河湖监管工作。







一要建立规划约束机制,强化河湖空间用途管制。要按照全市岸线规划编制要求,组织开展全区开展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与其他重要河流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岸线功能分区和用途管制,以河长制为抓手,严禁违法违规开发利用河道岸线资源,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监管,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立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负面清单,通过编制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加强与规资、交通等有关部门协作,进一步明确河湖水源岸线空间管控要求。

二要创新河湖管护机制,消除涉河项目和活动对水域岸线功能的不利影响。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推进河湖管护专业化、市场化、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在全区建立河湖管护考核机制,对水利主管部门和乡镇管理人员进行分级考核,形成河湖管护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对河湖管理混乱、问题突出以及执法严重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三要强化水政执法和采砂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通过落实《重庆市水利局重大水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办法》等5个配套制度以及《重庆市水利系统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本及制作指引》等7项行业指引应用,提高执法文件制作、法制审核、执法信息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执法效率和效能。另一方面,区水利局

有关科室要抓紧完善河道采砂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重点河段、重要时段、敏感水域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密度,对非法采砂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另外,还要积极探索区级政府部门间的联合长效管理机制,深化水利部门、交通部门的合作,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有效监管合力同时,要始终保持对侵占河道,破坏水利工程设施,造成水土流失,违规取水,非法采砂等违规水事行为的高压态势。为维所全区良好水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河湖管理保护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水执法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执法技能,加大高学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购置执法装备,提升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全区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化水平,强化河道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河湖划界成果数据信息库。充分利用智慧水利平台,通过视频监控手段,加强对社会违法行为、非法采砂的实施动态监控。同时,还要加强镇街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促使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确保管理人员要敢抓敢管,敢于问责追究。

7.2 深化河长制工作,共抓大保护

要在全区十三五时期“河长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工作的力度、维度和广度,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局面。一方面是广泛宣传贯彻《重庆市河长制条例》,修订完善配套制度,坚决落实河长制党政领导负责制,健全完善河长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长制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压实河长责任,加强督查考核,推动各级河长巡河常态化,履职规范化,督促河长巡河查河治河。组织启动编制“一河一策”(2021-2025年)方案,有力有序推动实施,并同步建设巴南区“智慧河长”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河一档”,推动河长制工作与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同时,还要推动水质监测工作与河长制工作的联系机制,按照河长办及巴南区跨界断面和饮用水源水库监测方案要求,做好河流和水库水质监测工作。逐步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全区主要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实现上下游、左右岸污染联治、岸线统一管理。

专栏7:河湖管理工作要点

按照水利部党组巡视整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等要求,扎实做好河长制及湖库管理有关工作,努力打造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首先,抓好“一个关键”——强化河长制,主要工作包括:制定河长履职规范、加强河长制监督检查、加强河长制考核、推动形成镇街和部门联动格局;

其次,强化“两个重点”——深化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和采砂管理规范化。主要工作包括:完善河湖“清四乱”层级负责制、桂金河湖“清四乱”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强化河湖“四乱问题监督检查”、压紧压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加强采砂监督管理和疏堵结合。

再次,夯实四个基础。主要工作包括:巩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完善规划体系、开展河湖健康评估、退你智慧河湖建设。

7.3 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

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监管,重点是做好合理分水、管得住水、加强节水监管。针对全区水资源约束趋紧,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核心,对下一步强化水资源监管提出一系列新举措。

一是从源头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促进人水和谐。节约优先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之一,全区水资源利用要遵循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生态文明核心理念,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努力维护河湖健康,为落实这一要求,要落实全区3.04亿m3用水总量控制,加快制定各级河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细化流域和区域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强化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力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布局安排中,开展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的专题论证,做到从源头上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对实施取水许可承诺并建成运行的建设项目开展取水许可后评估。

二是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推动全区用水方式转变。当前许多水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用水方式粗放的局面仍未整体扭转,用水效率仍然不高。为此,“十四五”期间,全区水资源管理工作仍然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推行系统的区域性节水制度、节水行动、节水机制,从城乡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发力,力争到2025年,全区完全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现状年降低22%,灌溉水利用系数从现在0.502提高到0.512,实现全区从粗放用水向节约集约用水的根本转变。对全区农村供水环节仍然存在计量不足的问题,要加大资金投入、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推动入户计量设施比率的不断提高。

