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2-00062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发〔2022〕11号
- [ 主题分类 ]
- 对外经贸合作;海关;检验、检疫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2-01-30
- [ 发布日期 ]
- 2022-01-30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巴南府发〔2022〕11号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巴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2年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巴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2021-2025)
目 录
第一章 全面开启巴南对外开放新篇章
第一节 回眸“十三五”
第二节 启航新征程
第三节指导思想
第四节战略定位
第五节发展目标
第二章 推动交流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第二节 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第三节 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合作
第四节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第五节 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第三章 拓展开放通道,打造互联互通大枢纽
第一节 推动对外开放通道体系建设
第二节 加快区域内开放通道互联互通
第三节 聚力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第四节 全面提升通道运营水平
第五节 进一步拓展通信信息通道
第四章 提升开放平台,构筑开放高品质载体
第一节 统筹优化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开放平台
第二节 深度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第三节 创新打造服务外包“3示范区+1基地”
第四节 实施口岸建设与完善行动
第五章 发展开放经济,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第一节 全面扩大产业开放
第二节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第三节 优化升级货物贸易
第四节 全力打造外资集聚地先行区
第五节 培育壮大外向型市场主体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项目保障
第三节 完善政策体系
第四节 夯实人才支撑
第五节 优化开放环境
第六节 营造良好氛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关键时期,也是巴南区聚焦国家、重庆区域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内陆南向开放高地,不断拓展开放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时期。通过深化开放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巴南区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助推巴南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特此,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巴南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全面开启巴南对外开放新篇章
第一节回眸“十三五”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引领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巴南区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呈现稳中有快、快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内陆开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开放通道不断拓展。重庆跨境公路班车拓展至8条运输线路(东线、东复线、中线、西线、亚欧线、重庆-新加坡线以及中亚线2条),实现中南半岛全覆盖和中亚部分国家覆盖。截至2020年底,班车共计发车5001车次,总货值约29.06亿元。同时,依托建设中的铁路东环线、重庆南站、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等,加快构建以跨境公路运输为主、公铁与陆海为辅的公铁水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
开放平台不断完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并成为全市“1+3”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之一。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填补了渝南无保税设施的空白。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于2019年12月通过海关验收。在经贸通道建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拓通道端市场,具有集东盟卖全国,采全国销世界功能的东盟集采城开业运营。重庆国际生物城、巴南经济园区、重庆高职城等平台实现错位发展、提质增效。
开放经济不断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达到9.1万户,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171.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约11.03亿美元。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摩托车及零部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汽车二手车出口等一批试点试验落地巴南,外贸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开放交流不断深化。与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等国家地区开展双向经贸交流合作及考察活动,出访国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43%。国际友城从无到有,增至1个。与广西百色市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功举办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等大型国际文化、体育赛事,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巴南城市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实现双提升。
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居环境等全面改善。全国首创“政务+邮政”合作,开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上门接”先例。巴南“智慧政务”获评全国政务服务“服务优化金流奖”,在智博会上获评“2020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巴南整体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对全区开放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专栏1 “十三五”巴南开放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属性 |
2020年目标 |
2020年 完成 |
1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预期性 |
100 |
171.1 |
2 |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 |
预期性 |
高于全市 平均水平 |
— |
3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累计) |
预期性 |
【15】 |
【11.03】 |
4 |
实际利用内资(亿元,累计) |
预期性 |
【1600】 |
— |
备注:①带【】为五年累计数;②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019年完成额为2.29亿美元,2020年完成额为1.73亿美元;③实际利用内资,市统计局自2019年2季度起不再统计各区县完成情况。
同时,巴南内陆开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放通道发展不足。主要是由于重大交通规划建设滞后、跨境公路物流统筹力度不够、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始发端缺乏口岸功能、全市公铁空水物流信息集约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对公路运输方式效果发挥不好,集货能力较弱等因素所致,目前巴南以公路、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为主,对外综合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多式联运优势无法发挥,制约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开放平台效益不足。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东盟集采城等平台成立时间不久,产生效益不高。开放型经济质量不高。巴南开放领域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有待加强,农业领域“走出去”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具有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主体还比较缺乏。开放交流合作受阻。受疫情影响,“走出去”和“引进来”进程放缓。开放环境有待提升。“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服务意识、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第二节启航新征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巴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一、发展机遇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跑”。