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2-00005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发〔2022〕3号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信息产业(含通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2-01-07
  • [ 发布日期 ]
  • 2022-01-14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巴南府发〔2022〕3号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2年1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巴南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112

  


  

  

  

    - 3 -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 6 -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6 -

第二节  存在问题  - 9 -

第三节  发展形势  - 11 -

第二章  总体思路  - 12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2 -

第二节  总体定位  - 13 -

第三节  基本原则  - 14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 15 -

第三章  数字产业化  - 18 -

第一节  新型显示  - 18 -

第二节  智能网联汽车  - 19 -

第三节  智能制造装备  - 21 -

第四节  数字内容  - 23 -

第五节  先进计算  - 24 -

第六节  数字经济其他产业  - 26 -

第四章  产业数字化  - 29 -

第一节  数字+农业  - 29 -

第二节  数字+制造业  - 31 -

第三节  数字+建筑业  - 32 -

第四节  数字+服务业  - 34 -

第五章  数字新基建  - 36 -

第一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36 -

第二节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 38 -

第三节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 40 -

第六章  区域布局  - 42 -

第一节  巴南经济园区  - 42 -

第二节  重庆公路物流基地  - 44 -

第三节  重庆国际生物城  - 45 -

第四节  惠民智慧总部新城  - 46 -

第五节  重庆高职城  - 47 -

第六节  大江科创城  - 48 -

第七章  开放合作环境  - 50 -

第一节  推动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  - 50 -

第二节  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 51 -

第三节  塑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样板  - 51 -

第八章  支撑体系建设  - 54 -

第一节  加快健全数据共享体系  - 54 -

第二节  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 54 -

第三节  持续强化人才供给体系  - 55 -

第四节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 55 -

第九章  保障措施  - 56 -

第一节  落实组织领导保障  - 56 -

第二节  完善配套政策支持  - 57 -

第三节  加强考核监督评估  - 57 -

第四节  营造全面发展氛围  - 57 -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大力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和全光网城市建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0年底,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平均接入速率分别达到156%和100Mbps。第四代移动通信(4G)基站建设数量达到6919个,建成5G基站1979个。电信普遍服务持续推进,全区所有行政村光纤和4G接入实现全覆盖。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超算等领域精准招商,引进大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等项目,形成重庆南部数据中心集群。建立巴南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库,7个项目同步纳入市级重大项目库。腾龙5G巴南产业园开始试运行,腾龙高等级数据中心成为西部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联通南部枢纽完成主体工程,力争纳入重庆市两地三中心规划。

二、数字产业化呈现兴起态势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制定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平板显示与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与无人机等5大重点发展领域,以大数据智能化快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智能化应用,倾力打造成为“制造重镇”和“智慧名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服务、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产业呈现崛起态势,2020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150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49.5%,占巴南区GDP比重的17.3%。巴南区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补链成群,聚集链上企业如惠科金渝、大江美利信等32家,桴之科、理工清研凌创、爱科思等本地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苏州汉朗光电高性能液晶混晶项目补齐了新型显示上游液晶材料供应链,助推惠科液晶面板项目生产量提升至10万片。大力拓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力建设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积极打造重庆5G特色产业基地,构建集5G关键材料、芯片模组、核心器件、终端、软件及应用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形成以腾龙5G巴南经济园区为核心的5G产业集群。

三、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依托农业、文旅业、建筑业等产业现有基础,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化装备普及率、企业智能化改造程度不断深入,制造业、商贸零售、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等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2020年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达153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50.5%,占巴南区GDP比重的17.7%。打造智能制造园,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以惠科金渝、惠科金扬为龙头的200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忽米产业互联网全国总部落户巴南,成功进入工信部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水产养殖监控技术试点、巴南银针茶叶智能化示范项目成功申报市级示范项目,云林天乡景区、丰盛古镇、羊鹿山景区、云篆山荷韵园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智慧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商贸数字园,发展双循环物流商贸数字服务产业,现已入驻京东、顺丰、中通、申通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京邦达智慧物流示范平台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重庆市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加快推进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政务基础设施统建共享、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政务服务协同联动、数字政务配套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形成政务服务专项便民套餐体系,整合简化文书规范,实行“一套材料”和“一表登记”申请,实现“一表登记、信息共享、统一交付”,群众仅跑一次就能办完多项业务。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大幅度提升群众服务体验,提升中心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成立了巴南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建立起宏观战略规划、全局性政策文件和基础管理规范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设立了工业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装备普及、两化融合贯标、科技创新”方面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培育保障,依托高职城打造全市大数据人才教育基地。

  

第二节  存在问题

核心产业链条尚未形成。“芯屏器核网”存在产业链不长、产业群不强、龙头企业偏少、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150亿元,与两江、渝北等发展较好区县还有一定差距。巴南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5G基站建设仍需加强,城市宽带接入能力和农村新接入宽带能力较低,未满足巴南区物联网应用需求。巴南区数字经济关联产业仍处于发展中阶段,“5G产业园”主要产业还是美利信科技、思睿创带动的5G基站相关产业,尚未形成以5G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规模产业发展状态,尚未达到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仍不满足拉升区域经济质量提升的目标。宗申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未做到全区行业覆盖和大部分中小企业覆盖,也达不到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西南区域工业企业和大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高度,大数据企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向传统产业渗透程度不高,应用需求不能有效转化为应用市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数字化人才支撑不足。数字经济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对人才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巴南区高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中高端人才本地化供给不足,人才引进吸引力不强、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架构师、数据挖掘师、算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同时,企业急需既懂数字技术又懂相关业务知识、既有互联网思维又了解传统产业痛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辖区内高等教育资源紧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会企业协同育人等人才培育模式探索不足,人才培养投资不足、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不充分等成为人才培育供给的主要问题。这也造成巴南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基础较弱、数字经济相关的关键技术研发相对滞后、部分尖端技术差距明显、大部分资源主要用于产业后端、对技术研发重视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

