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繁體版 | 智能机器人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决策草案

重庆市巴南区林业局关于公开征求《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023-06-27
区林业局

前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等特点,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甚至引发生态灾难和社会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全面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于推进巴南区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森林防火机制,保障《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防灾减灾规划》等规划内容顺利实施,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巴南区林业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联合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意见,结合巴南区实际情况,编制了《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分析巴南区森林火灾现状、存在问题、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至2025年巴南区森林防火的建设重点、具体目标和长效机制等,重点实施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以水灭火能力建设、教育宣传工程等建设任务,用以夯实全区森林防火工作。本规划为提升巴南区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促进巴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建设指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三峡库区上游。行政区域东西距51千米,南北距71千米,地跨北纬29°7′~29°45′,东经106°26′~106°59′,是主城九区中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区。辖区面积1825平方千米。地界东与重庆市涪陵区、南川区接壤,南与綦江区相连,西与江津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毗邻,北交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长寿区界。

图1 巴南区位图

二、地质地貌

巴南区地处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质地貌形态复杂多样。从西向东形成有石马向斜、南温泉背斜、樵坪向斜、龙岗向斜、石油沟背斜、明月峡背斜、太和向斜、姜家背斜、清和向斜、丰盛背斜10个向斜和背斜,而长宽幅度和展布面积最大的是太和向斜,位于明月峡背斜之东,长41.50千米,宽10.50千米,展布面积455.30平方千米,海拔500~700m。区境内出露的地层多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第四纪3个纪14个组,总厚度3706~5154m,而厚度最大、展布面积最广的是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在境内只有零星分布的河流冲积堆积物和洞穴堆积物。

由于受长江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区内地形地貌为长江河谷丘陵地貌及长条状低山地貌,区内长江为最低,标高154~178m,东部及东南部地势较高,一般海拔标高为650~800m。广大丘陵分布于条状低山之间,形状多呈丘体和棹状山,地形标高多在320~450m之间,靠近长江河各两岸的丘陵区,地形稍低,地形标高在250~380m之间。北部边缘的麻柳嘴镇华光村冉家湾海拔154m,为区的最低点,东南边境的石滩镇方斗山海拔1132.60m,为最高点。地势起伏层次分明,全区以丘陵为主,山、丘陵、湿地、河谷皆具。海拔500~1000m之间为低山地貌,依其构造分为背斜低山和向斜低山,境内除少数海拔高的山头外,一般均为1000m以下的低山,有云篆山、燕尾山脉、樵坪山、白庙子山、天井坪山脉、桃子荡、茶坪山脉、丰盛山脉、石油沟山脉、太公山山脉、石岭岗山脉11座山和山脉。其中最长最高是丰盛山脉,境内段长62.50千米,海拔907m,为最高峰。海拔200~500m之间为丘陵地貌,广泛分布于境内各个向、背斜间,根据小山体和山沟谷的相对高差,分为低丘、中丘和高丘3类。海拔200m以下为河谷地貌,除河床外,其地貌组合主要有江心岛与沙洲、湿地和河漫滩3种类型,分别分布于鱼洞街道的中坝、木洞镇的中坝、麻柳嘴镇的南坪坝、垢坝和灯盘二岛;五布河、一品河、花溪河等较大溪河两岸;长江岸边和溪河两岸,上部与一级阶地相接,下部常被季节性洪水淹没。

三、气候条件

巴南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霜雪极少,云雾多,日照少,四季的特点集中地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迟。春季气温回暖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候炎热,降水时间集中,日照多,常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多秋绵雨;冬季气候暖和,云雾多,日照少。

(一)日照

巴南日照时数年均1160小时,年平均晴天为185天,日照百分率仅为23%。8月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日照时数多,平均为213.8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2%。12月日照最少,平均为29.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19%。

(二)热量

巴南的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平均气温为18.3℃,年≥0℃积温为6000-6800℃,80%保证率积温也在500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一年两熟的热量需求。一年中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2.3℃,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1.8℃;全区平均无霜期为348天(320-350天),初日为1月10日,终日为1月29日,多数地区几乎全年无霜。

(三)降水

巴南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属多阴雨地区,年平均降水日数158.4天。冬季受北方干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较少,一年中1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只有19.5毫米;5、6月份进入夏季后,受海洋暖湿季风的影响,并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进入梅雨季节,6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降水176.5毫米,7、8月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连晴高温,降水量相对减少;9月份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秋雨连绵,降水量相对增多,形成降水量的第二个峰期。

四、水文水资源

巴南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中的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区,年内降水量多,径流量较大,全区多年平均降水1081.7毫米,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贯穿境内北部边境长达60千米,加之境内有大小溪河100多条,流域面积1702.24平方千米,占辖区面积的93.30%。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9.58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17亿立方米、长江(寸滩水文站断面)过境水量3448亿立方米。主要有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鱼溪河、双河、鱼藏溪、黄溪河、孝子河等河流,其中五布河流域最广,由干流和芦沟、鸦溪河、二圣河3条支流组成,流经接龙、姜家、东泉、木洞等镇,在木洞镇汇入长江,流域面积774.03平方公里,总长337.65公里。区内各种水利工程5225处,总蓄水量1.3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17平方千米,农业生产有可靠的水资源保证。

五、土壤类型

全区土地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62.3%、33.0%和4.7%。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潮土和石灰土等。根据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1822.8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575.99平方千米。

六、矿产资源

巴南区矿产资源分带较明显,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区内三大背斜附近,包括南温泉地热成矿带,桃子荡石灰岩、地热、铁矿成矿带,丰盛场石灰岩、煤、地热成矿带等3个成矿区带。在重庆市范围内,巴南区属矿产资源相对较少的区县之一,但具有地热、石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砖瓦用页岩等特色优势矿产,具有找矿潜力的矿产主要是石英砂(玻璃用砂、建筑用砂)、煤和铁矿。全区共发现矿产20种(含亚矿种),查明矿产资源储量17种。辖区内能源矿产、金属矿产较少;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页岩资源丰富;地热资源在全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石英砂(玻璃用砂、建筑用砂)、煤、铁矿等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一、行政区划

巴南区,属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市西南部,前身是名邑巴县,商代时巴人就在此立国建都。1994年12月撤县建区。截至2020年7月,巴南区辖14个镇,9个街道:鱼洞街道、莲花街道、李家沱街道、龙洲湾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一品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界石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丰盛镇、二圣镇、东泉镇、姜家镇、天星寺镇、接龙镇、石滩镇、石龙镇、圣灯山镇、安澜镇。198个行政村,1860个村民小组;102个城镇社区,1726个居民小组。

二、人口分布

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118.78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9.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3.9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2021年全区户籍年末416456户,增长3.2%。其中,乡村145084户,下降1.5%;城镇271372户,增长5.9%。户籍人口962111人,增长1.6%。其中,男性481196人,增长1.4%;女性480915人,增长1.8%,男女性别比为100.1:100。城镇人口604038人,增长4.7%,占总人口的62.8%;乡村人口358073人,下降3.3%,占总人口的37.2%。

三、综合经济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8.6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1414元,增加7684元,按现行汇率(1:6.376)折算为12769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7:45.5:48.8。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63.3%和33.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3、5.2和2.8个百分点。

四、交通设施

巴南区交通便捷。重庆内环快速路、绕城高速、渝黔、渝湘、沿江高速构成“二环三射”高速路网,拥有60余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李家沱、马桑溪和鱼洞长江大桥等3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200万吨级的佛尔岩综合滚装码头已建成使用,渝南大道、龙洲大道、巴滨路、轻轨2、3号线等构筑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24号线通过铜锣山当中的樵坪山。

第三节 森林资源现状

一、林地概况

巴南区林业用地面积为90589.857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5244.904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3.07%;疏林地面积21.1578公顷,占0.02%;其他灌木林地面积5228.9922公顷,占5.77%;特殊灌木林地面积7499.8999公顷,占8.28%;未成林地面积1184.2729公顷,占1.31%;苗圃地面积537.0323公顷,占0.59%;无立木林地面积662.6984公顷,占0.73%;宜林地面积164.4683公顷,占0.18%;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46.4317公顷,占0.05%。全区森林覆盖率47.6%。

二、植物资源

全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巴南区植物资源丰富,全区境内分布有树种73科227种。其中珍贵稀有树种有红豆树、银杏、穗花杉、红豆杉、桢楠、大叶黄荆等。优势树种有松科(7种)、杉科(4种)、柏科(9种)、樟科(11种)、豆科(9种)、禾本科(15种)等,全区森林中优势树种有松、杉、柏,竹类等,尤以马尾松分布最广,现有48郾4万亩,占主城全部松林面积的40%。森林主要分布于铜锣山、明月山、桃子荡、鲜家坪四大山脉和云篆山、圣灯山、樵坪山、石滩天台山、安澜龙岗、石龙长岭六大林区。