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各领域,全球科技、场景、产业变革同步推进,世界各国站在科技革命的同一起跑线上,为我国进入国际科技前沿创造条件的同时,有利于倒逼巴南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为巴南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巴南区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开放战略点亮经济发展“新航标”。我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中新合作再上新台阶,“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签订,“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深入推进,将为巴南带来“新投资”、“新消费”、“新外贸”、“新产业”四大新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启动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必将助力成渝地区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巴南通过深化与遂宁、泸州、成都、广安、达州等地协同发展,找准与双城经济圈城市在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综合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重点产业协作方向,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大产业配套协同、科技创新协同力度,将为巴南进一步开放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驶入“快车道”。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聚焦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口岸、开放主体、开放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巴南将乘重庆全方位开放之风,及早布局,统筹规划,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翻开“新篇章”。“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因地制宜引导主城都市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有利于巴南进一步发挥幅员面积大、生态条件好、发展纵深位居中心城区之首的优势,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成为重庆南部新的重要增长极。
巴南“一区五城”和“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绘蓝图”。基于国家、全市赋予巴南的责任与使命,立足巴南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巴南提出“一区五城”战略重点,即:全面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南部新城、重庆重庆高职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和大江科创城。聚力打造千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千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千亿级“数智”产业集群、千亿级生态创新产业集群。巴南的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服务能级将进一步提升。
二、面临挑战
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国际环境复杂,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贸易壁垒增加,严重制约全球贸易投资的增长,部分逆全球化思潮盛行,对巴南开放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新冠疫情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疫情大流行给供给端和需求端造成显著冲击,全球供应链被阻断,企业生产、民众消费受限制,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大幅收缩。疫情防控措施对涉及实体互动如零售贸易、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带来重大冲击。巴南“走出去”和“引进来”均受到阻碍。
地方发展步入区域竞争大时代。巴南毗邻城市开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之间的政策红利日益趋同。巴南目前是重庆主城九区中,尚未在自贸区覆盖范围内的区之一,开放政策、开放平台与自贸区内其他区县相比处于弱势,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过程中,市场、资源、人才、引资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各大城市和区县争项目、争投资、争资源等日趋激烈,产业同构、产能过剩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
第三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深挖巴南区内陆开放新潜力,主动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发挥巴南新优势,遵循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以“一区五城”和“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为引领,实施推动交流合作、拓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发展开放经济行动,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布局和体制机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力建成内陆南向开放高地。
“十四五”时期,巴南对外开放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实现服务全局与发展自己的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推动。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的变革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改革定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寻求关键突破,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加快开放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更好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引领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优势和培育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
坚持统筹推进。增进改革协同,确保上下对标、左右协同、步调一致。围绕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促进交通、物流、商贸等深度融合,以内陆开放高地引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以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支撑内陆开放高地。
坚持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巴南独有的区位优势、土地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加快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努力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第四节战略定位
巴南的总体战略定位:东盟之桥 支点巴南。
以巴南通道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为基础,提出与其他区县发展具有差异化比较优势的战略定位,打造出着重面向东盟开放的“东盟之桥,支点巴南”。
巴南区具有南彭B保、铁路东环线南彭站、佛耳岩码头等物流枢纽,相比其他区县具有连接东盟的通道优势。巴南包含“一区五城”和“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重点,具备与东盟产业优势互补的战略优势。RCEP、中欧投资协定、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巴南具备与东盟发展贸易的政策优势。因此,巴南区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聚焦东盟、连接欧盟、辐射西部、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为原则,构筑起最值得期待的开放高地示范区、成渝地区能级提升最具潜力的未来活力区。
打造成为“东盟之桥”——通过加强与东盟的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和人员互动,将巴南打造成面向东盟的桥,通过巴南这个桥,让面向东盟开展业务的企业在巴南聚集、在巴南就能得到完善的贸易服务,让西部地区货物通过巴南运往东盟、让东盟的货物从巴南分拨至西部省份。
打造成为“支点巴南”——两层含义:一是东盟的支点。以RCEP吸引东盟、中国和欧盟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落户巴南,为中国和欧盟企业进入东盟市场、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贸易服务,让物流基地成为中国和欧洲企业撬动东盟市场、东盟企业撬动我国市场的支点。二是长江核心支点。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依托,充分发挥“五方战略合作”机制作用,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结构,做强产业集群,集聚更多企业、项目、人才,加快构建西部最全最强生物药产业链,更好支撑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聚集区。