数据要素共享体系不完备。巴南区已汇集了公共安全、民生服务、城市交通、城市治理等方面海量数据资源,但目前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趋势判断、因素分析和政府管理等方面,数据市场交易渠道不畅通、数据价值判断无依据、数据权属权益不确定等问题导致数据增值利用效果发挥不充分不完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生态有待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及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安全可控的数据资源交付标准等尚未完全建立畅通,受多级财政、垂直业务管理等影响,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

  

第三节  发展形势

从全球看,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快速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提档升级、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数字科技发展正在对产业结构、组织、服务、形态等产生深远影响,引发产业新变革,重塑区域竞争新格局,各国都把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创新发展、赶超发展和突破发展的新抓手。巴南区积极利用技术产业变革窗口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有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和市内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潜在风险因素、挑战也在增多,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经济社会高质量、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等对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发展必须更加具备前瞻性、引领性和风险可控性。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部署,推动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融合创新,已经成为了引领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省市和兄弟区县纷纷加大布局部署和推进力度,出台有力扶持政策吸引信息企业集聚,西部区域之间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巴南区在推进数字科技发展上,虽然具有一些优势,但与东部发达省市以及市内兄弟区县相比,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资金紧缺、引资引智方面能够谋划的政策工具较为有限,深度影响着企业引进、产业集聚和业态孵化。

从自身看,我区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调整转型的攻坚期、风险挑战的凸显期,数字经济发展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要求把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和引领我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发展首要抓手。但我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迫切需求和重大期望还存在明显差距,存在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创新支撑能力不足、产业人才紧缺、治理手段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招商引资引智政策扶持手段有限等因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溢出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我区要抢抓机遇、抢占先机、破除瓶颈、补齐短板,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新发展,促进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数字新基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为巴南区推进“一区五城”建设、提升巴南发展战略地位和区域发展能级、形成重庆南部新的重要增长极提供新动力支撑。

  

第二节  总体定位

“十四五”时期,按照《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总体部署。发挥巴南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全国,将巴南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辐射力和示范性的“国家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建设以国家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为引领的重庆市数字产业化技术新高地、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

重庆市数字产业化新高地。依托巴南区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基础,充分发挥巴南区优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的科技力量和创新能力优势,完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和成果向巴南区聚集,通过加强布局5G、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巴南区在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领域竞争力,并构建产值达千亿的标志性产业集群。

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不断加深各领域数字化应用,推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数字内容与文娱产业生态、智能建筑产业生态四大产业数字化发展产业生态群,推动实体经济向新业态培育、发展并壮大。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科研人才为主力、激励制度为保障的创新生态环境体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原动力。鼓励原始创新,加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掌控,提升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资源和力量,促进创新平台载体和产业链要素资源叠加,全面推动巴南区数字经济朝更高水平多元化发展。

数据赋能,持续发展。把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持续深化政府数据公开,打造更多数字使用场景,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让大数据赋能更多行业,培育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开启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模式。

应用导向,全面发展。以应用为导向,加快物联网、互联网在传统产业渗透,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数字技术赋能生产、管理、销售、决策等多维度,为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加快应用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产生,实现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开放共享,融合发展。以全球视野、区域协同理念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注重全产业链发展,加速数据、人才、技术、资本等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向巴南区集聚,联合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合作建设。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推动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积极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助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全力打造数字人才教育、数字物流、数据交易、医疗大数据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产业,壮大“芯屏器核网”产业链,提升“云联数算用”要素群,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全力打造千亿级“数智”经济产业集群,建成全市数字产业聚集区。依托巴南区工业基础优势,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成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5年,巴南区将建成较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数字化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数据智能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初步完成,数字经济支撑巴南区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巴南区数字经济总量超过千亿级规模全面进入重庆市第一方阵。

——数字产业化。围绕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计算、数字内容和其他数字产业领域,全力打造千亿级“数智”经济产业集群,“芯屏器核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布局,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力争达到400亿元。

——产业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

——新基建建设。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型,重点推进7个板块、16个专项,预计至2025年投资累积达400亿元。到2025年,建成以新型网络为基础、智能计算为支撑、信息安全为保障、转型促进为导向、融合应用为重点、基础科研为引领、产业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数字经济开放高地。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国内合作,突破制约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营造一流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环境。到2025年,初步打造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国际国内合作的重要节点。

1 重庆市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表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

属性

总体

规模

数字经济增加值(亿元)

303

1000

预期性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5

45

预期性

数字

产业化

数字制造业收入规模(亿元)

196

300

预期性

数字商贸业收入规模(亿元)

100

210

预期性

数字服务业收入规模(亿元)

268

390

预期性

产业

数字化

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55

66

预期性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数(个)

18

50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万个)

500

1500

预期性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480

1008

预期性

农业智能化项目个数(个)

10

22

预期性

新型基

础设施

研发投入强度(%)

2.29

2.6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个)

1

2

预期性

5G基站数(个)

1979

5000

预期性

千兆宽带用户数(户)

3400

20000

预期性

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个)

1560

10000

预期性

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个)

460

8000

预期性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值

≤1.3

预期性

备注:数字经济增加值为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产业数字化增加值总和。

展望2035年,巴南区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成熟期,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居重庆市前列,数字经济总量再迈新台阶。

  

第三章  数字产业化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提升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的综合质效,壮大发展数字内容、先进计算、互联网平台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将巴南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迅捷、未来产业发展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产业精准“强链延链补链”,产业集群从简单集合向产业链充分聚合发展,数字产业化综合发展在重庆市领先的南部重镇。

  

第一节  新型显示

提升新型显示关键核心技术科技研发能力。围绕Micro LED、OLED、和TFTLCD等方向加大技术研发,大力发展中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TFTLCD)和有机发光面板(OLED)生产线,加快促进创新成果孵化转化;鼓励加大对柔性显示屏等下一代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鼓励探索前沿技术研究,加快3D、激光、柔性、量子点、全息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布局。

