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数字技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人力社保部《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和《重庆市“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以及重庆市“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的建设要求,结合我区“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区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等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设“智能+技能”的“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为契机,主动探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平台布局、活力激发、服务优化,促进技能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优、技能精,适应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和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成为具有全市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技能人才聚集高地,为全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和要素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引导,优化供给。紧密围绕全区五大产业集群和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等领域的技能人才需求,有效扩大“智能+技能”的双能人才培养的源头供给。加强人才、项目、资金等政策的宏观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有力推进机制创新,优化技能人才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人才服务需求。

坚持技能核心,产教融合。坚持智能为本,突出技能核心,依托区域内重点院校资源,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深化校企、校地和校校合作,探索产、学、研协同的技能育人新模式,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机制,着力促进技能人才与重点产业、数字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与融合度。

坚持载体创新,孵化人才。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和模式,打造一批新专业开发为特色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一批“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和产业园区,以点带面,有力支撑“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聚集区的建设和成果转化。

坚持活力激发,生态营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技能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为技能人才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技能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更深层次地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全力营造全市领先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

三、建设目标

以“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为引领,以高职城为依托,整合区域内经济园区、龙头企业、重点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行业企业培训中心和人力资源机构等优质资源,围绕技能人才集聚、培育、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重点环节,探索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技能人才的育人、用人、留人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巴渝技能人才品牌。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10万人次的技能人才培训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区技能人才达17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7万人,其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达到5万人以上,基本建成“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和区域领先的技能人才培养策源地。力争到2030年,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技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将巴南区真正打造成为技能人才培养与聚集的重庆样本。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围绕“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及措施,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开发政策制度体系。激发各类培训机构技能培训能力,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政府补贴培训为有益补充,以公共实训基地、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行业企业培训中心等为主要载体,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的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教委)

2.积极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强化技能人才长学制培养,打造一批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契合区域数字产业特点的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持续开展“大师带教师·专家带专业”活动,建设技能型产业产教融合基地。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相关专业及课程,建设一批数字技能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到2025年力争完成3个数字技能人才教学教研成果。(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教委)

3.围绕数字技能主题,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大规模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新经济新就业形态和新职业劳动者数字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依托市人力社保局在区机构,试点开发数字艺术、数字工业设计师等新职业工种,开发一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培育一批数字技工品牌专业,培养一批乡村数字技能人才。支持数字技术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增强数字技能人才与数字产业需求的匹配度。(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4.依托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探索新职业相关职业等级认定考试相对合理工作年限要求,创新评价认定方式。进一步理顺评价机构管理制度,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新增鉴定评价机构3家,实现年鉴定评价技能人才1.5万人,其中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占10%以上。(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5.围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数字产业做好专项职业能力开发。简化评价机构备案审核程序,对申请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的机构,试行备案承诺制。(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6.加快培育数字产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产业企业自主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推动院校做好专业设置与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高层次人才“订单式”培养试点,采用教学过程考核与技能评价结合的方式开展对本校学生数字技能等级认定。(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经济信息委、渝兴公司)

(三)技能人才产业协同构建

7.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突出数字技能导向,贯彻落实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全面推广职业培训券,实行实名制培训信息管理。实施急需紧缺技能项目制培训,发布产业需求大、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种,引导培训机构“揭榜挂帅”开展高质量培训。(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渝兴公司)

8.助推区域内5大产业集群发展,聚焦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先进计算等巴南区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做好产业协同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协同。重点与巴南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生物城、界石经济园区、大江科创城、南彭物流基地、龙洲湾商圈、李家沱商圈等产业聚集区进行合作推进。(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9.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大力推动“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建设,在巴南区二圣镇、鱼洞街道、丰盛镇、石龙镇、圣灯山镇等乡村产业发展较好镇街,通过乡村特色技能人才的培育,助推乡村的建设。出台区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评定与激励办法,力争建成市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1个,区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5个。(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四)技能人才孵化平台载体

10.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按照市级标准,新建“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出台区级“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评定与激励办法,新建区级“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渝兴公司)

11.积极开展“一区两群”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加快巴南与丰都的技能人才培育联动,联合召开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等研讨会,鼓励两地校企合作探索技能人才培训、实训的创新模式。紧扣技能人才“引、育、留、用、转”主题,组织实施技能人才培育与引进系列活动,搭建“人才-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

12.筹建重庆市乡村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按照立足巴南、辐射全市、面向全国的功能定位,坚持聚焦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南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乡村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全周期服务,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人才资源要素集聚,搭建乡村数字经济人才服务平台,建成市级乡村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形成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乡村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地。(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

(五)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体制

13.为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及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巴南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暂行办法》,适当提高激励标准。为技能领军人才提供多维度、有温度、组合式的叠加服务。(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

14.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对技高能强的优秀技能人才在评先评优、荣誉表彰、人才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智能+技能”技能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

15.为符合条件且有创业创新意愿的技能人才个人提供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创办的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六)技能人才发展生态营造

16.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竞赛体系,设置数字技能人才专项职业技能赛事,鼓励企业岗位练兵和院校技能比武广泛开展数字技能类项目,力争到2025年每年引领带动300人参加数字领域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大数据发展局、渝兴公司)

17.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引领,深挖巴渝工匠文化,诠释“智能+技能”内涵,丰富技能人才外延。组织开展技能宣传周、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技能、体验技能、学习技能、运用技能,从思想上引导、改变社会大众的就业、择业观念,营造全区重视关心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

18.充分发挥网络营销、全媒体运营等技能类新兴职业作用,加强技能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用数字技能大力宣传推介技能人才典型案例和“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成果经验。(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

五、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2022年6月底前)。成立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细化部署工作任务。各相关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推进实施(2022年7至2024年6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按计划实施。建立督办和考评机制,加大监督和考评力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

(三)考核验收(2024年7至12月)。各相关单位形成创建工作自查报告和工作台账,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全区的“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创建工作总结,接受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的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市场监管局、渝兴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人力社保局,负责日常工作,进一步制定建设目标、实施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做好协调配合。区人力社保局要发挥好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其他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履行部门职责,落实配套措施,密切部门配合,始终秉承“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充分统筹各方技能人才政策优势,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的有机融合。

(三)强化资金保障。统筹规划人才专项资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配套资金、区就业补助资金,实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的全面对接,为技能人才工作开展提供财政资金保障。

(四)实施监督检查。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业务指导,全面掌握情况,建立通报考核机制,确保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创建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和成效落实。

(五)大力加强宣传。围绕“智能+技能”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广泛解读宣传“智能+技能”技能人才政策,及时发布工作进展和成果成效。加大对“智能+技能”技能人才的激励和典型人才宣传,及时总结实施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

部门解读:

关于《重庆市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读懂】《重庆市巴南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