第五节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全区对外开放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5年,巴南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带动作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基本形成以南向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主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建成内陆南向开放高地。
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协作联动更加深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合作更加密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市“一区两群”协同联动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通道内外畅通。开放通道进一步拓展,构建完成南彭公路枢纽与水运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的多式联运转运体系,各线路纵深物流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形成东西贯通、南北顺联的交通体系。
开放平台功能拓展。重庆公路物流基地、重庆国际生物城、巴南经济园区、重庆重庆高职城及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等开放平台和载体资源要素充分集聚,布局更加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全面构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平台的承载力和辐射影响力大幅增强,成为全区开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开放经济实力增强。坚持外向型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区内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稳步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更加突显,外向型产业规模、结构、质量明显改善和增强。贸易进出口总额稳定在220亿元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4亿美元,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5亿美元。
开放主体蓬勃发展。开放主体培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培育成效显著,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木材贸易等开放型主体充分汇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供应链不断优化,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
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务实高效、市场环境开明开放、人居环境和谐美丽,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提升,全社会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开放氛围更加浓厚,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居游的开放型城市。
专栏2 巴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单位 |
2020 |
2025 |
1 |
开放通道和平台 |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线路 |
条 |
8 |
11 |
2 |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车次 |
次 |
2824 |
5700 | |
3 |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发运国际标准箱 |
TEU |
6354 |
11250 | |
4 |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货值 |
亿元 |
13.97 |
30 | |
5 |
开放型经济 |
外贸依存度(进出口/GDP) |
% |
19.8 |
11 |
6 |
外贸进出口 |
亿元 |
171.1 |
220 | |
7 |
服务贸易进出口 |
亿美元 |
1.73 |
2.4 | |
8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1.03】 |
【15】 | |
9 |
外商直接投资额(FDI) |
亿美元 |
【1.54】 |
【2】 | |
10 |
外资市场主体 |
家 |
170 |
200 | |
11 |
国际化水平 |
国际友好城市数量 |
个 |
1 |
4 |
备注:带【】为五年累计数。
二、到2035年全区对外开放发展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内陆南向开放高地,国际交往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国际贸易能级大幅提升,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全市领先。
第二章 推动交流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交往与合作,拓展对外交往“朋友圈”。加强与日本新潟县三条市、韩国光州广域市南区、意大利萨萨里市等友好城市往来,推动与老挝乌多姆赛省勐赛县缔结国际友城关系。以东盟为重点,拜访东盟国家大使馆和国家相关部委,争取重庆市支持,便利人员往来,推动经贸、文化、教育等活动发展,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巴南焦点。依托南彭站,争取开通巴南到东盟的班列,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农业、旅游、科教、卫生、数字经济等全方位合作。放大巴南和新加坡“点对点”合作外溢效应,带动巴南与东盟“面对面”合作开放新格局。积极拓展中亚新兴开放市场,对接霍尔果斯口岸,争取开通跨境公路班车中亚线路的绿色通道,积极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设立境外分拨中心。推进与广西凭祥综保区、广西龙邦口岸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口岸和企业的战略合作,在通道建设、物流领域、产业协同、对外贸易、开放平台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借助西洽会、中国商用车博览会等经贸活动,依托智博会、“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上合会议等重要展会以及中国-东盟合作、澜湄合作机制性会议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求对外合作机会。
第二节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推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助推西南地区优质产品从巴南走向东盟。
健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工作体制机制,深入开展通道功能研究。深化内外协作,形成东西南北四方联动,形成陆海联动新格局。
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南彭火车站和佛耳岩港口为载体,开展跨境公运、跨境公铁联运、跨境海江公铁水联运,增加通道沿线集货能力,优化物流解决方案,促进贸易稳中有进。在沿线省份和东盟国家设立物流集货与分拨节点,加强进出口货物集货能力,增加跨境公路班车回程占比,减缓贸易顺差。
建设通道公共信息平台、进出口冷链基地、海外分拨仓、陆海新通道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探索开通南彭-东盟班列。
加强人文交流,举办东南亚文化风情节。举办“情迷东南亚,印象异域风”东南亚文化风情节,根据东盟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设立不同主题馆,让游客不出国门便可领略东南亚古老文化的魅力,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东南亚异域风土人情,为游客献上一场古典唯美的东南亚文化盛宴。
加强科技交流,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加强探索与东盟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建设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围绕大数据、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推动先进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转化。争取举办国家级中国-东盟科技交流大会。
举办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积极申办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邀请中国与东盟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探讨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的新机遇和新路径。
图
1 西部陆海新通道示意图
第三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合作
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积极推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区(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市场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佛耳岩港与长江沿线港口在生产业务、货物组织、港口管理、物流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深化重庆国际生物城与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江苏泰州生物城等平台的合作,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医研企一体化合作模式。发挥巴南作为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强化与中国林业集团合作的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平台,打造成国家级的木材贸易储备加工基地,形成中国国际木材全产业链集散地,西部地区分拨中心。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定期组织开展对接活动,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快融入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与东亚、亚太地区开放循环。