加快新型显示在平板制造中的应用。持续壮大新型显示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中的应用。积极引进高端偏光片、触摸屏用电子化学品、高铝盖板玻璃、晶圆生产等上中下游核心配套企业,促进产业加速聚集和规模扩张;同时进一步提升液晶材料、液晶光电器件、玻璃基板等基础材料技术水平,持续培育壮大显示面板产业,实现中大尺寸面板质量工艺水平和量产水平,做强液晶面板产业。

建设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大力建设以惠科金扬、惠科金渝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和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推进新型显示器件关键材料、量子点光学材料、液晶显示背景光源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集新型显示上游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绑定、液晶显示模组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将巴南区打造成为重庆市新型显示产业核心生产基地。

专栏1:新型显示重点建设方向

1.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大力发展中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TFTLCD)和有机发光面板(OLED),推进新型显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龙头企业全面向创新企业转型,延伸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为技术研发提供源动力,加快促进创新成果孵化转化。

2.新型显示产业能级提升。依托巴南经济园区,积极引进培育光刻胶、靶材、驱动芯片、显示模组等关键零部件和配套材料企业,做大做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在加强新型显示在新型平板显示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实现OLED和AMOLED面板量产,引进显示面板上游材料、零组件、设备等制造环节,成为重庆市新型平板显示领域创新示范区。

  

第二节  智能网联汽车

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突破发展。重点发展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电动机、发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以兵装集团为主导,整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相关技术资源,聚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创新需求,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机电控、新一代汽车电子电气加固、整车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加强与重庆市新能源和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作,加快硫锂电池新技术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业化;加强硅碳负极材料、石墨烯、新型电机驱动等新技术的跟踪。布局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辅助设备以及燃料汽车系统集成等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关键技术,融入重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汽车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瓶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加强与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智能物联网汽车技术共享平台,汇集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布局建设汽车电子核心产业园。依托巴南区花溪工业园、宗申工业园、界石工业园、界石数码产业园,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引进国内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汽车电子零部件系统总成、车载芯片、车载传感、车载通信以及软件算法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制定鼓励相关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政策,加快提升企业攻关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车载电子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的能力,构建以未来汽车业务为特色的新型汽车电子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发展以整车控制器(VCU)、微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核心技术为核心的电控系统,以自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特色的智能网联传感及决策控制器制造,前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变道辅助等辅助驾驶系统。

专栏2: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建设方向

1.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培育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加快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速度。推动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无线通信、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

2.国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建设。重点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城市大数据智慧充电平台构建与运营,形成重庆市领先的新能源充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

  

第三节  智能制造装备

培育壮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感知、分析、决策、通信、控制、执行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环节,加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索与装配装备、智能物联与仓储装备等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重点推进航天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交通、矿山、工程机械等专用基础工程装备,以及仪表、电气等智能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在巴南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打造1个大数据智能制造装备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1个教学实践基地。征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和重点产品,支持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不低于8个领域的市场化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重点聚焦企业不同阶段智能化升级需求,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相关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的良性发展局面,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推动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应用。一是加大工业机器人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和创新团队,吸引一批整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重点在机械装备、汽车、电子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打造数字化车间。二是布局服务机器人技术链条,引进SLAM、AI芯片、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结合巴南区城市治理智能化需求,研发应用感知更灵敏、运控更精细、应变更灵活、人机交互更智能的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个性化场景定制与产业数字化赋能。三是加强医用机器人技术研发,在重庆国际生物城等区域内引入医用机器人创新研发企业,并布局实际应用,提升医用机器人在医疗保健行业中各项性能。

专栏3: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建设方向

1.航天航空装备。聚焦航空发动机、航空专用传感器、飞控系统、自主导航、自适应控制、感知与规避、高可靠通信等关键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延伸发展C检以上维修、航材分发配送等业务,打造“制造+运营+服务”通航产业体系;加大卫星遥感系统、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基于北斗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领域企业引育力度。

2.轨道交通装备。布局城际快速动车、动车维修等整车项目。加快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超级电容、转向架、齿轮箱、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开发。

3.交通、矿山、工程机械等专用基础工程装备。促进模具、铸锻件、齿轮和轴承等装备基础件领域企业加强与整机企业技术研发,推动密封件、气动元件、紧固件、液压件等紧缺关键基础件制造。

4.仪表、电气等智能装备。以界石仪表有限公司的智能仪器仪表项目为主,加快仪器仪表产品向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配电器、智能控制电器等高端电气产业集群。鼓励轻工业智能装备研发,建设基于食品、饮料等轻工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形成轻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第四节  数字内容

加快数字内容平台建设。推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进程,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等内容的数字资源平台、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数字内容产业创新平台。深入挖掘巴南区积淀的巴文化、抗战文化、民间文化、山水文化等,创作数字文化精品内容,借助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力争实现文物活化,打造巴南特色文化网络名片。

壮大数字内容新业态。加快数字内容装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技术、交互娱乐引擎、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和相关辅助工具的研发。充分运用高校和职教城的人才资源,培育一批工业设计、时尚产业、建设装饰、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数字化企业和平台,与机器人、智能设备、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向技术研发、教育培训、衍生品及服务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依托华熙LIVE、京东海嘉及其他相关企业、平台,壮大互联网广告、数字新媒体、数字出版、数字视听、网络文艺、网络文学、网络直播、游戏动漫、电竞等数字内容新业态。依托重庆高职城及重庆工程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引进大数据培训、数据标注等项目,建设数据服务产业基地,推动数据资源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聚集数据服务产业生态。

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建设。以建设重庆市数字内容产业高地为目标,依托环云篆山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圈,引进游戏、电竞、动漫、影视等多领域资源,落户数字文化重点项目,大力开发文化IP,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吸引众多互联网类、科技类企业入驻,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依托重庆高职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程学院、社会培训力量和科研机构,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创作人才、高端技术人才、集成创新人才和其他紧缺人才。加强巴南区内外数字内容产业合作,引进培育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强企业交流,抱团发展。

专栏4:数字内容重点建设方向

1.新型文化模式。培育数字阅读、数字广告、数字影音、VR/AR游戏、全息展览、文化智能装备等新型业态。

2.产业融合联动。推动动漫游戏与演艺、影视、音乐、电竞、玩具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线下实体书店和线上数字阅读互动发展。