三是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水污染是当前全区面临的突出水问题之一,是涉及老百姓饮水安全、居所环境优劣的现实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把切实改善花溪河、一品河、五布河、渔溪河、黄溪河等重要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工作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全面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和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排污口和各类养殖户。其次,还要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对问题突出、威胁饮水安全的排污口实施综合整治。

四要确保现有水利工程的生态流量运行监管,抓好全区现有水库和已建电站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建设,抓好重要河流断面生态流量确定与管控,建立生态流量水量监控预警和调度机制。

7.4 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以守住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工程安全为底线,坚持建管并重,推行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安全规范运行管理,建立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一是要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从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督方面着手。

安全管理方面:①继续深入开展以“建安”集中执法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等为主线,以突出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方面的突出违法行为;加强职工(包括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以及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等; ②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为水利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桌面演练,全面提升水利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质量监督方面 :①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②要进一步完善质监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工作流程,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监督管理网络,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制约机制。③要进一步加大质量检查的频率和力度,加强对受监工程的质量监督抽检,加强第三方检测的管理,确保质量监督的有效性、权威性。④积极汇报争取,确保质监人员尽快到位,加强对新进质监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保证质量监督的技术水平。

二是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要在全区水利行业加快规范建设管理制度,积极引入BIM等智能化、大数据管理手段,推行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要素智慧管理。二要严格工程建设质量考核,强化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周期内全过程跟踪审计。三要加强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和服务,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力度。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水利财政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三是要打造生态友好型工程,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发挥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友好性,是巴南区十四五水利建设要落实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重点是要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过程的全过程管理,最大程度地避免工程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规划设计方面,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主动对接全市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渝南水资源配置、中心城区现代水网工程)的建设,主动融入和争取在有关重大水利工程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尤其针对社会关注的重点水利工程,要坚持“三先三后5”原则,深入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工程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需要,采取生态友好型工程方案、材料和施工工艺。在工程运行方面,要争取专项资金,推进全区水库打扮安全监测智能化。

四是对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做好日常管理和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全区部分水库白蚁威胁坝体安全的问题,要安排专项经费、及早开展专业化治理,排除工程安全隐患。对于老虎岩、梯子口等水库的渗漏问题,要及时开展除险加固和治理工程验收工作。同时,对各级水库工程,要定期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编制,保证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有关文件相关的组织、人员、经费、物资体系具备时效性、可操作性,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7.5 强化水土保持管理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目标,以及在“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巴南区要继续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预防为主,全民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强化水土保持管理,严格督查检查问责,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水土保持必须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作用,把新发展理念融入水土保持各项工作之中,夯实水土保持管理力度,主要工作涉及3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森林植被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和培育,重点突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地、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以及重要河流两岸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监测。

二是要全面提升监测与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区水土保持相关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发挥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着力推进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管理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采用遥感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动态监测,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管理,尽量减少“未批先建”的行为发生。力争尽快建成全面支撑信息化管理的区级水土保持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切实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效能与水平。

三是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优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完成水土保持工作,尽量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情况的产生;应收尽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全面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清零”行动;全面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建设工作。

四是全力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制度机制。以贯彻水土保持法为重点,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压实政府各级部门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和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管理,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规范约束各类生产建设行为,最大限度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遏制水土流失增量。建立各级管理主体(从区政府到水利局、镇街)依法履职、(逐级)督查制度,强化对水土保持“三同时”落实工作督查,强化各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有关要求,依据水土保持法和全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求,加快出台区级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推动全区各级水保责任考核落地。全面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水土保持社会服务市场主体,建立市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的自觉性。

五是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方式,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水土流失防治和保护意识,使广大市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人人参与水土保持,保护水土资源,爱护水环境。

7.6突出水旱灾害防御管理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妥善应对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领域及水库移民稳定风险,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制度体系。在做好洪涝和干旱灾害应急处置的同时,全面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配合区应急管理局健全防汛抗旱机构队伍和责任体系,完善新时期区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和组织效能,设立乡镇、社区一级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区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夯实防汛抗旱督查体系,加大对区级应急、水利主管部门、镇街、社区(村)的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在汛前准备工作、汛期应急处置、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各项防汛抗旱专项工作实施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督促各级责任人全面履职尽责。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完善水文监测预警体系。做好已成水文站点和水文信息中心站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水文数据传输通畅。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十个一”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严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标准,做好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方案拟定,确保水质监测覆盖率满足要求。