第四节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瞄准重点领域,推动川渝高水平联动开放。
加强通道建设合作。优化畅通南向开放通道,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更好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保税物流、国际物流分拨、公路口岸、港口口岸功能,打造西部地区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路物流枢纽、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深化与成都公路口岸、西部陆海新通道公司战略合作。
加强重点产业合作。构建大产业、细分工的产业协作格局,形成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与成都医学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合作交流,在生物医药研发、制造等领域协同创新,携手打造两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挥两地人文、生态、产业等叠加优势,探索医康养游结合新模式,推动成渝两地高质量发展。
加强与温江多领域合作。聚焦两地同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机遇,在共同改革试验任务上交流借鉴、取长补短,打造成渝两地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依托两区生态资源各异、民俗文化相通等有利条件,推动两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促进金融、就业、人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社会救助等领域常态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公共服务。
图2 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第五节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结合全市“一区两群”新格局,做强主城都市区开放主引擎。引导全区开放平台进行差异化功能定位,利用自身平台功能和基础优势开展稳链、补链、扩链、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集群。根据资源优势互补需求,积极探索与两江新区、高新区等都市区合作共建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飞地”园区、“飞地”楼宇,探索建立“飞地经济”新模式。深化与丰都县“一区两群”战略协作,加快与南岸毗邻地区共建一体化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专栏3 国际交流合作重点
设立境外分拨中心:积极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与中欧班列合作设立境外分拨中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班车线路,开拓班车业务,探索货运班列等。 设立中国(重庆)国际木业大会:举办亚洲、欧洲、非洲及国内的木材贸易、加工、会展交流会议。 举办东南亚文化风情节、东盟物流会议、招商推介会等:邀请国内外商贸物流专家、企业、政府、机构共同参加相关会议,推介物流基地开放发展情况。 设立物流分拨节点: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设立。 组建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该联盟由重庆国际生物城、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江苏泰州生物城等共同组建。 |
第三章拓展开放通道,打造互联互通大枢纽
第一节推动对外开放通道体系建设
“立足南向、拓展西向、争取东向、做实北向”是巴南区构建开放通道体系的总体战略。
南向:做大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渝黔、川黔等铁路,联结钦州、深圳、广州和香港国际港,争取规划建设以南彭为起点至广西边界的渝桂货运铁路并向东盟国家延伸,规划建设南彭至昆明货运专列并连接泛亚铁路,构建“公水铁联运”东盟国际贸易交通网络体系。积极对接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完善跨境邮递体系,发展全程冷链运输,强化多式联运衔接,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物流服务效能,强化通道能力。更好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
西向:加快推进铁路东环线建设,通过铁路东环线实现与中欧班列(成渝)的无缝衔接,待南彭站建成通车后,加强与成都相关站点的联系与合作,增加通道沿线集货能力,优化物流解决方案,拓展与中亚、欧洲的通道建设。依托重庆跨境公路班车中亚线,发挥巴南在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节点的纽带作用,扩大通道辐射能力。
东向:以南彭站、佛耳岩码头为依托,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和长江黄金水道大运量、低成本优势,对接渝万、渝利、渝怀铁路线,提升长江水运通道服务效率,完善集散分拨体系,创新公铁联运、江海联运、铁海联运的模式和机制,将东盟贸易国际走廊与长江黄金水道相连接,加强构建通江达海、首尾联动的东向开放通道。
北向:通过成渝高速经九龙坡西城大道、佛耳岩大桥、云篆山隧道与渝黔高速公路扩能相连接,形成东盟贸易国际走廊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路运输战略节点。同时,以兰渝、渝西、郑万铁路为基础,连接中欧班列(成渝)国际贸易通道和国内西部、东北部主要城市。
通过上述对外开放通道的建设,实现东西贯通、南北顺联。
第二节加快区域内开放通道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渝黔高速扩能、渝南大道D段南段、黄桷坪长江大桥、白居寺长江大桥、茶惠大道、轨道27号线等项目建设,改进巴南交通组织,打通“微循环”,加快巴南“三横七纵四联络十轨道”城市交通格局的形成,实现与主城东西南北的有机连接。加快推进佛耳岩码头改造扩能和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建设,通过水路运输拓展西部地区木材的进出口贸易市场。加快佛耳岩港-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连接线B段(云篆山隧道)建设进度,规划佛南路木材物流专用通道,改善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物流运输条件。充分发挥巴南基地集散枢纽作用,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
专栏4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铁路项目:渝湘高铁、渝万高铁、渝昆高铁东站联络线、铁路东环线等。 高速公路项目:渝湘高速扩能、渝赤叙高速、渝黔高速扩能及渝黔高速复线连接道等。 轨道交通项目:18号线、24号线、27号线。 城市道路项目:渝黔高速复线连接道、鹿角隧道、新燕尾山隧道、白居寺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复线桥、黄桷坪长江大桥、公平大道、南湖大道、金竹隧道、木洞至江北五宝长江大桥、麻柳至渝北洛碛长江大桥、佛耳岩长江大桥、滨江片区纵一路、云篆山隧道、渝南大道D段南延伸段、茶惠大道、尚文大道、南环立交改造工程、鹿角立交东延伸段等。 港口项目:佛耳岩码头三期项目、重庆港麻柳作业区、木洞旅游码头。 |
第三节聚力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按照重庆市“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分配要求,推进重庆公路物流分拨基地建设。立足巴南开放功能与产业基础,重点以公路物流为主线,建立健全与市内水港、铁路港、航空港的多式联运体系,发展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公路运输和陆海联运。积极鼓励企业采取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多式联运组织体系。
第四节全面提升通道运营水平
聚焦运营效率、运输能力,在“畅通、高效、经济”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通道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提升通道运营效率。强化多式联运衔接,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持续降低综合运价,提升物流服务效能。加强出口货物集货能力,增加跨境公路班车回程占比,减缓贸易顺差。持续与海外物流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争取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加深与中欧班列(成渝)合作机制。以东盟国际物流园与叶水福集团在越南等东盟国家设立的物流园区为载体,建立起供应链城市合作机制,加强双边资源互通互补;推动在广西凭祥建立跨境公路班车过关绿色通道,减少通过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提升通道运输能力。积极推进南彭站建设,建成重庆南部铁路枢纽,进一步在货运距离、货运规模和货运成本上弥补公路运输的劣势,拓展物流基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快研究推进南彭-东盟铁路班列运行方案;依托中缅铁路项目,打通重庆公路物流基地通过铁路到东盟的大通道。依托重庆东盟公路班车,进一步加强重庆—东盟国家的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在已开通覆盖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新加坡等国6条线路基础上,将可供客户选择的海外分拨点从30多个增加到50个,实现从中南半岛全覆盖到整个东盟全覆盖。大力推进物流总包业务,联合生产制造、贸易、销售、物流等各类企业,对同一家企业需要运输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实施全品类、全链条“物流总包”。
第五节进一步拓展通信信息通道