3.文化产业平台。推动巴南云上文旅馆、智慧书城、智慧广电数据中心、文化电商物流等数字文化产业平台建设。

  

第五节  先进计算

积极布局云计算产业发展。依托巴南经济园区,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探索数据中心规模化运营服务机制,积极对接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龙头互联网企业,提供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支持大数据存储和分析基础支撑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支持云计算骨干企业建立面向云计算开发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咨询、培训、研发、商务等公共服务。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基于开发测试平台发展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速向云计算转型,丰富完善办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级SaaS服务。

加快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深入研究混合通信协议的应用。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大数据分析等一批共性技术、业务协同能力。加快建设大数据加工基地,研发新型大数据分析建模工具,打造数据价值评估、数据交易、数据确权、数据中台等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

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丰富公共数据目录,制定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性文件,加快完善基础数据库和部门及行业主题数据库。推进多层级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共享开放,实现大数据在政务共享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城市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联合三大运营商和互联网龙头企业,建设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新一代大数据中心,汇聚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以及物联网平台相关数据,运用数字孪生理念建立与物理世界虚拟映射、同步运行的各类城市态势感知模型,实现城市运行的全景展现与仿真预测。

专栏5:先进计算重点建设方向

1.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重点建设数据标注基地、数据交易平台、腾讯大数据学院项目,建成安全可控的大数据产品体系。

2.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重点推进先进计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3.数字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腾龙高等级数据中心(20000个机柜)、中国联通南部数据中心(3000个机柜),基本完成大规模数据采集、分布式数据存储与处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

  

第六节  数字经济其他产业

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依托环云篆山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圈,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全力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校企合作、校地联动、政企协同”,以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切入点,提供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形成巴南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加强工业软件发展,围绕汽摩、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等重点产业,加快工业软件集成适配优化。面向智能制造应用需求,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生产调度、过程控制、业务管理等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建设,着力引进开发高支撑价值的工业APP企业,形成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的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重点突破研发设计类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生产控制类软件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经营管理类软件。提高嵌入式系统软件向高可信性、自适应性方向发展。

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巴南优势条件,建设腾龙5G巴南产业园、5G应用工业研发基地等产业载体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美利信5G通信基站核心零部件、思睿创第三代滤波器等重点项目,加大与华为、联通等通信巨头合作,构建5G关键材料、芯片模组、核心器件、终端、软件及应用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形成5G产业集群,打造5G通信设备全球化供应基地。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积极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进程,引进和培育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人机物融合智能等人工智能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搭建一批高端研发、产业创新和共性服务平台。加强与重庆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联动,构建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策划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支持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智能感知技术等创新发展,建成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形成国内知名的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打造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加大人工智能在制造、网联汽车、商务、家居等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培育引进一批龙头设计企业,打造射频、模拟和数模混合、功率电子等产业领域领先的设计集群。围绕巴南区数字经济支柱产业需求,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芯片,并推动自主核心芯片研发,打造系统解决方案。重点发展功率半导体、高速互补双极、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等特色工艺,与国内外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共建以IDM(整合元件制造商)模式为主的存储芯片生产线,保持国际先进工艺Foundry(晶圆代工线)的引进。重点推进汽车电子高可靠性和非标准规格要求的特色封装,鼓励发展大功率器件封装和芯片级封装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大力发展大尺寸硅片、陶瓷封装材料等原材料项目,推进产业链协同。

全面推进物联网发展。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打造物联网核心产业集群。鼓励传统行业应用物联网设备,加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据采集,推动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培育。开展信创软件产品安全开发治理建设,完善软件安全开发与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引进信创安全厂商,并依托其开展软件安全公共服务,提升信创关键产品安全加固能力。鼓励本地信息安全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底层安全架构技术创新。推动信创软件应用商店建设,实现可信数字证书发放、上架前安全性测试和软件补丁升级推送。

专栏6:数字经济其他产业重点建设方向

1.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重点开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数字文化产业园、智慧物流项目,培育智能化应用集群,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

2.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园区建立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3.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中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培育、引进中高端集成电路设计机构。大力发展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

4.物联网相关领域。积极发展传感识别、信息传输、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5G+智能家居、5G+4K/8K超高清视频、5G云端智能、重庆物联网仪表研发制造基地,初步形成巴南区物联网产业基础;积极支持工业互联网解析节点建设。

5.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建设可掌控、可研究、可发展、可生产的信息技术应用,初步构建巴南区IT产业标准和生态,使得IT产品和技术安全可控。

  

第四章  产业数字化

  

第一节  数字+农业

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建设全区三农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进农业农村农民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共享和利用,构建全区农业生产数字“一张图”,形成覆盖全区、行业协同、上下互通、共建共享的三农数字化发展格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南·温江)数字农业科技园。

推进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示范区、规模化种养基地的应用,鼓励使用环境气候、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智能监测装备及通风温控、水肥一体等自动控制设备应用,集成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在农作物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等领域打造精准农业示范点。鼓励环境感知、空气过滤等设备应用,集成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疫病疫情精准防控等技术,推进养殖数字化转型。鼓励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打造数字渔场。

完善农产品网络化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融合电商平台资源,在京东、淘宝、供销e家、邮乐网等平台开设巴南特产馆,培育巴南食尚、农禾优选等微商城平台,大力推进巴南农特产品线上营运,提升农产品电商化率;持续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探索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质量溯源、透明供应链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逐步实现一码扫描、全程可溯。

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数字农业农村技术推广。培养和引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示范推广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先进技术,按照数字乡村建设地方标准规范,推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电商产业园、星创天地和科技专家大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建设一批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创新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深化产学研用合作。

数字化提升农村服务质量。一是要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以“渝快办”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开展乡村医生上门问诊、社保办理、养老助残等服务“就近可办”,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建设村民服务掌上入口。构建城市大脑面向村民提供各类智慧民生服务的总入口,涵盖就业、就医、出行、旅游、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公益活动等模块,全面提升农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三是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田间学校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民手机、电脑培训”,提升农村群众互联网意识,让手机、电脑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建设智能化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第二节  数字+制造业