巴南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自然条件优越,树木种类繁多。常绿阔叶树有楠木、岩青杠、黄杞等,针叶树有红豆杉、穗花杉等,其中还有枫香、灯台树等落叶阔叶树。亚热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000m的酸性土壤,以马尾松林分布最广,其次是杉木和柏木林,局部地段分布有马尾松+栎类混交林,柏木+栎类混交林等。竹林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低山湿润的沟谷以及居民点周围,主要种类有慈竹、硬头黄竹、水竹和白夹竹等。此外,桉树林、香樟林、柑橘林、桑树林、茶山等分布较广,但较为分散。

三、动物资源

全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境内有动物资源数百种。除大量的畜、禽、鱼等养殖品种外,常见野生兽类动物有狐狸、林麝、獐子、松鼠、兔子、穿山甲、野猪等;鸟类动物有鸬鹚、苍鹭、白鹭、绿翅鸭、长尾雉、猫头鹰、金鸡、斑鸠、画眉、喜鹊、乌鸦、麻雀等;还有大量的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四、名木古树资源资源

据巴南区2017年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调查数据统计,古树分布如下:城区古树45株,占比19.5%,乡村古树186株,占比80.5%。古树树种分布如下:全区古树共为22科,27属,27种。

古树保护等级分布如下:全区一级保护古树9株,占比3.9%,其中最高估测年龄约为810年,树种为黄葛树,生长在姜家镇河坝村岩英寺;二级保护古树12株,占比5.2%;三级保护古树210株,占比90.9%。

五、重点生态区域

巴南区有4个国有林场,分别是桥口坝国有林场、东泉国有林场、南泉国有林场、接龙国有林场。全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个,分别为:桥口坝国家森林公园、东温泉市级森林公园、南泉市级森林公园,安澜鹭类市级自然保护区、圣灯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南山-南泉市级风景名胜区(南温泉部分)及东温泉市级风景名胜区。

第二章 森林防火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森林防火现状

按照全国森林火险等级划分标准,巴南区全区为Ⅰ级森林火险区。《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将巴南区划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一、历年森林火灾情况

巴南区现有森林面积124.1万亩,森林覆盖率47.6%,森林草原火灾主要集中在林区内。据统计,巴南区自2006年以来累计发生森林火灾11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2次、较大森林火灾9次。特别是2013年巴南区姜家镇卷洞桥“8.16”森林火灾和2022年界石镇新玉村“8.21”森林火灾,森林受害面积达到12.7公顷和24公顷,森林资源损失较大。从火灾发生成因看,95%以上森林草原火灾为进山入林(包括在林沿附近)人员从事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引发,具有偶发性、难预测和由点及面的特征。因此,做好进山入林人员火源管控和初期火情早发现是有效降低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概率、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举措。森林火灾情况详见表2-1

表2-1 巴南区2006~2022年森林火灾情况统计表

年度

森林火灾发生次数

森林受害面积(公顷)

备注

小计

一般火灾

较大火灾

合计

11

2

9

54.31


2006年

0

0

0

0


2007年

2

0

2

14.2


2008年

1

0

1

1.06


2009年

1

1

0

0.13


2010年

1

0

1

0.33


2011年

1

0

1

0.46


2012年

1

0

1

0.93


2013年

2

0

2

12.7


2014年

1

1

0

0.5


2015年

0

0

0

0


2016年

0

0

0

0


2017年

0

0

0

0


2018年

0

0

0

0


2019年

0

0

0

0


2020年

0

0

0

0


2021年

0

0

0

0


2022年

1

0

1

24


二、森林防火制度和组织现状

根据相关政策,巴南区规定每年1月1日至5月10日、7月10日至10月10日为森林防火期,全区所有林区及距林区边缘100m范围内为森林防火区。

巴南区森林防灭火组织机构较为完善,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指挥长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办联系相关工作的副主任及区应急局、区林业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区应急局、区林业局分管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区林业局可以按程序以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或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名义部署相关防火工作。

镇街(乡)按照“上下基本对应”的要求,设立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灭火工作。

国有林场、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根据需要成立应急工作机构,承担本地区、本单位的森林火灾应对工作。

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上,落实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区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户包山,压实各级责任人森林防灭火责任;区政府与镇街和有关部门,镇街与村(社区)和国有林场,区林业局与国有林场,国有林场、旅游景区与林区经营单位和个人,村(社区)与村(居)民小组,村(居)民小组与林区经营单位和农户等层层签订防灭火责任书,明确责任。

三、森林专业消防队伍现状

1、机构组织及防火队伍

巴南区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狠抓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机构组织有:区县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1个、森林防火灭火办事机构2个、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1支、应急森林消防队伍1支、群众义务森林消防队伍23支、区消防队伍1支、公安干警与协警24支、人武部组织民兵1支、护林员28支。全区7个镇街组建专职消防队,按照“一乡(镇街)一队”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队人数10人(5专5兼),组建了专职消防队,由应急办负责日常管理,区消防救援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技能训练;23个涉林镇街整合机关应急管理干部、政府专职消防队、机关事业干部等应急力量,组建30-50人左右的“三合一”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前沿布置、先期处置的先锋队。区内212个涉林行政村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微型消防站等人员组建不少于10人的“二合一”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总人数为7669人,详见附表2-2。

表2-2 巴南区森林防火灭火管理机构组成人员数量现状表

机构名称

巴南区

机构个数

人员数

合计

82

7669

区县级森林防灭火指挥部

1

3

森林防火灭火办事机构

2

12

森林消防专业队伍

1

16

应急森林消防队伍

1

33

群众义务森林消防队伍

23

1029

区消防队伍

1

360

公安干警与协警

24

2024

人武部组织民兵

1

2632

护林员

28

1560

2、消防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现状

目前,巴南区建有物资储备库30座,占地面积600㎡,其中鱼洞街道、莲花街道、李家沱街道、龙洲湾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一品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界石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丰盛镇、二圣镇、东泉镇、姜家镇、天星寺镇、接龙镇、石滩镇、石龙镇、圣灯山镇、安澜镇、桥口坝林场、东泉林场、南泉林场、接龙林场各1座,区林业局1座,区应急管理局2座。

现有灭火物资装备:对讲机96部、油桶135个、高压细水雾灭火机8台、风力灭火机45台、油锯154把、消防水泵54台、消防水带11610m、二、三号工具3955把、组合工具45套、砍刀1530把、消防铲329把、帐篷40顶、望远镜7个、攀登绳30根、手提干粉灭火器1429个、移动水池24个、强力探灯1个。

四、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现状情况

1、防火瞭望监测系统现状

巴南区现有森林草原火灾视频监控设备9套(其中5套双光谱设备,具备烟火识别能力;另外4套为可见光监控设备,仅具备监控功能),监测半径3-5KM。

现有瞭望塔(台)14座,其中东温泉镇2座、丰盛镇2座、界石镇1座、姜家镇2座、接龙镇2座、石龙镇1座、麻柳嘴镇1座、安澜镇1座、双河口镇1座、一品街道1座。

表2-3 林火视频监控现状点位统计表

序号

监控点名称

镇街(国有林场)

地理位置信息

有效识别半径(公里)

类别(单光谱/双光谱)

铁塔建设方式(自建/租用)

经度(度)

纬度(度)

1

狮子山云台

龙洲湾街道

106.55436

29.41235

5

双光谱

自建

2

克膝头云台

龙洲湾街道

106.55015

29.37885

5

双光谱

自建

3

铁厂沟云台

南泉街道

106.57095

29.46779

5

双光谱

自建

4

建文峰云台

南泉街道

106.57699

29.41769

5

双光谱

自建

5

红炉村云台

龙洲湾街道

106.55584

29.35255

5

单光谱

租用

6

同兴补点云台

龙洲湾街道

106.54864

29.33317

5

单光谱

租用

7

同心云台

一品街道

106.54199

29.31433

5

单光谱

租用

8

沟口云台

一品街道

106.52904

29.29152

5

单光谱

租用

9

弥陀村云台

安澜镇

106.56974

29.24557

5

单光谱

租用

表2-4 瞭望塔现状点位统计表

编号

街镇

地址

经度

纬度

塔体总高度(m)

观测面积(公顷)