依托腾龙5G巴南产业园等骨干项目,加快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内国际信息联通能力,推动腾龙数据中心和先进计算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功能,构建基于公路物流的智慧服务平台与大数据处理中心,推进物流、仓储等综合信息联通、整合至物流信息港,大幅提升重庆公路物流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专栏5 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腾龙5G产业园、联通南部枢纽楼、接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 |
第四章 提升开放平台,构筑开放高品质载体
第一节统筹优化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开放平台
把握RCEP机遇,顺应东盟开放国际走廊建设大势,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公路物流基地联动创新区建设。借鉴自贸区改革创新典型经验,进行商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国家级公路物流枢纽、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作用,探索建设跨境公路班车运行标准体系,提升东盟开放水平,建设服务西部地区、辐射东盟的“国家级多式联运现代物流枢纽”。开展陆上贸易规则、物流金融、多式联运等首创新、差异化改革探索。同时,通过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带动人才、金融、教育、医疗等板块开放,带动海关监管区场所的功能延伸,使巴南成为西部地区与东盟开展国际商贸往来的中心;争取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纳入RCEP先行示范区范围,吸引14个国家的项目、活动、会展等汇聚重庆,汇聚巴南。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融入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对接全市东部槽谷一体化战略实施,争取将界石、南彭、惠民、南泉纳入国家经开区范围,形成新的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
同时,推动巴南现有开放平台布局与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衔接,细化完善功能分区,形成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为核心,巴南经济园区、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高职城等为重点的开放平台布局。促进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全方位、高质量提升巴南开放平台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全区各类开放平台规划衔接长效机制,统筹通关、信息等开放功能和人才、土地、金融等生产要素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发挥开放平台辐射作用;加强开放平台沟通对接,促进要素共享流动,推动平台之间基础设施互通、数据信息共享、产业招商联动、创新政策和成果共用,实现各类开放平台资源共享、互相支撑、协同发展。
第二节深度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全方位对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点聚焦交通物流、金融服务、信息通信三大领域。依托渝桂黔陇四地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提升陆海新通道运营服务品质。加强与新加坡叶水福集团等境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购买境外运输服务、租用海外仓等方式,扩大物流运输辐射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贸易物流双量提升。积极引入新加坡金融机构,争取在跨境金融资产转让等金融服务方面开展创新性合作,探索引进新加坡先进的国际资产管理经验。积极参与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中新信息通信领域合作,提升巴南国际信息联通能力。此外,积极推动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新加坡尧泰汉海文旅集团的合作,将汉海海洋公园打造成为中新合作的文旅标杆。
第三节创新打造服务外包“3示范区+1基地”
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服务外包发展政策,把发展服务外包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国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服务外包转移,打造3个巴南服务外包特色示范区——国际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内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示范区和西南地区数字贸易服务示范区;1个巴南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重庆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国际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示范区: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基础,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智睿生物为依托,以疫情防控带来的线上业务需求、远程医疗需求以及生物医药研发需求为机遇,重点支持集聚一批平台型研发外包与服务机构,加快推动其与国际接轨,实现从研发项目筛选、项目运营管理到临床研究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集成。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生物医药第三方研发链和产业链。
国内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示范区: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传统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创新支持政策、完善市场环境、提升基础设施等举措,为承接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创造良好条件。重点建设“呼叫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
西南地区数字贸易服务示范区:以中新数据通道为依托,以“面向东盟、区域中心”为战略指导,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创新思路、挖掘和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点。吸引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入驻巴南,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整体出口。建设数字产业聚集、数字内容丰富、数字贸易便利、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为服务东盟的西南地区数字服务贸易集群,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保税贸易、保税服务、跨境贸易金融等,建立跨境电商数据运营监管展示交易等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服务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数字服务产业最优生态圈,推动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
重庆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以正在建设的巴南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为依托,培育、扶持创业创新企业、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电商等企业创业发展,同时,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孵化器、互联网+服务业、大数据、总部企业等入驻,打造成为全市的集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技术研发转化、双创服务于一体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第四节实施口岸建设与完善行动
依托巴南现有基础,重点建设完善公路港、水港。突出口岸保税平台功能,强化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基础功能,支持与区外其他平台间口岸、保税功能协同,扩大辐射区域。
公路港:积极推进公路港建设,完善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等海关监管场所监管设施,积极争取将东盟方向边境公路口岸功能延伸至区内海关监管场所。先期允许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货物在边境口岸不做侵入式关检,运至重庆后再进行查验清关,并适时赋予冻品等指定口岸功能,争取设立进口肉类、水果等指定监管场所,利用东南亚优势资源,力求贸易进出口均衡持续发展。
水港:加快推进佛耳岩港、西部木材贸易港建设,提升物流仓储、中转设施能级,争取设立海关监管场所,增加水港的口岸功能,实现直接进境木材均可在佛耳岩进境清关,助推巴南打造国家级木材贸易储备加工基地。同时,有机衔接物流基地与佛耳岩水港的二次分拨,释放物流基地的分拨中心效能。
专栏6 开放平台建设重点
物流基地纳入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合创新区、RCEP示范区范围:积极申报上级政策,推动自贸区创新政策、RCEP政策落地。 东盟物流信息港建设:建设智慧物流园区、东盟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等。 开放平台优化:提升南彭B保、公路分拨中心、东盟商品集采城等开放平台功能能级。 打造服务外包“3示范区+1基地”:包括国际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内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示范区、西南地区数字贸易服务示范区、重庆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内容。 口岸建设与完善:争取佛耳岩西部木材贸易港、铁路东环线南彭站建设海关监管场所。 |
第五章 发展开放经济,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第一节全面扩大产业开放