二是充分发挥有关预案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效能。编制中小河流防御洪水方案、超标洪水防御方案。建立洪旱、水资源、水生态预警指标和评价体系。完善全县水库、重要江河预警断面洪水预报和调度方案,加快建立防洪减灾物资储备新机制,加强水利防灾物资储备。定期规范、系统开展全区、各乡镇、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方案预案编制工作,重点河流、河段编制防御洪水方案,组织全区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开展联合调度方案编制,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防洪效能,促进全区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形成蓄泄兼筹的防洪体系。提高预案、方案等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预案的培训演练。

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基层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完善区级以下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强化镇街专职机构经济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保障措施,将组织机构向乡镇、社区(村)进行有效延伸。继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增强基层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开展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乡镇组织机构防灾减灾指挥决策现代化水平(“上传下达”能力),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避险自救能力。加强城市、乡镇和连片(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区域应急备用水源的配置和管理,推进全区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和抗旱管理服务体系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有效提高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四是进一步规范抗旱社会管理。推动制定与区级防洪特点相适应的《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办法》,逐步及建立健全洪水风险图分级、分类使用管理制度,加大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推广宣传力度,开展洪水风险图应用试点。优化巴南城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完善运作机制,规范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城市洪涝灾害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从严涉河项目审批和清退管理,制止各类随意侵占河道的建设行为,加强防汛抗旱新闻宣传,健全完善重要信息发布和负面不实信息回应和应急宣传机制,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引导群众科学合理防灾避险。

五是进一步强化防灾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全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深入人员队伍运行体制机制研究,保障队伍良性运行、人员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全国抗旱规划》和市级有关要求,筹备发展区级抗旱服务队,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级抗旱服务对,鼓励发展村级抗旱协会和农民抗旱专业户,逐步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鼓励和扶持抗旱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增加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投入,优化全区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工程管理机构的储备物资布局和品种,提高储备物资料科技含量。


第八章 抓改革激发活力,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会议有关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系统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8.1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巴南区水利建设现阶段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近几年来,巴南区政府利用土地融资收益和地方财政性收入用于花溪河整治、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等;同时区委、区政府根据城区生态发展规划,要求新开发区域入驻企业必须遵循规划实施开发建设,主动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企业周边的河道治理和水生态建设,与区政府共同打造水生态,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但后续水利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为主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深入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特别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对于推进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未来水利建设行业发展之路。针对今后的水利建设,巴南区仍需继续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推动与市场共同治理,打造良好水生态。

一是在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地方配套资金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要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自愿参与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积极引导新开发区域的企业主动参与,依靠社会力量建设水利工程。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合理选择PPPBOTTOT和股权投资等全新的水利工程融资形式。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水利信贷经费规模,指引商业银行增加水利项目的信贷经费,加快经营性水利投融资进度,扩大水利专项建设基金规模和范围,提高对公益性水利施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探索利用工程供水、发电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8.2 完善水利监管体系,增强行业监管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全区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全面强化期,如何强化监管,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要推动行业监管体系从平稳起步向全面完善转变,专项监管行动从“被动迎战”向“主动出击”转变,专业领域监管从重点突破向纵深发展转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全面解决涉水各领域中因人的行为不当而造成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为目标,通过完善行业监管体系、推进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监管,从而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行业监管体系。是要按照“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要求,完善区级水利监管体系,主动融入市级水利监管体系。聚焦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灾害防御、水土保持、水库移民、水利资金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明晰综合监管、专业监管、专职监管、日常监管四个层次的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加强各级水利部门监管方案和实施办法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全行业的监管体系,各层级各领域监管工作全面展开,监管效能逐步提升。

推进常态化监管。以统筹优化年度监管计划为抓手,着力改变监管任务“一布置一落实”的状态,促进监管工作成为水利部门部署安排、推进工作、总结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优化监管信息平台,拓展完善功能,推广全区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实时、高效、精准监管,助推监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常态化运作。

