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3164/2022-00265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委农办发〔2022〕11号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2-05-07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3 |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巴南区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巴南区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已经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5月7日
巴南区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重点帮扶镇村和脱贫村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确保过渡期内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使脱贫群众与当地农民收入比例不断提高,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推动衔接政策落地见效。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保持衔接资金投入总体稳定,充分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形成多方投入合力。落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和完善一批政策措施。配合市级开展政策成效跟踪监测和评估。(区农业农村委、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金融发展中心、巴南银保监分局、区人力社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脱贫村发展。编制落实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脱贫村乡村振兴规划,适时调度各项工作。研究细化目标任务,重点抓好稳岗就业、帮扶产业发展、建好工作台账、管好用好衔接资金、用好社会帮扶力量、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开展干部培训、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具体工作。在衔接资金安排、特色产业培育、乡村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落实好区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集团帮扶等工作机制。(区农业农村委、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巴南银保监局、人行巴南中心、区金融监发展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优化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干部群众双向、线上线下结合、部门联动预警机制,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全部纳入监测,确保及早发现、应纳尽纳。严格落实监测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落实好“一对一”监测帮扶责任人并跟踪帮扶。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和动态清零机制。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用好“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区农业农村委、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医疗保障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大力推动脱贫产业提质增效。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区域富民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定期对脱贫产业开展风险隐患研判。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覆盖30%以上的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设施出租、股权投资等新发展模式。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乡土人才留在乡村创新创业。完善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实现共建、共用、共管。持续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金融政策,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消费帮扶,全年实现消费帮扶1.18亿元以上。(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金融发展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强化就业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4927人以上。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更新信息数据,持续开展就业服务。深化拓展巴南—丰都对口协同发展劳务协作,为丰都县提供1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并实现转移就业25人以上。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创建“巴渝工匠”乡村驿站2个,开展“渝能人”、“机械技师”、“巴渝厨匠”品牌培训3000人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落实好脱贫人口就业跨区域交通补助政策,促进脱贫人口外出稳岗就业。多措并举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在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等基础设施方面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落实就业帮扶各类补助政策,引导就业帮扶车间积极吸纳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支持车间拓展销售渠道。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聘用脱贫人口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区人力社保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管好用好资金项目。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台账,加强乡村道路和饮水等公益性资产后续管护,强化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加强到户类资产指导帮扶,推动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完善项目库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评审办法。指导镇街在支持重点进一步聚焦的前提下,确定一批重点项目,争取纳入市级重点项目专项支持。强化衔接资金监管,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区级要公开衔接资金分配结果,镇、村两级要公示公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资金绩效评价。(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深化驻镇驻村帮扶和其他社会帮扶。继续对脱贫户进行联系帮扶。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及我区相关工作通知的要求,切实选好管好用好驻镇驻村干部。有针对性开展驻镇驻村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持续提升工作能力。严格执行下村签到、工作纪实、在岗抽查等制度,驻村干部每月2/3以上时间吃、住、干“三在村”。严格落实派驻单位与驻镇驻村干部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加强驻镇驻村干部的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推动做好帮扶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推进强村富民。健全联席会议磋商、明确重点项目、工作情况通报等机制,深入推进集团帮扶。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发展产业、消费帮扶等方式广泛参与,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倾斜支持涉农镇街专项工作。(区农业农村委、区委组织部、区工商联、帮扶集团牵头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严格考核评估。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方案和考核指标。抓好市对区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重要内容。配合市级开展2022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年度考核评估。完善乡村振兴责任制、考核督查等机制,强化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对21个涉农镇街全覆盖开展暗查暗访,持续跟踪督导整改情况,适时组织暗查暗访“回头看”。(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涉贫涉乡村振兴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引导,营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经验成果,分享巴南案例。(区农业农村委、区委宣传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务实推进乡村建设
(十)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优化完善实用性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制定巴南区乡村建设方案,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健全入库项目审核和绩效评估机制,把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通村组路硬化、入户道路、农村供水等优先纳入项目库建设。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建设示范创建,深入挖掘特色乡建文化,打造乡村建设样板。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和脱贫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乡村建设上水平。(区城乡一体中心、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民政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绿化美化和“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着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技术改造5座。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推动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接续推进“千村宜居”计划,新创建美丽宜居乡村5个,巩固已建好的美丽宜居乡村。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技术指导,完成农村户厕调查摸底工作,全年新建(改造)农村户厕1500户。(区城乡一体中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着力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持续优化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设施布局和建设,建设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0公里,改造危桥2座,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0.26公里、低压线路27.45公里。协调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想注重农村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积极参与“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耕地保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物流配送、“三农”信用、农业农村工作“六大体系”等基础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区农业农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商务委、市邮政管理局六分局、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十三)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健全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区级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动健全区镇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推动公共服务加快下行进村。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下“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强化村规民约的遵守和落实,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着力加强乡村治理人才建设,激励退役军人等参与乡村治理。(区农业农村委、区委组织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模式。依托爱国爱党、乡风文明、人居环境、遵纪守法、示范带动等村(居)民自评体系,年底前50%以上的行政村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格局。把清单制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自治清单、协助清单等“六项清单”,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等各类清单,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深入推进“枫桥经验”重庆实践,进一步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全年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区农业农村委、区司法局、区委政法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对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标准,积极创建国家、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总结提炼花溪街道、二圣镇等地乡村治理工作典型做法,扩大推广面,打造乡村治理工作特色和亮点。开展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持续向市和国家推介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区农业农村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梦想课堂”“家风润万家”等品牌活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开展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优秀乡村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推动区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8%、68%,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
(十七)加强学习研究。持续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汇编》,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以指导和推动工作。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农村现状调查、农村人口趋势变化分析。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区农业农村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政府和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博士工作站作用,借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出台乡村振兴部门“三定”规定,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部门职能调整和机构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振兴系统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镇街分管负责同志专题培训。对全区村支部书记开展轮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精准开展差别化培训。(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日常监管。加强衔接项目资金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委托第三方对2021年衔接资金项目开展内审。认真抓好各类问题整改,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整改不力的既要严肃问责,又要防止以简单问责代替整改落实。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强化上级转办件、群众实名来信件核查力度,扎实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区乡村振兴局、区纪委监委机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加强作风建设。开展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遍访农户活动。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加大问责问效力度。持续开展涉农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落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工作要求,对21个涉农镇街开展专项监督。持续纠治乡村振兴系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减少填表报数、会议活动、发文数量、督查次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区乡村振兴局、区纪委监委机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