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2-00059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发〔2022〕9号
  • [ 主题分类 ]
  • 国内贸易(含供销)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2-01-26
  • [ 发布日期 ]
  • 2022-01-30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商贸物流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巴南府发〔20229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商贸物流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巴南区商贸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2126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巴南区商贸物流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发展机遇

第四节 面临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发展布局

第四章 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 激发商贸经济发展活力

第一节 优化商旅文体公共设施建设

第二节 提升社区商业品质

第三节 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

第四节 培育商旅文体特色消费新业态

第五节 促进商旅文体融合拉动消费

第六节 积极发展会展经济

第五章 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推动数字商务发展

第一节 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第三节 切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

第四节 创新发展电商新业态

第五节 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经济

第六章 壮大专业市场 提升商贸资源配置能力

第一节 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第二节 提升专业市场服务能力

第三节 推进市场平台系统建设

第七章 提升服务品质 推动住宿餐饮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积极打造美食地标

第二节 加快住宿业发展

第三节 深入推进住宿餐饮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

第四节 推动住宿餐饮业创新发展

第八章 依托区位优势 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枢纽

第一节 优化物流枢纽节点布局

第二节 畅通物流辐射通道

第三节 构建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第四节 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第五节 推动物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第六节 加强物流企业引育

第七节 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第八节 大力发展物流创新业态

第九章重大工程

第一节 国际消费商圈建设工程

第二节 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

第三节 巴南消费品牌打造工程

第四节 商贸物流体系优化工程

第五节 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第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抓好组织实施

第二节 加强政策保障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

第四节 加强招商引资

第五节 加强监测考核

第六节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附表:巴南区商贸和物流“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规划表










《重庆市巴南区商贸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商贸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关于制定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巴南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大政策、重点任务、重要举措,是全区商贸物流发展的重要指南,是全区商贸物流系统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商贸业规模稳定增长。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1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4%;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749.7亿元,年均增长4.54%;外贸进出口总额171.1亿元,年均增长11.1%;公路物流基地市场交易额670亿元,年均增长35%,全市商贸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1 巴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2020年)

商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巴南区积极争取商贸物流扶持政策,引导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商贸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截止2020年,全区限上商贸企业367户(含限上个体户156户),比“十二五”末增加54户。2020年度重点企业(销售超1亿元的批发企业、销售超5000万元的零售企业、年销售超1000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达到109户,比“十二五”末增加44户。

2 巴南区限上商贸企业数量(2015-2020年)

商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积极推进商业综合体建设,龙洲湾、李家沱市级核心商圈加快建设,龙洲湾商圈万达广场、旭辉城、城南未来I33、凤凰城全面建成,万达、旭辉商业综合体成为全市最具人气的商圈之一;李家沱商圈环球时代广场、协信天骄星城、东邦小悦湾、融创金奕时代等部分建成;融汇半岛陶乐街等商业综合体建成开街;建成华盛奥特莱斯、首创奥特莱斯,正在成为国际消费品牌的聚集地。大力培育特色商街,培育万达金街、旭辉乐活城、西流沱小镇、木洞河街、颜龙山水等商业街区,建成鱼洞老街和新京美食街2条区级特色商业街。加快专业市场发展,建成协信汽车公园、华南城酒店用品等多个专业市场,西部汽车城、协信汽车城转型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新建成社区品牌连锁小超市100余家,新建龙洲湾大山村、鱼洞金竹、李家沱美人转、先锋等8个城区菜市场,改造提升鱼洞、莲花、明华、东南亚、民主新村等34个城区菜市场。建成丰巢、中邮速递易等社区末端公共取送点(智能自提柜)150余个。

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并成为全市“1+3”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之一,东盟商品集采城和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建成投用,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常态化运行,佛耳岩港二期码头建成投用。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开通8条线路,实现东南亚中南半岛全覆盖,建立30个海外物流分拨点,构建起以跨境公路运输为主,公铁与西部陆海为辅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内陆国际公路物流枢纽加速建成。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物流业,物流智能信息平台上线运行,西部木材贸易港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顺丰产业园等4个项目建成运营。

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成功引进申通快递、重报冷链物流等20多个项目,京东、顺丰、普洛斯、重庆交通运输集团、重庆公运集团等大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物流基地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市级现代物流集聚示范区,并被命名为国家西部七大货运枢纽之一。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并成为全市“1+3”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之一,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开通线路8条,实现东南亚中南半岛全覆盖并开通中亚线,累计发车突破5000班次,年均增长130%,发运国际标准箱11252TEU,总重约7.5万吨,总货值约29.06亿元。东盟商品集采城和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建成投用,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常态化运行,“十三五”末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区货值101亿元,年均增长320%。货物运输总量持续增长,2020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3952.9万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36%

农村商贸物流体系日益完善。成功创建一个市级商贸强镇——界石镇。积极引导品牌连锁超市进农村,新建成凤梧、重客隆等连锁超市18家。加快乡镇商业中心建设,建成木洞、东温泉、接龙等3个乡镇商业中心。推进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新建木洞第二农贸市场、天星寺雪梨等2个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石龙、木洞栋青等5个乡镇农贸市场。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新培育农家乐60余家。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00个,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开通了覆盖除主城区以外的18个镇街和22个撤并乡镇的“三定”(定点、定时、定线)物流班车,基本实现城市下行商品1天送达农村、农村上行产品1天到达城市的目标。

开放经济不断提升。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十三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588亿元,年均增长11.1%。大力推进内陆南向开放高地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0年,跨境公路班车开行2824班次,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值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20098万美元。成功举办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重庆国际羽毛球公开赛、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等多项大型国际文化、体育赛事。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重庆京东创盟和重庆宗申动力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渝南汽车市场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联系市场,西部国际汽车城获全国二手车百强市场第五名,巴南万达广场被商务部评定为全国首批绿色商场。重庆京东创盟被市商务委评为重庆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重庆京东创盟、重庆永利通供应链(华南城物流)被市商务委确定为重庆市首批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凤梧超市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巴南银针”、“南泉挂面”、“小蜜蜂”、“凤梧”、“晟源维修”等5个品牌被重庆市商务委评为第五批重庆老字号,千禧年大饭店、映山红老火锅店2家饭店被评为国家级钻级酒家。乡村印象观光酒店、小萍鱼庄等被评为星级农家乐,正洋清俪酒店、花房村老火锅等40家餐饮企业被评为巴南特色餐饮名店。

现代商贸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京东亚洲一号全面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48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忽米网全国总部落户巴南,成功进入工信部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巴食荟、巴驿农品等多个“微信电商”、“社交电商”品牌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在淘宝、天猫、京东、美团等网络平台上活跃店铺数达到6398户,产业人数8308人,实现销售25.63亿元。京东商事创新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入驻商事主体数量达到200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假日经济,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商用车博览会,协信汽车公园吸引大批商用车品牌入驻,商用车销售量约占全市的80%。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建成京东、华南城等近70万平方米物流分拔中心,凤梧、中集等建成23.7万平方米的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光大、凤凌等建成标准冷库10万吨,推广使用标准托盘7.6万块、标准物流车辆331辆,年配送量约1.5亿吨。