突出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开放引领全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巴南产品”向“巴南名品”“世界名品”转变。
大力发展外向型制造业。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消费品产业、汽摩配件、装备制造,一手抓补链成群、一手抓研发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端环节延伸,不断提升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核心竞争力,加速将制造优势转换为出口优势。
专栏7 制造业开放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领域:依托巴南经济园区、云计算产业园等,积极支持宗申集团、惠科电子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华为ICT学院、腾龙5G产业园和阿里巴巴等新签约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引进行业领先企业,延伸大数据、智能化、5G等产业链条,打造全市最具特色“数智”创新经济示范区,实现千亿级“数智”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领域: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依托,做强“1+3+N”产业体系,依托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构建开放协同、精准有效的集群发展促进体系,着力形成千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高地。 消费品领域:扎实推进消费品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一批如百亚、玛格等代表巴南制造水平、彰显巴南地方特色的品牌,增 强本土制造消费品对国际国内消费者的吸引力,打造西南地区集轻工、日用、消费、旅游为一体的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生态集聚区,建成国家西部消费品生产贸易中心,打造东盟消费品制造基地,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 汽摩配件领域:改造提升巴南区(摩托车及零部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面向东盟的汽摩配件企业在南彭聚集,形成集聚经济,通过产业带动面向东盟的公路物流发展。 装备制造领域:重点依托大江科创城、巴南经济园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生态圈,实现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重点项目:(1)电子信息。华为ICT学院、腾龙5G产业园、阿里巴巴、清华紫光、科大讯飞等;(2)生物医药。重庆惠源医药有限公司木洞制剂工厂建设工程、植恩现代中药项目、预防性重组蛋白疫苗产业化项目、科瑞制药更新升级项目、珂蓝重庆健康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智翔金泰项目、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宸安项目、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研发及孵化中心、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建设项目等;(3)消费品。百亚卫生用品项目、蓝月亮(重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消费品直播基地、重庆消费品工业创新设计研究院等;(4)汽摩配件。巴南区(摩托车及零部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 |
大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发展。全面落实《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领域,以推动运输自由、数据自由、资金自由、人员流动自由为方向,持续扩大科技、商务、教育、金融、医疗、电信、文旅、生态创新等领域开放,推动服务业参与全球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前沿发展方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专栏8: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
科技服务领域: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形成市场化赋权、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制度。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机制,促进科技保险及相关再保险业务发展,开展科创企业专利保险试点。 商业服务领域:对接平行进口汽车符合性整改标准和整改企业资质标准,开展标准符合性整改试点。支持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创新试点,优化进口货物分送集报的贸易便利化流程。支持车辆展品依法留购并给予展示交易便利。允许具有经国家认可的境外职业资格的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专业人才,按规定为巴南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助力实现千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教育服务领域: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支持普通中小学校招收外籍人士子女。 金融服务领域:规范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工作。允许外资银行参与进出口通关缴税和关税保函业务。支持开发跨境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业务。研究简化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外资股东发行熊猫债券等相关手续。 健康医疗服务领域: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支持外资合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探索检查结果、线上处方信息等互认制度,建立健全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 电力服务领域:支持民营企业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开展发电、增量配电和售电业务。稳步推进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探索创新竞价上网模式。 电信服务领域:探索建立适应海外客户需求的网站备案制度。探索创制数据确权、数据资产、数据服务等交易标准及数据交易流通的定价、结算、质量认证等服务体系,规范交易行为。 文化旅游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开展国家允许的出境游业务。引入东南亚国家特色文体项目和表演。积极创建旅游品牌,完善富有巴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巴南文化旅游、特色美食等“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生态创新领域:围绕“创新+”、“文化+”、“生态+”三大重点方向,着力引进高新技术、文创、文体、艺术、大健康、总部经济等知名企业和项目,着力建成“中国西部千亿级生态创新产业集群”。 重点项目:文化旅游。圣灯山康养农旅小镇、尚善国际·养生源项目、西流沱小镇、海洋公园2期项目、道角1979文创园区项目、木洞中坝岛、桃花岛项目、天坪院子精品民宿项目、木洞古镇、丰盛古镇、东温泉项目、鱼洞老街等) |
同时,根据国家、重庆市和巴南区“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积极打造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成为跨国公司总部集聚、贸易服务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双向投资积极活跃的前沿阵地,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功能节点和“深耕东盟”的战略载体。抓住RCEP机遇发展成东盟、欧盟与中国三方的支点,形成企业总部聚集,大力吸引面向东盟市场的区域性和功能性企业总部落户基地,大力吸引东盟来华投资企业从基地走向全国。根据RCEP开放领域,结合巴南禀赋优势,重点发展综合型、职能型及成长型总部企业,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金融、咨询、法律、信息、交通运输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行业总部企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总部企业;以摩配、轻工服装、农产品加工、林木业行业等优势工业总部企业。在大力发展经贸的基础上,吸引境内外银行业机构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入驻。吸引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机构的分支机构在金融核心区集聚。吸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机构的分支机构和货币经纪公司入驻。鼓励商业银行在金融核心区设立理财、直销银行、私人银行等专业子公司。支持东亚银行以及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核心区开设支行或代表处,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银行业机构集聚区。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巴南实际,全面参与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加快集聚国际消费资源,提升国际消费服务,打造国际消费环境,激发国际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把巴南建设成为重庆南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
大力推动农业领域开放。加强农业开放合作,引导农业技术输出、品种试验示范、农业投资合作向具备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集聚。引进资金、技术、生产经营方式和市场网络,重点发展品牌茶业、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特色粮油四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展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打造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做大做强巴南接龙蜜柚、红柠檬两大农产品出口品牌。