运行状态

1

东温泉镇

河岸村老鸦嘴

106.769509

29.401873

13

1200

正常运行

2

东温泉镇

鱼池村白岩岭

106.884446

29.401244

13

4000

正常运行

3

丰盛镇

街村马鞍山

106.92631

29.547911

13.5

800

正常运行

4

丰盛镇

桥上村大寨子

106.92768

29.513334

13.5

1500

正常运行

5

界石镇

桂花村

106.627731

29.396605

13.2

420

正常运行

6

姜家镇

平原村穿洞

106.831571

29.377287

13.2

2859

正常运行

7

姜家镇

蔡家寺村狮子岩

106.8188

29.397769

13.2

2126

正常运行

8

接龙镇

荷花村

106.843269

29.235332

13.2

75

正常运行

9

接龙镇

关塘村

106.824034

29.299845

13.2

40

正常运行

10

石龙镇

皂角树垭口

106.909251

29.295888

13.5

2000

正常运行

11

麻柳嘴镇

望江村3社

106.93566

29.686838

13

1330

正常运行

12

安澜镇

巴联村4社

106.60361

29.155507

13.8

6800

正常运行

13

双河口镇

临江村天平丘

106.910229

29.622595

8

1300

正常运行

14

一品街道

七田村7社

106.318228

29.169326

10

548

正常运行

2、防火阻隔系统现状

巴南区已有各类阻隔带长度186公里(含林区步道、未硬化的公路等),密度为0.15m/亩,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区域,四大山脉和六大林区分布比较少。其中防火公路约151公里,生物阻隔带(林内、林缘)约35公里。

3、水灭火系统现状

巴南区现有消防水池40座,境内防火河流干渠2655条,面积1503公顷;水库185座,面积3951公顷;坑塘水面11732处,面积2508公顷。

4、防火宣传教育工程现状

全区现有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6个,简易检查站123个,宣传碑(牌)29个,宣传碑(牌)平均密度为0.24个/万亩。

五、防火体系初见成效

巴南区经多年努力,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组织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设备、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水灭火系统、防火阻隔系统、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预防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1、以《巴南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为依托,相关机构应急响应快、工作指挥得当。

2、完善护林防火各类基础设施,将防火设备和适用的扑火机具分配到基层,让消防队伍和巡山护林队伍更高效、及时、准确地发现、反馈和有效地扑灭突发林火。

3、通过大体量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普及了防火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深入人心,由以前的被动防火转变为主动防火。

六、存在的问题

1、森林防火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巴南区防火网格化高效应急体系作为全区有效预防和积极控制森林火灾的基本途径。近年来,由于投入资金不足,网格化建设未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阶段性任务,特别是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滞后,使得防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2、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不完善

已建火情监控系统由于建设标准不统一,存在实用性不强、兼容性不好、建设水平低、“数据孤岛”现象突出等问题,无法实现市、区县及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加之缺乏专业技术及运维人才,火情监控系统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火险要素瞭望塔及视频监控点数量不足、密度低,林火监测覆盖面不足;同时由于预警监测设备较老旧,对外部环境因素要求较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林火,难以达到365*24小时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测。全区综合瞭望监测覆盖率仅12%,与国家及市级要求的95%的目标差距较大。

3、专业队伍能力建设不足

现有的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和人员能力不能适应林火管理和灭火救援工作需要,专业森林防火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队伍营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尚未达标,不能满足专业队伍日常训练以及专业设备防火物资存储,专业队伍距离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缺乏扑救森林火灾的知识技能,扑火队伍素质明显不高。森林消防队伍装备不足,急需补充、更新制式森林消防车、专用消防泵、风力灭火机台、油锯、背负式中继台等装备。

4、防火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虽然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但由于防火责任重,防火难度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全区范围内瞭望监测、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灭火水源等尚未形成网络,各街镇之间防火能力不平衡,难以承载森林防火复杂环境带来的压力。区内消防水池、阻隔带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存在检查站密度低,道路沿线宣传碑(牌)密度低等问题。

5、森林防火意识有待加强

一些地方森林防火宣传氛围不浓厚,林区道路沿线、入山路口、森林景区、村庄、林缘地带等区域设置森林防火宣传警示不足。巴南区也仍有一些群众防火意识、法治意识淡薄,野外用火、祭祀用火现象依然存在,主动防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防火提出新的要求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防火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都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极端天气频发森林防火压力增大

从气候条件看,全球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大风干燥和暖冬等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全球进入森林火灾高发期。重庆巴南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具有冬干春旱,夏季高温伏旱严重的特点,最高气温达到40.7℃,干旱天气较多,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防火压力巨大。据气象部门研究,未来该现象将持续发酵,巴南区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林下可燃物载量增加

近年来,农村能源结构转变,薪炭用材不断减少,并且随着巴南区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以及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容易引发重、特大森林火灾。同时,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实施和森林城市建设的开展,巴南区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林内植被越来越茂盛,松针、落叶、枯枝等林下可燃物增多,加大了林火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强度,且明火扑灭后易发生复燃,使当前的森林防火形势更加严峻。

四、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增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等森林与林下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林区旅游、休闲和康养的人员越来越多,极大地增加了森林防火的难度。同时由于传统的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外来游客活动难以预测和控制,森林火灾隐患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另外,林区工程建设用火也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隐患,如旅游步道建设、电力和通讯铁塔、其它工程建设项目等。

第三节 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一、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之一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提高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巴南区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碳去除”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建设可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提高环境承载力,推进绿色发展,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林业发展和森林防火工作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强调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抓森林资源培育,又要抓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护生态安全,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三、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需要

林区分布有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等,这些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森林是这些宝贵财富的重要外部生存环境。然而,森林火灾使得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减低森林火灾损失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林区动植物资源的需要手段。

四、提升巴南区森林防灭火能力的需要

巴南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具备一定的森林火灾防灭能力。但目前的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体系不完善,防火信息化水平较低,森林消防队伍能力不足,森林消防通道及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也相对滞后等,使得巴南区森林防火与“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需要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预防体系、快速反应的扑救体系和切实可靠的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巴南区林火综合防控能力。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防火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深刻汲取2013年姜家镇卷洞桥“8.16”森林火灾、2022年界石镇新玉村“8.21”森林火灾等教训,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补齐短板,以加快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为载体,瞄准“全灾种、大应急”,着力打造“智慧中枢”,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 规划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举的原则

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加强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灭火意识;加强监测预警,提高森林防灭火信息化水平;加强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完善重大隐患和风险台账;加强巡山护林队伍建设,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范扑救森林火灾能力;加强扑火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扑救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把保障林区人民群众和一线扑火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火灾扑救培训与演练,提高组织指挥、森林防火队伍和扑火装备专业化水平,着力提升以水灭火、机械化灭火能力,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置森林火灾,减少人员伤亡以及森林资源和财产损失。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规划区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火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确定森林防火的措施与重点。在布设工程项目时,应对原有工程设施、设备等给予充分利用,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确保重点工程的实施,以提高火险区的森林防火能力。

四、坚持依法防控、责任落实的原则

依法防控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原则,根据《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区级各部门有关森林防火责任,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森林火灾案件执法力度,依法惩处有关森林火灾的违法行为,促进全区森林防火工作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依靠科技、宣传先导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开发、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防扑火设备和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能力建设,构建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提高森林防火科技含量;积极总结、努力创新,探索森林防火新科技、新方法,推动全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正向发展。注重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营造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

第三节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12月28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4月23日修正);

3、《森林防火条例》(2008年11月19日修订);

4、《重庆市消防条例》(2013年11月30日修订);

5、《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2011年9月22日修订);

6、 其他国家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二、技术规范

1、《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

2、《全国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技术指南》;

3、《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LY/T2581-2016);

4、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图像联网技术规范》(LY/T2582-2016);

5、《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LY/T2663-2016);

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

7、《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国森防办〔2007〕11号);

8、《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建设和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国森防办〔2007〕11号);

9、《森林火险气象等级》(QX/T77-2007);

10、《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T5104-1998);

11、《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LY/T1679-2006);

12、《林区公路设计规范》(LY/T5005-2014);

13、《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5007-2014);

14、《森林火灾隐患评价标准》(LY∕T2245-2014);

15、《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LY/T5009-2014);

16、《森林火险监测站技术规范》(LY/T2579-2016);

17、《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建标123-2009);

18、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2-2009);

19、《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LY/T2581-2016);

20、《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图像联网技术规范》(LY/T2582-2016);

21、其他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

三、相关政策文件

1、《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2020年10月);

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和重庆市减灾委员会组成机构及人员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57号);

3、《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加快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通知(渝林防〔2021〕22号);

4、《重庆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落实实施方案》(渝森指防〔2020〕12号);