专栏1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照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目标

2020年完成

1

商业网点面积(万平方米)

1100

1160

2

商品销售总额(亿元)

1300

749.7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00

405.1

4

餐饮住宿业营业额(亿元)

55

43.8

5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亿元)

200

71.6

第二节 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全区商贸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李家沱等老城商圈商业设施陈旧,现有商贸设施和商业网点较为分散,商业环境和氛围较差,不能形成较强的拉动消费的集聚效应。消费者以本地居民为主,对外来消费者吸引力不足,本区中高档消费外流严重。传统商贸企业、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体验式消费还刚起步,实体店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推进。乡镇商业中心建设滞后,农商对接发展不够。区内目前暂无铁路站场,以公路、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为主。物流枢纽间联动能力不足,多式联运组织模式亟待优化。物流企业主要提供运输服务,物流增值服务少。商贸物流业缺乏领军企业和品牌企业,中小微商贸物流企业发展不足,工商、农商、商旅融合发展不够。

第三节 发展机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消费升级的机遇。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稳投资、促消费,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经济循环,我区将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商贸、物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将持续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引领商贸物流相关产业迅速成长。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将为巴南区商贸、物流业发展拓展巨大空间。

商贸业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商贸、物流各领域,有助于我区加快构筑数字商贸经济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商贸、物流经济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改变消费方式,移动消费、数字消费、体验消费等逐渐成为引领商贸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融入我区文化和旅游新发展格局,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将为巴南商贸、物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重大开放战略深入实施,以重庆跨境公路班车为重点的国际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为巴南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带来重大机遇。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政策利好,有利于巴南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布局,有利于巴南进一步发挥区位、幅员面积、生态、发展纵深优势,充分释放发展潜能,促进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遇。“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加快集聚国际消费资源,提升国际消费服务,打造国际消费环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筹我区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优势,主动参与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为我区商贸物流业集聚发展带来新机遇。

第四节 面临挑战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竞争格局日趋复杂。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上扬,疫情导致消费需求被动下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商贸物流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宏观环境。

消费市场持续变化。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商贸业面临供应链重组、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升级的要求。消费市场不断变化,国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新生代消费群体长成,市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需求发生新变化,显现消费分层、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对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主城都市区商贸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状态,巴南区周边涌现出一大批新兴商业载体,如渝中的龙湖时代天街、南岸的长嘉汇与泽科·新泽汇、沙坪坝的U城天街、江北的江北城、北碚的万达广场、渝北的新光天地等,“十四五”期间,重庆商圈发展竞争激烈,在外部分流挤压下,巴南区商业面临激烈竞争。

区内物流体系无多式联运优势。巴南区内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运港口主要依托佛耳岩码头,没有铁路线路。一些货运枢纽没有专业市场配套,成熟的公水、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基础薄弱,局限了巴南区物流网络的联通发展。与周边的果园、寸滩、綦江、南川、长寿、团结村等相比,巴南的多式联运无明显优势,物流方面区域竞争愈发激烈。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围绕“一区五城”战略重点和打造五个千亿产业集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实施商贸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商业业态创新,积极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巴南区现代商贸物流业产业新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努力把巴南打造成为内陆南向开放高地、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聚集区、西部地区国际综合物流枢纽,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南部千亿级商贸物流大区。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市场取向,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商贸物流业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制度供给,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融合创新,协同发展。遵循新发展理念,用新思路、新战略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促进包括商贸物流业内部各行业融合以及商贸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构筑载体,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引导商贸物流业功能集聚,逐步完善产业类型,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壮大商贸物流专业园区,实现商贸物流业的规模发展,打造功能互补、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商贸物流业集聚区。

坚持开放引领,共赢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互联互通大通道、开放大平台、通关体系建设,深化多层次交流合作,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贸易和内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商贸物流经济。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总体战略定位:渝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城市。

——渝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抢抓全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统筹我区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优势,主动参与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我区渝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地位。

——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充分发挥资源要素优势与运营组织优势,发展市场、快递等物流仓储、分拨、配送,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以主城都市区内环高速公路为基础载体,是面向中心城区开展城市配送为主的城市物流通道。定位于货物“快进快出”和“严进宽出,重点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绿色化、精益化发展与创新,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城市。

发展目标:到2025年,商贸物流经济发展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商贸物流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打造渝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城市。

2035年,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突破13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形成现代化商贸、物流体系。

专栏2 巴南区“十四五”商贸物流发展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

2025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1

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亿元)

405.1

600

8.2%

预期性

2

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亿元)

749.7

1205

10.0%

预期性

其中:(1)批发业(亿元)

422.5

700

10.6%

预期性

2)零售业(亿元)

327.2

505

9.1%

预期性

3

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亿元)

43.8

80

12.8%

预期性

其中:(1)住宿业(亿元)

10.1

18

12.3%

预期性

2)餐饮业(亿元)

33.7

62

13.0%

预期性

4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480.0

1008

16.0%

预期性

其中:网络零售(亿元)

135.0

238

12.0%

预期性

5

专业市场交易额(亿元)

334.3

600

12.4%

预期性

6

商业增加值(亿元)

71.6

100

6.9%

预期性

7

限上商贸企业数(户)

367

420

2.7%

预期性

8

进出口总额(亿元)

171.1

220

5.2%

预期性

9

货物运输总量(万吨)

3952.9

5917.5

8.4%

预期性

10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发运国际标准箱(TEU

6354

11250

12.1%

预期性

11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线路(条)

8

11

6.6%

预期性

12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车次(次)

2824

5700

15.1%

预期性

13

跨境铁路班列开行量(列)

-

20


预期性

14

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

-

60


预期性

15

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

-

1.3


预期性


第三章 发展布局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商贸物流业结合巴南区新发展格局,以商旅文体融合发展集聚区进行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建设、改造完善和优化提升,搭建交通节点一体化消费新通廊,着力发展高能级协同发展消费空间新体系,打造生态休闲消费新样板,营造主城都市区品质消费新格局,构筑商旅文消费新高地,构建重庆南部活力消费新地标。

商旅文体融合发展集聚区”包括李家沱街道、花溪街道、龙洲湾街道、莲花街道和鱼洞街道构成的中心城区滨江文旅商业带,以及南泉街道、惠民街道、界石镇、南彭街道、一品街道构成的东部生态商业中心带。

滨江文旅商业带,以巴滨路清水绿岸展示区为核心,联动万达、旭辉等商圈发展,串联汉海海洋公园、西流沱小镇等景区,延伸至华熙国际文化体育中心,融入重庆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突出“生态+滨水”和巴文化特质,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休闲消费,打造“两江四岸”最具亲水性的滨江休闲文旅商业带、大众休闲游憩服务区。

专栏3 滨江文旅商业带发展布局

国际消费核心区(李家沱、龙洲湾、鱼洞、花溪、莲花街道):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主题购物商城等项目建设,发展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电子商务、生活性服务业。巴滨路:突出“生态、亲水、休闲、自然”,重点发展都市休闲旅游消费、高端消费品消费、滨江休闲养生消费。海洋公园、巴滨路休闲经济带、云篆山、南温泉等:重点发展都市娱乐休闲服务业。