加强涉农产业主体培育,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农业示范项目,提升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培育更多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第二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稳定并拓展旅游、运输、对外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着力发展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全球采购、总部贸易等。推动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教育等文化服务出口。加强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服务贸易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服务、先进技术进口,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突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外投资、高端服务业联动发展。推动服务贸易交易模式创新,积极鼓励技术贸易、通信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发展,着力扩大跨境交付服务贸易规模。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新型服务贸易促进和交易平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重点培育物流、文化旅游、数字服务、医药研发、保税检测维修等领域贸易服务。加强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建立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巴南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扩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拓展服务外包业务领域,前瞻布局一批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培育软件研发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安全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产业,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外包业务比重。
第三节优化升级货物贸易
做强一般贸易。推动巴南支柱产业开放发展,提升汽车、摩托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推动装备制造业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持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摩托车及零部件)。优化进口结构,支持有助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进口,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设备进口,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增加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扩大免税品进口。
做稳加工贸易。优化加工贸易结构,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技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加工贸易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拓展加工贸易品类,加快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芯片、手机、娱乐设备等多品牌、多品类的加工贸易产业,打造集企业、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电子产业加工贸易新集群。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开展创新保税加工业务模式,深化发展“委内加工”、国际分拨中转等业务,实现区内外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加工贸易示范区,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
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依托重庆作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优势,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获评“2020-2021年度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契机,以东盟国际走廊为纽带,推进重庆顺丰丰泰产业园、霍氏百利威(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中通智能电商产业园等产业园建设,把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打造成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科技研发四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探索“传统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贸易代理+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产品”等模式。培育国际跨境电商服务网络。鼓励企业在海外建设在线销售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和境外展示中心,扩大跨境电商正面商品清单品类。壮大总部贸易,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加快进出口货物报关、保险、仓储、国际运输、装箱分拨、金融结算等业务创新。不断丰富拓展二手车出口等贸易新业态。
专栏9 跨境电商重点项目
重庆顺丰丰泰产业园、霍氏百利威(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中通智能电商产业园等。 |
第四节全力打造外资集聚地先行区
提升外商投资促进力度。创新外资利用方式,注重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同步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等。壮大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资投向数字经济、新基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发挥战略平台、园区平台、功能平台政策集聚和产业带动优势,吸引重大外资项目落地。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加大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在政策适用、标准制定、资质条件、政府采购、行政许可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同等对待,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依法向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公开行政支持政策、行政法规规章等,多途径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建立健全“一口受理”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深化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加强“行政服务管家”队伍建设,提供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居留许可、投资、购付汇等提高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度各项政策,提升外籍人士来巴南工作便利化水平。
第五节培育壮大外向型市场主体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进与培育并重,增量与提质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并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补链成群,完善产业链招商。提升价值链招商,把招大引强作为培育产业链的核心、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高精尖缺”和价值链“前端”企业,锁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0强和央企,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补齐创新链招商,找准产业创新薄弱环节,瞄准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强化招才引智,吸引一批科技型创业人才,孵化一批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优化供应链招商,围绕供应链关键环节,推进生产、物流、配套等领域招商,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强化生态链招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现代金融、服务贸易、中介服务等要素招商。以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办理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手续为契机,做好生物医药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对意向性转移企业跟踪对接力度,推动在谈项目落地巴南。利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签订机遇,积极吸引欧盟企业来巴南投资,尤其是主动对接吸引面向东盟的外资企业来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落户,推动南彭成为巴南区增长极。