加速制造业集群发展围绕巴南区主导产业,加快技术转型升级,促进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并形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数智”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巴南制造”向“巴南智造”转变。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步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水平。立足重庆国际生物城,推动智飞生物、博唯生物等核心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推动化学药研发过程中数据资源整合与数字化模拟进程,提高化学药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效率,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并缩短新药上市时间。以全国中药知名企业植恩现代中药、伍舒芳为龙头,提升产业链中工艺数字化设计、过程模型化控制、生产可视化管理、产品透明化服务,升级全产业链智造平台。打造数据、知识、算法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管控。以提高“1+3”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打造各类专业服务、公共服务载体和平台,强化载体和平台的服务能力,加快构建面向医药产业的一流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形成国内领先的数字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推动消费品工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家居智造等行业形成集群效应,培育壮大轻工、纺织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如百亚、立泰等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培育5家智能小家电、品牌化妆品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消费类产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意设计成果产业化孵化基地、网络直播基地等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引导家居行业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信息等智能产业开展技术合作,培育发展以智能家居和消费类电子为代表的智能消费品。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与智能化制造,改良优化加工工艺,推动智能家居、纺织服装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消费品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推进食品、家居、服装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力度,着力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行业智造水平。

  

第三节  数字+建筑业

加快建筑业“智慧型”企业建设。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培育并完善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推动BIM技术在建筑企业施工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满足企业多层级管理需求的数据中心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探索大数据技术的集成应用,完善“智慧型”企业建设。

推动建筑业监管与服务数字化进程。推进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数字化审图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等信息共享,保障数据可追溯,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实现项目监管环节和监管内容的标准化、数字化、无纸化。开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环境、能耗监测模式研究,实现对工程现场空气、用水、用电等的实时监测。建立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建筑垃圾的申报、计量、跟踪、结算等数据的实时监控,提升绿色建造水平。

加强建筑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搭建建筑业大数据应用框架,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探索大数据在建筑业创新应用,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充分挖掘大数据在建筑业实际应用价值。加快先进计算相关产业与建筑业融合,改造提升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及软硬件资源,降低信息化成本;开展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研究。加快智能机器人、3D打印技术、智能穿戴设备、手持智能终端设备、3D扫描等设备在建筑业相关环节的应用,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大力推进智慧工地、智慧小区建设,逐步向建筑行业其他环节、其他领域拓展延伸。

  

第四节  数字+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数字商贸业。大力培育网络体验、智慧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新零售发展和智慧商圈建设,依托区内骨干商贸企业和批发市场,加快推动商品数字化、卖场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以及组织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为特征的新零售,开展餐饮、零售、家政等跨界业务融合的智慧服务新场景。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如京东创盟等新零售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做优做强智能物流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车、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持续推进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智能仓储、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运输设备的应用。推进有关部门与大型市场主体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共享云仓、城市末端共同配送等智慧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数字健康产业。围绕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加快研发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头盔、手表、穿戴式骨骼等可穿戴式和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终端设备研发和应用推广。以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家用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为重点,通过与区内医院合作共建介入医疗中心、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网络医院和远程诊疗中心等模式,引进智能床、智能轮椅、康复治疗器械、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区内落地产业化项目,做优医疗器械产业。加强健康医疗海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和信息服务。

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巴南区旅游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推动旅游服务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设施设备和相关人力资源的实时监测与管理,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基础设施普及与应用。持续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乡村、智慧酒店、智慧民宿等建设,支持旅游景区、文化场馆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强化旅游体验,彰显文化价值。通过有效整合旅游和文化、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完善“一机游巴南”服务,为游客旅游全过程全环节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体验;依法依规推动政府与企业间相关数据资源共享等措施,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与监管模式。

专栏7:产业数字化重点发展方向

1.智慧农业。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创建农机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推广适应西南丘陵山地的小型农机,针对经济作物的特色农机,电动、氢能源、新型轮毂电机拖拉机,以及无人驾驶、遥控操作、农机作业质量监测、卫星定位导航、土壤信息快速采集系统、农用机器人、无人机等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提升智能化农机装备覆盖率。

2.智慧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摩托车、消费品工业,推广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消费品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

3.智慧建筑业。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数据实时交互共享和工作协同,实现项目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的标准化、数字化、无纸化。推进智慧工地、智慧小区建设,并向其他领域延伸拓展。

4.智慧服务业。重点加快推动商品数字化、卖场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以及组织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完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智慧交通云平台。重点引进龙头企业,提升生物药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智慧化改造。

  

第五章  数字新基建

  

第一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基站建设标准,加大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推动5G基站共建共享。完善社区5G网络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进区入户,并从城市向乡镇延伸覆盖。推动“千兆城市”网络部署,落实新建商业楼宇、住宅小区等国家光纤到户标准,完善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宽带入户覆盖率。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各类已建信息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在新建信息基础设施中推广应用IPv6,鼓励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重点商业网站、媒体网站等支持IPv6。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设施建设,推动宗申集团运输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强化关键枢纽设施布局。

部署城市运行物联感知设施整合区城管、公安、交警、环保、水利等感知资源和建设需求,统筹推进集约共享的城市运行物联感知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之眼”监控、无人机等系统部署与对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专项数据、重点管理对象的信息普查建档,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挖掘和应用。建设行业级物联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推动视频探头等终端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高效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围绕交通、物流、水利、生态保护、治安防控、安全生产、应急救灾等领域智能化管控需求,率先推进物联网传感设施部署,促进信息数据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提高在线感知、远程管控、应急处置、批量作业等能力。支持物联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物联网感知设施标识、编码标准规范建立和推广。