特色商业街区:依托西流沱小镇、融汇机车小镇、鱼洞老街、南温泉商业街、花溪河沿线、万达广场、旭辉城、道角1979等,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和培育,将城市记忆、文化创意、生活场景、商业空间有机结合,推进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打造一批商旅文融合发展,线上线下互动,具有巴渝历史文化韵味的特色商业街区(夜市)。

专业市场(渝南大道专业市场带、渝南分流道后汽车服务带):发展汽车、家居等专业市场零售业。

佛耳岩港:发展公水联运物流枢纽。

东部生态商业中心带,紧抓东部槽谷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突出“智慧、创新、绿色、总部”等理念,以“智慧+”为主线,“生态+”和“消费+”为支撑,以智慧高端商贸、物流服务业为引领,打造绿色消费基地、现代物流总部基地,聚焦建设产城融合、功能现代、生态宜居的东部生态商业新城。

专栏4 东部生态商业中心带发展布局

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依托重庆跨境公路班车,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协定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契机,强化陆路运输、公铁联运功能,建设服务西部地区、辐射东盟的“国家级多式联运现代物流枢纽”、“国际公路物流中心”,打造西部地区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依托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海关(公路)监管中心,建设保税仓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甩挂运输、国际物流金融等特色服务,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强化开放平台功能,打造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按照“立足巴南、面向重庆、辐射西部”的思路,以重庆华南城、协信汽车公园、铁公鸡商贸城等专业市场为载体,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为营运模式发展“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批发零售业和电子商务业,培育西部消费品贸易中心。

巴南经济园区:数码产业园发展消费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输等业务,创建重庆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生态区,培育西部消费品贸易中心。界石核心商业区,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电子商务、生活性服务业、新型显示器、大数据、5G、智能装备制造等。

鹿角新城:引进龙湖等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加快高标准、高品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界石、茶园区域人流、商流聚集,打造集宜居、购物、养生、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东部生态商业中心。

惠民智慧总部新城:围绕“智慧+”“生态+”“消费+”,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产业集成等智慧型城市运营基础设施,以建设国际化的总部经济园区、数字化的智能智造园区、集成化的研究创新园区、绿色化的城市人居社区为目标,着力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的先行区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先行区,最终建设成为一座“总部经济城、智慧数字城、科技创新城、生态宜居城”,成为引领国内、面向国际的新型智慧总部新城。


第四章 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 激发商贸经济发展活力


整合商旅文体特色消费资源,联合打造消费精品体验线路,联动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消费便捷程度,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能。

第一节 优化商旅文体公共设施建设

打造巴南消费核心区。重点打造滨江文旅商业带,融入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推进李家沱、龙洲湾、鱼洞滨江片区整体打造提升,配置品质时尚的品牌商铺、名品店、影院、餐饮、休闲娱乐场所等业态,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商务、会议等复合型功能的文商旅综合体,谋划建设融汇半岛旅游码头、东盟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集高端消费目的地与标志性城市景观于一体的顶流消费新地标。东部生态商业中心带。加快融入建设东部槽谷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依托鹿角、界石、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等,坚持“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文化”系统推进,以“智慧+”为主线,“生态+”和“消费+”为支撑,以智慧高端商贸、物流服务业为引领,聚焦建设产城融合、功能现代、生态宜居的国际商贸物流新城。

打造主题式消费场景。统筹规划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时尚购物、特色餐饮、舒适住宿等于一体的商业集聚区,每个聚集区至少引入12家网红店、新零售主题店,形成人气聚集中心。引导企业顺应体验消费发展潮流,加强探索创新,通过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环境景观等方式打造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多元化消费新场景,打造“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去”的消费打卡地。鼓励发展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温泉康养、避暑纳凉、乡村体验为主的旅游体验经济,打造山水特色新兴文旅消费场景。依托旅游商业街、游客服务中心、重要景区(点)及重要交通节点等,布局一批管理规范的特色购物区、购物点,形成精品购物店、品牌特色店、特色购物点、售卖亭、体验坊等购物体系。

积极发展特色商业街。持续推进西流沱小镇等特色商业街区优化培育,着力培育一批集聚效应显著、地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完善、线上线下互动、拉动消费作用明显、商旅文融合发展、具有巴渝历史文化韵味的特色商业街区(夜市),引导区域商业形成新增量。

专栏5 消费场景建设

滨江、滨河文旅消费带。打造李家沱、龙洲湾、鱼洞、木洞等滨江休闲消费带,打造花溪河、一品河、黄溪河沿岸滨河亲水休闲消费带。

依山、依林、依泉文旅消费带。打造铜锣山、燕尾山、明月山观光休闲消费带,依托樵坪山、云篆山、天坪山、圣灯山打造农旅文融合消费带。

特色商业街区。围绕特色美食、文化艺术、康养休闲、民俗节庆、自然遗迹等,推动都和广场、商社汇、铜锣湾—都汇里商业街提档升级。打造龙洲湾商街、木洞河街、颜龙山水、新京广场、李家沱三角碑等以餐饮为重点的特色商业街区。

第二节 提升社区商业品质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推动智能信包箱(快件箱)、蔬菜直通车等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鼓励“物业服务+生活服务”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打通“最后一公里”。

鼓励商业与物业、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区等场景融合,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支持便利店、综合超市、生鲜超市(菜店)、美容美发店、药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等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跨界经营,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租赁等项目,提高便民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特色餐饮、运动健身、保健养生、新式书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促进商文旅融合,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集聚式发展。引入专业社区商业运营商,鼓励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直营连锁商业。鼓励企业以大带小,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小商店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其管理效能和服务供给能力。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标准化改造,推广先进冷链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供应链管理,实行超市化、连锁化经营。

鼓励引导企业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鼓励商协会制定相关标准,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开展技能培训,规范商户经营和服务行为。

第三节 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

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优化完善区--村三级的生活消费品流通、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等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增强农村商贸服务功能,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全面形成以商贸流通企业为主体、以农产品市场和连锁商业网点为基础、以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为支撑的线上线下融合、上行下行并重、农商互联互通、商品高效流通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

大力实施农村商业设施提升行动,整合多方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建设改造一批规模适度的镇级商贸中心,加快乡村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培育和改造提升村级消费网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引导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大型餐饮、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销密切衔接、长期稳定合作的新型农商关系,扩大农副产品直采规模。

推进实施农村地区汽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深入镇村开展品质商品巡展,挖掘农村日用消费品、大家电、家居等市场潜力。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提供餐饮、住宿、亲子、理发、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服务,丰富农村居民服务消费供给。

立足我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等乡村休闲消费产业,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推动农村商旅文融合发展。

第四节 培育商旅文体特色消费新业态

支持企业引进服装、珠宝、电器、钟表、家居建材、体育用品等国际高端品牌,吸引更多设计师及潮流品牌入驻,着力引进首次进入重庆的知名一线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创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美丽经济,积极发展定制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