推进规范化监管。不断总结监管工作经验,编制各监管领域的“作业指导书”,细化各领域监督检查的“规定动作”和标准体系,明确查什么、怎么查;同时不断梳理、修正、补充问题清单,全面列举实体问题、行为问题,通过一正一反“两个清单”,减少主观因素对监管过程和监管结果的影响,确保监管队伍认真履职尽责,实现规范化监管。

推进法治化监管。以“2+N”监管制度体系为基础,推进空白领域尽快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和问题清单,对试行中的监管制度进行一致性核查修订,对问题清单进行动态完善,逐年更新版本。不断总结监管工作规律,梳理监管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固化形成制度、部门规章,划清水利各领域监管“红线”,使法规制度长牙、带电、有威慑力,推动强监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前进。

8.3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水利政务服务能力

提升水利政务服务能力,主要依托深化“放管服”进行升华,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工程建设运营的市场体系,推动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巴南区水利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了水行政审批项目,精简了审批程序,加快了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从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出发,对现有审批事项承诺时间进行压缩,对申请材料进行精简,使办事流程更加简化,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审批权力监督,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健全完善水利局政务服务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对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的管理约束。

一要进一步加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提升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按照减事项、减程序、减费用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做好已取消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要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加快完成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重点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流程、服务、场所、监督评价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协同作用。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审批办理流程,提高企业参与审批和监督审批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行为更严谨、更规范、更阳光。

三要严格依法行政,合规、简明、高效地做好每一项审批服务。要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取消重复性、形式化的审批手续,推行网上审批,对审批事项通过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

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围绕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力争申报材料再精简,没有法律依据的申报材料一律取消。

8.4加强科技创新,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以信息化为途径,加快提升水利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最为显著的标志。要以全面实施“智慧水利”为目标,以“智慧河长”主要抓手,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在水利勘测设计、水利工程调度运行、水资源管理保护、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防洪抗旱决策指挥等方面的深度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提升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按照“自动化监测、系统化运行、精准化调度、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已建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的升级改造,充实完善防汛专业数据库,增加开发应用软件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区防汛防旱管理和决策指挥科学化能力。

水利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关键靠人才。巴南区水利发展要立足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加强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专业培养和实践锻炼,促进科技人才队伍的更好更快成长。要牢固树立“科技促人才、人才带科技”意识,着力培养建设一批专业领域领军人物和技术带头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强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要搭建更多平台,让科技创新人才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得到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要建立有效机制,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要积极营造全系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让所有创新的激情和创新的源泉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和涌现。

8.5大力弘扬水文化,厚植新时代水利精神

大力弘扬水文化对促进巴南区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巴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发展现代化的有机支撑。增强水文化基础,能够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巴南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区域水资源优势开展水文化建设,加快水利旅游产业链建设,打造出以花溪河、龙浒峡漂流、龙泉谷漂流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集休闲、景观、娱乐为一体的水利生态旅游链。“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水文化,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水文化更好地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一要挖掘和弘扬精神形态的水文化遗产,系统整理总结巴南区水文化的基本内涵、核心元素和表征符号,对有关水文化的传说、歌谣、诗赋、碑文等传统文化开展精神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水文化理念带进校园,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水文化建设队伍中,通过出版杂志、图书、歌曲、画册、比赛等多种文化形式,全方位打造巴南区水文化项目。在区水利局设立荣誉室,在重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设立陈列馆,在中型水库管理单位、其他重要的或者与市民联系紧密的水利管理单位设立陈列室或者展示室,增强行业荣誉感和职工凝聚力。

二要做好水文化的传播工作。大力弘扬水文化,加强水情宣传是水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传播载体建设、传播平台建设和内外学习交流,发挥水利工程设施、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的作用,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针对不同的群体,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街头宣传栏等传统媒介,更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传媒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持续宣传活动,深化社会各界人士对水的认识,营造爱水、护水、节水的社会氛围,使水文化深入人心。

三要夯实水利法治文化建设。依法治水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原则,水法规建设的内核是水利法治文化建设,在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当下,水利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凸现。政府要积极组织相关水利法治文化宣贯,在社会上形成使公众信服的良好法治氛围。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着眼点,负责科学研究、理论宣传、实践探索、监管与反馈,形成系统、一致的水利法治文化建设组织,加大水利法治文化宣传和普及。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主线,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有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律意识。