5、《重庆市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方案》(渝林防〔2020〕9号);

6、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四、其他相关建设规划

1、《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林规交〔2016〕178号);

2、《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渝林办〔2018〕19号);

3、《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防灾减灾规划》(渝林规〔2021〕56号);

4、相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5、巴南区2020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

6、其他相关规划。

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巴南区14个镇,9个街道的森林资源分布地区。分别为鱼洞街道、莲花街道、李家沱街道、龙洲湾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一品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界石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丰盛镇、二圣镇、东泉镇、姜家镇、天星寺镇、接龙镇、石滩镇、石龙镇、圣灯山镇、安澜镇。

重点林区:重点针对铜锣山、明月山、桃子荡、鲜家坪四大山脉和云篆山、圣灯山、樵坪山、石滩天台山、安澜龙岗、石龙长岭六大林区,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生态敏感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5年,即2021~2025年。

第五节 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全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预防体系、快速反应的扑救体系和切实可靠的保障体系,大幅度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队伍专业化、装备机械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执法制度化。到规划期末,全区24小时扑灭火灾率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

二、具体目标

按照《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渝林办〔2018〕19号)、《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防灾减灾规划》(渝林规〔2021〕56号)相关要求,林业草原防灾减灾工作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规范管理,确保全区林草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形势总体平稳。森林防火坚持以“人防”为基础,以“技防”为支撑,以“物防”为保障,以早期火情处理能力提升为关键,突出打基础、强基层、抓基干“三基”建设,扎实解决火情发现难、早期处理难、火灾蔓延阻断难“三难”问题,稳步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1、提高林火监测覆盖率。构建并完善巴南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形成视频监控、瞭望塔、地面巡查三者结合的立体式林火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区林火监测能力和水平,使火情瞭望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林火监测覆盖率近期达到85%,规划期末达到95%,重点林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提高森林防火通信覆盖率。实现火场语音通信覆盖率近期达到95%,规划期末达到100%,市、区级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指挥控制实时化、火场图像可视化、防火管理网络化和日常办公自动化。

3、加强防火综合防控建设。建成防火道路网,确保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物资运输迅捷通畅,实现林区路网密度达到3.1m/公顷;实行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配置林火阻隔网,形成科学的阻隔网络,实现林区林火阻隔网密度4.7m/公顷;塘坝、消防水池等水源设施合理布局,构建良好的以水灭火体系,进一步减少森林火灾损失,提升对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4、加强宣教体系建设。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按照“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要求,突出宣传重点,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广度,深化宣传实效,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切实发挥预防火灾的作用。

5、加强灭火队伍建设,提升消防队伍装备。全面推进森林消防队伍专业化、现代化,实现专业队伍标准化建设,构建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的防控体系,提高快速应急处置的反应能力。实现有火就有人灭,有人就有装备,专业(半专业)灭火队伍单兵防护装备率100%。

第四章 主要建设内容

第一节 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火险预警是预防工作的先导,林火监测是实现森林火灾“早发现、早预防、早预警”的关键环节。针对全区森林防火监测预防设备建设滞后于林业建设、林火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不高、瞭望存在盲区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新技术应用,创新预防模式,强化响应措施,构建完善的森林火险智慧监测预防系统,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防火服务体系。在森林资源分布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适当新建和维修瞭望塔,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无人机航护系统护林防火建设,强化空中巡护,同时加强地面巡护,加强林区火源管理。通过综合监测手段,建成集高山瞭望、视频监控、航空巡护(无人机)和地面巡护的立体林火监测预防体系,提升森林火险预防、火情实时监测能力。

专栏1 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1.建设视频监控系统82套,其中前端监控识别半径3KM的4套、识别半径5KM的78套。

2.新建瞭望塔和配套的林业设施用房5套,瞭望塔占地面积35m2,林业设施用房占地面积20m2。

3.购置防火监测无人机巡护服务3年。

4.加强地面巡护系统建设,按照不同的火险等级科学安排巡护路线,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密度的巡护监测,巡护人员要加强火源管理与护林防火的宣教工作。

一、林火视频监控系统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系统,为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预警、火情监测和早期火情处理提供实时动态的基础信息和决策辅助。

目前,全国林业管理部门火情智能监控以自行建设模式为主。重庆市林业局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质量考核的原则,综合其他区县在火情智能监控购买服务的探索,通过两种模式的差异对比,提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创新模式的建议。

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有铁塔或新建铁塔资源架设双光谱云台视频监控,可实现烟、火点的双重识别,达到实时火情监控、火点定位,提升初期火情发现和辅助决策能力,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预防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

按照点位选取原则,高空火情监测点位建设优先利用现有存量铁塔,次选共享电力塔桅,结合仿真效果和实地调研核实,利用旧铁塔塔位建设视频监控系统82套,其中前端监控识别半径3KM的4套、识别半径5KM的78套。配备云边协同计算、流媒体转发、存储、安全等服务,满足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烟火识别、视频转发、信息存储、安全管理等需求。服务覆盖范围涉及巴南区林业局、桥口坝林场、东泉林场、南泉林场、接龙林场以及23个镇街。

二、瞭望塔

充分发挥现有瞭望塔的瞭望监测功能,对森林火灾危险区现有瞭望塔升级改造,完善瞭望塔配套设施,改善瞭望塔工作生活条件,配备必要的瞭望监测、语音通信设备。完善大面积林区瞭望监测网络,在适宜人工瞭望监测的大面积林区新建瞭望塔,进一步提高瞭望监测覆盖率。

根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结合现有条件,到规划期末,合理布局新建瞭望塔和配套的林业设施用房5套,配备高倍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等设备,可作为森林防灭火现场指挥平台使用。瞭望塔占地面积35平方米,配套林业设施用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

1、瞭望塔选址

瞭望塔建设需经过现场调查,具备瞭望监测条件;是制高点,具有一定覆盖面;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相对便利;不易遭受地质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避免影响飞机等大中型航空飞行器的起降;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良好。

2、规划布局

根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结合现有条件,到规划期末,合理布局新建瞭望塔和配套的林业设施用房5套,配备高倍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等设备,可作为森林防灭火现场指挥平台使用。瞭望塔占地面积35平方米,配套林业设施用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

3、建设要求

瞭望塔建筑规格:瞭望监测室建筑面积标准为10~15m2,瞭望人员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标准为10~20m2/人。

因地制宜选择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运输条件较差的地区或适宜工期较短的情况下,宜选择结构重量轻、工法简便、坚固耐用的建筑形式。塔(台)必须设有防雷接地装置,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塔(台)的抗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和《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的规定;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重要瞭望监测基础设施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森林火情瞭望监测建筑应使用防火、耐火涂料;瞭望塔(台)与外界主公路相连的道路分为步行塔道和车行塔道,步行塔道宽度宜为1.5m,车行塔道宽度不小于3m;森林火情瞭望监测建筑应配备应急照明器材;塔(台)的电源可由太阳能、风力等自然能发电设备提供,有条件的地区宜纳入市电电网;供电不稳定的重要塔(台)还可配备燃油发电机、蓄电池组备电。

三、无人机巡护系统

现空中巡护监测力量较为不足,需加大空中预警监测力度。购置防火监测无人机巡护服务3年,在森林火灾高危期配合防火监测,全面提升森林航空消防应急处置能力。无人机具有搭载低空实时电视成像和红外成像的低空监测系统,搭载光电吊舱,配合实时传图,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远程监控并控制可疑火点火情。即使是在夜晚,也能依靠红外吊舱清晰定位热源火情,及时回传,为指挥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无人机空中巡护可以探测和侦查林区林木分布状况,林地内的可燃物分布及载量,同时可提供山情、林情及人员活动状况。除了监测森林火情,无人机还可以监控林区范围内的生活用火、野外违章用火、农事用火等严重威胁森林安全的各种野外火源。

四、地面巡护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天气的不同,通过远程视频监测前端等对于一些不通视的森林地段的监测都存在着死角和盲区,因此需要加强地面巡护系统建设。

地面巡护主要由森林消防队员和护林员组成,在防火期火险高发地段,除了留驻执勤人员外,按照不同的火险等级,科学安排巡护路线并划分责任区,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密度的巡护监测,以加强林区火源管理,检查火灾隐患,监督安全用火,及早发现并报告火情。同时,巡护人员需加强火源管理与护林防火的宣教工作,发现火情,立即报告,并及时协助指挥中心开展扑救工作,减少火险高发地段的森林火灾。

第二节 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建设

森林防火队伍是扑救和处置森林火灾的主要力量,要构建“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森林消防队伍体系。重点对现有国有林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进行达标建设,提高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水平,对应急扑火队伍和现有专业队伍配备必要的机具装备,提高队伍快速处置森林火灾能力。