支持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智慧餐厅,打造新消费体验馆、示范店。鼓励专业市场引入体验中心、定制中心、品牌之家等新兴业态,营造体验式消费环境,增强实体店体验式、全程式服务能力。支持企业在商圈、社区、车站、写字楼、旅游景区等布局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鼓励创建绿色商场(市场)、绿色饭店、钻级酒家。鼓励传统企业电商拓市,开展网上促销活动。加快社区、社群电商发展,促进网络消费下沉社区。引入无接触零售、在线娱乐等新型消费场景,发展无人快递、智慧商店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

利用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发展,通过搭载视频、游戏、娱乐、电子商务、本地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应用,营造全方位、立体化感官体验和消费服务,激发更多信息消费潜力。

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商贸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试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领传统流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发展O2O模式,拓展线上消费市场。

第五节 促进商旅文体融合拉动消费

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创建美食、购物等消费新地标。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实施“吃在巴南”“购在巴南”系列推广行动,联动区域消费资源,开展消费季、消费月、促销日等主题活动。打造提升地标商圈潮购消费、文化娱乐体验消费、社区邻里生活消费、生态康养休闲消费等“住游购娱”多元场景融合的消费业态。发挥节庆活动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发展壮大现有会展品牌,积极承接国家、市级展会,持续打造特色文旅节庆品牌,推动大型节庆活动的产业化,吸引客流,发展会展消费。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消费产品和项目,增加服务性消费供给。

按照“集聚集约、丰富业态、完善配套、优化功能、提升品质、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丰富夜间经济产品,擦亮夜间经济名片。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五夜”生活业态,促进多元夜间消费氛围,促进形成商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和夜市特色街区,积极争创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组织举办各类独具“夜间”特色元素的消费促进活动,引领市民夜间消费习惯。培育发展遍布各社区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支持重点商业场所,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带动夜间消费人气和流量,激发夜间消费潜力。

营造安全友好消费环境。落实消费促进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挖掘居民消费潜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扩大节假日消费。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扎实推进旅游、农业、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

第六节 积极发展会展经济

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会展经济持续发展。配套展览、会议、食宿、购物、商务、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办好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中国商用车博览会等展会活动,举办重庆市菊花艺术展、天坪山赏花节(季)、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文旅消费节会活动,扩大展会节会对消费的带动力。统筹指导和带动各镇街、文旅企业举办相关农文旅节庆活动,围绕四季主题策划,增加现场展示和游客互动环节,增强景点文化内涵,提升游客体验感知,做响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特色会展分场馆建设。推进木洞、丰盛市级传统风貌区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景观提升工程,推进丁雪松故居、客来有菜展对外开放,构建民风淳朴、文化厚重、充满历史印记的民俗文化体验地,形成巴南文化印象,带动商旅文体同步繁荣。坚持以会为主,会议、展览、培训融合发展,通过体制创新,加大会展业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带动会展经济,积极引进有规模、有影响的专业会议、协会和大公司年会,在旅游购物、健康养生、特色乡村消费产品等方面培育一批专业化和品牌化的展会。


第五章 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推动数字商务发展


构建完善以电商物流园区为核心、镇电商孵化中心为节点、村社电商服务点为末端的电商运营网络。探索发展“以销促产”模式,着力实施电商品牌发展战略、人才队伍培育行动,进一步优化电商产业链条。在全区建设2-3个电商强镇,培育发展2-3个电商村,培育一批电商能人,培育市级电商龙头企业,打造网货生产基地。

第一节 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电商物流产业园区,推进京东、顺丰等产业园建设,打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科技研发四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京东商事创新示范园等一系列灵活用工平台,利用大数据筛选成长性好的优质商家,推进外地电商“离岸注册”,做好商务服务,吸引全国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依托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一批有渠道、有规模、有实力、能创新的跨境电商企业落地巴南,形成产业集聚,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推进重庆工业消费品、淘宝大学西南学院、重庆理工职业学院京东产业学院等电商直播基地建设。

加快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区设立综合总部、区域性总部,建设区域运营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支持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片区打造电商平台集聚区。大力培育消费品工业电商主体,做强巴南食尚等本地电商品牌。支持区内电子商务企业创新服务、技术和商业模式,整合各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商龙头企业。支持我区商贸品牌企业开设网上专卖店,建立网络零售终端,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巴南名优特色产品。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淘宝大学西南学院、重庆理工职业学院京东产业学院等平台,借助淘宝、京东优质师资资源,创新推出电商直播、电商经营人才、网商MBA、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线上线下特色课程,加强高校学生、领导干部、企业和电商创业者、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电商、物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二节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不断夯实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与电商的融合度,实施农产品商品化电商化改造行动。建设网销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加强网销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农村电商上行与下行协同发展,扩大农村市场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推动电商产品生产培育,以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强化全区资源整合和品牌共建共享,分类进行产业培育和品牌推广,推进农产品电商标准化建设,从源头深度促进农产品电商品质化发展和打造网货生产基地。

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加强网销农产品分等分级、加工包装、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优化区域电商仓储物流分拨中心,提高区域农村电商集约化、规模化、智慧化水平。

专栏6 农村电子商务提升工程

构建长期稳定产销衔接机制。引导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从松散、短期、易变向紧密、长期、稳定转变。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生产或销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打造全产业链条标准体系。建立覆盖农产品种养加工、检验检测、质量分级、标识包装、冷链物流、批发零售等各环节,国标、地标、企标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流通企业服务质量。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水平。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短板。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产地预冷、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公益性和共享型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监控、物流服务、产销对接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提升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

第三节 切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

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依托保税区及物流通道打造进出口商品新零售业态。推进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国际分销中心,发展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态。依托公路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加快发展对东南亚、中亚等国家或地区的跨境电商物流业务。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体系,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鼓励发展“保税自营+直采”等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第四节 创新发展电商新业态

依托京东巴南特色馆等网上平台,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等方式,探索发展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提升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比重。支持“线上超市”“网上餐厅”“线上家政”“网红带货”等各类生活服务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见屏如面”的生活服务体验,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鼓励发展“无接触配送到家”新模式,繁荣发展“宅经济”。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利用深度学习、智能推理等算法优化推荐引擎与网销产品设计服务,推广应用智能存储系统实现订单周转和库存智能预测,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新技术与新模式。探索发展直播电商。依托华熙消费品直播电商基地,搭建直播选货供应链平台,整合消费品工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网红主播,加快电商与消费品工业、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建设融“创意设计+产业孵化+智造基地+产业联盟+网红营销+体验街区+节会活动+贸易中心”于一体的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集聚区。

第五节 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经济

加快传统商贸数字化转型建设,以应用场景作为出发点,拓展数字技术,汇集大数据资源,赋能传统商贸服务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商业运营、商务管理、便民生活等领域引进前沿数字技术,结合绿色低碳、商圈客流、安全管理等方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现现实虚拟融合一体,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促进数字科技与实体商贸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服务,探索数字驱动商业模式转型,培育新兴业态,支持创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应用。搭建智慧平台、应用智慧设施,增强商贸治理数字化能力,加强商圈服务与便利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导览、智慧停车、数字支付等功能,优化民众消费体验。


