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重庆市巴南区水网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2025-01-26
区水利局
[大] [中] [小]

2025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实施《重庆市巴南区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编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水利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重庆市水利局组织编制《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2023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渝府〔2023〕36号文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的批复》。为科学谋划巴南区水网顶层设计,有效衔接市级水网建设规划并指导区级水网建设,特编制了《重庆市巴南区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于巴南区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提出了巴南水网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建设布局、目标任务,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政策依据

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关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加快推进区县级水网建设的通知》(渝水规〔2023〕11号),通知要求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布局,围绕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论证,加快组织区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区县水网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目的意义

到203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巴南区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体系更加完备,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增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水网工程智慧化管理水平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四、核心举措

本规划立足巴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巴南区水网为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四大体系建设。一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二是完善城乡防洪减灾体系。推动长江干流治理,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新建中型水库结合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增强洪水调蓄能力。进一步强化山洪灾害防治,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三是构建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建设,推进重要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提升水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四是提升水网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适配、拓展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

五、政策咨询问答

(一)问:《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3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巴南区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体系更加完备,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增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水网工程智慧化管理水平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展望到2050年,高质量、现代化的巴南区水网全面建成,上承市级骨干水网高效协同融合格局全面形成,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安全韧性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四预”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全面建成。

(二)问:《规划》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抓住节水重点行业领域,深度节水控水。完善水源连通、水厂连通、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全面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以“节流、开源”为抓手,积极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匹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相均衡,逐步构建“用水高效、配置科学”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巴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立足巴南区当地水资源量不足的基本情况,围绕新发展阶段巴南区发展目标对水资源的高质量供给保障需求,统筹存量与增量,在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以落实“节水优先”和“四水四定”为抓手,加快形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通过优化完善骨干水源连通工程体系,新建高区小型分散水源工程,构建适应巴南区山地特色的立体供水工程网络体系,加快解决局部水资源要素与其他要素错位分布的难题,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支撑巴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规划》在水网建设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立足巴南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城市定位,为加快构筑“一区五城”产业格局,以智慧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等各类资源和要素配置,着力构建全区水网体系,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为巴南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生存权健康权的安全保障支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服务全局、谋划长远。《规划》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推动全域水网建设。立足巴南区情与水情,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统筹谋划未来一个时期区域水网建设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全面推动水安全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

二是节水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牢固树立文明理念,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合理布局巴南区水网工程,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四是系统规划、风险管控。《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流域和区域,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推进协同融合,充分发挥巴南区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水安全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是改革创新、两手发力。《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创新水利投融资和水网建管运维用体制机制,激发各类水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大力提升巴南区水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四)问:《规划》是如何总体布局的?

答:《规划》围绕巴南区打造“中心城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面向东盟市场要素资源集散中心”的发展定位,按照重庆水网“一干多支、一核多点、三塔五引、多源互济”的总体布局,依托“三塔”中的渝南水塔,以一品河、花溪河、五布河等重要河流为基础,充分利用南彭、高洞子水库等现有骨干水利工程格局,以观景口水库输水干线、下丰南引水工程等为通道,引提水和水库连通相结合,加快构建“一江三河、两横四纵、九库多点、外引内连”的巴南区水网总体布局,重点解决巴南区水资源宏观调配、流域防洪减灾和水生态环境等问题,充分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长江过境水,挖潜巴南区本地水资源,保障巴南区用水安全。

(五)问:《规划》拟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哪些?

答:巴南水网是重庆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完善重庆水网,构建具有巴南特色的区级水网,谋划好巴南水网的“纲、目、结”,主要建设任务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巴南水网之“纲”:以长江干流、花溪河、五布河等区内重要河流为基础,以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库引水、金佛山引水)、金渡大型灌区等市级骨干水网为重点,依托已建下丰南引水工程,科学推进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巴南段配套建设,推进长江干流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开展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完善巴南水网供水保障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水网融合发展之“纲”。

二是织密巴南水网之“目”:依托渝南重庆市级骨干网,加强区域内水库连通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200km2以下河流治理,山洪沟等小流域治理,推进观景口水库灌区、高洞子水库灌区等一批中型灌区建设,开展南彭水库灌区等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群众供水灌溉保安水平和河湖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打牢巴南水网之“结”:充分挖掘现有水库工程的调蓄能力,科学规划、超前论证一批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推进七星水库、鱼孔滩、春龙水库等结点工程建设,储备滴水塘(杨家磅)水库、新大江长江提水等备用水源,提升高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远期战略备用供水能力。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生态等功能,加强一品河、花溪河、五布河等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水网综合功能和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