专栏2 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建设

1.区林业局建立专门的森林防火机构。

2.组建40人的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

3.四个林场及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装备配备:水泵、水带、移动水池、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含高压细水雾、脉冲枪)、油锯、二号工具、安全带等。

一、森林防火队伍及机构建设

1、成立专门防火机构

区林业局建立专门的森林防火机构。

2、组建国有林场专业队伍

根据《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组建40人的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其中,外聘20人,从林场内部挖掘、选定20人。

二、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建设

根据《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LY/T2246-2014)和《重庆市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方案》,需根据各镇森林防火任务的大小和所辖林区面积等因素综合确定并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并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配备数量充足的扑火机具与装备,按实际需要,增加运兵车、森林消防车和水罐车等大型装备,利用各级森林防火培训机构,加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根据《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对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按标准配备,实现森林消防队伍装备标准化。规划为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配备装备,主要包含水泵16个、水带8000m、移动水池16个、背负式风力灭火机16台、灭火水枪(含高压细水雾、脉冲枪)8支、油锯12台、二号工具8把、安全带40根、点火器8支、割灌机4台、消防铲8把、消防头盔40顶、阻燃服装40套、逃生面罩40个、防扎鞋40双、防燃手套80副、防烟眼镜40副、手电筒40个、水壶40个、毛巾80条、作训服80套、防火背包40个、皮卡车4辆、车载台6台、对讲机40台、北斗/GPS定位器4台、望远镜4台、急救包40个。

第三节 森林防火水灭火系统建设

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因其在扑救森林火灾中高效、安全、环保、价廉,具有其他常规灭火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结合林区林火阻隔网络分布情况,按照高风险区和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多设,一般火险区和人类活动少的区域少设的原则。将城市立体消防体系模式引入森林消防。建设“山顶有水源,山脊有水网,林间有通道”的综合消防体系,将消防水池、消防管网、消防通道等设施协同组合,实现快速以水灭火的目的。

专栏3 森林防火水灭火系统建设

1. 新建消防水箱30座,容量60~100立方米。

2. 新建配套消防管网140公里。

一、消防水箱选址

消防水箱建设需要经过现场调查,具备水源条件;是制高点,具有一定覆盖面;选取离天然水源较近的山脊、山涧边、山坳、公路边及游步道边上;满足消防车能够到达或者便于森林消防水泵操作的地方,便于施工的地段,要与防火通道、登山小径和防火隔离带相连贯。

二、规划布局

根据各镇街现有森林资源条件、现有消防水箱数量和布局等实际情况,按照四大山脉、六大林区重点布局思路,根据以下方式布局:

方式1:以取水半径2-3千米配套建设1座消防水箱的标准,因地制宜建设森林消防水箱。在城区周边林区可按1-2千米半径建设消防水箱、消防管网。

方式2:以山体整体灭火用水量的需要来确定消防水箱规格。森林面积在1000亩~2000亩以内,建1个;森林面积在2500亩以上,建2个。水源地因地制宜,水源充足地段适当增加。

表4-1 森林防火消防水箱布局表

序号

街镇/林场

规划数量/套

占比

规模/m³

合计

30

100.0%


1

东泉林场

3

10.0%

60-100

2

丰盛镇

1

3.3%

60-100

3

花溪街道

1

3.3%

60-100

4

接龙林场

3

10.0%

60-100

5

接龙镇

2

6.7%

60-100

6

龙洲湾街道

1

3.3%

60-100

7

麻柳嘴镇

1

3.3%

60-100

8

木洞镇

1

3.3%

60-100

9

南彭街道

1

3.3%

60-100

10

南泉街道

1

3.3%

60-100

11

南泉林场

4

13.3%

60-100

12

桥口坝林场

5

16.7%

60-100

13

石龙镇

2

6.7%

60-100

14

石滩镇

2

6.7%

60-100

15

一品街道

1

3.3%

60-100

16

鱼洞街道

1

3.3%

60-100

三、建设要求

森林消防水箱规格:60~100立方米。

不锈钢水箱要求无渗漏,有防止满水变形的加固措施,含进出水孔、排污、溢流口、带锁阀门、物联网液位计、内外爬梯、检修人孔等组装而成。水箱人孔内盖板采用带锁防水防臭密封盖板。符合生活水箱国家现行相关卫生检验标准,不生锈,不长青苔,不漏水、永久保持清洁卫生,安全、稳固。

第四节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

林火阻隔系统是防止火灾蔓延,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治本措施,是森林火灾预防体系的基础工程。按照“全面规划、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因险设防”的原则,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林火阻隔系统。

巴南区已有各类阻隔网186公里(含林区步道、未硬化的公路等),密度为2.25m/公顷。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和《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加快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通知》(渝林防〔2021〕22号)及《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5007-2014)中相关要求,2025年底前,与阻隔网控制面积相对应的长度密度应大于4.7m/公顷,重点林区综合林火阻隔网密度达到5.7m/公顷,巴南区需至少修建199公里林火阻隔网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根据各镇街现有连片森林资源、结合已建的阻隔带系统,通过分析布局、联合镇街实际,重点布局四大山脉、六大林区及各镇街重点林区,结合现有道路,利用现有地形,建设防火阻隔带系统。结合林区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储备林等工程建设,在林区新建输电线路、设备和油气管线时,配套建设生物阻隔带。加强城区周边城市面山阻隔系统建设,防止家火上山,山火入城。

通过新建生物阻隔带、防火公路、防火步道,构建集生物阻隔、工程阻隔为一体的林火阻隔网络。

专栏4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

1.新建生物阻隔带200公里。

2.新建防火公路55公里,改建防火公路23公里,由区交通局组织实施。

3.新建防火步道200公里。

一、生物阻隔带

生物阻隔带由具有抗火性强或低燃烧性的阔叶树种组成,打破高度易燃的针叶纯林林分如马尾松、柏木等的连片性,并与林区路网形成一体的林火阻防体系。

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做到总体规划,逐级控制,高效多功能的“生物闭合圈”;坚持区域分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地适树原则;坚持生态经济原则,防火与经济效益兼顾,以较少的投放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新建生物林火阻隔带的位置主要为山脊、山坡,防火林带宽度应以满足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树种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抗逆性强的乔木、灌木,如木荷、桢楠、油茶等耐火性强的抗火树种。生物阻隔带宽度以可能发生林火高度的2-3倍设置,控制在20-40m范围内。阻隔带内进行森林抚育性质的林下清理,减少林下枯枝、死树、落叶等易燃物,形成林相好、阻隔效果明显的生物林火阻隔带。

根据各镇街现有连片森林资源,结合已建的阻隔带系统,通过现场勘察、结合镇街实际,新建生物隔离带200公里。

二、防火公路

防火道路的建设应尽可能不破坏林区生态环境,同时又能起到在林火发生时快速输送扑救人员和扑火物资到达火灾现场,解决扑火过程中的“无路走、路难行”等问题,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新建防火道路应以原有林区道路、乡村道路为基础通道,综合沿线地形、水文、地质、建筑材料等条件,适当拓宽、铺基,提高其通行、隔火效能;同时结合乡镇道路、乡村道路建设,将其与防火蓄水池、生物防火林带等森林防火设施连接起来,发挥其阻火和快速进入火场的效能,同时又能满足生态保护、森林经营、休闲游览的需要。

林区公路参照《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林业部:LY/5104-98)执行,路基宽度为4.5m,有条件的林区路基宽度可到7.5m,能有效阻挡林火蔓延速度,降低一般森林火灾演变为较大森林火灾的风险。

据各镇街现有连片森林资源并结合已建的阻隔带系统,通过分析布局、结合镇街实际,规划新建防火公路55公里,改建防火公路23公里,均由区交通局组织实施。

三、防火步道

新建防火步道200公里。为新建生物隔离带配套防火步道,与原有道路和步道相连接,形成闭合的林火阻隔网络。修建的防火步道利于护林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巡查管护,在发生火情后方便早期扑救,同时对地表火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同时将其与消防水池、瞭望塔等森林防火设施连接起来,发挥其阻火和快速进入火场的效能,同时又能满足生态保护、森林经营、休闲游览的需要。对没有规划防火公路而需要布设防火步道的林区进行防火步道建设改造,建设标准路宽1.5-2.0m;可在已有的林区步道基础上修整、扩宽、联通,并进行硬化。

第五节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

森林火灾不仅受气候、地理、林相等自然因素影响,更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据统计,全国95%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是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和长期性的任务。按照“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要求,突出宣传重点,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广度,深化宣传实效,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切实发挥预防火灾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防火知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专栏5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