第九章 规划投资估算及年度安排


根据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目标和主要建设任务,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投入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分析中央、市级、区县级的财力和投入可能性,在确保“十三五”续建项目建设投资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十四五”规划拟建重点项目筛选情况,按不同工程类别投资及其可能来源测算“十四五”时期水利投资规模。经统计“十四五”时期共112个大小项目(不含三峡后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具体项目),总投资54.76亿元。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合计20项,总投资8.82亿元,占总投资的16.1%

病险水库整治工程5个,投资0.28亿元;堤防工程(长江干流防洪工程、中小流域治理工程)11处,投资5.16亿元;山洪沟治理工程4处,投资0.73亿元;其他防洪类(防洪工程5年提升计划、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维护项目)投资2.66亿元。

水源工程:水源工程合计7项,总投资14.1亿元,占总投资的25.8%

水库工程4处,投资8.3亿元;水网工程3处,投资5.8亿元。

供水工程:供水工程合计58处,总投资10.7亿元,占总投资的19.5%。供水工程57处,投资10.55亿元;中型灌区工程1处,投资0.15亿元;

水生态工程:水生态工程合计17处,总投资9.02亿元,占总投资的16.5%。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6处,投资6.58亿元;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项目2处,投资2.23亿元;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项目9处,投资0.21亿元(不含其他部门投资)。

其他工程:其他工程合计8处,总投资12.11亿元,占总投资的22.1%。巴南区智慧水利项目总投资0.5亿元;防汛抗旱能力建设0.2亿元;河长制建设0.5亿元;巴南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3亿元;巴南水利成果展示厅0.08亿元;水文化建设0.01亿元;三峡后续投资7亿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投资0.82亿元。

巴南区“十四五”水利工程项目库投资汇总成果表

9-1

序号

类别

处数

续建工程投资

(亿元)

新建工程投资

(亿元)

总投资

(亿元)

分类汇总投资(亿元)

1

防洪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

5

0.00

0.28

0.28

8.82

2

堤防工程

11

2.67

2.49

5.16

3

山洪灾害治理

4

0.00

0.73

0.73

4

其他类(防洪工程5年提升计划、防洪薄弱点)

2

0.00

2.65

2.65

5

水源工程

水库工程

4

3.20

5.10

8.30

14.10

6

引提水工程

0

0.00

0.00

0.00

7

其他水源工程

3

0.00

5.80

5.80

8

供水工程

供水工程

57

0.00

10.55

10.55

10.70

9

中型灌区工程

1

0.00

0.15

0.15

10

水生态工程

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

6

3.00

3.58

6.58

9.02

11

水土保持

/

0.00

0.00

0.00

12

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2

0.00

2.23

2.23

13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项目

9

0.00

0.21

0.21

14

其他项目

巴南区“智慧水利”平台建设

1

0.00

0.50

0.50

12.11

16

巴南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1

0.00

3.00

3.00

17

防汛抗旱能力建设

1

0.00

0.20

0.20

18

河长制建设

1

0.00

0.50

0.50

19

巴南水利成果展示厅

1

0.00

0.08

0.08

20

水文化项目

1

0.00

0.20

0.01

21

三峡后续工作

1

0.73

6.27

7.00

22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1

0.00

0.82

0.82

23

合计

112

9.60

45.16

54.76

54.76




资金来源结构:中央投资(含三峡后续资金)、市级政府投资(含水投集团融资)、区政府投资、分别占“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总投资的68.1%17.0%14.9%

年度投资计划:根据“十四五”项目实施年度计划,预计在2025年末下达全部投资计划,2021年投资总额13.25亿元(占比24.2%),2022年投资总额12.21亿元(占比22.3%),2023年投资总额10.68亿元(占比19.5%),2024年投资总额9.75亿元(占比17.8%),2025年投资总额8.87亿元(占比16.2%)。

十四五”项目年度计划表

9-2

实施年度

年度投资(亿元)

投资占比

2021

13.25

24.2%

2022

12.21

22.3%

2023

10.68

19.5%

2024

9.75

17.8%

2025

8.87

16.2%

合计

54.76

100.0%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水源工程、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工程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等,规划实施后,将有效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水环境生态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和水利工程建设也可能对局部带来一些不利环境影响。水库建设将淹没土地和产生移民,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整治河道、加固堤防、筑坝建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将影响河流的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水库蓄水可能改变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可能产生滑坡塌岸,可能对自然景观和文物、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农业灌溉工程建成运行后,减少了沿程和田间的渗漏,对灌区植物生长及植被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响应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对策措施