第六章 壮大专业市场 提升商贸资源配置能力


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巴南比较优势,全面融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做大做强家居、汽车、冷链食品等专业市场,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节 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以新建和转型升级现有的大型交易市场相结合,盘活优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加强与周边区县的衔接,增强交易市场的对外辐射能力。加快道路、金融等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技术创新,提档升级现有专业市场。推动西部汽车城、协信车时光等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启动协信汽车公园二期建设,推进华南城、铠恩国际数字化建设。搭建专业市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以智慧物流助推专业市场向全渠道平台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等多种集成服务转型。

专栏7 专业市场发展重点举措

打造主城都市区专业市场集聚地。加强规划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依托重庆华南城、协信汽车公园、盈福铁公鸡钢材港等项目,积极承接主城区轻工轻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商用车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转移外迁,打造主城都市区专业市场集聚地。

打造国际商品集中采购平台。依托东盟集采城,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纽带作用,打造集商品展示、集中交易、货品分拨等功能与一体的国际商品集中采购平台。

吸引商家集聚。着力发展总分销、总代理,鼓励巴南企业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国内总分销商、总代理商。推动国际知名消费品和工业品的总代理和总经销在巴南区聚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批零一体化,更好地发挥商贸中心集聚功能。

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改造提升铠恩国际家居名都、渝南汽车市场、西部汽车城、协信汽车公园、华南城等专业市场,推进二手车出口基地建设。

第二节 提升专业市场服务能力

巩固西部汽车城、铠恩国际、协信汽车公园、华南城等专业市场的传统优势,培育品牌孵化、商品外贸、会议会展等新型功能,为商户提供质量标准、信用评价、指数发布、货物融资、广告咨询、旅游休闲等增值服务,切实提高专业市场的服务能力,增强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整合专业市场内的物流资源,优化物流运作方案,集中对市场内各家货物做统一的配送及提高相关物流增值服务,节省经营户物流成本,提高专业市场的竞争力。鼓励批发市场提升单品交易规模优势。

第三节 推进市场平台系统建设

构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网络金融、总部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的融合和集成发展,与信息、物流、展览等相关行业相对接,打造功能完善、机制规范、运作高效、成长潜能巨大的专业市场平台系统,构建由多方主体利益共享的稳健的商业生态系统。鼓励铠恩国际、华南城、西部汽车城等专业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服务设施,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强化配套功能。


  1. 提升服务品质 推动住宿餐饮

  2. 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商旅融合、品牌连锁、互联网思维等途径,提升住宿餐饮服务品质,推动行业品质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第一节 积极打造美食地标

加快特色美食街建设。以美食文化为主题,推动创建一批特色美食街区,优化提升华宇滨江美食街、李家沱美食街、鹿角美食街等的品质;培育打造万达金街、旭辉乐活城、鱼洞老街、西流沱小镇、木洞古镇、新京广场、颜龙山水等特色美食街区。

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支持一批巴南餐饮品牌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一批餐饮连锁企业“走出去”扩张,推动餐饮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指导餐饮企业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鼓励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钻级酒家、绿色饭店、星级农家乐。挖掘和培养巴南“名菜”“名店”,提升我区餐饮品牌的影响力。

大力推进美食与商旅文体创新融合发展。在龙洲湾等核心商圈、木洞河街等旅游景区、美食街区融合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商业空间,实现“业态、形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网红美食地标。

第二节 加快住宿业发展

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引导不同规模、不同档次、不同业态住宿合理布点、规范建设、均衡发展,形成“高端+大众+特色主题”的住宿体系。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在各大商圈、商务区以及社区商业中心,加快品牌培育、引进,加强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型酒店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引导现有的中低档宾馆、酒店进行提升优化,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品牌及管理公司,进一步推进星级酒店、绿色饭店的发展。

第三节 深入推进住宿餐饮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

加强住宿餐饮业与零售、旅游、会展、文娱、科技、物流等相关行业一体联动发展,以“住宿美食+”发展模式推动产业、业态的有机融合。引导餐饮业向上游延伸经营链条,鼓励开展农餐对接、建立示范性原辅料和种植养殖基地或采购基地。推动餐饮企业加快中央厨房体系建设,打造现代智慧餐厨新模式。支持美食与工业密切结合,建设一批原辅料加工基地、美食产业基地。依托东部人文原乡休闲体验区、南部避暑康养休闲体验区和中部乡村休闲体验区等旅游资源优势,开拓品质旅游项目,吸引外来消费,拉动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第四节 推动住宿餐饮业创新发展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支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住宿餐饮业智能升级。重视消费者的大数据分析,大力发展OTA(在线旅行社)、在线酒店、食品外卖、线上订餐等模式,促进住宿餐饮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利用现代科技如机器人、3D全息投影等技术,创新住宿餐饮消费新场景、新面貌,打造一批沉浸式、智慧型酒店、餐厅。

专栏8 住宿餐饮创新发展

积极发展住宿新模式。将文化、旅游、消费、住宿相结合,大力激发住宿业发展活力,围绕“树品牌、创特色、抓服务、建配套、重体验”等关键环节,强化品牌引领,推动提质增效,引导住宿业错位竞争,实现协同发展。鼓励住宿企业利用全息投影、人体感应技术、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的酒店大堂、楼层走道、客房内部等空间进行改造,打造风格多样、现代化的精品客房。依托自然资源,创新主题设计,打造康养主题酒店、全息沉浸式酒店、未来智能化酒店等住宿新模式。

积极发展餐饮新模式。引导传统餐饮企业创新升级,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体验,打造“好吃好看好体验”的新餐饮。引入“美食+新零售”、“美食+文娱”、“美食+科技”等新模式,打造一批网红餐厅。引入文化IP,打造一批主题餐厅;结合各种创意元素打造一批花园餐厅、空中餐厅等特色餐厅。


第八章 依托区位优势 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枢纽


立足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依托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市场、巴南华南城商贸基础,加大对全市批发型消费品市场的整合力度,吸引商贸物流企业集聚,为区域大规模消费需求提供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完善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大力发展面向东盟和周边的公路运输,扩大东盟水产、水果等商品的进口规模,加快建设服务重庆、辐射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城市。

第一节 优化物流枢纽节点布局

根据实际物流需求、现有物流资源,“十四五”时期巴南物流节点布局体系为“一园区二中心”,分别为南彭陆港物流园、界石综合物流中心、国际生物城医药物流中心。

南彭陆港物流园。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依托在建的铁路枢纽东环线,高效串联主城空港物流园、果园港区、重庆国际物流园等其他国家级物流枢纽,推动公路物流基地至佛耳岩港等对外通道项目,加强与珞璜港等水港的联系,积极谋划至綦江、江津综保区等主城都市区南部区县专用公路货运通道项目,开展公路物流基地与第二机场货运通道的研究,着力提升跨境公路班车的覆盖面和吸引力,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加快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和商贸物流企业建设运营,完善仓储物流、加工生产、国际贸易等完整产业链,打造西部地区国际综合物流枢纽。提升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功能,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业态体系,重点推进国际物流西部地区重要分拨中心、主城都市区分拨配送中心建设,打造东盟后台服务基地,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打造为西部地区国际陆港。

