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巴南区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2025-04-18
区民政局
[大] [中] [小]

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64号)精神,我局会同区卫生健康委草拟了《巴南区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社会公众广泛知晓内容、正确理解执行,现就《方案》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促进全区“一老一幼”服务健康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64号)精神,区民政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专题调研,同时结合我区实际,紧扣薄弱环节,突出需求导向,草拟了《方案》。《方案》严格落实推陈出新、迭代升级工作要求,立足我区实际、贯彻市级规定、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举措。

二、政策依据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64号)

三、目的意义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人和婴幼儿关爱服务,以健全服务体系、扩大服务供给、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监管服务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

四、核心举措

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一是总体要求。明确2027年建成15分钟服务圈;2029年力争成为全市服务标杆。二是推动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发展。包含11项具体措施: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空置床位利用率,打造示范敬老院;培育民办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医养结合,建立医养联盟,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率;发展康养产业,创建国家级康养基地;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及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扩展老年大学覆盖范围,推进线上教育;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优化长期照护保障政策,强化数字赋能养老服务,建设智慧养老平台。三是加强婴幼儿托育及学前教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支持幼儿园增设托班;发展社区普惠托育,利用公共资源增设托育点,探索“物业+托育”模式;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推动医育融合,建立婴幼儿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防控。四是保障措施。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财税用地支持;加强人才培育,争创服务示范项目;引导社会参与,营造关爱氛围。

五、适用对象、执行标准、时限

《方案》的适用对象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岁婴幼儿。

《方案》的执行标准:一是时效性标准,2027年建成15分钟服务圈;2029年力争成为全市服务标杆。二是明确养老托育具体措施,量化任务核心指标、建设运营标准等。三是明确资源保障标准,强化财税用地支持,完善监管机制等。

《方案》的执行时限为:2025年4月至2029年12月31日止。

六、政策咨询问答

问题一:《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7年,基本建成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和城市15分钟婴幼儿服务圈。到2029年,全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打造重庆城乡便民养老托育服务典范,实现“一老一幼”服务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问题二:《方案》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人和婴幼儿关爱服务,以健全服务体系、扩大服务供给、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监管服务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到2027年,基本建成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和城市15分钟婴幼儿服务圈。到2029年,全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打造重庆城乡便民养老托育服务典范,实现“一老一幼”服务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问题三:《方案》主要从哪几方面体现了迭代升级?

答:《方案》立足政策的精准性、可及性,注重对已有措施进行优化升级。一是持续深化老年食堂建设。依托现有镇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等场所,或利用存量资源改造等,建设老年食堂,积极构建卫生健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服务。二是扩展老年大学服务网络。从镇街、社区、养老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区老年大学设立分校(教学点、教学班),引导老年大学(学校)在社区开设教学点,支持开发线上课程,在电视、手机等终端开放。三是深化探访关爱制度。对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定期探访关爱。

问题四:《方案》从哪几方面注重了改革创新?

答:《方案》注重数字赋能,推动工作机制、方式、手段优化提升。一是优化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福利政策,加强与特困人员护理补贴衔接统筹。二是突出数字化建设,完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资源,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服务需求、服务供给等数据跨部门、跨机构的共享、交换和动态管理。三是注重利用存量设施或闲置资源,培育壮大民办养老机构、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设老年食堂和老年大学、增设普惠性托育服务点。

问题五:《方案》从哪几方面体现了强化协同配套?

答:《方案》坚持多跨协同、各方合力,更好联动部门资源,持续深化“一老一幼”服务。一是全面落实长期照护保障。引入专业评估资源对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能力综合评估试点,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参考依据。二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以医养结合示范区为契机,推动成立巴南区医养联盟,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三是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学需求基础上,开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招收2-3岁幼儿,有条件的可增设托班、开设专区。四是推进医育融合发展。以区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为龙头,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辖区备案托育机构签订卫生健康服务合作协议,打造医育结合联盟。

七、注意事项

一是强化协同联动,避免各自为政。探索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对社会资本参与的激励机制,同时明确准入标准。二是注重服务公平性,实现差异化供给。按照需要向农村地区、老旧社区倾斜资源,防止城乡服务差距扩大。养老托育设施布局需结合人口密度动态调整。三是需求导向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如老年助餐服务、社区普惠托育服务等,优化空间布局、调整服务方式和时间,结合智慧化手段实现个性化服务,加强服务适配性和精准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