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巴南区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政策解读方案

2025-01-27
区农业农村委
[大] [中] [小]

2025年1月27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巴南区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政策内容,现就《巴南区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根据市生态环境局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重庆市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各区县需编制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动方案。

二、出台目的和意义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事关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民生事项,是未来水污染治理和修复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美丽重庆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方案》的出台有效摸清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底数,科学合理制定一村一策,有效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补齐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切实提升。

三、适用范围和对象

以全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农村区域为范围,21个镇街185个涉农行政村(社区)为对象。

四、实施时限及目标

实施时限:2024—2027年

目标指标:到2027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100%,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实现“三基本”治理成效。

五、核心举措

开展实施七大行动,具体如下:

(一)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调查行动。建立并完善“区-镇街-村社”三级台账管理体系,因地制宜谋划68个村社“一村一策”,确定治理类型、治理模式和完成时间。

(二)改厕暨户厕粪污管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27年,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尽改的原则,实现1200户以上散户、联户(20户或常住人口50人以下)改厕。

(三)集中资源化利用行动。在容易形成生活污水集中污染的行政村建设6个集中资源化利用设施。到2027年,实现农村20户(或常住人口50人)—200户(或常住人口500人)聚居点生活污水应用尽用。

(四)城镇设施管网延伸行动。重点解决镇街建成区周边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到2027年,具备条件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周边1—3公里范围内20户(或常住人口50人)以上聚居点的农村生活污水要做到应接尽接、达标排放。

(五)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整改行动。原则上2年内完成37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分类整改。到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达标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200户(常住人口500人)以上聚居点集中达标处理设施全覆盖。

(六)常态化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管控)调研评估,设计处理能力20m3/d以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全覆盖,实施数字监管,推进“一站一码一台账”,到2025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达标处理设施应纳入统一运维范畴。

(七)“零直排村”示范建设。选择“基础设施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优越”的村社,推动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示范建设,到2027年全区共完成45个“零直排村”示范建设。

六、注意事项

(一)要点释义

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生活中产生的黑水和灰水,不包括工业企业废水和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废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辖区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管控)的行政村占本辖区行政村总数的比例。

三基本:基本看不到生活污水乱排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现象; 基本闻不到生活污水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等;基本听不到群众对生活污水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所认可。

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管控的基础上,按照“杜绝污水直排、管控污水全程、实现环境友好”的要求,在污水收集储存、雨污分流、资源化利用、运行维护、数智监管、群众参与等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些特色亮点做法,具有一定示范引领作用的行政村(含涉农社区)。

(二)核心问答

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现状如何?

答: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为84.3%、已完成治理(管控)村社156个、未完成治理(管控)村社数量29个。

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答:主要是存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延伸不到位、农村灰水集中收集消纳利用困难、治理设施及管网维护监管较薄弱等问题。

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一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治理。三是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四是数字赋能、智慧监管。

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标准是什么?

答:应达到“模式适宜、效果稳定、群众满意、机制完善”4项治理标准。

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模式和技术应该如何选择?

答:综合采取改厕暨户厕粪污管控、集中资源化利用、纳管处理、集中达标处理4种治理路径,实现污水应收尽收、能用则用、应管尽管、应治尽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