专栏9 南彭陆港物流园重点建设举措

强化南彭陆港周边辐射能力。结合巴南区位优势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需求,依托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站加快建设国际铁路货物运输通道;寻求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寸滩港区水运口岸和果园港区、重庆铁路口岸的差异化发展,推动与沿海沿江口岸的通关合作;借助南彭陆港物流园的货物集散优势,依托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国际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增强南彭陆港物流园对重庆市和西南地区的物流辐射能力。

拓展南彭陆港物流中心功能。完善园区综合物流服务功能,除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载、信息交换和处理、金融结算等物流服务功能,还提供培训、咨询、办公、金融、餐饮等配套服务。构建强大信息处理功能,实现物流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增强与海关、检验检疫、企业等部门的连通性。提供高效和便捷的多式联运功能,简易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灵活换装。提升商贸服务和保税功能,借助物流信息和商品信息优势,引导企业组织开展商品交易会,进行产品展览、展示和交易,利用园区物流中心开展商品贸易活动,吸引国际间贸易货物在南彭陆港物流园流转。吸引国内外实力强,市场潜力看好,国际化程度高的跨国企业或者全球性的物流服务企业入驻,增强南彭陆港物流园的腹地辐射功能。

界石综合物流中心。以巴南经济园区内的汽摩、新型显示、消费品产业为基础,着力发展汽摩、电子信息为主体的大宗货物物流,发展支持高端消费品制造的精细化物流。建成服务工业园区、中心城区的综合物流中心。

国际生物城医药物流中心。以重庆国际生物城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轻工轻纺产业为基础,发展生物医药、康复辅具等为主体的大宗货物物流,支持发展生物医药制造的精细化冷链物流。

配送中心。结合1大物流园区和2大物流中心,以全区高速公路网络和干线公路网路为支撑,根据交通基础设施、人口集聚和重点产业布局情况,对邮政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设立N个具备城乡配送功能、主要服务区域生产生活需要的配送型物流网点,建立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实现巴南区物流配送体系的全域覆盖。

第二节 畅通物流辐射通道

优化畅通南向开放通道,强化通道载体支撑,扩大通道辐射范围,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

公路物流通道。加密完善巴南与周边区县的高速公路通道,形成巴南与周边涪陵、南川、綦江等区县的高速公路双通道,全面提升巴南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支撑巴南打造主城都市区南部商贸中心城市。

铁路物流通道。加快推进铁路枢纽东环线建设,有效串联襄渝铁路、渝怀铁路、川黔铁路等对外铁路物流大通道,加强与西部现代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等的有效衔接,全面融入重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体系。积极推进沿江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巴南至长江沿线港口、工业园区的重要集疏运通道,为巴南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陆上门户交通枢纽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路通道。加快推进佛耳岩等专业化港口建设,加快推进“散改集”的应用推广,同步推进港口专用道建设,推进港口与南彭公路物流基地、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站无缝衔接,形成公铁水联运,融入通江达海长江水运网络,打造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

第三节 构建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城乡配送节点合理布局,强化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改造一批城乡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设施,构建以城区公共配送中心、镇街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城乡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高效、便捷、有序、通畅、完备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物流企业共建网点、共享运力、共同优化配送线路,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加快农村交通、邮政、供销、快递等物流系统融合发展,整合站点和运输网络,统筹配送线路和物流时效,开展“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资、农机、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发展农产品产地到销地直销和配送,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有效畅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在巴南已有的公路、铁路以及航道等基础上,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拓展多式联运业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重点发展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推进公铁、公水、铁水、陆空等联运模式有序发展。着力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多式联运组织体系。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运输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支持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鼓励发展多式联运“门到门”、“端到端”运输服务。推进邮政快递领域多式联运发展。

第五节 推动物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商贸物流枢纽经济区。利用巴南良好的商贸物流基础和区域辐射能力,依托南彭专业市场集群、西部陆海新通道“动脉”优势和市级电商基地平台优势,吸引国内外商贸龙头企业在巴南设立西南地区总部和分销中心,拓展线上线下结合交易模式,延伸结算、区域分拨配送等功能,扩大优质商品流通规模,重点发展跨境商品、汽摩配件、二手车、建材、钢材等集散型商品,承接长江经济带的货流商流,衔接川渝黔消费市场,提升商贸市场辐射能级,打造商贸物流枢纽经济区。

促进物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深化邮政、快递企业与农村电商、农村合作社、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深入开发水果、蔬菜、杂粮、茶叶等快递+农产品项目,打造服务农特产品直通车。支持物流企业与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合作,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的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神经末梢”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

促进物流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对接制造业物流服务,释放制造业物流需求,深度融入我区汽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消费品等制造领域,形成覆盖相关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促进物流与高端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汽摩、电子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供应链模式从纵向向横向模式转变,推动制造企业调整供应链组织形式,与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同步化、协同化,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建立两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智慧化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优化物流组织模式,鼓励和支持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释放“互联网+物流”的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发展活力。

促进物流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结合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做好游客接待、在途消费、购物体验等物流服务配套。完善“两泉两山两镇两岛”为重点的旅游线路沿线物流配送网点布局,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增值物流服务。根据“人文游”“温泉游”“乡村游”“都市游”等不同旅游类型和游客群体特征,设计符合游客需求的物流服务产品,保障旅游消费物流服务需求。

第六节 加强物流企业引育

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强重点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国际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强的国际国内物流龙头企业,打造物流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地。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支持本地物流企业面向全国、全球拓展服务网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服务网络广、物流服务水平优、供应链管理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本地物流知名企业。

第七节 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支持物流企业加快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水平控制,实现物流作业的信息化。推进物流信息云平台建设,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

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结合我区工业园区布局,加快制造业物流服务功能社会化,推动供应链需求整合,加快物流服务嵌入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消费品工业等重点产业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服务能力,提升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重构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专业物流供应链服务系统,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应用,建设智慧物流服务系统,联通生产与消费链条,促进供应链协同,实现物流服务流程再造。推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资源高度聚集,支持发展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业态,提升供应链价值增值服务能力。

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依托快速增长的食品和药品冷链市场需求,基于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国际生物城医药物流中心等物流枢纽节点,大力发展肉类、水产、水果、药品等冷链物流;完善南彭保税物流中心(B型)监管场所功能,发展进出口冷链物流。完善分拨、加工、转运等冷链物流设施,吸引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建设面向全市,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区域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加强智能温控、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提高冷链物流效率。

第八节 大力发展物流创新业态

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新业态。加快公路物流信息港和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现代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企业标准化、智慧化项目建设,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导物流企业新增标准化叉车、运用标准托盘、建设标准货架,大力推广定位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条形码、射频标识、产品溯源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仓储分拣系统、智能物流分拨调配系统和智慧末端配送网络等核心技术体系,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大力推广共享仓储、共享运输、共享配送、共享物流设备等模式,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批集“收存寄”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公共物流网点,在社区、学校、企业、医院、机关单位等地加快布局一批智能快件箱终端设备,推行城市集中配送,提高车辆装载率,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专栏10 推动现代物流重大项目建设