规划实施后,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水库蓄水、移民安置、大量点线工程建设将对局部地区带来一定不利环境影响,加之全社会各类项目建设的累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所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不容忽视。

坚持节约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减少水资源过度消耗。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高度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水资源配置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维持河道和地下水的合理水位。水资源利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形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保护生态环境。

认真落实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高度重视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工程征地补偿、搬迁安置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努力逐步提高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编制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妥善安置,保护环境。

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水库工程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对日益稀缺的基本农田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规定,严格占地审批制度,保护宝贵的土地、耕地、林地和森林资源,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占地调整和补偿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基本农田损失造成的影响。

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定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风险应急管理措施。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敏感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或毁灭性影响的生态风险评估,优化和调整实施计划和方案,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全区做好“一盘棋”谋划,牢牢以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为中心,以切实加强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纽带,及时研究解决水安全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饮水安全保障、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水土保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对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水利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安全保障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支持,制定水安全保障具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区水安全。

二、创新资金渠道来源,保障水利建设

水利作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还要依靠政府渠道,”十四五”期间,巴南区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的投入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

同时,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依法合规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水利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水利项目建设运营,形成多渠道水利投融资保障机制。积极吸引民营资本投入经营性水利项目,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执行力度,确保项目进度

围绕水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观景口、高洞子等水源工程后续建设和七星水库前期工作。完成七星中型水库,并推进长江鱼洞段病险堤防工程建设。通过制定项目前期工作各环节的进度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分解规划任务,加强检查监督,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建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库,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制定前期工作指导性计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建立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和协调解决征地移民等重大问题。

四、调动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

为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水利发展建设的局面,要深入开展区情水情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决策机制,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民主决策,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加大干部双向选择和实践锻炼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全面提升全区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大力引进、培养和用好水利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构建水利创新团队。着力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加强对基层水利职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提高水利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强岗位资格管理,组织水利行业技能竞赛。

六、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

加大水利宣传力度,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各类教育培训内容。大力弘扬水文化,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灾害防御自救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附表1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防洪减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

性质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投资
(万元)

启动年限


合计




121372

88242


病险水库整治




7234

2834


1

大田湾水库

一品街道桥口坝村

除险加固

整治

120

120

2021

2

关门石水库

双河口镇

除险加固

整治

150

150

2021

3

唐家村水库

南彭街道南坪咀村

除险加固

整治

120

120

2021

4

五通水库

安澜镇五通村

除险加固

整治

350

350

2021

5

水淹凼水库

麻柳嘴镇赚宝村

除险加固

整治

4500

100

2025

6

白蚁防治

全区

对全区水库进行白蚁普查发现由白蚁活动痕迹的65座水库进行白蚁治理

整治

210

210

2021

7

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全区

全区92座小型水库大坝安装自动化表面位移监测、渗流、渗压、水位、雨量、视频监测等设施

整治

1784

1784

2021

长江干流防洪治理工程




62836

39708


1

巴南区长江麻柳嘴镇(梓桐坝)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麻柳嘴镇梓桐坝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护岸、排水建筑物及下河梯步等,治理长度5.46km

续建

28128

5200

2021

2

巴南区长江佛耳岩段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莲花街道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护岸、排水建筑物及下河梯步等,治理长度0.566km

续建

3864

3664

2021

3

巴南区长江黄溪河入口—鱼洞长江大桥段库岸综合整治工程

莲花街道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护岸,配套下河梯道以及工程区域内的生态修复及景观修复,治理长度1.714km

续建

17844

17844

2021

4

巴南区长江佛耳岩段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二期)

莲花街道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护岸、排水建筑物及下河梯步等,治理长度1.0km

新建

13000

13000

2024

中小流域治理工程




17403

11856


1

巴南区五布河二圣场镇段综合治理工程

二圣镇

治理河道长度2.16km

续建

1047

0

2021

2

巴南区一品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一品街道

治理河道长度5.035km

续建

1758

0

2021

3

巴南区一品河百节场镇-金竹段综合治理工程

鱼洞街道

治理河道长度5km

续建

2742

0

2021

4

巴南区一品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小沛滩段)