1.新建防火宣传碑80座、宣传牌460块。

2.新建检查站9处,检查站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

3.新建智能防火卡口167处。

一、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1、建立全方位、社会化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强化各级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的宣传教育职能,协调宣传、新闻、教育、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及街、镇和村民委员会,组成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从各条战线、各个层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全方位、社会化的森林防火宣教格局。

2、抓好重点时期防火宣教任务。

每年防火期,组织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并发布禁火令。深入村组、林区和旅游景区等要害地区,加大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及政策、森林火灾典型案例等;加大防火检查力度,全面禁止火源入山。

3、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深入开展森林防火教育进学校、进村镇、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对全民进行森林防火科普知识、火灾扑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的教育,开展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宣传与森林火灾的警示教育,结合普法教育,组织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的培训。录制森林防火宣传片、火案教学片、火案警示片,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宣传教育学习材料。

4、完善防火宣教基础设施设备。

按照《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置规范》(LY/T 2798-2017)要求补充完善宣传教育设施,增加林区的防火宣传牌、宣传碑、智能防火卡口和防火检查站的数量。

二、森林防火宣传碑牌

在巡护较难覆盖区域、进入林区的醒目地段和林农交错地区、沿环山路一线设立防火宣传警示碑,在各个镇街游客集散区设置防火宣传牌,以多种方式提醒和警示人们提高防火意识,遵守森林防火法律法规。

根据《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置规范》(LY/T 2798-2017),并结合《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防灾减灾规划》(渝林规〔2021〕56号)的任务要求,按照重点火险区林区道路沿线的宣传碑(牌)设置密度为每3千米不少于1座(个)、一般火险区设置密度为每5千米不少于1座(个)的标准,增设林区固定防火宣传碑(牌)。新建防火宣传碑80座、宣传牌460块。

三、检查站和智能防火卡口

1.检查站

森林防火检查站是防火期控制林区外来火源最重要的关卡。在重点、成片林区入山路口建设防火检查站能够有效降低林火高发期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综合人口密度、资源面积、林区道路和火险等级等因素,在人员活动较频繁的林区出入口或者是进入重点林区的路口建设防火检查站,强化宣传教育、严管野外火源,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草原火灾。新建检查站9处,检查站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在进入重点森林火险区交通出入口、或森林防火高危期时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增设临时检查站。

标准检查站采用双层砌体结构,并配套相应辅助设施,附属配套工程包括供水、供电、通风等设施建设。检查站设计建设过程必须符合《重庆市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建设规范(试行)》等相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要求。每个检查站配备1-2人,重点时期必须做到24小时不断岗、不空岗,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防火宣传和火源检查,扣留火种并对人员、车辆做好登记。此外,在林火高发期可增设临时检查站,严格检查控制入山人员。

防火检查站建设遵照防火与林政结合、防火与生产结合、专业队与群众结合和从实际需要出发,以“突出功能、因地制宜、资源集约化”为原则,坚持普遍检查与重点设防结合的原则,通过对进入林区内的人员、机动车辆实施检查和教育,有效地控制野外火源进入山林可及时发现森林火险,并进行早期处置。防火检查站建设有利于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发挥管控提示作用。

2.智能防火卡口

智能防火卡口主要是针对进出重点区域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监测,通过传输网络将前端车辆和人员信息实时传回到防火监控预警中心进行监控。智能防火卡口系统可以实现林区内大范围覆盖,宣传工作大大提高,节约人力、物力,也可以“人防”加“技防”的模式共同预防人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升人们对森林火灾的认识和环保意识。提醒人员预知安全,避免意外,通过检测区域内发现的明火,如吸烟、烧烤、上坟烧纸等,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

新建167处智能防火卡口,在未设立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的进山入林重要路口及已建检查站设立智能防火卡口,实现对进入林区人员和车辆自动记录和追溯与宣传提醒。

表4-2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布局表

单位:个

镇街(林场)

检查站

智能防火卡口

宣传碑

宣传牌

合计

9

167

80

460

安澜镇

1

8

6

49

东泉林场


2


3

东泉镇


18

11

31

二圣镇


3


10

丰盛镇

1

6

3

22

花溪街道

1

2


1

惠民街道


6


16

姜家镇

1

6

6

16

接龙林场


1


4

接龙镇

1

17

2

45

界石镇


6

4

16

李家沱街道


0


1

莲花街道


4


5

龙洲湾街道


7

14

11

麻柳嘴镇


3

2

15

木洞镇

1

4


21

南彭街道


11

2

30

南泉街道


12

6

24

南泉林场


2

3

2

桥口坝林场


1

2

3

圣灯山镇


10

6

35

石龙镇

1

10

5

29

石滩镇

1

6

1

11

双河口镇


5

1

13

天星寺镇

1

6


15

一品街道


7

5

26

鱼洞街道


4

1

6

第六节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

按各镇街(乡)任务、数量面积布局、财政资金到位情况,结合各镇街(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各系统建设内容。所有建设内容须在建设期限内实施完成,但每年度的分解任务不做强制要求,可根据实际资金落实情况做适度调整。

表4-3 森林防火规划建设项目进度安排表

序号

项目建设内容

进度安排(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


15%

15%

30%

40%

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1

林火视频监控



100%



2

瞭望塔及配套设施用房


20%

20%

30%

30%

3

无人机巡护服务



100%



森林防火水灭火系统建设



35%

35%

30%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


10%

25%

35%

30%

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1

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

20%

20%

20%

20%

20%

2

队伍装备配备

20%

20%

20%

20%

20%

第五章 机制建设规划

第一节 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机制

1、网格化管理和巡查制度。

2、对望互巡制度。

3、分级响应制度,当森林火险橙色预警时:①防火卡点全面启动;②加强对重点人群、重要林区、林区边缘等重要区域巡查监管;③严格管控农事、祭祀用火,生产作业用火;④区镇村社四级应急队伍强化值班值守;⑤镇街值班领导带头巡查检查。当森林火险红色预警时,按照《巴南区森林防火红色预警响应“十条硬措施”》执行。

第二节 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1、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与毗邻区县、相邻镇街签订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协议,加强协作对接,加强经常性工作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管控进入林区人员,协同做好对方区域火情监测、瞭望信息、巡护信息相互报告,畅通信息共享渠道,联合开展边界野外用火管控等。协议双方互相配合,做到密切联动、信息互通、力量互补、资源共享。

2、村民“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将每十户左右的农户划分为1个联防体,划定防火区域,明确共同履行森林防火义务、管控责任及联保户个体违规野外用火,甚至引发森林火灾后该联保户全体成员户共同承担责任,签订承诺书和“十户联防”责任书,张贴“十户联防”群防群治明白卡,森林防火变少数“单防”为全民“共防”。

第三节 构建协作联动机制

1、建立片区中心库。将全区23个镇街划分为6个协作联动区域,建立龙洲湾、界石、一品、姜家、接龙、木洞6个区级协作联动中心,中心所在地镇街提供合适场地,完成仓库装修改造并落实专门的仓库管理人员。

2、配备中心库物资。由区应急局牵头建设协作联动中心,统一配备共享共用中心库应急物资装备,含风力灭火机、喷雾器、森林消防水泵(40接口)、二号工具、油锯、长柄镰刀、移动水池、水带(40接口)、头灯、帐篷、折叠桌椅、发电机等。

3、明确片区指挥长。龙洲湾、界石、一品、姜家、接龙、木洞6个区级协作联动中心所在地镇街各自明确1名有指挥灭火经验的镇街领导作为片区指挥长,其他17个镇街各自明确1名有指挥灭火经验或参与过火灾扑救的镇街领导为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做好协作联动相关工作。

4、组建协同联动灭火攻坚队。各镇街负责组建不少于50人的基层灭火攻坚队,其中森林灭火一级骨干不少于5人、二级骨干不少于10人、三级骨干不少于30人,除木洞、丰盛、东温泉、安澜、接龙、圣灯山、天星寺7个有专业消防救援队镇街外,其他镇街须配备5-7名专业救援队员,其他人员原则不超过45岁,不能和民兵交叉重合,以有灭火经验、会操作油锯、水泵等装备机具为主,其人员必须固定,可随时参与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各队伍实行“三三制”架构,即:扑火队、扑火分队、扑火小组三级;扑火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1-2名;下设若干个分队,每分队10人,设分队长1名;扑火分队下设3个小组,每小组3人。