供应链物流。建设重庆公运南彭物流园(E区)、大健康产业物流中心、中通快递西南地区智能电商总部产业园等项目。

冷链物流。建设渝运集团南彭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重报生鲜冷链物流园、凯牛实业总部等项目。

电商物流。建设霍氏百利威(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申通西南地区总部暨电商物流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城乡配送网络。依托产销集中区、生活消费集聚区、中转分拨节点,建设一批分拨中心和公共配送中心,建设100个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19个以上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00个以上村级电商快递物流服务站。


第九章 重大工程


聚焦业态、商圈、企业等核心要素,加快培育商贸物流业新供给,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服务生产和服务生活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创商贸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国际消费商圈建设工程

全力打造龙洲湾核心商圈,加快建设辐射綦江、南川、万盛、大渡口、江津等的南部商业中心。加大高端品牌首入店、旗舰店、体验店招商力度,吸引一批时尚品牌、国际消费品牌、国际一线品牌入驻,汇聚顶级消费资源,打造区域消费新地标。以万达广场为核心,联动汉海海洋公园、道角1979、博物馆等周边文旅项目,引导人流、客流汇聚,打造休闲慢节奏时尚步行街。建设“空中二层连廊”,在打造慢行交通的基础上,将商圈内分散的商业中心连成一体,同时营造出契合周边环境的景观和休憩空间。

整合李家沱商圈商业资源,以李家沱转盘-都和广场-马王坪正街构成的商务商业中心为依托,加快建设融汇半岛城市商业集聚区、花溪滨河商业区、燕尾-桃花都市田园综合体、曼哈顿总部经济商业区,改造提升滨江休闲带、渝南大道专业市场带和渝南分流道后汽车服务带,提升区域商业档次和品质,凝聚人气与商气,促进商贸与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形态、生态、文态、业态四态融合的特色商圈,打造辐射南岸、九龙坡的区域商业中心。

加快鱼洞商圈的提档升级改造,开展灯饰提升、广告店招、标识系统、地面铺装、公共设施、城市雕塑、广场节点、绿化提升等环境提升工程,营造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推进华熙国际文体中心“文化演艺集聚区”建设,形成集赛事表演、文化艺术、创意消费、时尚休闲于一体的艺术生活体验区。

加强鹿角、惠民商圈等新兴商圈建设,适度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商业综合体。推进华盛奥莱知名品牌运动小镇、首创奥莱“首创距MAX商城”建设。

第二节 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在现有企业里优中选优,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加大力度支持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孵化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鼓励优势企业整合产业链、完善服务链,开展跨行业、地区和所有制兼并重组、控股和特许经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贸流通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大型品牌连锁企业来我区投资连锁店、采购中心或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到2025年,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60户,重点企业(销售超1亿元的批发企业、销售超5000万元的零售企业、年销售超1000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50户。

支持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商贸物流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微型企业的培育扶持,进一步夯实巴南商贸物流业市场主体根基。充分运用各类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为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融资、信息、市场拓展、电子商务、消费信息发布等服务,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引导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并通过企业间跨界融合创新业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到2025年,培育5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100家特色小店。

第三节 巴南消费品牌打造工程

大力实施商贸、物流业品牌发展战略,综合运用奖励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商贸、物流企业品牌,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为主向以质量竞争、品牌竞争为主转变,促进巴南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数量不断增加。

大力引进知名零售百货、专业市场和电商品牌,提升区域品牌集聚度、时尚潮流引领度,树立巴南商业品牌形象,到2025年,引进国际一线品牌10个以上。大力吸引国内老字号品牌集聚,持续推进老字号认定和培育发展。打响“购巴南”品牌,以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会展中心等为载体,以重要节假日为时间节点,举办突出巴南文化特色,彰显国际化、时尚化、品牌化的“购巴南”系列活动。培育“夜巴南”品牌,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持续举办不夜生活节。

第四节 商贸物流体系优化工程

建设完善高效物流枢纽与配送体系。合理规划布局物流节点,在符合条件的镇街建设配送中心和分拨中心,建设区、镇、村三级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物流节点在多业融合、多式联运、共同配送、智慧物流、公共平台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加快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在集装箱运输、大宗商品交易、汽车运输、电商快递、农产品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专业物流能力强、行业配套功能全、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专业物流中心。

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高效转换,积极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推进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大力发展产品可追溯、在线车辆调度、产品自动分拣、智能快递和智能配货。加强新一代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路物流信息港、京东(重庆)生态型智慧物流园等项目,实现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服务站的设施数字化,形成可感知、可视可控的智慧物流设施体系。建设汇集全区物流信息资源、对接重庆市物流信息平台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第五节 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商贸载体建设,通过新建或回购的方式加强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商业楼宇载体建设。提档升级现有商贸设施,引导商业设施向品质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依托滨江文旅商业带、南部新城、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等,打造一批专业跨境电商园区、物流园区,推进商贸物流业集聚发展。加强智慧零售终端设施、智能末端配送设施、冷链物流末端设施的网络布局。“十四五”期间,建成20个智慧零售超市(市场)、200个无人柜,新建改造提升300个以上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智能终端设施。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我区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建设,完善城市便捷交通路网,提高城区路网密度,打造“内外畅通、东西贯通、多式联通、产业接通、公交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主要商圈、景区、商业综合体与交通站点之间的无缝接驳换乘。加快鹿角隧道、新燕尾山隧道、白居寺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复线桥、黄桷坪长江大桥、渝湘高速扩能、渝赤叙高速、渝黔高速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在区项目建设。加快轨道交通18号线、24号线建设,积极争取轨道交通20号线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推进铁路东环线尽快竣工投用,扩大南彭铁路货运站规模,融入重庆市“米”字型铁路网。强化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提升佛耳岩码头、麻柳港区等专业港口能级。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商业集聚区周边电力电网、通讯网络、消防设施、监控设施、旅游标识、绿化、亮化、污水管网、垃圾分类处理、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和闲置楼宇,建设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加大充电桩(站)建设力度,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

优化城乡加油站网点布局。积极推进重庆公路物流基地、高职城、国际生物城、大江科创城、木洞杨家洞、天星寺、双河口、安澜等城乡加油站建设,不断优化加油站网点布局,提升市场保供能力。

推进实施“菜篮子”工程。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流通节点作用,提升“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加快推进物流基地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推进《重庆市巴南区农产品市场布点规划(2016-2020)》建设,支持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立保供稳价机制,增强协同调控能力。支持现有城乡农产品市场提档升级改造。