加快应用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等发展需求,推进建设绿色集约的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鼓励引导存量数据中心智能、绿色集约化发展。聚焦云存储、分布式处理等业务,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加快推进联通、腾龙等高等级机柜的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持续性”为核心理念,从设备选型、产品研发、系统架构、管理运维等方面,最大限度降低PUE值,打造成为西部节能绿色、智能管理、安全可靠、极简交付的低碳数据中心。统筹布局行业应用数据中心,重点建立数据存储中心,组成重庆市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体系。推动边缘计算中心发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布局集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支持通信运营商增强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能力,拓展大数据服务内容。面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需求,推进本地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构建统一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云基础设施服务支撑体系,支撑各部门本地化业务系统快速开发和部署。依托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基础,鼓励重点行业龙头建设工程化平台、中间试验线、检测评价服务平台等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服务平台,构建创新发展支撑体系。

落实信息安全。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统筹建设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推进各行业、领域安全防护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按照重庆市统一部署,打造巴南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网络平台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内容引导管理、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等功能。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建设本行业、本部门的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信息安全防护平台建设,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承载关键业务,构建以风险识别、安全运维管理、安全计算环境为主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系统、公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通报预警和调查处置系统。

  

第二节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积极利用新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完善天地一体化感知智能交通平台,推进重要路段和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开展车路协同网络示范推广,布局建设车联网,建设面向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无人运载工具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专用试验场地与平台。持续推动重要水系防汛、抗旱等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堤防、闸坝、水文观测站等设施融合应用。建设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完善能源大数据中心功能,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微电网和充电桩建设,强化电力、天然气、热力、油品等能源网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推进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广转运中心自动化分拣设施、机械化装卸设备,加快无人仓库、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部署。

加快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产业转型支撑平台,满足巴南区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加速构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动能。培育一批聚焦动摩、电子、消费品、医药等行业领域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支持区内重点产业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不断提升巴南区农业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围绕巴南区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培育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孵化服务平台,积极服务于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成果中试、科技金融、企业孵化等,有效支撑产业转型。

推进智慧城市融合应用。以巴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重点,加快智能中枢建设,部署基于数字重庆云平台的巴南云、巴南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云承载”服务体系;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形成“上云治数综合服务”的智能中枢。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化设备设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的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电商平台合作,探索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动视频监控设施分布向农村延伸,全面提升农村治安防控能力。夯实智慧公共卫生安全及应急设施基础能力,打造智能化应用场景,为传统设施赋能提效。

  

第三节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引领性、前瞻性、原创性基础研究,依托产学研各界力量,持续争取和布局大数据、智能计算、新材料等新兴交叉学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基础前沿研究平台,吸纳国内外一流团队和专家参与,促进产业发展。围绕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需求,推动各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构建以科研装备、科研资源配置、人才培育为核心的科教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培育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应用技术创新提升,以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围绕弥补产业核心技术短板、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聚焦芯屏器核网等产业,搭建一批高端研发、产业创新和共性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优质创新资源集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数字经济原发性创新、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提升产学研无缝对接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部署,突出前沿引领、交叉融合。打造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体系,联合行业龙头和本地高校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布局。依托在区高校及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大数据智能计算、模拟集成电路市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重庆工程学院(南泉校区)、重庆财经学院等高等学府与企业共建学院、共建专业、共建产业联盟、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针对性培养产业科技人才。引培一批聚焦产业融合创新的科技服务机构,通过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可持续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平台和服务机构。

提升科创孵化能力。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支持数字经济创新主体的苗圃-孵化-加速全周期发展。建设巴南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构建全区科研项目、科技人才、企业信息、政策法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科技政务服务数据体系,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应用。全力推动以高品质科创空间和产业空间建设,完善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知识产权、金融等全链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聚焦功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高质量的标准厂房、专业楼宇、人才公寓、智慧网络、孵化平台等设施和服务,推动产城有机融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专栏8: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基础网络建设,完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体系,统筹网络安全监测,具体推动忽米产业互联网项目、运输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巴南区网络态势感知平台等项目。

2.融合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重点加快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动促进基础设施和融合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动能,推动华雄5G时代智慧城、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智慧警务建设工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申通西南地区总部暨电商物流科技产业园、中通快递西南地区智能电商总部产业园、基于京东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电商物流示范平台等项目。

3.创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重点布局基础前沿研究平台和科教基础设施,搭建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如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规划空间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到2025年,完成科学研究领域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形成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和校企合作研究院等。

  

第六章  区域布局

  

第一节  巴南经济园区

“十四五”期间,巴南经济园区将结合“数智”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以国家级数字经济试验园区为定位,立足“数智”经济产业的基础、技术和平台优势,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动重大需求,打造国家级新型特色工业园区和国家级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建设基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大数据云计算、集成电路、5G产业,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达到1000亿元产值。

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引进生产面板龙头企业,力争实现OLED和AMOLED面板量产;重点研制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石墨烯显示屏等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积极推广柔性显示等新型应用,做好第10.5代及以上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线技术攻关;加快培育4K超高清显示图像采滤波、编解码、显示驱动等芯片设计企业和对应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发展8K超高清显示;重点支持发展驱动IC、高端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等面板生产所需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积极发展磁控溅射、光阻剥离、PI涂布等面板制造设备配套项目。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优先发展大数据采集和存储,培育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积极推动大数据实现精准决策、管理与服务,推进大数据行业应用与政务、警务、教育、医疗、交通、工业等领域融合创新,促进数据资源跨行业、跨领域深度融合,加速新应用、新业务、新模式形成。

集成电路产业。聚焦设计领域、瞄准制造领域、拓展封测领域,重点发展满足IGBT等功率器件散热耐压要求的载板焊接、键合、外壳安装、罐封、测试等关键技术。

5G产业。聚焦5G终端和基站核心元器件,重点发展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频材料、射频开关等5G终端射频器件及基站天馈线;聚焦5G后端服务链,推动5G技术、产品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解决方案产业链建设;围绕5G应用解决方案,推动5G技术与场景、产业、园区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融合。

  

第二节  重庆公路物流基地

“十四五”期间,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将以市场为驱动,重点发展电商物流大数据、智慧物流体系等产业,形成电商物流、物流大数据交易的完整物流生态圈,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达到1000亿元产值。