5、明确灭火攻坚队队员岗位责任。各镇街按照队员的专业特长,细化明晰每位队员在扑火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务必相对固定,如油锯手、水泵操作手、砍刀手、风力灭火机操作手、喷雾器操作手、二号操作手等,实现每位队员定岗定责。

6、加强攻坚队队员培训。每年由片区指挥长组织联动区域内镇街应急队伍技能培训,所有镇街务必无条件组织全部队员参加培训,引导各级灭火队伍从难从严训练,推动灭火队员对装备从会用、熟用到精用的快速转变,全面克服灭火队员不敢用不会用装备的问题。

7、完善队伍调度机制。由区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下称“区应总指”)负责统筹调度全区森林灭火协作联动队伍,镇街一旦发生森林火灾,镇街主要领导可视情向区应总指电话申请启动区域协作联动。区应总指接电后即刻组织会商研判;研判有必要的,即刻启动响应,该区域内镇街即刻按区应总指命令,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带队,携带物资装备,就近参加联动扑火,到达现场后,由指挥长(副指挥长)第一时间向火场前线指挥部报道并服务指挥部统一调度安排。

第四节 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

1、将森林防灭火工作纳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强化领导干部对防灭火工作的学习和实践、提高领导干部森林防灭火工作水平。

2、借鉴疫情防控岗位人员培训模式,对森林防灭火工作中的指挥人员、作战参谋、后勤保障人员、一线灭火人员、日常巡护人员等各类人员进行分类培训、考试、确保合格上岗。

3、镇街每年组织村(社区)常备应急队伍开展技能培训,力争村(社区)灭火队员熟练操作基本灭火装备。

4、出台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奖励激励力度,建立激励森林防灭火一线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举措,将火灾扑救过程中个人表现、火灾扑救过程中联动区域内镇街灭火队伍表现分别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对火灾扑救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群众等予以表彰奖励;加强对参与火灾扑救中志愿者、群众等特殊群体关爱保障,建立保险保障机制,为其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5、区应急局每年牵头组织1次大型森林火灾演练,各镇街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基于情景构建的森林灭火模拟推演或实战演练,联系镇街区领导督战指导,应急局通过检查、实地观摩等方式,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每季度采取“随机抽取,不打招呼”的方式,随机抽取5-6个镇街进行森林灭火演练,检验队伍实战能力。

第五节 完善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由区应急局统一建立应急物资装备入库管理制度、库存管理制度、出库管理制度、盘点管理制度、回收及报废物资管理制度、日周月检查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值班管理制度、装备人员自动匹配制度等制度,走出片面追求装备完好率误区,狠抓装备训练、管理,谋求人与装备最佳结合,逐步实现应急物资数字化管理。

第六节 实施追责问责机制

参照《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各单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森林防灭火工作全面自查,区森防办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工作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

第七节 用好林长制平台

全面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林长及国有林场场长、网格护林员“3+1+1”林长体系并配套相关工作制度,完善林长制区级会议制度、林长巡林工作制度、林长制工作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林长制区级督查制度、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森林资源损害问题发现与整治工作制度、林长制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林长制区级约谈工作制度、林长办工作规则等9项制度,督促各级林长加强巡林,各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齐抓共管,及时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八节 完善执法查处和核查督查机制

1、根据《安全生产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各责任主体单位在森林防火中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执法查处。镇街充分利用村规民约进行处罚,林业、公安、农业、环保、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处罚权限,加大对野外违规用火处罚力度。

2、林业、应急、公安等部门对设施设备、应急值守、重点人群监管、火源管控等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并限时督促整改,形成工作闭环。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订);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7月16日修订);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2002);

9.《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2002)。

第二节 环境影响分析

森林防火建设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标,土建工程完成后能有力地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木自然生长,辅以其他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能起到涵养水源、净化大气、调节气候和降低噪声等作用。

一、对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影响

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安装、防火道路、生物阻隔带、防火水源地建设等工程在施工建设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作业将排放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工程作业及人工挖掘产生的施工扬尘将影响项目地区的空气质量,并波及周边区域。项目建成后,运营期对区域大气因子影响很微弱。

施工活动还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导致水体含沙量有所增加,水体污染,水质轻微下降。运营期应急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可能发生润滑材料及运输液体泄漏,生产经营人员的生产生活污水可能会使周边区域水体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微弱变化,不会对局部水体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最后,项目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和人员的施工活动使区域的噪音干扰强度增加。进入运营期,施工机械和人员撤离,噪音影响大大下降,仅为短暂性、间歇性噪声。

二、对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规划中相关工程在建设期,对区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缩小了部分动物栖息地面积,破坏和侵占了动物栖息地植被,动物受到施工噪声的惊扰。进入运营期,各类干扰影响逐步减弱、消失。随着植被恢复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植被将逐渐恢复,各种动物栖息地生活环境质量将逐渐好转。

在施工期间,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原有植被被清除,同时,施工扬尘会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效果,影响周边植物的健康。进入运营期,在施工期遭到破坏的植被、物种能有机会开始自然恢复到近自然状态。

三、对景观的影响

相关防火设施的建设可能造成山体局部的视觉影响,但在建设过程中,边坡采取加固和绿化等措施,基本消除了视觉误差,将其景观影响降到了最低。因而项目拟使用林地对该地区的整体景观风貌影响甚微。在施工期时可能形成裸露地、边坡等地表裸露的视觉反差、临时工程与施工现场等与周围景观的不协调,但是这种影响较为短暂,项目建设完成后,所建临时工程将拆除,路基边坡的防护、绿化等将逐步完成,区域周边自然景观也逐渐得到了恢复。

四、对污染物的影响

污染物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项目建设施工期。施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对地表水的污染主要为施工机械排弃的油污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的噪音,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施工材料包装等固体废弃物。

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

一、环保措施与工程措施建设统筹规划

依据协调发展原则,在项目实施前,认真做好施工现场调查工作,充分了解选址及周围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及社区环境情况,结合建设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对易污染环境的施工项目,在施工方案中制定相应具体措施,确保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二、对非生物环境的保护措施

对空气环境:采取洒水和增加对裸露地面的覆盖度来削减粉尘污染。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素质,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废油泄露等污染事件的发生。

对水环境:施工区边坡周围应该用挡护板围护,防止雨水等冲刷施工区后流进周围的水系,对附近水体、湿地等造成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所有废水、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收综合利用,用以巴南区的水环境。

对声环境:在环境噪声现状值较高的时段内进行高噪声、高振动作业,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限制在7:00~12:00和14:00~22:00,尽量降低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形成噪声影响。限制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在施工招投标时,将施工噪声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并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

三、对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将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对区域内陆生动植物将产生一定影响,为削减对区域生境稳定状况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影响面积,把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至最低。

严格把工程占地限制在批准的范围以内。尽量减少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后加强对植被的恢复,尽量为鸟类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栖息环境。同时要降低施工机械噪声,最大程度减少对鸟类栖息环境的噪声干扰。

施工单位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法律的教育,编制环保手册,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预防施工过程中森林火灾和乱砍林木、乱采(挖)植物和乱捕滥猎动物等事件的发生。对工程废物要进行快速、集中处理,坚持集中和实时处理生活污染,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恢复施工区永久和临时占地破坏了的植被,利用原自然植被的建群种进行恢复。地面构筑物周边有条件区域应及时进行绿化工程,达到生态减免、削减及补偿的效果。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施工期间会对施工区域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短期破坏,如建筑材料堆放中的临时占地,基础工程中挖、填土方作业带来的水土流失,土方工程涉及的林木砍伐,施工扬尘及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但随着建设工作的完成,影响会逐渐减弱至最低程度或者彻底消除。运营期的影响均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减轻到最低程度,使巴南区环境不会因为项目建设而发生破坏性的改变,基本维持原有状态。

综上所述,项目在施工期会对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但项目建成后,能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第七章 投资概算与筹措

第一节 概算原则

1.坚持根据实际、实事求是、准确计算、厉行节约的原则;

2.坚持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分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

4.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

第二节 测算依据

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

2、《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计发﹝2014﹞19号);

3、《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林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6、《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7、《工程监理费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发改价格〔2011〕534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10、《重庆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11、《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12、人工费和材料、物资设备采购价格按当地市场现行价格,运杂费计入设备价格中,不另行收费;

13、《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16〕504号);

14、《重庆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标准》(渝价〔2013〕430号);

15、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基本预备费率按5.0%计算;

16、重庆地区工程造林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17、土建工程参照当地近两年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工程造价。

第三节 投资测算

规划总投资9179.98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8373.74万元,占总投资的91.2%;工程建设其他间接费用369.10万元,占总投资的4.0%;基本预备费用437.14万元,占总投资的4.8%。