第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抓好组织实施

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对巴南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领导、谋划和部署,明确领导职责,强化组织力量,提升统率效力,完善协作机制。建立区级商贸物流工作推进小组,指导相关部门协调全区商贸物流业发展,具体负责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政府投资安排、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组织协调,为商贸物流业发展及重点项目的推进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工作落实。完善组织结构,配备精干专职人员,为加快巴南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节 加强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促进商贸和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商贸和物流业发展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商贸与物流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对投资强度大、建成后纳税额高、社会效益好的标志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商贸物流企业投融资给予支持,加强对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采取培育、引进、借智等多元化方式,逐步完善与商贸物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队伍保障体系。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商贸和物流业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商贸和物流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推进商贸物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机制创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商贸物流业诚信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商贸物流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相关商贸物流业的法规及标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服务环境综合治理,从多方面打造一流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商贸物流营商环境。

第四节 加强招商引资

围绕巴南区千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以商招商、产业资本招商、优势资源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龙头项目,谋划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招商队伍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指导,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强化服务保障,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目标任务,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优化服务软环境,及时解决商贸物流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各个问题,抓好项目落地,切实营造引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投资创业者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节 加强监测考核

加强商贸和物流业统计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健全商贸物流发展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跟踪掌握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基础数据,及时反映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六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多途径引进商贸物流业领域高技能型人才和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人事制度上为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开展再培训和再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重点建设好一批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发挥人才资源使用效益。完善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我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附表

巴南区商贸和物流“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

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

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

1

李家沱核心建设项目

续建

李家沱街道

推进水轮机厂片区、土桥片区、赵家嘴片区商业综合体建设;提升东邦小悦湾等商业业态,引进标志性商业,提高城市品味;完善商圈内人行连通。

2

龙洲湾核心商圈建设项目

续建

龙洲湾街道

推进万达广场等智慧商圈建设,提升京汉凤凰城、嘉瀛尚河等商业业态,引进标志性商业,提高城市品味;完善海洋公园,博物馆等旅游功能;利用博物馆,展会等提高日常人流量;改造提升龙洲湾商街、万达金街,完善商圈人行连通功能,做好二层空中步行道,打造休闲慢节奏时尚步行街。

3

二级农产品市场建设项目

新建

南彭街道

项目拟用地1545亩,投资85亿元,打造辐射西部5省市的总部项目,集展示交易、国际贸易、食品加工、中转集散、智慧冷链、城际配送、休闲体验及二级批发市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商贸服务平台。

4

西部汽车城提档升级改造项目

续建

李家沱街道

建设楼宇市场39.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约17万平方米,二三期项目约22.8万平方米,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楼宇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模式最新、功能最全,集二手车全产业链、全功能配套、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楼宇市场。

5

协信·车时光提档升级改造项目

续建

李家沱街道

项目占地10.3万平方米,其中:一功能区汽车4S店和汽车城市展厅区,地上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二功能区为汽车商业综合体,地上建筑面积为11.94万平方米,目前汽车4S店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

6

铠恩汽车城项目

新建

李家沱街道

投资约10亿元,利用原铠恩国际酒店用品市场251亩土地改造升级建设18万平方米的铠恩汽车城,引进新车、平行进口车、改装车、精品二手车、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业态,打造重庆夜经济消费名片,以标志性建筑和灯饰,汇同灯海、车海、人海,实现休闲观光消费的网红打卡地。

7

融汇机车小镇建设项目

新建

花溪街道

充分利用重庆地区浓厚的摩托车文化氛围以及完善的汽摩产业链,打造以世界级汽摩赛道为核心的机车小镇,引进世界一流赛事,配套相关赛事服务和体育度假硬软件设施,建设集摩托车4S销售店、机车文化俱乐部集群、配改装件研发基地、摩托车博物馆、机车主题宾馆、主题游乐园、机车衍生文化用品商业街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区。

8

丰盛古镇商业文化展示地项目

续建

丰盛镇

提升景观风貌,优化发展茶馆、地方小吃、乡土工艺品销售等业态。启动“墨海”区域水街打造,建设市集广场,打造文化体验地。研发设计文创伴手礼,策划传统大院民宿群建设。

9

道角1979文创产业园项目

新建

龙洲湾街道

对位于道角三村的重庆机床配件一厂进行改造,占地面积约40亩,打造吃、喝、玩为一体的文创园区。

10

水轮机厂文创产业园

新建

李家沱街道

依托水轮机厂老厂房基础,深挖工业文化历史,招商引资打造文创园区,打造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文化休闲消费体验地。

11

凯牛实业总部中心

续建

南彭街道

项目用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打造以车业研发、货运交易、物流服务、汽车展示销售中心、集辐射西南地区的物流、研发、展示、高端配套于一体的公路展示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

12

中通快递西南地区智能电商总部产业园

新建

南彭街道

项目地17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设包括综合办公楼、电子商务中心、中通商业运营中心、电商云仓中心、智能化分拨中心、快运分拣中心、设备研发组装生产车间、区域结算中心等主体工程及公共服务设施、停车场等配套辅助工程。

13

重庆华南城

续建

南彭街道、

界石镇

项目面积约1350万平方米。建设工业原料商品交易中心、现代化综合商贸物流基地、制造业高端集成服务平台、大型综合商贸物流中心。

14

申通西南地区总部暨电商物流科技产园

续建

界石镇

项目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仓配一体产业中心、云仓、西南地区总部、呼叫服务中心、物流科技研发中心。

15

京东亚洲一号重庆巴南物流园二期(A地块)

续建

南彭街道

A地块项目占地107亩,计容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分拣中心、配送中心、中转中心、大件库、中小件库、员工宿舍、食堂和其他配套用房。

16

重报生鲜冷链物流园

续建

南彭街道

项目用地面积约58亩,总建筑面积不低于4.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智能化冷链仓储与分级分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食品分(预)加工与包装中心、生鲜冷链城市宅配中心仓、冷链食品安全检测与溯源中心等。

17

霍氏百利威(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

续建

界石镇

建筑面积不低于16万平方米,容积率不低于1.1现代化高标分拨仓储、商品展示中心、办公区等设施。

18

肉类食品加工厂及冷链物流配送项目

新建

圣灯山镇

项目拟用地约42亩。计容总建筑规模约2.8万平方米。建设办公研发区、生猪屠宰加工区及附属设施,冷链仓储及物流配套区、污水处理站等。

19

中国西部木材贸易项目(一期)

续建

莲花街道

项目一期占地590.42亩,包括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木材(原木及锯材)进口、仓储、交易;原木加工;木业及木制品仓储交易;林木业行业类型博览、交流、会议、展示;木竹制品出口;交通物流;智能化结算与管理;金融和商业保理服务等功能,配以木业交易楼、外商服务楼、木主题公园等建设项目。

20

云林天乡提档升级项目

在建

二圣镇

打造养生养老养心、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景区,达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花果天坪山的效果。将重点进行景区提档升级,包含民宿改造、乡村酒店建设及景区游乐项目、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建设。

21

天坪院子”民宿带建设项目

续建

二圣镇、天星寺镇

主要在天坪山区域开展,创建民宿品牌,开展标准化建设,优化提升沿线环境。

22

圣灯山康养农旅小镇建设项目

续建

圣灯山镇

依托崖线、峡谷、茶海、水体等生态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集避暑、康养、运动、山居为一体的精品文旅休闲山镇、高端康养度假慢镇,成为重庆新山地旅居生活引领者,打造国际山地休闲度假目的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