电商物流大数据产业。通过创建创新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促进园区内物流、电商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值;继续完善企业引入培养政策,通过园区内优质的物流大数据和电商大数据服务,吸引更多深入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物流和电商企业入驻;引入和催生一批服务于物流、电商企业的大数据物流、电商业务应用解决方案企业,形成巴南区物流、电商等服务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全国竞争力,辐射成渝双城经济圈,延伸至全国。

智慧物流体系。按照重庆市物流信息平台数据标准体系,依托巴南物流基地和重庆交运集团智慧物流等系统,对标国际、国内公路物流相关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重庆市公路物流标准化服务平台,通过重庆市物流信息平台在重庆市共享共用。从园区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的定位出发,立足巴南区跨境公路班车核心优势,以信息港为载体,联通东盟至重庆的公路物流数据通道,致力于搭建国内国际公路物流数据双循环体系,以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带动贸易产业集聚。

  

第三节  重庆国际生物城

“十四五”期间,重庆国际生物城将构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创新集群、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创建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长江上游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庆国际生物城,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构建以生物药为核心支柱产业,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以专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为支撑的特色“1+3+N”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医疗大数据、智能医疗终端产业,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达到100亿元产值。

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以国际免疫研究院、智翔金泰等重点项目为依托,打造“平台+生态”的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整合市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

医疗大数据产业。创建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促进园区内医疗器械、医药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值;优化完善智慧园区平台,建立多方面可视化监控平台;引入和催生一批服务于医疗器械、医药企业的大数据医疗器械、医药业务应用解决方案企业。  

智能医疗终端产业。继续完善企业引入培养政策,通过园区内优质的医疗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吸引更多深入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企业入驻;支持医药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生产车间建设,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信息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实现生产提质增效。

  

第四节  惠民智慧总部新城

“十四五”期间,惠民智慧总部新城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的先行区为定位,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智慧总部经济,以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智能智造和总部经济为支撑,着力建设智慧总部的坐标地、生态创新的示范地、文旅休闲的先锋地,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达到30亿元产值。

数字内容产业。惠民智慧总部新城将借力高铁东站及广阳岛产业布局,着力补充周边片区功能,围绕“创新”“文化”“生态”三大重点方向,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高端智造、文创文体、大健康、艺术创作、特色总部经济等知名企业和项目。

总部经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依托优良都市生态资源,以智慧城市场景与新经济产业的结合为着力点,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商贸、总部经济、智慧公共服务等。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医疗一体化服务水平;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智慧商圈建设,不断丰富购物和体验数字化场景;持续推进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家政服务业信用平台,实现市民从网络平台查询家政企业信息和家政服务员的身份认证、健康状况、信用报告等信息的功能;推进智慧生态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第五节  重庆高职城

“十四五”期间,重庆高职城将以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切入点,以集聚产业和培育人才为抓手,整合巴南区内高校、企业及人才资源,建设环云篆山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圈、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教育、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打造重庆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和大数据人才培养教育高地,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达到70亿元产值。

数字经济人才教育产业。推动优质院校落地,同时依托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推动更多实训中心落地,进一步完善高职城院校布局。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借助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产业优势,探索引入现代化手段展开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联合重庆财经学院、淘宝大学西南学院、华为ICT实训基地等高校、企业,通过应用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型人才,促进产学研联动联合。采取培育、引进、借智等多元化方式,逐步完善人才队伍保障体系,促进成渝双城人才联动发展,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数字经济人才。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地位,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与联通、华为等大数据企业接洽,全力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实现创新创业载体不低于8万平方米,培育2-3家亿元以上销售收入规模企业。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通过设立巴南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并以联通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数据基础技术、重点产品、服务和应用的发展;同时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类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化上市公司,推动巴南区“数智”经济产业层次和规模体量提升。

  

第六节  大江科创城

十四五期间,大江科创城将开展数字化装备普及行动,促进数字化与本土优势特色制造业深度融合,创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巴南区特色智能产业创新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达到300亿元产值

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宗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建设,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将大江工业园存续的特种车辆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新的园区内整合,以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抓手,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等产品及市场服务,推动摩托车企业有序向高端摩托企业转型升级,构建摩托车原材料生产、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下游市场服务和平台建设等产业链整链发展模式。依托铃耀汽车、宗申、航天巴山、双狮摩托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新能源摩托车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推动现有摩托车企业深化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加强大排量发动机(≥250cc)及冷却系统、供油系统等技术研发,加快面向个性化需求新品开发或承接相关产品订单。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装备,深入实施智能制造,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企业在企业资源、制造执行、供应链、仓储物流管理等环节

专栏9:园区重点建设项目方向

1.5G领域和大数据领域。新建5G通信基站和车载结构件生产制造基地,建设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提供服务。

2.人工智能领域。围绕云端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展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相关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培育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业集群;惠科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汉朗光电高性能液晶混晶项目。

3.智能制造领域。汽摩电子配件氧传感器、5G钠盐储能体、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盒等研发生产项目;加快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为主的多元化科技园区智慧化建设。

4.智慧物流领域。搭建公路物流数据通道,以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带动贸易产业集聚;加快园区物流企业总部主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辅助工程建设,推动园区智慧物流发展。

5.医疗领域。加快3D打印设备及产品的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生产制造数据采集、存储、追溯及分析,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推动数字医疗、数字平台建设;加强医疗领域辅助产品研发生产。

6.其他产业领域。加速健全生产过程中电力、能源等生产过程中保障产业建设,推动园区其他产业数字化进程。

  

第七章  开放合作环境

  

发挥巴南在重庆主城的区位优势,以推动数据跨区域高效流通、提升产业合作能级等为重点,加强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解决区域间数据合作不畅产业合作能级不高问题,在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  推动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