壮大优强贸易企业。着力培育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做强龙头企业,做大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小微企业,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重点培育国际化领航型企业,大力培育牵引性、带动性强的本土国际化企业,实现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产业链全球布局。鼓励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进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开展进出口业务。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自主品牌,加大国际出口名牌建设培育工作,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培育一批平台型企业,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融资、退税、信保、法律等综合服务。
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推进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向重点国别(地区)的境外产业园区聚集,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培育本土跨国企业。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支持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机构等,鼓励企业并购海外高科技、先进制造和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优化负债结构,推动兼并重组,综合运用进出口保理、福费廷、进出口押汇、协议付款、协议融资等融资工具,提升市场主体融资能力和应对外部风险能力。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建立健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务实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指标体系及统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规划目标的年度分解计划,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跟踪督查和中期评估工作,确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第二节强化项目保障
坚持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交流合作、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经济等,积极争取和策划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针对规划设计、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资金筹措、项目审批核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健全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第三节完善政策体系
用好用活用足既有政策。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和建设资金,加强对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用好用活用足财税、金融、土地、人才、降成本等既有政策,提升国际企业、机构、组织及游客在巴南投资消费的积极性。
研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完善区级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政府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涵盖财政金融、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开放发展政策体系。
优化支持内容、范围和方式。提高政策供给的有效性。研究统筹利用涉及开放的专项资金,提高资金的集中使用效率。
第四节夯实人才支撑
加快人才引进。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协同推进,以项目为纽带开展全球“融智”工作,聚焦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突出高精尖缺,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好发挥人才强商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更具比较优势、更具吸引力、更为开放、更为主动的人才引进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智力合作,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本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推动专业人才的跨国家、跨地区、跨领域交流合作。构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和大学生创业平台,适时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分会场活动,集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全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献计献策。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落实《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完善重庆英才计划延伸配套激励办法,深入实施“菁英计划”,建好巴南人才港,推进巴南人才之家、人才驿站建设,优化三级人才服务平台,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打造特色人才街区。优化“人才服务卡”落地机制,提供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便利。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进一步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第五节优化开放环境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逐步将涉及国际贸易监管和服务的职能部门纳入“单一窗口”,开展贸易全链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一点接入、共享共用、免费申报,降低企业对外贸易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探索设立出口型企业退税周转资金池,缓解外贸企业因出口退税周期长导致的资金链短缺产生的各类问题。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巴南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度,提高企业出口积极性。
加强政务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审批。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全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通过网上办事大厅,集中公开行政执法、企业减负、惠民利民等政策信息。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落实市场主体自律责任,推动社会共同治理,积极构建市场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
加强市场环境建设。落实好《外商投资法》,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国际化的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接轨国际化商事法律环境,完善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援助、仲裁工作机制,健全执法司法对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出台商标专利新的资助奖励办法,建设巴南区专利服务分中心、专利导航分中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推动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强化“互联网+信用+监管”。
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标准持续推进“三清一改”,深化“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分类分档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精准化整治,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城市提升。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构建安全、健康、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第六节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规划宣传。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和新媒体的融合应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音频、视频、图像等传播方式,持续不断开展巴南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宣传,培育开放意识。充分发挥海内外媒体作用,构建对外宣传推广新机制,大力宣传巴南区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举措以及巴南区经济特色、开放政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开放发展氛围。
动员全社会参与。引导广大市民、社会机构和市场主体参与到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来,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度和国内外知晓度,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