一品街道

治理河道长度3.18km

新建

3400

3400

2021

5

巴南区一品河安澜场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安澜镇

治理河道长度2.5km

新建

3000

3000

2022

6

重庆市巴南区五布河五布电站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东温泉镇

治理河道长度5km

新建

1700

1700

2021

7

重庆市巴南区一品河道整治工程

一品街道

治理河道长度2.623km

新建

3756

3756

2022

山洪灾害治理工程




7300

7300


1

重庆市巴南区龙洞河姜家场镇河段山洪沟整治工程

姜家镇

1.2

新建

1500

1500

2025

2

重庆市巴南区五布河接龙场镇河段山洪沟整治工程

接龙镇

1.3

新建

2800

2800

2025

3

重庆市巴南区五布河石龙场镇河段山洪沟整治工程

石龙镇

3

新建

2500

2500

2025

4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和平桥段山洪沟整治工程

接龙镇

1

新建

500

500

2025

其他防洪类项目




26544

26544


1

巴南区防洪工程5年提升计划




26244

26244

2021-2025

2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维护项目

巴南区

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进行运行维护

新建

300

300

2021

附表2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水源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性质

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投资
(万元)

启动年限


合计




634677

141000


水库工程




560749

83000


1

观景口水库

东泉街道

续建大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52亿m3

续建

367484

20000

2021

2

高洞子水库

圣灯山镇

续建中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025m3

续建

57265

12000

2021

3

七星水库

惠民街道

新建中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040m3

新建

76000

50000

2021

4

鱼孔滩水库

安澜镇

新建中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100m3

新建

60000

1000

2022

其他水源工程




73928

58000


1

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金佛山水库、藻渡水库-巴南引水工程)


金佛山水库引水工程、藻渡水库管道工程

新建

33928

18000

2025

2

七星水库-花溪河连通补水工程


新建输水隧洞总长10km

新建

22000

22000

2025

3

金佛山水库—渝南水资源配置管道输水工程


从丰岩小观电站起至大屋基隧洞出口处修建一段日输水能力15万立方米的原水钢管管道,管道直径1.5m,长度12km公里

新建

18000

18000

2025


附表3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供水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性质

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投资
(万元)

启动年限


合计




164314

107014


供水工程




162814

105514


1

木洞豚溪口水厂新建工程(一期)

木洞镇

新建水厂5.6m3/d

新建

96600

39300

2025

2

丰岩水厂扩建工程

接龙镇

扩建水厂1m3/d

扩建

4183

4183

2025

3

南湖水厂四期工程

南彭街道

扩建水厂4m3/d

扩建

20527

20527

2025

4

龙岗水库一品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一品街道

新建一品水厂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泵房、臭氧制备及活性炭储备间、臭氧储罐堆场及综合管线等配套设施,达到深度处理要求,规模2.5m3/d

新建

3000

3000

2025

5

丰岩水库中干渠综合整治工程

/

通过隧洞转向穿越边坡内侧稳定山体,以避开中干渠地质滑坡段,隧洞全长约1.1km,开挖断面4m*3.35m

新建

2500

2500

2025

6

丰岩水库(二期)管道更改工程工程

/

DN1000玻璃钢夹砂管更换为DN1000钢管,长度1800mDN800玻璃钢夹砂管更换为DN800钢管,长度900m

新建

1500

1500

2025

7

其他供水工程


其他供水工程合计51

新建、改建、扩建




灌区工程




1500

1500


1

滩子口水库中型灌区

圣灯山镇

滩子口水库灌区2条骨干渠系进行维修整治

新建

1500

1500

2024


附表4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水生态治理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性质

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投资
(万元)