工程直接费用中,林火阻隔系统建设4600.00万元,防火预警监测建设1370.00万元,森林以水灭火系统建设1290.00万元,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899.00万元,防火队伍建设214.74万元。费用组成详见下表:

表7-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资金概算统计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参考单价(万元)

资金(万元)

资金构成(万元)

建安工程

设备购置

其他

合计




9179.98

7859.00

514.74

806.24

工程直接费




8373.74

7859.00



1

林火阻隔




4600.00

4600.00




1.1生物隔离带

公里

200

15

3000.00

3000.00




1.2防火步道

公里

200

8

1600.00

1600.00



2

预警监测




1370.00

1070.00

300.00



2.1林火视频监控

82

10

820.00

820.00




2.2瞭望塔及配套设施用房

5

50

250.00

250.00




2.3无人机巡护服务

3

100

300.00


300.00


3

以水灭火




1290.00

1290.00




3.1消防水箱

30

15

450.00

450.00




3.2配套消防管网

公里

140

6

840.00

840.00



4

宣传教育




899.00

899.00




4.1宣传碑

80

1

80.00

80.00




4.2宣传牌

460

0.3

138.00

138.00




4.3检查站

9

20

180.00

180.00




4.4防火智能卡口

167

3

501.00

501.00



5

防火队伍建设




214.74


214.74



水泵

16

3.7

59.20


59.20



水带

千米

8000

0.002

16.00


16.00



移动水池

16

0.2

3.20


3.20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

16

0.22

3.52


3.52



灭火水枪(含高压细水雾、脉冲枪)

8

4.28

34.24


34.24



油锯

12

0.195

2.34


2.34



二号工具

8

0.0045

0.04


0.04



安全带

40

0.16

6.40


6.40



点火器

8

0.06

0.48


0.48



割灌机

4

0.26

1.04


1.04



消防铲

8

0.003

0.02


0.02



消防头盔

40

0.15

6.00


6.00



阻燃服装

40

0.15

6.00


6.00



逃生面罩

40

0.0036

0.14


0.14



防扎鞋

40

0.048

1.92


1.92



防燃手套

80

0.0045

0.36


0.36



防烟眼镜

40

0.011

0.44


0.44



手电筒

40

0.015

0.60


0.60



水壶

40

0.004

0.16


0.16



毛巾

80

0.001

0.08


0.08



作训服

80

0.01

0.80


0.80



防火背包

40

0.01

0.40


0.40



皮卡车

4

15

60.00


60.00



车载台

6

0.36

2.16


2.16



对讲机

40

0.165

6.60


6.60



北斗/GPS定位器

4

0.38

1.52


1.52



望远镜

4

0.22

0.88


0.88



急救包

40

0.005

0.20


0.20


工程间接费




369.10



369.10


建设单位管理费

直接费用*1.5%

125.61



125.61


工程质量监理费

建安费*1.5%

117.89



117.89


工程咨询费

直接费用*1.5%

125.61



125.61

预备费




437.14



437.14


基本预备费

(直接费用+间接费用)*5%

437.14



437.14

第四节 资金筹措

积极申请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和镇街自筹解决。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森林防火条例》及有关法规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各级森林防火单位,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发生,保护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林规发〔2016〕178号)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长效机制建设,用以指导全国森林防火工作。《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渝林办〔2018〕19号)、《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防灾减灾规划》、《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加快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通知》(渝林防〔2021〕22号)、《重庆市巴南区林业局森林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指出,要加快构建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火、科学防火、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责任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的综合能力。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以上相关政策法规,为本规划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二节 组织保障

全面强化区、镇(街道)各级党委、政府对森林防火全面负责,行政一把手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把森林防火建设作为当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森林防火工作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把森林防火工作的成效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考评奖惩制度;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科学规范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持林业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指导,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研究森林防火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林业主管部门亲自抓规划落实。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区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支持森林防火工作,帮助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林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做好指导、协调和审核工作,项目建设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镇街负责项目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和建成后运行等负总责。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和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自建资金及日常运行维护资金。建立一批森林防火基本建设示范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三节 资金保障

森林防火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物质保障。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森林防火经费保障机制,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及装备能力建设纳入巴南区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经费,以及专业队伍建设经费和队员待遇经费纳入巴南区财政预算,支持对重点火险区的综合治理,并按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森林防火资金的使用管理、审计监督和项目建设的跟踪检查,保证国家和地方各级投入的森林防火资金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效益。

结合巴南区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森林防火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社会化投入机制。鼓励森林、林木、林地经营主体安排经费用于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的建设。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资金、捐赠物资和技术支持,提高森林防火社会化水平。

第四节 管理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有关森林防火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工作岗位责任制,建立奖励和激励制度,根据工作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工作业绩与个人报酬、晋级、晋职相联系,鼓励先进,充分调动森林防火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对森林防火技术人员、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与周边林业部门的沟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使防火工作步入法制化、正规化道路。

三、执行工程监理制度,确保防火工程建设质量。在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中,严格质量管理,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制、项目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逐步实现森林防火管理科学化、信息系统化,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标准验收。建立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项目法人制,建立健全完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质量事故追究制度和工程违规举报制度,强化质量监督与控制。

五、制定防火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森林防火建设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防火人才培养和防火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现有高等院校、企业等科技力量,实现互相合作和科研资源共享。以研究和实用技术为主,积极开展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重点对森林火险预测预警、扑火战术、扑火效益评估、扑火指挥信息系统、个人防护装备、扑火人员培训等基础和应用课题进行攻关,努力推动科技防火技术发展。

第九章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第一节 生态效益

森林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但是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如森林火灾超过森林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后,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该规划实施后,将可以大大降低该区域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本规划的实施不但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规划区内生物物种及其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物群落地带的特殊性,有利于保护和改善野生生物的生存栖息环境;而且还将充分发挥森林所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调节气候、防止污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火险区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森林资源灾害的损失,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因此,森林防火工作的经济成果,不表现为任何新创造价值,而是由减少灾害的损失来体现。灾害损失主要包括野生动物损失、水资源损失、生态资源损失以及火灾扑救损失等。加上可减少水资源和生态资源等方面的损失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见该工程的经济效益是相当显著的。

此外,森林防火事业是一项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难以用直接的经济价值来衡量的。本规划以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己任,规划实施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区域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从长远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森林所体现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金钱也难以衡量的,所保留下来的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因此,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本规划的实施,其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第三节 社会效益

森林火灾无论是对于环境还是对于社会来讲都是巨大的灾难,森林防火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森林防火工作是保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以及经济进步的主要途径。因此,森林防火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心、民生公益事业,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使全社会提高对森林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了解和认知。并以此为契机,达成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基本共识,进而转化为保护森林的自觉行动。

项目实施以后,可以有效地减少巴南区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本地区的二、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项目的实施期间,可以为当地的群众增加一部分创收机会,不仅稳定了林区的社会秩序,而且还为今后的林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内容上,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林火阻隔系统的建设可与林区旅游道路、健身步道建设相结合,以水灭火设施的建设可与山林灌溉相结合,防火监控的建设可与林区治安相结合,都将使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最大化。不仅促进当地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还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内容的建设将提高防火区内群众的保护意识,使当地的群众意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自觉地投入到护林防火的工作中来。有利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对保持区域的森林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四节 综合评价

本规划与《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进行了有效衔接,充分结合了巴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达到相关规划深度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规划可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巴南区的应急管理水平,推进区域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有效保护好区域森林资源。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是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生态平衡、开展科学研究、丰富人们生活、造福子孙后代的基础。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对当地群众和游客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的实施,有助于森林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规划区的知名度,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规划项目是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规划实施将推动巴南区的可持续发展,融生态、社会、经济多种效益于一炉,集森林防火的预防、扑救、保障和宣教以及生态旅游于一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公益事业。

附表:

1、巴南区林地资源现状统计表

2、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队伍规模、设施现状统计表

3、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建设内容统计表

4、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预警监测系统布局表

5、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预警监测系统布局表-防火瞭望塔

6、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林火阻隔系统总体布局表-生物阻隔带

7、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林火阻隔系统总体布局表-防火步道

8、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林火阻隔系统总体布局表-防火公路

9、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消防水池建设布局表

10、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宣传教育工程建设布局表11、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防火队伍能力建设统计表

12、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进度安排表

13、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分年度投资概算表

14、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投资概算表

附图:

1、巴南区林地资源现状图

2、巴南区森林火险等级图

3、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总体建设布局图

4、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布局图

5、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布局图

6、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防火公路布局示意图

7、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水灭火系统建设布局图

8、重庆市巴南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宣传教育工程建设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