紧密围绕国家赋予成渝两地的试验任务,以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为重点,有序推进数字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多领域应用合作,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打造区域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平台,推进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围绕成渝地区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地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依托重庆国家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优势,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式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递归节点和企业节点及应用系统建设,参与构建西部地区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南·温江)数字农业科技园项目,联动共享优势资源,利用数智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合作交流,在生物医药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协同创新,携手打造两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二节  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东盟国际战略走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探索数字贸易新规则推动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实现和完善口岸功能,加快公路物流基地东盟贸易物流总部基地建设,打造面向东盟及更大范围的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

  

第三节  塑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样板

建设全市数字经济人才教育高地。围绕数字经济人才教育,引进培育一批实训教育机构,依托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淘宝大学西南学院、华为ICT实训基地等原有基础,推动更多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培训机构落地,进一步完善高职城院校布局。开展校企合作培育,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依托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探索引入现代化手段展开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联合重庆理工大学、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工程学院等在区高校与企业,通过应用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型人才,促进产学研联动联合。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持续采取培育、引进、借智等多元化方式,逐步完善人才队伍保障体系,支持在区院校开设更多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促进成渝双城人才联动发展,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数字经济人才。到2025年培育数字经济各类人才3万人次,其中培育校企合作数字经济人才10000余名。

建设国家级数字物流枢纽。围绕数字物流,培育数字化物流企业,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作为我市“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中的公路物流基地,凭借基地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依托京东、顺丰、申通、中通等物流行业巨头持续引进数字化物流生态企业。推动公路物流信息港建设,围绕国际国内,区域分级分层物流运输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智慧化赋能,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物流信息港,拟打造成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汇聚的洼地,搭建国内国际公路物流数据双循环体系,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开发物流场景,依托企业优势,助力物流产业的智能化、智慧化,推动智慧物联网在物流基地的场景应用。开展数字物流跨境贸易,依托东盟跨境公路班车信息平台,实现跨境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增强跨境班车市场竞争力,奠定数字物流跨境贸易基础,以信息平台打通内部流程和物流节点,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用数据交换替代人工沟通,形成一张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物流跨境贸易网。探索数字交易,积极争取市区协同,境内外协作,维护数据安全的原则下,探索数字交易试点,围绕规则、标准、范围、路径、模式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到2025年数字物流产业达到1000亿元产值。

建设全市生物医药“智”造高地。围绕医疗大数据,发展“数字+医药”,依托重庆国际生物城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创建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构建以生物药为核心支柱产业,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以专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为支撑特色的“1+3+N”产业体系。同时,推动医药产业从研、产、供、销全周期全链条的融合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大医药研发、医药产品、医药交易等领域的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医疗”,赋能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加快研发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头盔、手表、穿戴式骨骼等可穿戴式和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终端设备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平台+生态”的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加快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从生产端、销售端、服务端形成医疗的数字化应用,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康养”,通过与区内医院合作共建介入医疗中心、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网络医院和远程诊疗中心等模式,引进智能床、智能轮椅、康复治疗器械、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区内落地产业化项目,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康养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为康养产业赋能。到2025年医疗大数据产业达到100亿元产值。

  

第八章  支撑体系建设

  

第一节  加快健全数据共享体系

加快完成巴南区数据资源池建设,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构建数据要素有效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按照相关标准对区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依托巴南区大数据资源中心,推动公共服务数据资源纳入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体系,实现政务数据资源汇聚集中。积极推动政务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推动社会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对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形成有效补充。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市场体系,推动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以数据的流动引导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协同发展。

  

第二节  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机制,探索构建全链条化的数据产权保护和安全评价机制,研究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治理机制,着力建立数据安全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建立数据“安全岛”,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数据开放共享安全框架,支持企业在合法合规情况下开展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可控地开发利用。推进依法治网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涉密网络分级保护、商用密码应用安全评估等工作,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主动防御、监测预警、安全防护能力。

  

第三节  持续强化人才供给体系

一是继续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引依托专业化第三方高端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引入重点学科、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领军人才;二是积极搭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创新中心等主体,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引育服”机制,释放数字经济人才干事创业潜力。加快引进数字经济领域优秀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重庆市、巴南区人才项目的激励作用,打造优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较好的软性服务,让数字经济人才成为推动巴南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积极搭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发挥好辖区内高校学科资源优势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对接服务机制,提供人企对接、融资合作、学术交流等服务。

  

第四节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政策,强劲优质市场主体健康持续发展动力一是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继续积极推动各类型基金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牵头成立市场化投资基金,引导天使、创业、风险、私募等投资基金加速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域集聚,加大对数字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新业态培育、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布局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新型融资服务方式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落实市级层面建立的科技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制度,争取开展数字企业专利保险试点三是拓宽数字经济企业融资渠道,培育、引导和服务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四是强化平台作用,发挥转贷应急资金的作用,为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贷款支持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落实组织领导保障

发挥重庆市巴南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巴南区数字经济发展各领域的统筹协调,做好试验区建设中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同时,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机遇,整合数字经济资源,打造双引擎,实现联动发展强化有关部门和园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职能配置和职责定位,构建统筹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与数字经济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建设数字经济新型智库,提供决策咨询、智力支撑

  

第二节  完善配套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巴南优势,着力破解数据互通、人才引育服、金融支持等方面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建立健全数据互通共享机制,促进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加快引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释放数字经济人才干事创业潜力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落实市级层面建立的科技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制度,争取开展数字企业专利保险试点

  

第三节  加强考核监督评估

开展针对数字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考核监督,明确考核统计口径,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对有关部门落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目标、指标和任务等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进行科学和动态评估对产业集聚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城市智慧治理等重点任务实施专项督查,确保各项任务取得预期成效

  

第四节  营造全面发展氛围

深化建立巴南区容错纠错机制及安全可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试验区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新业态监管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涉及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的审批流程和服务举措,降低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设立门槛,着力消除阻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各种行业性、经营性壁垒,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激发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贯彻落实人工智能应用法规规章,营造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良好环境利用智博会、亚洲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加强示范案例宣传和成果经验推广加强区内媒体深度跟踪宣传,持续更新发布试验区建设进展、最新成效,引导全社会认知并参与数字经济建设,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