启动年限


合计




653081

90211


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




599418

65818


1

花溪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

花溪街道、龙洲湾街道、南泉街道、界石镇、南彭街道

新建护岸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等

续建

352900

10000

2021

2

一品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

鱼洞街道、龙洲湾街道、一品街道、安澜镇、圣灯山镇

新建护岸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等

续建

110740

10000

2021

3

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工程

莲花街道、鱼洞街道

新建护岸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等

续建

59960

10000

2021

4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长江干流巴南段

莲花街道、鱼洞街道、龙洲湾街道、花溪街道、李家沱街道

护坡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

新建

60000

20000

2022

5

巴南区一品河生态调节堰

鱼洞街道、龙洲湾街道

河口生态调节堰一座,坝长约70m

新建

11000

11000

2025

6

巴南区木洞五布河河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木洞镇

始于木洞镇五布河河口,止于五家渡大桥,河段长约3km,生态治理修复区域面积约100.15公顷。

新建

4818

4818

2022

水保保持




29270

0


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巴南区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托国土绿化、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森林抚育、土地整治及矿坑修复、千里林带、土地整治及矿坑修复等水土保持项目。

新建

29270

/

非水利部门投资

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22300

22300


1

东温泉片区(五布河、子孙沟、鸭溪河)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东温泉镇

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新建

10300

10300

2022

2

圣灯山片区水美乡村综合治理工程

圣灯山镇-一品街道

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新建

12000

12000

2022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2093

2093


1

镇级水厂、村级水厂计量

区内各镇街

安装计量设施

新建

200

200


2

南彭水库、响水水库、下涧口水库、乌烧丘水库水源项目后期管护

南彭街道、丰盛镇、石龙镇、莲花街道

生态修复、改善水质

新建

140

140


3

取水在线监测设备维护项目

区内各镇街

对取水在线监测设备进行维护

新建

70

70


4

水生态修复及水资源保护

区内各镇街

针对区内面上河流、水库进行生态修复、改善水质。

新建

75

75


5

巴南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巴南区

巴南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新建

180

180


6

水库保护范围划定

巴南区

对全区96座水库进行保护范围划定

新建

388

388


7

五布河流域生态补偿项目

五布河流域

五布河流域生态流量研究

新建

100

100


8

跨界断面水质监测

巴南区

对跨界河流、饮用水库进行水质监测

新建

440

440


9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项目

巴南区

对水文监测站点进行运行维护

新建

500

500


附表5

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其他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性质

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投资
(万元)

启动年限


合计




146092

121092


1

巴南区“智慧水利”平台建设

巴南区

1、建设巴南区水旱灾害监测防御调度指挥体系,主要是水旱灾害防御系统监测建设、雨水情分析预测、水利工程联防联测、应急演练及调度指挥等;2、智慧河长;3、水库大坝智能化建设;

新建

30000

5000

2021

2

巴南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巴南区

五布河

新建

30000

30000

2025

4

防汛抗旱能力建设

巴南区

水库大坝应急预案修编、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水旱灾害防御)普查、重要场镇河流节点的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河道划界、堤防工程巡查维护、防洪规划修编等

新建

2000

2000

2021

4

河长制建设

巴南区

一河一策”(2021-2025年)方案、完善“一河一档”、完善河长制建设

新建

5000

5000

2021

5

水文化项目

巴南区

巴南区洪痕建设,加强水文化教育

新建

100

100

2025

6

巴南水利成果展示厅

巴南区

借助高洞子水库管理用房打造巴南水利建设成果展示厅1400

新建

800

800

2025

7

三峡后续工作

巴南区

城镇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

新建

70000

70000

2021-2025

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新建

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新建

8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巴南区

美丽家园

新建

8192

8192

2021-2025

产业配套

新建

附图1:巴南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巴南区河流


附图3: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防洪减灾项目分布图

附图4: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分

附图5: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供水工程项目分布图

附图6:巴南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分布图



1四定”即定人、定点、定时、定效的统筹协调和“清单交办制”的运行管护的指导服务机制;“五统一”即统一制度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现场指导、统一药品配送、统一督查考核。


2一区五城:一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五城——重庆国际生物城、南部新城、大江科创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一基地——东盟服务贸易总部基地。

3即聚焦重要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三峡水库为核心保护修复水生态,建设现代化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网和智慧水利网,建设百座以上战略性、支撑性、保障性重点水源工程,实施千条以上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4一江”指长江,“多廊”指多条次级河流形成的生态廊道,“百库”指巴南区已成和规划的百余座水库;“内连”指行政区范围内河库水系互联互通,“外引”指通过外部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及沿江的引(提)水,“成网”指形成水资源、水生态保障网络。

5三先三后,指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