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近期,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公众进一步了解“十四五”时期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现作如下解读。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关于制定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科学谋划全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与全市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三章54节。
第一章为“发展基础”。主要结合前期调研情况论述我区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
第二章为“总体要求”。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建成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三章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尽快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加速向现代化迈进。
第四章为“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根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要求,明确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给、强化农业生产保障、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第五章“提升乡村休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我区农业区域布局,指明重点建设巴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行动、建设乡村休闲农业带等提升乡村休闲农业质量效益的方向。
第六章为“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通过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七章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概念性规划编制,统筹乡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着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八章为“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四个优先”,确保乡村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打造一支过硬的乡土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九章为“创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围绕坚持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行林长制,探索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色自然的乡村生态空间。
第十章为“提升现代乡村治理能力”。通过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体制机制、依法依规推进农业农村治理、深化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
第十一章为“拓展农民征收致富渠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村经济新功能,健全城乡创业就业均等化服务机制,全面激发城乡能人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第十二章为“推进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第十三章为“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坚持规划先行,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衔接,建立健全协同实施机制,确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三、目标任务和指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以绿色生态、农旅融合为特征的乡村休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迈上新的台阶,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业总产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跃升,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乡村振兴基本实现,形成独具巴南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工作亮点。
四、主要内容解读
问题1:巴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目标?
答:按照“五年重大进展、十年显著见效、十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到2025年,全面完成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4%以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城乡要素得到充分流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1。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有效巩固,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问题2:“十四五”期间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答: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推进优质粮油工程,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稻+N”),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质高效基地建设,着力调优水稻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有机稻。确保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75万吨以上,优质稻总产量突破5万吨。
问题3:“十四五”期间如何发展壮大农业产业?
答:一是优化“4+1”主导产业布局,聚焦特色粮油、精品果蔬、品牌茶叶、生态渔业,花卉苗木等“4+1”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优化乡村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构建“一区两片四带多基地”的乡村休闲农业空间发展格局。三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发展都市近郊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四是开展“三品一标”行动,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五是建设乡村休闲农业产业带,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
举例:以石龙、接龙片区为重点发展特色粮油产业。在南彭界石片区,木洞丰盛片区,石龙接龙片区以及莲花街道等区域建设万亩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在麻柳嘴镇、双河口镇、丰盛镇、东温泉镇、石龙镇等5个镇发展高山桃李,在双河口镇、木洞镇、东温泉镇、姜家镇、接龙镇、二圣镇等6个镇发展低山柑橘,以天坪山为核心区域发展二圣梨,在南泉街道、南彭街道、界石镇、龙洲湾街道、一品街道、鱼洞街道发展精品水果。以白象山、天坪山为茶产业核心区域。以月亮渔村、幸福橘园、显林花境为核心,打造月亮湾生态鱼产业带。
问题4:如何发展智慧农业?
答:一是建设完善“三农”大数据平台,涵盖智慧党建、智慧农业园区、生态乡村、雪亮工程、突发事件、特殊人群管理、农产品交易等多方面功能,实现部门间数据精准调用和按需共享。二是发展乡村“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与乡村对接。三是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种业提升、土壤改良、农机使用、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成果应用。四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北斗、5G+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发展。
举例:已建成巴南银针茶叶智能化试验示范项目、集体村智慧梨园、中坪村智慧粮油、胜天村智慧粮油、智慧化水产良种场、姜家镇“黑色”农业产业数字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智慧农业项目,打造了“耘间”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推进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政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